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蒲輪(蒲輪)  拼音:pú lún
古時迎聘賢士,以蒲草包裹車輪,使車子行走時減少顛簸,坐起來安穩(wěn)舒適?!稘h書。卷六。武帝紀》:「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璧,徵魯申公?!?/div>
《國語辭典》:禁衛(wèi)(禁衛(wèi))  拼音:jìn wèi
皇宮的警備防衛(wèi)?!稌x書。卷六。元帝紀》:「其夜月正明,而禁衛(wèi)嚴警,帝無由得去,甚窘迫。」
《國語辭典》:體力(體力)  拼音:tǐ lì
身體活動的能力。如:「運動可以增強體力,促進身體健康?!?/div>
《漢語大詞典》:驚時(驚時)
驚動時令。 南朝 梁 何遜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詩:“ 兔園 標物序,驚時最是梅,銜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div>
《國語辭典》:邪許(邪許)  拼音:yé hǔ
眾人共同致力時的呼聲,俗稱「號子」。《淮南子。道應》:「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后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
《漢語大詞典》:足容
腳走動時的姿態(tài)。禮記·玉藻:“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遬。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br />矯飾恭謹的姿容。 漢 揚雄 《法言·吾子》:“足言足容,德之藻矣?!?李軌 注:“足言,夸毗之辭;足容,戚施之面。言皆藻飾之偽,非篤實之真。” 明 耿定向 《權子·志學》:“其一人足恭緩步如之,偶驟雨至,疾趨里許,忽自悔曰:‘吾失足容矣,過不憚改可也。’乃冒雨還始趨處,紆徐更步過焉?!?/div>
《國語辭典》:軌跡(軌跡)  拼音:guǐ jī
1.遺留下來的典范。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忠存軌跡,義形風色?!?br />2.數學上稱某點或某線,適合一定的條件而運動時,其徑路全體或所生之部分,稱為此點或此線的軌跡。
《國語辭典》:軌道(軌道)  拼音:guǐ dào
1.遵循法度。《漢書。卷二二。禮樂志》:「宜定制度,興禮樂,然后諸侯軌道,百姓素樸,獄訟衰息。」
2.供火車、電車行駛的鐵軌。
3.物質運動時所循的路徑。
《漢語大詞典》:許許(許許)
甚少,極少。 明 姚士粦 《見只編》卷上:“諸軍因噪曰:‘我輩勞苦塞上數年,僅得許許,更奪人刀下食乎?’”
《國語辭典》:共振  拼音:gòng zhèn
物理上指振動頻率相同的兩系統(tǒng),彼此間的振動,可產生交互感應作用的現象。
《漢語大詞典》:工日
表示勞動時間的計量單位。指一個勞動者工作一日。是計算勞動生產率、出勤率等指標時所采用的時間單位。
《漢語大詞典》:嘎嘎
亦作“嘠嘎”。 一種兒童玩具,兩頭尖,中間大。《三俠五義》第五四回:“原來里面是個嘎嘎形兒,全無抓手,用油灰抹亮,惟獨當中卻有一縫,望時可以見天。 展爺 明白叫通天窟?!?/div>
《國語辭典》:假力  拼音:jiǎ lì
當觀察者作加速度運動時,感覺本身受到一個不明施力者的力。如圓周運動中的離心力。
《國語辭典》:光帶(光帶)  拼音:guāng dài
條狀的光。如流星、彩虹、光譜等移動時所造成軌跡。
《國語辭典》:吟籟(吟籟)  拼音:yín lài
風吹動時所發(fā)出的聲響。晉。無名氏〈武陵人歌〉:「鄣壑兮生音,吟籟兮相和?!?/div>
《漢語大詞典》:血潮
(1).血的浪潮。形容流血犧牲之多。 李大釗 《國情》:“ 漢江 之血潮未乾,盟誓之墨痕宛在,共和政治之真義,尚未就湮,人且棄之若遺?!?br />(2).指激動時體內上涌的熱血。 郭沫若 《女神·登臨》:“血潮兒沸騰起來了!山路兒登上一半了!” 許杰 《賭徒吉順》上:“ 吉順 的心頭忽然發(fā)跳,臉上的血潮立即涌了上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