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功課(功課)  拼音:gōng kè
1.定治事的程序,以稽核其進度、成績?!稘h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宣考績功課,簡在兩府。」
2.學生的課業(yè)?!段拿餍∈贰返诙寤兀骸杆滩蛔∫埥绦嵲诘墓φn,先生沒法,只得出去買了幾張暗射地圖?!挂沧鳌腹ふn」。
3.佛教徒的早、晚課,內容包括唱贊、誦經、持咒等。
《國語辭典》:五堂功課(五堂功課)  拼音:wǔ táng gōng kè
中國佛教寺院從明末以來,寺院住眾每天必定上大殿作早晚課誦,早課有二堂功課,晚課有三堂功課,合稱為「五堂功課」。
《國語辭典》:功課表(功課表)  拼音:gōng kè biǎo
學校規(guī)定課業(yè)的時間和科目表。也稱為「日課表」。
《國語辭典》:做功課(做功課)  拼音:zuò gōng kè
1.指寫作教師規(guī)定的課業(yè)。如:「小孩子經常喜歡一邊做功課,一邊看電視?!?br />2.佛教用語。指佛教徒做早晚課,或除早晚課外,自訂的用功項目,如誦佛典或念佛、持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