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4—1128 【介紹】: 宋建州浦城人,字憲之。哲宗紹圣四年進士。為諸暨縣尉。累官左司員外郎。嘗使金還,言宜講求御戎之策。童貫惡之,謫居黃州。高宗時,召為刑部侍郎,官終吏部尚書。有《春秋左傳編類》。
全宋文·卷三一三四
周武仲(一○七四——一一二八),字憲之,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年十七補太學(xué)生,登紹圣四年進士。官越州諸暨縣尉,知淅川。擢侍御史、御史中丞。嘗使金還,言宜講求御戎之策,童貫惡之,謫居黃州。高宗召為刑部侍郎、進尚書,轉(zhuǎn)吏部尚書兼侍讀。建炎二年八月卒于揚州官舍,享年五十五。著有《讀通鑒》、《通鑒解義》。見楊時《龜山集》卷三六《周憲之墓志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濮州人,字景山。李及之子。為開封府戶曹參軍。哲宗元符中,呂嘉問知府事,受章惇、蔡卞指,酷刑逼供上書人,命孝壽攝司錄事,成其獄。蔡京當(dāng)政,為開封尹,出知興仁、開德府。京起蘇州章綖獄,使孝壽往訊,窮治鑄錢,逮系逾千數(shù)。又知虢、兗二州,坐守興仁日與巡檢戲射狂人張立死,除名。徽宗政和初,拜刑部侍郎,改開封尹,殘忍苛虐。后罷為龍圖閣學(xué)士,提舉醴泉觀。
李孝稱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濮州人,字彥聞。李及之子。以蔭入仕。徽宗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遷大理少卿。擢工部、戶部二侍郎,為開封尹。依附蔡京,時陳瓘子正匯告京不利社稷,竟竄之海島。
全宋文·卷二九四四
李孝稱,字彥聞,濮州(治今山東濮縣)人,及之子。以蔭登朝。崇寧中提舉湖北、京西常平,提點京西南路刑獄。上蔡京之姻宋喬年功,得工部員外郎,不閱月遷大理少卿,連奏獄空,進為卿。大觀至政和初,擢戶部、工部二侍郎,為開封尹。脅陳瓘證其子上書告蔡京不利社稷之罪,京愈德之,進刑部尚書。避親嫌,徙工部,卒。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一之三一、五三之一五,《宋史》卷三一○《李迪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8—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己楙?;兆诔鐚幎赀M士。政和五年,試詞學(xué)兼茂科第一。歷泰州推官、知湖州。高宗建炎三年,除給事中,進直學(xué)士院兼侍講,首論天下大勢,請修政事、選將帥,搜補卒乘以張國勢,撫綏疲瘵以固國本。紹興中,為翰林學(xué)士,遷刑部尚書,治獄公正。官終端明殿學(xué)士、知合州。
全宋詩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兆诔鐚幎辏ㄒ灰弧鹑┻M士,授泰州推官。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試詞學(xué)兼茂第一(《咸淳毗陵志》卷一○《祭胡尚書文》)。六年,拜起居舍人。欽宗靖康末金人陷汴京,扶立張邦昌,出知湖州。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召為給事中。紹興三年(一一三三),遷刑部侍郎、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以事提舉太平觀。六年復(fù)召。八年,知信州。九年,復(fù)召。十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臺(《宋史》作合,誤)州。十二年,卒(《嘉定赤城志》卷九),年六十五。著有《四世絲綸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三二一
胡交修(一○七八——一一四二),字己楙,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登崇寧二年進士第,授泰州推官。試詞學(xué)兼茂科,為首選,除編類國朝會要所檢閱文字。除右文殿修撰、知湖州。建炎中以中書舍人召。尋遷給事中,直學(xué)士院,兼侍講。久之,遷刑部尚書。出知信州,以親老奉祠。復(fù)召為兵部尚書、翰林學(xué)士兼侍講。逾年,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合州。領(lǐng)州數(shù)月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0—1140 【介紹】: 宋蘇州吳縣人,字似矩,號無礙居士。李撰子?;兆诔鐚幎赀M士。任監(jiān)察御史。使遼,還,建議促遼金相攻。金兵入侵,與李綱議不合,罷去。旋除刑部尚書,高宗建炎元年知淮寧府,因杜用等叛,坐貶秩。高宗至杭州,命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侍讀。呂頤浩視師,用為參謀官,以忤旨出知平江府。后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
全宋詩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號無礙居士(《吳郡志》卷三三),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兆诔鐚幦辏ㄒ灰弧鹚模┻M士。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假太常少卿充契丹賀正旦使,還為起居郎,試中書舍人,同修國史。出知光、鄂二州,復(fù)召為給事中兼校正御前文籍詳定官。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為河?xùn)|宣撫副使、知陜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知淮寧府。紹興二年(一一三二),權(quán)知紹興府,歷知平江、靜江二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十年,卒,年六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三四○一
李彌大(一○八○——一一四○),字似矩,自號無礙居士,蘇州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彌遜弟。崇寧三年登進士第。以大臣薦召對,除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歷中書舍人、給事中、刑部尚書、河?xùn)|宣撫使。建炎初知淮寧府,入為吏部侍郎,權(quán)紹興府,試戶部尚書兼待讀,出知平江府。被劾奪職,起知靜江府,入為工部尚書,未幾罷去。紹興十年卒,年六十一?!?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1—1129 【介紹】: 宋秀州華亭人,字商彥?;兆谛驮赀M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六年,使金賀生辰,到燕山置幣而返。七年再使金,時金軍南下,氣焰甚盛,不為之稍屈。欽宗靖康初始還,擢吏部員外郎。高宗建炎中,歷右諫議大夫、中書舍人,力持正議,凡命令不合公議者,皆極諫或即封還。為黃潛善、汪伯彥所惡,因事斥之。三年,召赴行在平江,請高宗移駐江寧,并陳所以守長江之策。扈駕至臨安,遷禮部侍郎,尋卒。
全宋文·卷三五○三
衛(wèi)膚敏(一○八一——一一二九),字商彥,嘉興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宣和元年進士及第,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累官秘書省校書郎。靖康初,遷吏部員外郎。建炎中,歷起居舍人,拜右諫議大夫兼侍讀,俄遷中書舍人。坐考試鹵莽,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洞霄宮。三年,召赴行在,除禮部侍郎。卒,年四十九。著有《諫議遺稿》二卷。見《浮溪集》卷二五《贈大中大夫衛(wèi)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河中萬泉人,字亢宗。薛向子?;兆跁r累官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后知太原府,以撫納西羌功,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崇福宮。久之,知延安府。當(dāng)遷官,乞回授其子薛昶京秩。前后因事六七貶,多以欺罔獲罪,言者并論之,降為待制。
全宋詩
薛嗣昌,字亢宗,祖籍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西南),居開封。紹彭弟?;兆诔鐚幹?,為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歷知渭州、慶州、相州,太原府、延安府,坐啟擬反覆,前后因事六七貶。事見《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二九四二
薛嗣昌,字亢宗,河中萬泉(今山西萬榮)人,薛向子。崇寧中歷熙河轉(zhuǎn)運判官,梓州、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直龍圖閣、集賢殿修撰。入為左司郎中,擢徽猷閣待制、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大觀間知渭州,改慶州。責(zé)安化軍節(jié)度副使,起知相州、太原府。政和中進延康、宣和殿學(xué)士,拜禮部、刑部尚書,坐啟擬反覆罷,提舉嵩山崇福宮。久之,遷延康殿學(xué)士、知延安府。后獲罪降為待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八《薛向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5—1142 【介紹】: 宋常州晉陵人,字承公。胡唐老弟?;兆诔鐚幬迥赀M士。歷監(jiān)察御史、兵部侍郎。高宗紹興八年,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創(chuàng)轉(zhuǎn)般折運法,軍儲稍充。十一年,對金用兵,世將復(fù)隴州,破岐下諸屯,又取華、虢,兵威稍振。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致仕。卒謚忠獻,改謚忠烈。
全宋詩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M士。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范汝為起事,為福建路撫諭使。遷中書舍人,以事出知鎮(zhèn)江府。入為刑部侍郎,出知洪州,復(fù)知鎮(zhèn)江。召為給事中。尋出為四川安撫,兼知成都府。九年,宣撫川、陜。十一年致仕,十二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四),年五十八?!?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三八二六
胡世將(一○八五——一一四二),字承公,常州晉陵(今江蘇常州)人。宿之曾孫。登崇寧五年進士第。紹興初為監(jiān)察御史,充福建路撫諭使。遷右司員外郎。又遷起居郎,中書舍人。坐為秦檜黨落職奉祠。未幾,除徽猷閣待制、知鎮(zhèn)江府。入為禮部侍郎,改刑部,出知洪州、兼江西安撫制置使。召還,除兵部侍郎,復(fù)知鎮(zhèn)江。除給事中、兼直學(xué)士院,復(fù)遷兵部侍郎。八年初,以樞密直學(xué)士出為四川安撫制置使兼知成都府。九年,吳玠卒,權(quán)四川宣撫使。尋以寶文閣學(xué)士為川陜宣撫副使。升端明殿學(xué)士。世將精于吏事,在川陜五年頗有政績武功,為時所稱。紹興十二年卒于任,年五十八。謚忠獻,改謚忠烈?!?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侯彭老,耒陽(今屬湖南)人(《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以太學(xué)生上書得罪,詔歸本貫編管。崇寧間進士(清乾隆《長沙府志》卷二五)。高宗紹興中知藤州(《揮麈錄前錄》卷一),以言事降左朝請郎(《天臺續(xù)集別編》卷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五五
侯彭老,字恩孺,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一說衡山(今湖南衡陽)人。建中靖國時為太學(xué)生,以上書得罪歸。后登崇寧末進士甲科。大觀中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司屬官。政和初由司門員外郎謫知永新縣,政績彰著,復(fù)召為刑部郎中。紹興三年官左朝奉大夫、知藤州,坐進羨錢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六三,《清波雜志》卷一二,《萬姓統(tǒng)譜》卷六三,光緒《湖南通志》卷一六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會之。第進士。徽宗時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括縣壯丁為兵,得千人,上其名數(shù)與按閱之法。蔡卞喜而薦之,提舉京畿保甲,使行其說,增籍二萬。歷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遷刑部侍郎,因與王黼不相能,被罷,提舉崇福宮。尋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卒謚榮。
全宋文·卷二九五八
李伯宗,字會之,河陽(今河南孟縣西)人。第進士,知內(nèi)丘、咸陽、太康縣。提舉京畿保甲,左遷相州通判,提舉白波輦運,提點江淮坑冶鑄錢,入為將作少監(jiān)。政和中歷大理卿,遷刑部侍郎。與王黼不合,罷,提舉崇福宮。起知同州,徙陜西都轉(zhuǎn)運使。以通奉大夫、顯謨閣待制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四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 【介紹】: 宋壽州壽春人,字蒙亨。進士。哲宗元祐中為同州教授,累官吏部侍郎。坐事降秩,知鄆州。徽宗政和六年,拜尚書右丞,次年為中書侍郎。宣和六年,除太宰兼門下侍郎。時燕山告急,恬不為慮。欽宗即位,李綱薦時中守衛(wèi)京師,怒辭。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中太一宮使。御史劾其孱儒不才,落職。尋卒于鎮(zhèn)江。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白時中(?——一一二七),字蒙亨,壽春(今安徽壽縣)人。紹圣中累官太學(xué)博士,除正字,遷秘書郎。進吏部侍郎,同知貢舉。降知鄆州,復(fù)召為刑部尚書。政和中歷翰林學(xué)士、承旨,除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遷尚書右丞,加中書侍郎。重和元年,進門下侍郎。宣和六年,除特進、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慶國。靖康元年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中太一宮使,尋知壽春府。建炎元年卒于鎮(zhèn)江。編有《政和新修御試貢士敕令格式》一百五十九卷、《政和新修貢士敕令格式》五十一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三、五一八,《宋會要輯稿》帝系一之一三、職官七之二五、職官五四之一一、選舉一之一三、刑法三之六九,《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九,《宋史》卷三七一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8—1154 【介紹】: 宋婺州金華人,字亨仲,號北山。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累遷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以秦檜所薦,不敢言和議之非。后充陜西分畫地界使,金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改四川宣撫副使,選將屯守,蠲去雜稅,治理有方。檜怒其專擅,罷官,責(zé)居桂陽軍,再責(zé)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又徙封州。有《西征道里記》、《北山集》等。
全宋詩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一字漢章,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授溫州軍事判官。六年,除樞密院編修官。八年,遷殿中侍御史。九年,為樞密行府參謀出諭京陜,歸除權(quán)禮部侍郎,尋兼詳定一司又兼權(quán)刑部侍郎。十年,除試禮部侍郎。十一年,擢樞密都承旨,為川陜宣諭使。十二年,遷川陜宣撫副使兼營田。十七年,以忤秦檜罷,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桂陽居住,徙復(fù)州、封州安置。二十四年卒,年六十七。有《北山集》三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事見本集卷末附錄鄭良嗣《鄭公年表》,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有傳?!∴崉傊性?,以清康熙三十六年鄭世成刻本(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金華叢書》所收同治十一年永康胡鳳丹據(jù)康熙重刻本(簡稱金華叢書本)及《兩宋名賢小集·石羊山房集》等。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三八九一
鄭剛中(一○八八——一一五四),字亨仲,號北山,又號觀如,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紹興二年進士及第。授溫州軍事判官。八年九月,任監(jiān)察御史,同年十一月遷殿中侍御史。九年三月,充樞密行府參謀官。十一年四月,為寶文閣直學(xué)士、樞密都承旨。剛中初為秦檜薦于朝,檜主和議,剛中不敢言。金歸所占地,被檜遣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川陜宣諭使。改四川宣撫副使。治蜀有方,曾奏蠲雜征,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又屯兵營田,選將授任。秦檜怒其專擅,責(zé)桂陽軍居住。紹興十八年十一月再責(zé)濠州團練副使,復(fù)州安置;再徙封州。二十四年五月卒,年六十七。著有《北山文集》、《周易窺馀》、《經(jīng)史專音》、《左氏九六編》等。見何耕《宋故資政殿學(xué)士鄭公墓志銘》(《北山文集》卷末),《宋史》卷三七○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9—1158 【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彥濟?;兆谡投赀M士。累遷殿中侍御史,阿附秦檜,與何鑄論罷岳飛兵權(quán),且劾王庶、劉子羽等有異議者。遷起居郎兼侍講,除右諫議大夫,進侍御史、吏部尚書,出知嚴州。
全宋詩
羅汝楫(一○八九~一一五八),字彥濟,歙縣(今屬安徽)人?;兆谡投辏ㄒ灰灰欢┻M士,調(diào)郴州教授。高宗紹興八年(一一三八),遷大理寺丞。阿附秦檜,十年,為監(jiān)察御史,尋遷殿中侍御史,十二年,除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十三年,為御史中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四、一四四、一四八)。十四年,以親老出知嚴州。秩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二十八年卒(同上書卷一七九),年七十。有《東山稿》,已佚?!洞疚跣掳仓尽肪砥?、《宋史》卷三八○有傳。
全宋文·卷三九七三
羅汝楫(一○八九——一一五八),字彥濟,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第政和二年進士,教授郴州,累遷至刑部員外郎。紹興十年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權(quán)中書舍人、右諫議大夫兼侍講,擢御史中丞、吏部尚書兼侍讀。出知嚴州,提點江州太平興國宮。紹興二十八年卒,年七十。汝楫為臺諫日,與萬俟卨等陷害岳飛及反對和議者甚力。著有《東山猥稿》二十卷、奏議八卷、外制二卷。見洪適《盤洲文集》卷七七《羅尚書墓志銘》,《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9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字謙叔。哲宗元祐三年進士。為太學(xué)博士?;兆跁r,累官至尚書左丞。欽宗靖康元年,金兵南下,為陜西宣撫使。金兵分道再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因輕信僧人趙宗印,用為將,為金所擊潰。高宗即位,徙知鄧州。旋以鄧州失守,責(zé)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建炎三年,起知鼎州,道卒。
全宋詩
范致虛(?~一一三七),字謙叔,建陽(今屬福建)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進士(《閩詩錄》丙集卷五),為太學(xué)博士,以祖送鄒浩獲罪停官?;兆诹?,召為左正言,出通判郢州。崇寧初召為中書舍人,從此出處華要十馀年。宣和七年(一一二五)以陜西五路經(jīng)略使率兵勤王。高宗即位,徙知鄧州,因兵敗失城責(zé)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紹興七年(一一三七)高宗至建康,召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知鼎州,行至巴陵率。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七七,《宋史》卷三六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二八七四
范致虛(一○六二——一一二九),字謙叔,建州建陽(今福建建陽)人,徙居方城(今河南方城)。元祐三年進士及第,為太學(xué)博士?;兆诩次唬笳?,進中書舍人,改兵部侍郎。政和七年入為侍讀,遷尚書左丞。歷知大名、河南、鄧州。靖康初除知京兆府,宣撫陜西。金人分道犯京師,致虛會兵入援,軍出武關(guān),不戰(zhàn)而潰。高宗立,徙知鄧州,會金兵壓境,致虛遁,坐落職,責(zé)授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英州安置。起復(fù)資政殿學(xué)士、知鼎州。建炎三年十二月,行至岳州卒,年六十八。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七之一一,《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宋史》卷三六二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9—1142 【介紹】: 宋宗室,字叔問。趙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進士。警敏強記,工書。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高宗建炎中試太常少卿,集《太常因革禮》八十篇。累遷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奉祠歸。有《崇蘭集》。
全宋詩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號西隱老人,燕王德昭五世孫?;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進士,授簽書大名府判官。累官憲州通判。宣和初,充詳定《九域圖志》編修官,遷刑部侍郎。南渡后,歷太常少卿,知秀州,奉祠以歸。高宗紹興十二年卒,年五十四。有《崇蘭集》二十卷,已佚,又有《肯綮錄》一卷行世。事見《北山集》卷三三《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九七四
趙子晝(一○八九——一一四二),字叔問,燕懿王之后。中大觀元年進士第,為宗室第一。起家簽書大名府判官廳公事。后為刑部員外郎。南渡后以駕部員外郎召,遷左司員外郎、太常寺少卿,除徽猷閣待制、樞密都承旨,遷兵部侍郎。請外補,以徽猷閣直學(xué)士知秀州,明年知平江府。力請祠,提舉江州太平觀,寓止衢州凡七年。紹興十二年以疾告老,遷左中奉大夫致仕。是年卒,年五十四。著文集二十卷。見程俱《趙公墓志銘》(《北山集》卷三三),《宋史》卷二四七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