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42
詞典
2
分類詞匯
40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塊 → 磈塊”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0,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玉版
頒冰
寒片
凌塊
冰炭
流澌
冰山
鏤冰
冰雹
流冰
冰川
冰散
底冰
復(fù)冰
冰枕
《國語辭典》:
玉版
拼音:
yù bǎn
1.古代刊刻文字的玉片。比喻貴重的書籍。《韓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紂令膠鬲索之,文王不予?!?br />2.一種宣紙。質(zhì)地光潔堅(jiān)韌。也稱為「玉版紙」。
3.南方人稱淡乾的筍為「玉版筍」。
4.拍板的美稱?!读凝S志異。卷六。馬介甫》:「恨煞池水清,空按紅牙玉版,憐爾妾命薄?!?/div>
分類:
玉版
筍
冰塊
光潔
擊節(jié)
堅(jiān)致
刻字
圖形
拍板
宣紙
玉片
文字
象征
征祥
祥瑞
珍貴
盛德
典籍
預(yù)示
休咎
《國語辭典》:
玉版紙(玉版紙)
拼音:
yù bǎn zhǐ
一種宣紙。質(zhì)地光潔堅(jiān)韌。也稱為「玉版」。
分類:
光潔
堅(jiān)致
宣紙
黃庭堅(jiān)
《漢語大詞典》:
玉版魚(玉版魚)
鳣的別名。 明
李時(shí)珍
《
本草綱目·鱗·鳣魚
》
:“黃魚、蠟魚、玉版魚……玉版,言其肉色也?!眳⒁姟?玉版 ”。
《漢語大詞典》:
頒冰(頒冰)
(1).古代帝王夏天賞賜冰塊給群臣。
《
周禮·天官·凌人
》
:“夏,頒冰,掌事。” 鄭玄 注:“暑氣盛,王以冰頒賜,則主為之?!?span id="vvxphfn" class="book">《
大戴禮記·夏小正
》:“頒冰。頒冰也者,分冰以授大夫也?!?br />(2).指帝王所賞賜的冰塊。 唐
韋應(yīng)物
《冰賦》
:“睹頒冰之適至,喜煩暑之暫清?!?/div>
分類:
帝王
王所
賞賜
夏天
冰塊
《漢語大詞典》:
寒片
指冰塊。 宋
王禹偁
《東風(fēng)解凍詩》
:“習(xí)習(xí)氣初通,峨峨勢自融,淥波歸舊水,寒片漾和風(fēng)?!?/div>
分類:
冰塊
《漢語大詞典》:
凌塊(淩塊)
冰塊。 明
徐復(fù)祚
《投梭記·賽魔》
:“看他冷臉兒似三冬凌塊,硬鼻凹似七重鐵鎧?!?/div>
分類:
冰塊
《國語辭典》:
冰炭
拼音:
bīng tàn
性質(zhì)相反,彼此不能相容。《幼學(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兩不相投,謂之冰炭?!?/div>
分類:
冰塊
危險(xiǎn)
水火
危險(xiǎn)境地
險(xiǎn)境
炭火
境地
相濟(jì)
世態(tài)
性質(zhì)
變幻
不定
相反
相容
《國語辭典》:
流澌
拼音:
liú sī
1.江河解凍時(shí)隨水流動(dòng)的冰塊?!冻o。屈原。九歌。河伯》:「與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紛兮將來下?!?jié)h。劉歆〈
遂初賦
〉:「慨原泉之淩陰,激流澌之漻淚兮。」
2.流水。唐。
元稹
〈
江陵夢
〉詩三首之一:「寂默深想像,淚下如流澌?!?/div>
分類:
江河
流水
解凍
時(shí)流
流動(dòng)
冰塊
《國語辭典》:
冰山
拼音:
bīng shān
1.冰雪長年不化的大山。
2.浮在海中的巨型冰塊,為兩極地區(qū)冰川末端斷裂,滑落海中而形成。
3.比喻不可常久依賴的靠山。猶如冰山,一見陽光,就消失無蹤。《幼學(xué)瓊林。卷一。天文類》:「勢易盡者若冰山,事相懸者如天壤?!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二:「豈知轉(zhuǎn)眼之間,灰飛煙滅,金山化作冰山,極是不難的事?!?/div>
分類:
冰凍
冰層
兩極
極地
地帶
長年
不化
冰川
高山
海口
天氣
巨大
消融
冰塊
《國語辭典》:
鏤冰(鏤冰)
拼音:
lòu bīng
雕刻冰塊。比喻徒勞無益。漢。桓寬《鹽鐵論。殊路》:「故內(nèi)無其質(zhì)而外學(xué)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fèi)日損功?!顾巍|S庭堅(jiān)〈送王郎〉詩:「炊沙作糜終不飽,鏤冰文字費(fèi)工巧?!?/div>
分類:
雕刻
冰塊
徒勞無功
《國語辭典》:
冰雹
拼音:
bīng báo
自對流云層中落下的球狀或不規(guī)則冰塊,小若黃豆,大如棒球。多發(fā)生于晚春或初夏,并常伴隨雷雨而至。強(qiáng)烈的雹暴,往往對農(nóng)作物、人、畜、建筑物等造成傷害。也稱為「冷子」。
分類:
冰雹
空中
降下
冰塊
夏
伴同
雷陣雨
三月
《漢語大詞典》:
流冰
(1).冰塊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動(dòng)。 元
張翥
《送涂茂才北游》
詩:“ 黃河 十月已流冰,暫解行裝駐 廣陵 。”
(2).在河面上漂浮和流動(dòng)的冰塊。形成于河面全部封凍以前或河流解凍之初。如:春季的洪水和冬季的流冰威脅著造橋的人。
分類:
冰塊
河面
漂浮
流動(dòng)
封凍
以前
河流
解凍
《國語辭典》:
冰川
拼音:
bīng chuān
在高山或兩極地區(qū),積雪由于本身的壓力而變成冰層,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傾斜方向移動(dòng),這種移動(dòng)的大冰層便形成冰川。也稱為「冰河」。
分類:
冰川
高山
兩極
極地
地區(qū)
地面
傾斜
方向
移動(dòng)
巨大
冰塊
《漢語大詞典》:
冰散
如冰塊溶化似地潰散。 漢
蔡邕
《黃鉞銘》
:“治兵示威,戎士角躍,旌旗曜日,金鼓霆奮,守有山岳之固,攻有必克之勢。 羌 戎 受首于西疆, 百固 冰散于東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齊書·文宣帝紀(jì)》:“ 關(guān) 峴 衿帶,跨躡蕭條,腸胃之地,岳立鴟跱,偏師才指,渙同冰散,此又王之功也。”
分類:
如冰
冰塊
溶化
潰散
《國語辭典》:
底冰
拼音:
dǐ bīng
堆積在河底的海綿狀冰塊。也稱為「錨冰」、「地冰」。
分類:
堆積
河底
海綿
冰塊
《國語辭典》:
復(fù)冰(復(fù)冰)
拼音:
fù bīng
二冰塊相接被壓時(shí)所起的現(xiàn)象。因受壓力作用,接觸處的冰點(diǎn)降下,故冰化為水,水向外流,壓力因而減小,于是殘留的水層復(fù)結(jié)為冰,遂合成一塊。
分類:
冰塊
相接
壓力
力作
《國語辭典》:
冰枕
拼音:
bīng zhěn
內(nèi)裝冰塊的不漏水袋子。置于發(fā)燒者頭部,可助退熱。
分類:
冰塊
漏水
袋子
發(fā)燒
頭部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