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7詞典 1分類詞匯 16
《漢語大詞典》:金虎
(1).指西面方向。語出《淮南子·天文訓(xùn)》:“西方金也……其神為 太白 ,有獸白虎?!?唐 呂溫 《凌煙閣勛臣頌·劉夔公宏基》:“ 夔公 崢嶸,金虎之精?!?br />(2).西方七宿的通稱。《文選·陸機〈贈尚書郎顧彥先〉詩》:“ 望舒 離金虎, 屏翳 吐重陰?!?李善 注:“漢書曰:西方,金也……然西方七星,畢昴之屬,俱白虎也。” 劉良 注:“畢星,西方宿,故云金虎也?!?br />(3).指金星和昴星。古人以為金星與昴宿相近系兵亂之象。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耀,金虎習(xí)質(zhì)?!?李善 注:“《石氏星經(jīng)》曰:昴者,西方白虎之宿也。太白者,金之精。太白入昴,金虎相薄,主有兵亂也?!?唐 李嘉祐 《潤州楊別駕宅送蔣九侍御收兵歸揚州》詩:“冷氣清金虎,兵威壯鐵冠。”
(4).指太陽。 南朝 梁 劉孝綽 《望月有所思》詩:“玉羊東北上,金虎西南昃?!?五代 譚用之 《江邊秋夕》詩:“吟期汗漫驅(qū)金虎,坐約丹青跨玉魚?!?明 何景明 《后白菊賦》:“金虎兮屏舍,白帝兮徂駕。”
(5).比喻國君所親厚的小人。文選·張衡〈東京賦〉:“始於宮鄰,卒於金虎。” 李善 注:“ 應(yīng)劭 《漢官儀》曰:不制之臣,相與比周。比周者,宮隣金虎。宮隣金虎,言小人在位,比周相進,與君為隣,貪求之德堅若金,讒謗之言惡若虎也?!?唐 杜牧 《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韻》:“金虎知難動,毛釐亦恥言。” 清 錢謙益 《癸未元日》詩:“禁城云護銅龍曉,閣道風(fēng)迴金虎清。”
(6).器物上的虎形金屬裝飾。 唐 韓湘 《言志》詩:“寳鼎存金虎,元田養(yǎng)白鴉。” 宋 米芾 《書史》:“研滴須琉璃,鎮(zhèn)紙須金虎?!?br />(7).指虎。 元 張可久 《人月圓·吳門懷古》曲:“山藏金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一本作“ 白虎 ”。
(8).見“金虎臺?!?br />(9).見“ 金虎符 ”。
《漢語大詞典》:金虎符
古代發(fā)兵或表明身份的憑證。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授君印綬、冊書,金虎符第一至第九?!?呂向 注:“金虎、竹使符, 漢 家符名?!?span id="cyxh7wi" class="book">《元史·兵志一》:“萬戶佩金虎符。符趺為伏虎形,首為明珠,而有三珠、二珠、一珠之別。”元史·地理志六:“ 至元 十七年,命 都實 為招討使,佩金虎符,往求 河 源?!币嗍》Q“ 金虎 ”。 元 薩都剌 《送管監(jiān)司升廣西宣慰使》詩:“花驄一日行千里,金虎三珠照百蠻?!?/div>
《漢語大詞典》:雙鵝(雙鵝)
晉書·五行志中:“ 孝懷帝 永嘉 元年二月, 洛陽 東北 步廣里 地陷,有蒼、白二色鵝出,蒼者飛翔沖天,白者止焉。此羽蟲之孼,又黑白祥也。 陳留 童養(yǎng) 曰:‘ 步廣 , 周 之 狄泉 ,盟會地也。白者,金也,國之行也。蒼為胡象,其可盡言乎?’是后, 劉元海 、 石勒 相繼亂華。”后詩文中以“雙鵝”為兵亂之典。 唐 李白 《經(jīng)亂后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雙鵝飛 洛陽 ,五馬渡 江 徼?!?/div>
分類:詩文兵亂
《漢語大詞典》:內(nèi)兵
(1).國內(nèi)的兵亂。漢書·天文志:“ 填 與 辰 合則將有覆軍下師;與 太白 合則為疾,為內(nèi)兵?!?br />(2).警衛(wèi)皇帝和皇宮的軍隊。 唐 張籍 《贈趙將軍》詩:“尋常得對論邊事,委屈承恩掌內(nèi)兵?!?/div>
《漢語大詞典》:青角
(1).謂星宿呈現(xiàn)的青色光芒。舊時為兵亂的征兆。史記·天官書:“﹝五星﹞青角有兵憂,黑角則水。”
(2).指鮮嫩的菱角。 唐 白居易 《看采菱》詩:“菱池如鏡靜無波,白點花稀青角多?!?br />(3).青色的莢果。 唐 王建 《題江寺兼求藥子》詩:“紅珠落地求誰與,青角垂階自不收?!?/div>
《漢語大詞典》:荒擾(荒擾)
(1).災(zāi)荒兵亂。宋書·沈慶之傳:“荒擾之后,鄉(xiāng)邑流散, 慶之 躬耕壟畝,勤苦自立?!?br />(2).慌亂?;?,通“ 慌 ”。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叔夜有道之士:“若彼中無所養(yǎng),則赴市之時,神魄荒擾,呼天請命之不暇,豈能愉心和氣,雍容奏技如在豫暇時耶?”
《國語辭典》:輟耕錄(輟耕錄)  拼音:chuò gēng lù
書名。明代陶宗儀撰,三十卷。記元代之法令制度及至正末年東南兵亂事。紀(jì)錄頗詳,所考訂書畫、文藝亦多足備參證。
《漢語大詞典》:鋒煙(鋒煙)
謂兵亂、戰(zhàn)火。 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中:“於是 越南 之地,鋒煙無警矣?!?/div>
《漢語大詞典》:鋒燹(鋒燹)
兵亂、戰(zhàn)火。 清 朱琦 《感事》詩:“豈知罹鋒燹,園宅倏遷徙?!?/div>
《漢語大詞典》:鋒炭(鋒炭)
兵亂、災(zāi)禍。《南齊書·褚淵傳》:“履冒鋒炭,報効恒理,而襃嘉之典,偏見甄沐?!?/div>
《漢語大詞典》:正始石經(jīng)(正始石經(jīng))
漢 末兵亂, 熹平 石經(jīng)被毀。 魏 正始 年間,更造石經(jīng),因有此稱。具古文、篆書、隸書三體。因此又稱三字石經(jīng)、三體石經(jīng)。
《漢語大詞典》:逃反
指因躲避兵亂、匪患等災(zāi)禍而逃往他處。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九段:“頭十月, 美國 鬼子打到家門口了, 阿志媽妮 備上牛鞍子,搭上糧食行李,要去逃反?!?孫犁 《澹定集·〈幸存的信件〉序》:“在武斗期間,他的愛人不顧家中其他財物,背負(fù)著這些書籍信件逃反,過度勞累,以致流產(chǎn)。”
《國語辭典》:風(fēng)塵荏苒(風(fēng)塵荏苒)  拼音:fēng chén rěn rǎn
風(fēng)塵,比喻兵亂;荏苒,時間漸漸流逝。「風(fēng)塵荏苒」比喻戰(zhàn)亂不絕。唐。杜甫〈宿府〉詩:「風(fēng)塵荏苒音書斷,關(guān)塞蕭條行路難?!乖:陆?jīng)〈老馬〉詩:「歲月淹留官路杳,風(fēng)塵荏苒塞垣深?!?/div>
《國語辭典》:藍橋會(藍橋會)  拼音:lán qiáo huì
戲曲劇目。戰(zhàn)國時故事戲。敘述韋郎保與賈玉珍因兵亂離散,數(shù)年后,二人在河邊相遇,互約三更藍橋相會,不意山洪暴發(fā),韋溺斃,賈投河殉情。也稱為「水漫藍橋」。
《漢語大詞典》:風(fēng)塵之警
謂兵亂之警報和驚憂。《漢書·終軍傳》:“邊境時有風(fēng)塵之警,臣宜被堅執(zhí)鋭,當(dāng)矢石,啟前行?!?span id="pf75pmx" class="book">《新唐書·馬周傳》:“若人既勞,而用之不息,萬一中國水旱,而邊方有風(fēng)塵之警,狂狡竊發(fā),非徒旰食晏寢而已?!?明 沈德符 野獲編·河漕·徐州:“僅一憲臣居城中,稱兵使者,而一參戎同事,所部兵止數(shù)百人,脫有風(fēng)塵之警,立見瓦裂。”亦作“ 風(fēng)塵之驚 ”。 王闿運 《振威將軍張君墓志銘》:“歸葬時,東夷有風(fēng)塵之驚,廷臣諠囂,倉黃促戰(zhàn)?!?/div>
分類:兵亂警報
《國語辭典》:跑反  拼音:pǎo fǎn
為躲避兵亂而逃往別處。也作「逃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