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16,分22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詞典
分布
人口分布
分布學習
分布諸宮
分類詞匯
羅列
曼衍
展布
列布
半散
散渙
散播
錯落
天文
天章
無終
《國語辭典》:分布  拼音:fēn bù
分開散布。《三國志。卷一六。魏書。鄭渾傳》:「又遣吏民有恩信者,分布山谷告喻?!埂洞笏涡瓦z事。元集》:「分布在朝,任了官職?!?/div>
分類:分布散布
《國語辭典》:人口分布  拼音:rén kǒu fēn bù
人口在某一時間于特定區(qū)域的空間分布情形。
《國語辭典》:分布學習(分布學習)  拼音:fēn bù xué xí
一種學習過程中采用的練習方式。將全部用于某種學習活動的總時間,分配為多個時段,只在時段中學習,在時段之間則休息。一般而言,此種方式的學習效果優(yōu)于集中學習。也稱為「分布練習」。
《分類字錦》:分布諸宮(分布諸宮)
楊撝繭館賦爰分布于諸宮俾繅繭而獻之告吾君以成事命夏人而染茲
分類:親蠶
《國語辭典》:羅列(羅列)  拼音:luó liè
羅布陳列,擺列。《漢書。卷二六。天文志》:「其西有句曲九星,三處羅列?!埂段饔斡洝返谝蝗兀骸笌ьI眾僧有五百馀人,兩邊羅列、接至里面,相見獻茶?!?/div>
《國語辭典》:曼衍  拼音:màn yǎn
1.綿延不絕。《莊子。寓言》:「因以曼衍,所以窮年?!?br />2.分布、擴散?!段倪x。揚雄。甘泉賦》:「駮交錯而曼衍兮,嵈??隗乎其相嬰?!?/div>
《國語辭典》:曼延  拼音:màn yán
1.連綿不斷。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長途升降,軒檻曼延?!?br />2.一種古代巨獸。形似貍,長百尋。支代亦仿以為百戲節(jié)目。也作「曼衍」。
《國語辭典》:展布  拼音:zhǎn bù
1.陳述意見?!蹲髠?。哀公二十年》:「今君在難,無恤不敢憚勞,非晉國之所能及也,使陪臣敢展布之?!?br />2.施展發(fā)揮。《孤本元明雜劇。卓文君。第三折》:「此事不難,小生當展布所蘊,聊為塞責?!?br />3.抹布?!端疂G傳》第七五回:「阮小七叫上水手來,舀了艙里水,把展布都拭抹了。」也作「搌布」。
《國語辭典》:列布  拼音:liè bù
排列分布。如:「國慶閱兵,三軍列布于司令臺前?!?jié)h。王褒〈圣主得賢臣頌〉:「皋陶伊尹,名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埂对贰>硪蝗?。列傳。脫脫》:「戊戌,遂拘京城門鑰,命所親信列布城門下?!?/div>
分類:分布
《漢語大詞典》:半散
分布;分散。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闥爾奮逸,風駭云亂,牢落凌厲,布濩半散?!?元 張翥 《畫馬》詩:“風鬃半散頭怒側(cè),一團渥洼云氣墨?!?/div>
分類:分布分散
《漢語大詞典》:散渙
(1).形容水四散而流。 漢 司馬相如 《上林賦》:“陂池貏豸,沇溶淫鬻,散渙夷陸,亭皋千里,靡不被筑。”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散渙長驚,電透箭疾?!?唐 柳宗元 《愚溪對》:“西海有水,散渙而無力,不能負芥?!?br />(2).引申指團體或民心渙散松懈。 明 李東陽 《改建忻廟學記》:“雖嚴驅(qū)力禁,強而使之學,亦散渙流蕩而不可得?!?梁啟超 《南海康先生傳》第六章:“又以為 中國 人公德缺乏,團體散渙?!?br />(3).分布。 漢 王褒 《洞簫賦》:“氣旁迕以飛射兮,馳散渙以逫律?!?/div>
《國語辭典》:散播  拼音:sàn bò
傳播、散布。如:「散播謠言」、「農(nóng)夫?qū)⒎N子散播在土地上。」
《國語辭典》:錯落(錯落)  拼音:cuò luò
1.參差相雜的樣子。《文選。班固。西都賦》:「隨侯明月,錯落其閒。」《晉書。卷三六。衛(wèi)瓘傳》:「奮筆輕舉,離而不絕。纖波濃點,錯落其間?!?br />2.酒器?!稿e」文獻異文作「鑿」。唐。白居易寄獻北都留守裴令公〉詩:「銀含鑿落盞,金屑琵琶槽?!?/div>
《國語辭典》:天文  拼音:tiān wén
天空中,日月星辰及風、云、雨、雪等一切自然現(xiàn)象?!兑捉?jīng)。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鼓铣骸f(xié)《文心雕龍。諸子》:「野老治國于地利,騶子養(yǎng)制于天文?!埂度龂萘x》第八回:「允自幼頗習天文,夜觀乾象,漢家氣數(shù)已盡?!?/div>
《國語辭典》:天章  拼音:tiān zhāng
帝王的詞章。南朝陳。徐陵丹陽上庸路碑〉:「御紙風飛,天章海溢?!固啤a瘏?。送顏平原詩:「天章降三光,圣澤該九州?!?/div>
《漢語大詞典》:無終(無終)
(1).沒有終止;沒有窮極。莊子·則陽:“與物無終無始,無幾無時?!?南朝 齊 明僧紹 《正二教論》:“道常出乎無始,入乎無終,靡應非身,塵劫非遐,此其所以為教也?!?br />(2). 三國 魏 田疇 志行卓越,隱居 無終山 。后人因以為隱逸之典。 晉 陶潛 《擬古》詩之二:“辭家夙嚴駕,當往志 無終 。” 清 閻爾梅 《汧置草堂讀史》詩:“ 郭泰 辭徵虛有道, 田疇 抗節(jié)隱 無終 ?!?br />(3).古代 山戎 國名。 春秋 時分布在今 山西省 太原市 東,后遷至 河北省 玉田縣 西北 無終山 ,因山而得名。左傳·襄公四年:“ 無終子 嘉父 使 孟樂 如 晉 ,因 魏莊子 納虎豹之皮,以請和諸 戎 。” 杜預 注:“ 無終 , 山戎 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