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2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持論(持論)  拼音:chí lùn
立論,所持理論或主張。如:「持論公允」。《漢書。卷八八。儒林傳。瑕丘江公》:「仲舒通五經(jīng),能持論,善屬文?!?/div>
《國語辭典》:決定(決定)  拼音:jué dìng
1.對事情做判斷與主張?!妒酚洝>砣?。殷本紀(jì)》:「帝武丁即位,思復(fù)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埂稘h書。卷七四。魏相丙吉傳。丙吉》:「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決定大策。」
2.一定?!吨熳诱Z類。卷一三一。中興至今日人物上》:「若欲與湯進之同做,決定做不成,后來果如此?!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522' target='_blank'>陸游 〈一百五日行〉詩:「眼中青山身后冢,此事決定君何疑。」
3.堅決的意志。如:「他有了更好的工作機會,決定離開,看來是留不住了。」
4.對事情做出結(jié)論。如:「重要的提案,在今天的會議上必須有個決定?!?/div>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隨聲相和?!抖Y記。樂記》:「倡和清濁?!固啤?追f達(dá)。正義:「先發(fā)聲者為倡,后應(yīng)聲者為和?!骨?。袁枚《隨園詩話》卷二:「趙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舊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
2.一人先提議,他人再附和。《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nèi)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yǎng)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dāng)?!埂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敢粋€封袋上寫著『程儀』,一本書、一個詩卷,知縣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br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婦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內(nèi)政,……倡和之禮,或爾汝之。」
《漢語大詞典》:執(zhí)言(執(zhí)言)
(1).拿出主張;建白。《易·師》:“田有禽,利執(zhí)言,無咎?!?王弼 注:“物先犯己,故可以執(zhí)言而無咎也?!?孔穎達(dá) 疏:“故可以執(zhí)此言往問之?!?唐 吳兢 貞觀政要·政體:“自今詔敕疑有不穩(wěn)便,必須執(zhí)言,無得妄有畏懼,知而寢默?!?br />(2).謂堅持自己的話,不改口。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折獄:“公曰:‘井有死人,恐未必即是汝夫。’婦執(zhí)言甚堅。公乃出尸于井,視之,果不妄?!?br />(3).借口。金史·叛臣傳·張覺:“及 金 人伐 宋 ,竟以納 平州 之叛為執(zhí)言云?!?/div>
《國語辭典》:虛構(gòu)(虛構(gòu))  拼音:xū gòu
憑空構(gòu)想。「構(gòu)」文獻異文作「搆」?!逗鬂h書。卷六七。黨錮傳。范滂傳》:「評論朝廷,虛搆無端?!埂段簳>砦灏?。楊播傳》:「虛搆是言,得無有別圖也?!?/div>
《漢語大詞典》:覺星(覺星)
星名。一名天棓。舊謂此星出主人間有兵爭。漢書·天文志:“﹝歲星﹞贏東北, 石氏 ‘見覺星’, 甘氏 ‘不出三月乃生天棓’?!?span id="jxradg1" class="book">《晉書·天文志中》:“妖星,一曰彗星,所謂掃星……三曰天棓,一名覺星。本類星,末鋭長四丈。或出東北方西方,主奮爭。”
《國語辭典》:護民官(護民官)  拼音:hù mín guān
古羅馬時的官員。由下級的平民中選出主持會議。對元老院違背平民利益的決議有否決權(quán),以避免執(zhí)政官對政務(wù)的獨裁。也稱為「保民官」。
《國語辭典》:抓大頭(抓大頭)  拼音:zhuā dà tóu
1.事先做好畫上記號或?qū)懮衔淖值募垝?,從中抽取,或用其他方式以決定事務(wù)或出資的主事者,稱為「抓大頭」。
2.抓出主事者或關(guān)鍵人物。如:「這次行動出了紕漏,必須抓大頭,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解決問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