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14詞典 4分類詞匯 310
共314,分21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舊貫
至善
通融
羅雀
一籌
下策
至計
有門
生路
兩岐
從權(quán)
定法
無奈何
花頭
異術(shù)
《國語辭典》:舊貫(舊貫)  拼音:jiù guàn
舊有的制度或法則?!墩撜Z。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埂稘h書。卷七○。段會宗傳》:「愿吾子因循舊貫,毋求奇功?!挂沧鳌概f慣」。
《國語辭典》:至善  拼音:zhì shàn
極為完善?!抖Y記。大學(xué)》:「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埂犊鬃蛹艺Z。卷二。好生》:「期于至善,而不襲其為。」
《國語辭典》: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變通、不拘執(zhí),有破例遷就,予人方便之意。《隋書。卷一七。律歷志中》:「雖言冬至后上三日,前后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br />2.曉悟貫通?!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某嘗說:『讀書須細(xì)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見注解,但見有正經(jīng)幾個字在,方好。』」
3.暫時借貸,以補款項的不足。
《漢語大詞典》:羅雀(羅雀)
(1).形容門庭寂靜或冷落。 唐 白居易 《寄皇甫賓客》詩:“臥掩羅雀門,無人驚我睡。” 宋 劉克莊 《鳳凰閣》詞:“安用羨伊結(jié)駟,嘆儂羅雀?!?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四:“月餘,試畢賈歸,地可羅雀矣。”參見“ 門可羅雀 ”。
(2).喻用盡辦法搜刮財物。 梁啟超 《歲暮感懷》詩:“近聞?wù)D歛空羅雀,儻肯哀鳴念澤鴻?!眳⒁姟傲_雀掘鼠”。
《國語辭典》:門可羅雀(門可羅雀)  拼音:mén kě luó què
漢朝翟公官居廷尉時賓客盈門,失官后門前冷落,可張網(wǎng)捕雀。見《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后用來形容做官的人從擁有權(quán)勢到離開政治中心后門庭冷落、賓客稀少的景況。也作「門可羅爵」、「門可張羅」、「門前雀羅」。
《國語辭典》:羅雀掘鼠(羅雀掘鼠)  拼音:luó què jué shǔ
唐朝睢陽城守將張巡、許遠(yuǎn),因安祿山叛變,被圍困糧絕,至網(wǎng)羅鳥雀、挖掘鼠類以充饑。典出《新唐書。卷一九二。忠義傳。張巡傳》。后形容財物缺乏時,用盡一切方法籌措款項。
《國語辭典》:一籌(一籌)  拼音:yī chóu
1.籌,一種古代的計算工具,于竹籌上刻有數(shù)字。一籌指一個等級、程度?!独蠚堄斡浂帯返谝换兀骸阜鸾?jīng)說人不可以著相,我們總算著了雅相,是要輸他一籌哩!」
2.比喻一個謀略、計策。語本《宋史。卷四三四。儒林傳四。蔡幼學(xué)傳》:「其極至于九重深拱而群臣盡廢,多士盈庭而一籌不吐?!?/div>
《國語辭典》:一籌莫展(一籌莫展)  拼音:yī chóu mò zhǎn
一點計策也施展不出來。比喻毫無辦法。清??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谌宄觯骸赶鹿偈房煞ǎ杖战?jīng)略中原,究竟一籌莫展?!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噶彩情L吁短嘆,一籌莫展?!挂沧鳌改挂换I」。
分類:辦法
《國語辭典》:下策  拼音:xià cè
極不高明的計策或辦法?!缎绿茣?。卷一六六。杜佑傳》:「最下策為浪戰(zhàn),不計地勢、不審攻守是也?!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三回:「他又奈何我不得,所以出了這個下策。」
《漢語大詞典》:至計(至計)
(1).最好的計策、辦法。《漢書·西域傳上·康居國》:“ 敦煌 、 酒泉 小郡及南道八國,給使者往來人馬驢橐駝食,皆苦之。空罷耗所過,送迎驕黠絶遠(yuǎn)之國,非至計也。”《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二卿言守言和,皆非至計?!?br />(2).根本大計。后漢書·何敞傳:“駙馬都尉 瓌 ,雖在弱冠,有不隱之忠,比請退身,愿抑家權(quán)??膳c參謀,聽順其意,誠宗廟至計, 竇氏 之福?!?宋 蘇軾 《擬進士對御試策》:“臣伏見陛下發(fā)德音,下明詔,以天下安危之至計,謀及于布衣?!?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理學(xué)諸儒,如 熊賜履 、 魏象樞 、 陸隴其 、 朱軾 輩,時有獻(xiàn)替,而其所因革,未有關(guān)于至計者?!?/div>
《漢語大詞典》:有門(有門)
有辦法。謂得其關(guān)鍵或訣竅。《人民文學(xué)》1977年第4期:“ 春來 的爸爸一拍大腿:‘咳!有門!’”
《國語辭典》:生路  拼音:shēng lù
1.可逃生、活命的路徑,即指活路。《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一:「隨你十惡大罪,與他商量,便有生路?!?br />2.生活的途徑或方法。如:「另謀生路」。
《漢語大詞典》:兩岐(兩岐)
亦作“ 兩歧 ”。
(1).分為兩支。后漢書·張堪傳:“﹝ 張堪 ﹞拜 漁陽 太守……乃於 狐奴 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岐。 張君 為政,樂不可支?!?唐 呂溫 《道州觀野火》詩:“遍生合穎禾,大秀兩岐麥。”
(2).指兩個分岔。 南朝 齊 謝朓 《將游湘水尋句溪》詩:“瑟汩瀉長淀,潺湲赴兩岐?!?宋 陸游 《雪作》詩:“飛蝗掃地?zé)o遺種,瑞麥連云有兩歧?!?明 李東陽 《周公神道碑》:“麥有兩岐,芝有三秀?!?br />(3).稱頌地方官吏改善農(nóng)業(yè)有方,民樂年豐。 南朝 齊 謝朓 《答張齊興》詩:“子肅兩岐功,我滯三冬職。” 宋 王安石 《送李才元校理知邛州》:“北堂已足夸三釜,南畝當(dāng)今識兩歧?!?br />(4).借指麥子。 南朝 梁 沈約 《留真人東山還》詩:“待余兩岐秀,去去掩柴扉?!?br />(5).指特異之禾稼。 前蜀 韋莊 《〈又玄集〉序》:“是知美稼千箱,兩岐爰少;繁絃九變,大護殊稀?!?br />(6).兩種意見分歧;兩種辦法不統(tǒng)一。宋史·王覿傳:“若悉考同異,深究嫌疑,則兩歧遂分,黨論滋熾?!?張孝若 《南京政府成立》第一節(jié):“而 湘 贛 代表均已先后到 鄂 , 粵 代表 黃 君 克強 亦本在 漢陽 ,故復(fù)電催各省迅即派員赴 鄂 ,以免兩歧?!?/div>
《國語辭典》:從權(quán)(從權(quán))  拼音:cóng quán
采取權(quán)宜變通的辦法或措施。如:「從權(quán)達(dá)變」、「從權(quán)處理」。
《漢語大詞典》:定法
(1).制定法令、法規(guī)、辦法等。史記·秦始皇本紀(jì):“除疑定法,咸知所辟?!?span id="l5t3vlf" class="book">《孔叢子·記問》:“若 管仲 之知足以定法,材非 管仲 而專任法,終必亂成矣。”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 周 命維新, 姬公 定法?!?span id="r1vrhvt"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將來怎的個撥弄,怎的個分段,怎的個招佃,怎的個議租,此時定法不是法,你們再聽老爺太太的吩咐?!?br />(2).規(guī)定,成法。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造神麴并酒等:“第四、第五、第六酘,用米多少,皆候麴勢強弱加減之,亦無定法?!?span id="7pvrffz" class="book">《書·立政》“茲式有慎行” 唐 孔穎達(dá) 疏:“治獄必有定法。此定法有所慎行?!?宋 吳自牧 夢粱錄·嫁娶:“貧富不同,亦從其便。此無定法耳?!?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敘論并行例:“古人之文無定法也?!?/div>
《漢語大詞典》:無奈何(無奈何)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唐 張說 《李工部挽歌》之三:“是日歸泉下,傷心無奈何。”《朱子全書》卷十二:“平日已是聞道,那時萬一有照管不到,也無奈何?!?清 黃軒祖 《游梁瑣記·顧嘉衡》:“郡人見而恨之,以勢不敵,無奈何?!?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江泰 :(只好無奈何地連連出聲)這又何必呢,這又何必呢?”
《國語辭典》:花頭(花頭)  拼音:huā tóu
1.藉故鬧事。如:「你可別在我面前耍花頭?!?br />2.指本事、門路。如:「這時代要是沒有花頭,就會被人看作無能?!?/div>
《國語辭典》:花頭(花頭)  拼音:huā tou
1.比喻事情會生起變化多端的花樣和難以想像的結(jié)果。如:「經(jīng)他這么一攪和,事情的變化,必有花頭,大家都不知所措。」
2.狡猾或新奇、變化多端的計策和主意。如:「出花頭」、「耍花頭」?!妒c頭。卷一二。侯官縣烈女殲仇》:「無端受這酸丁一場打罵,須尋個花頭擺布他,方銷得此恨?!?/div>
《國語辭典》:花招  拼音:huā zhāo
1.招貼、海報。元。無名氏《藍(lán)采和》第一折:「俺在這梁園棚勾欄里作場,昨日貼出花招兒去,兩個兄弟先收拾去了?!挂沧鳌刚凶印埂ⅰ刚袃骸?。
2.巧妙好看的招數(shù)。也作「花著」。
3.比喻狡猾的手段、計策。如:「小心這個人,他的花招很多?!?/div>
《漢語大詞典》:異術(shù)(異術(shù))
亦作“異術(shù)”。
(1).指不同的學(xué)說。荀子·解蔽:“私其所積,唯恐聞其惡也;倚其所私,以觀異術(shù),唯恐聞其美也?!?br />(2).不同的方法。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守國之埶,同歸異術(shù)。”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隱顯異術(shù),抑引隨時,變通適會。”
(3).奇妙的策略或辦法。《三國志·吳志·薛綜傳》:“近守常法,無奇數(shù)異術(shù)者,則羣惡日滋,久遠(yuǎn)成害?!?宋 蘇洵 《權(quán)書下·孫武》:“夫用兵豈有異術(shù)哉?能勿視其眾而已矣?!?清 梅曾亮 《記日本國事》:“法立於國,而民聳然於萬里之外,欲有拾取則狼顧,豈有異術(shù)焉?”
(4).指特別的技藝。《北史·江式傳》:“又詔侍中 賈逵 修理舊文,殊藝異術(shù),王教一端,茍有可以加於國者,靡不悉集?!?br />(5).猶言異端邪說。 漢 徐干 中論·考偽:“於是惑世盜名之徒,因夫民之離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異術(shù),假先王之遺訓(xùn)以緣飾之?!?span id="bxjfjhh" class="book">《宋書·臧燾等傳論》:“自 魏氏 膺命,主愛雕蟲,家棄章句,人重異術(shù)?!?br />(6).指法術(shù)。太平廣記卷七四引 唐 康駢 劇談錄·唐武宗朝術(shù)士:“ 武宗 皇帝好神仙異術(shù),海內(nèi)道流方士多至輦下?!?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老神仙:“﹝ 老神仙 ﹞本 鄧州 陳 氏子,少游 終南 ,遇一道士,授異術(shù),能生死人?!?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奴才剛才訪得一個異人,很有異術(shù),可以給大家解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