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君疇,號陽巖。理宗寶慶二年進士。歷知古田縣、通判建寧府。拜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累疏劾宦官權(quán)貴。由知潭州遷廣東轉(zhuǎn)運判官,決疑獄、劾貪吏、治財賦皆有法。度宗朝進工部侍郎兼直學士院,改福建安撫使,罷亭戶買鹽和荔枝貢。官至刑部尚書。卒謚文毅。有《陽巖文集》、《經(jīng)筵講義》等。
全宋詩
洪天錫,字君疇,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授廣州司法參軍。寶祐三年(一二五五)為監(jiān)察御史,以敢言著。度宗即位,除侍御史兼侍讀。累官福建路安撫使?!?a target='_blank'>宋史》四二四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九○
洪天錫,字君疇,號陽巖,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寶慶二年進士。授廣州司法,調(diào)潮州司理。歷判真州,改知古田縣,判建寧府,擢諸司糧料院。寶祐三年拜監(jiān)察御史兼說書。力劾董宋臣。去官,起知潭州,直寶謨閣,遷廣東轉(zhuǎn)運判官。度宗即位,累召不赴。改福建安撫使,進華文閣直學士致仕,加端明殿學士。卒,謚文毅。著有《經(jīng)筵講義》、《進故事》、《通祀輯略》、《味言發(fā)墨》、《陽巖文集》諸書。見《宋史》卷四二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72 【介紹】: 宋威州人,字德方,號讀山。寧宗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刑部侍郎。理宗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尋遷左丞相兼樞密使,封惠國公。以御史論擊宦官,讒者并劾方叔,遂罷相。度宗立,獻琴、鶴、金丹欲求進用,為賈似道所阻。咸淳七年詔敘復,致仕卒。
全宋詩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南)人。寧宗嘉定十六年(一二二三)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拜參知政事。十一年,為左丞相兼樞密使。以事罷,竄廣南。景定二年(一二六一),得敘復。度宗即位,賈似道再奪其職。咸淳七年(一二七一)復官致仕,八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七有傳。
全宋文·卷七九六○
謝方叔(?——一二七二),字德方,號瀆山,威州(今四川理縣東北)人,嘉定十六年進士。歷官監(jiān)察御史,差知衡州,除宗正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遷殿中侍御史,授刑部侍郎,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淳祐九年拜參知政事,封永康郡侯。十一年特授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進封惠國公。為權(quán)珰所惡,遂罷相,竄廣南。度宗即位,以一琴一鶴金丹一粒來獻。咸淳八年卒,特贈少師。見《宋史》卷四一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處州人,字君高。宋淳祐四年進士,咸淳中以中奉大夫權(quán)戶部尚書,知臨安軍府事,封縉云縣開國男。時賈似道勢方熾,說友曲意附和,故得進。后守平江,元兵至,棄城遁。宋亡,降元,受宣撫使之命。以官軍支米不得,王積翁以言激眾,遂為李雄剖腹死。有《咸淳臨安志》。
全宋詩
潛說友,字君高,縉云(今屬浙江)人。理宗淳祐四年(一二四四)進士。歷知南康軍(清光緒《處州府志》卷一八)。度宗咸淳二年(一二六六)除秘書丞,遷軍器少監(jiān)(《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出為兩浙路轉(zhuǎn)運判官。三年,遷轉(zhuǎn)運副使。四年,知臨安府兼兩浙路安撫使(《咸淳臨安志》自序)。八年,知平江府。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逼境,以乞降輸財犒軍全城,削職貶南安軍(《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后隨二王入閩,留守福州。降元,為元守城,死于兵變(《癸辛雜識》別集卷上)。有《咸淳臨安志》。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八○二六
潛說友,字君高,處州縉云(今浙江縉云)人。淳祐四年進士,嘗知建德縣。咸淳二年三月以樞密院編修官兼權(quán)刑部郎官兼權(quán)右司郎官,除秘書丞,十一月除軍器少監(jiān)。四年以朝散郎、直華文閣、兩浙運副除司農(nóng)少卿兼知臨安府,尋措置兩浙運司,擢戶部尚書。十年知平江府,明年以城降元。后為李雄所殺。編有《咸淳臨安志》一百卷(存)。見《咸淳臨安志》卷四九,《宋史》卷四七《瀛國公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
趙孟傳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元間慶元鄞縣人,字巖起。宋末累官沿海制置使、知慶元府。入元,授沿海宣撫使。世祖至元十五年拜浙東宣慰使。二十一年入為集賢學士,未幾卒。
全宋文·卷八二一一
趙孟傳,字巖起,號松壑,宗室子。歷知嚴州、泉州,德祐初為臨安尹。授華文閣直學士、制置慶元府,擢淮東總領(lǐng)使、浙東制置使,官至戶部尚書。見《后村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一、六九及《四明文獻集》卷五所載除官制,《景定嚴州續(xù)志》卷二,《延祐四明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與權(quán)。理宗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攻丁大全,被削籍,拘管他州,時號為六君子。景定三年廷試第二。由紹興府推官數(shù)遷監(jiān)察御史,歷禮部侍郎、中書舍人、刑部尚書,依附賈似道。度宗咸淳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帝德祐元年,奏乞正似道喪師蕪湖之罪。旋為右丞相兼樞密使。張世杰與元兵戰(zhàn)而敗,京學生攻宜中誤國,遂去位。尋起為左丞相,因元兵至而宵遁回鄉(xiāng)。復與陸秀夫、張世杰立益王為帝。景炎二年,廣州失守后獨走占城而不返。后死于暹國。
全宋詩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士。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二年,除校書郎(同上書卷九)。四年,為浙西提刑。五年,遷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七年,筽福州。九年,除刑部尚書。十年,拜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進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宗景炎元年(一二七六)井澳之敗,走占城。元至元十九年(一二八二)復走暹,歿于暹?!?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八一六○
陳宜中,字與權(quán),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入太學,寶祐中與黃鏞等上書劾丁大全,號「六君子」。登景定三年進士第。數(shù)年遷監(jiān)察御史。歷江東提舉茶鹽常平公事、浙西提刑、禮部侍郎兼中書舍人,知福州。咸淳十年自吏部尚書除簽書樞密院事。德祐元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尋拜右丞相,遷左丞相。與王爚不合,罷,尋復為右相。元兵迫臨安,宜中請遷都,太后不許,乃遁歸溫州。景炎元年,陸秀夫等擁二王入溫州,復除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次年,逃入占城,后沒于暹羅?!?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談復,字采之,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為當?shù)孛t(yī)。祖父談禮。父親談紹,曾任贈監(jiān)察御史。娶妻茹氏,因兒子談經(jīng)、談綱均中進士,獲封奉政大夫、南京刑部郎中。

人物簡介

維基
徐云逵,北直隸永平府遷安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登乙未科進士。初封刑部司官,處理政事審慎公正。后擔任代理陜西鳳翔府知府,調(diào)任固原兵備道、按察司副使,三十五年十一月升陜西按察使,照舊管事,升任山西右布政,天啟三年(1623年)十二月改補陜西右布政使,分守靖南道,六年升本省左布政使,分守關(guān)南道,尋以蜀秦二省相界,群寇縱橫兩地逃閃,無從追緝,加整飭兵備銜兼制四川廣元縣。崇禎元年(1628年)二月,升任光祿寺卿管尚寶司卿事。崇禎三年,以冊立皇太子,奉命往河南開封宣詔。死后葬于遷安城西北大安山李家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