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褒述
亦作“褒述”。 謂記述其功德予以表彰。 漢 蔡邕 《光武濟陽宮碑》:“顧見神宮,追惟桑梓襃述之義,用敢作頌。”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求加贈劉前軍表》:“皇恩褒述,班同三事,榮哀既備,寵靈已泰。” 宋 孔平仲 續(xù)世說·假譎:“ 三思 諷太史奏,其夜攝提星入太微至帝座,此則王者與大臣私相接,大臣能納忠,故有所應。 中宗 降詔褒述?!?/div>
《國語辭典》:果海  拼音:guǒ hǎi
佛教用語。果,指佛果。果海比喻佛果功德的廣大?!?a target='_blank'>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疏》卷五:「又表四十位,一一皆徹因門,并該果海故,互舉前后,令物不作優(yōu)劣之解故?!?/div>
《國語辭典》:禮贊(禮讚)  拼音:lǐ zàn
1.推崇贊美。如:「他待人接物一向謙恭敦厚,所以備受大家禮贊。」唐。王勃九成宮頌〉:「禮贊三宮,詩歌百堵?!?br />2.佛家指禮拜三寶,贊嘆經(jīng)文、佛德。如〈釋迦如來涅槃禮贊文〉?!短綇V記。卷四九九。高駢》:「是夜黃昏,僧徒禮贊,螺唄間作?!埂端胃呱畟鳌>硪黄?。周洛京福先寺道丕傳》:「遂白母往保壽寺禮繼能法師,尊為軌范。九歲,善梵音禮贊?!?/div>
《國語辭典》:頌贊(頌讚)  拼音:sòng zàn
頌美稱贊。如:「大家對他的孝行頌贊不已。」
《漢語大詞典》:誦功(誦功)
頌揚功德;宣揚功績。史記·秦始皇本紀:“羣臣誦功,請刻于石,表垂于常式?!?清 計六奇 明季北略·顧慥論遼事:“昨見 賀世賢 塘報,則僅僅斬一級、獲一盔、奪四韃馬,而遂誦功於部院,不亦羞朝廷而貽敵人笑耶!”
《漢語大詞典》:廟頌(廟頌)
贊頌天子功德的宗廟樂歌。后漢書·傅毅傳:“ 毅 追美 孝明皇帝 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顯宗頌》十篇奏之。”
《漢語大詞典》:頌德碑(頌德碑)
后漢書·竇章傳:“貴人早卒,帝追思之無已,詔史官樹碑頌德?!焙笠蚍Q歌頌功德的碑刻為頌德碑。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頌德:“在官有異政,考秩已終,吏人立碑頌德者,皆須審詳事實,州司以狀聞奏,恩勅聽許,然后得建之,故謂之‘頌德碑’,亦曰‘遺愛碑’,稱‘樹之風聲’者,正此之謂?!眳⒁姟?頌石 ”。
《漢語大詞典》:頌石(頌石)
史記·秦始皇本紀:“立石,與 魯 諸儒生議,刻石頌 秦 德?!焙笠蚍Q贊美歌頌功績政德的碑刻為“頌石”。 唐 楊炎 《河西節(jié)度史杜公碑》:“以 炎 耳目馨香,記之篆刻……徘徊頌石,永代作好。”
《漢語大詞典》:功澤(功澤)
功德恩澤。管子·宙合:“夫強言以為僇,而功澤不加?!?明 李東陽 《雙瑞詩序》:“二十年間,功澤所被,和氣所召,將使《簫韶》之鳳儀於 虞 廷, 越裳 之雉貢於 周 郊?!?/div>
分類:功德恩澤
《漢語大詞典》:哀策
亦作“哀冊”。 文體的一種。封建時代頌揚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韻文,多書于玉石木竹之上。行葬禮時,由太史令讀后,埋于陵中。后漢書·禮儀志下:“太史令奉哀策立后。”南史·后妃傳下·梁武丁貴嬪:“ 普通 七年十一月庚辰,﹝貴嬪﹞薨……詔吏部郎 張纘 為哀冊文?!?唐 楊炯 《薛振行狀》:“ 孝敬 崩,詔公為哀冊?!?清 錢謙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顯皇帝遺詔賦挽詞》之二:“南郊傳累德,哀策屬何人?” 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上》:“上哀下曰誄,始 魯莊公 ;下哀上曰哀策,始 漢 李尤 ?!?/div>
《分類字錦》:仁滂
韓愈元和圣德詩:續(xù)功臣嗣,拔賢任耇。孩養(yǎng)無告,仁滂施厚。
分類:功德
《漢語大詞典》:遙芬
指前人的功德業(yè)績。宋書·王敬弘傳:“兼以累朝延賞,聲華在詠,而嘉篆闕文,猷策韜采,尚想遙芬,興懷寢寤?!?/div>
《分類字錦》:勛懿(勛懿)
見上注。
分類:功德
《漢語大詞典》:饗報(饗報)
為報功德而祭祀。饗,通“ 享 ”。《晉書·禮志上》:“昭告神祇,饗報功德,是以災厲不作,而風雨寒暑以時?!?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觀子衣冠,當為文士,試傳吾語,使儒者知圣人饗報之由?!?/div>
《國語辭典》:唄贊(唄讚)  拼音:bài zàn
歌詠贊頌佛教三寶的偈頌。唐。段成式〈寺塔記〉:「移塔之時,僧守行建道場出舍利,俾士庶觀之。唄贊未畢,滿地現(xiàn)舍利?!挂沧鳌竼h唱」、「贊唄」。
《國語辭典》:梵唄(梵唄)  拼音:fàn bài
在印度指歌詠法言,在中國則指唱頌短偈或歌贊?!度辶滞馐贰返谒囊换兀骸改枪拟撹髥h之聲,不絕于耳。」
《漢語大詞典》:衛(wèi)鼎(衛(wèi)鼎)
春秋 時 衛(wèi)國 記載 孔悝 祖先功德的鼎。銘文見禮記·祭統(tǒng)。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思 衛(wèi) 鼎之垂文,想 晉 鐘之遺則?!?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銘箴:“ 魏顆 紀勛于景鐘, 孔悝 表勤於 衛(wèi) 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