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前文
(1).前人的文章、文獻。 南朝 宋 顏延之 《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思皇世哲,體元作嗣。資此夙知,降從經(jīng)志。逷彼前文,規(guī)周矩值?!?宋 王禹偁 《籍田賦》:“順考於古道,將躬耕乎籍田,務(wù)本勸農(nóng),稽前文而備矣?!?br />(2).先前的文字。 清 鄭燮 《邯鄲道上》詩之二:“仙舘荒寒不見人, 呂翁 遺像滿灰塵。古碑剔蘚前文陋,畫壁含苔幻説新。”
(3).指上次的文件。如:前文所稱之事,已查明電陳政府。
(4).指上文。如:這一段表明的論點,前文已述及。
《漢語大詞典》:前文人
前代有文德的人。書·文侯之命:“汝肇刑 文 武 ,用會紹乃辟,追孝于前文人?!?孔 傳:“追孝於前文德之人?!?楊樹達 《積微居小學(xué)述林·讀吳愙齋中丞字說書后》:“《文字説》書·文侯之命《兮仲鐘》、《追敦》皆言‘前文人’,知‘前文人’為 周 時習(xí)見之語,因古文‘文’字或從‘心’……后人遂誤釋為‘寧’。書·大誥屢言‘前寧人’,皆當(dāng)為‘前文人’。”
分類:前代文德
《國語辭典》:東海岸史前文化(東海岸史前文化)  拼音:dōng hǎi àn shǐ qián wén huà
指臺東卑南文化。為臺灣東海岸所發(fā)現(xiàn)的古文化遺址,約存于二千多年前,分布范圍包括南岸山脈和中央山脈縱谷。
《國語辭典》:龜山史前文化相(龜山史前文化相)  拼音:guī shān shǐ qián wén huà xiàng
以龜山第二史前遺址為代表遺址。依據(jù)相對年代推測,可早至距今二千年前后。試掘出土物包括有刃鐵石、陶片、陶偶、陶環(huán)、石鋤、石斧、貝刮器、獸骨、貝殼等,其中以陶器數(shù)量最多。從鐵器的使用,可見已進入金石并用時期。生活型態(tài)除農(nóng)耕外,漁撈、狩獵、采集仍占了一部分。
《國語辭典》:響林史前文化(響林史前文化)  拼音:xiǎng lín shǐ qián wén huà
在墾丁國家公園發(fā)現(xiàn)的史前文化。分布于港口溪河谷區(qū),大約距今二千七百年左右,所發(fā)現(xiàn)的文化遺留物有陶片、石硾、石板棺墓葬等。
《國語辭典》:委任  拼音:wěi rèn
1.任用、托付?!度龂萘x》第五七回:「瑜以凡才,荷蒙殊遇,委任腹心,統(tǒng)御兵馬?!埂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肝胰舻昧四銈兊你y子,開脫了你們,不但辜負(fù)撫臺的委任,那十三條冤魂肯依我嗎?」
2.文職公教人員官等之一,在簡任、薦任之下。
《國語辭典》:向上  拼音:xiàng shàng
1.往上、朝上。如:「元旦升旗典禮中,大家朝著旗桿向上看,眼見國旗飄飄,心中都十分感動?!?br />2.上進、進取。《初刻拍案驚奇》卷一:「懶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須經(jīng)商立業(yè);敗壞的,也只消天掙與家園,卻不把人間向上的心都冷了?」
3.上層、高貴的。唐。白居易 池上閒吟詩二首之一:「幸逢堯舜無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宋。陳著 卜算子。一自夢盧頭詞:「元是都門向上人,大用何嫌晚。」
4.前文或前言提及。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今日早朝下來,已與曹子建學(xué)士說知向上之事?!?/div>
《國語辭典》:中壽(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歲數(shù)。古時將人的壽命分為上、中、下三段。中壽,或謂一百歲,或謂九十歲,或謂八十歲,或謂七十歲,或謂六十歲?!蹲髠?。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句下唐??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歲,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蹲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凍餒?!咕湎聲x。杜預(yù)。注:「三老謂上壽、中壽、下壽,皆八十已上?!固???追f達。正義:「上壽百年以上,中壽九十以上,下壽八十以上?!埂肚f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呂氏春秋。孟冬紀(jì)。安死》:「人之壽,久之不過百,中壽不過六十?!埂痘茨献?。原道》:「凡人中壽七十歲?!?/div>
《國語辭典》:上壽(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稱長壽之尤者為上壽。其說有三:一百二十歲、一百歲、九十歲?!蹲髠?。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唐??追f達。正義:「上壽百二十,中壽百,下壽八十?!埂肚f子。盜蹠》:「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jié)h。王充《論衡。正說》:「上壽九十,中壽八十,下壽七十?!?br />2.祝壽。漢。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陵未沒時,使有來報,漢公卿王侯,皆奉觴上壽?!?jié)h。揚雄甘泉賦〉:「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壽兮,屏玉女而卻宓妃?!?/div>
《國語辭典》:卻說(卻說)  拼音:què shuō
說書人或章回小說中,在一個情節(jié)結(jié)束后,另起一個段落時,常用的發(fā)端詞。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一折:「卻說那不得志的,也有一等。」
《國語辭典》:簡任(簡任)  拼音:jiǎn rèn
1.選拔任用?!逗鬂h書。卷二九。申屠剛傳》:「剛每輒極諫,又?jǐn)?shù)言皇太子宜時就東宮,簡任賢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納?!?br />2.我國政府文職官員的官等等級,等級在特任之下,薦任之上。
《國語辭典》:那就  拼音:nà jiù
那么就。如:「他要是肯用功,那就好了?!?/div>
《國語辭典》:上下文  拼音:shàng xià wén
文章的上句和下句。如:「這句話必須連上下文一起看,才不致被曲解?!?/div>
《漢語大詞典》:伏線(伏線)
亦作“ 伏線 ”。
(1).前文為后文預(yù)先埋下的線索。 林紓 《〈撒克遜劫后英雄略〉序》:“然每聽述者敘傳中事,往往於伏線接筍、變調(diào)過脈處,大類吾古文家?!?張?zhí)煲?《歡迎會》:“強小國就買通了弱大國的一個賣國賊:這就是第三幕的伏線,不必說?!?br />(2).潛伏的因素。 魯迅 《墳·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因為將來的運命,早在現(xiàn)在決定,故父母的缺點,便是子孫滅亡的伏線,生命的危險?!?br />見“ 伏綫 ”。
《國語辭典》:西拉雅文化相  拼音:xī lā yǎ wén huà xiàng
臺灣南部墾丁國家公園的史前文化相之一。以西拉雅平埔族為代表,其存在時間距今約一千二百年前后。原分布于臺南、高雄、屏東一帶,后逐漸遷至臺東。恒春半島為其重要的活動區(qū),其時間當(dāng)早于文獻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