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76詞典 7分類詞匯 269
共269,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星分
入井
甸服
侯服
西陸
制國
營房
邑屋
分部
天度
分國
海翻
邦域
士鄉(xiāng)
京兆尹
《漢語大詞典》:星分
(1).謂以天上的星宿劃分地上的區(qū)域。 晉 左思 《蜀都賦》:“九土星分,萬國錯跱?!?br />(2).謂星散。魏書·崔浩傳:“大軍卒至,必驚駭星分,望塵奔走?!?span id="p1ndtp0" class="book">《舊唐書·張仲武傳》:“威略火烈,胡馬星分。”
《漢語大詞典》:入井
(1).侵入井宿所在的區(qū)域。金史·天文志:“ 貞元 二年八月戊戌熒惑入井,凡十一日而出?!?br />(2).指觸犯刑法。井,刑法。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先監(jiān)遺事紀略:“鎮(zhèn)撫司刑部,所監(jiān)詿誤諸臣內(nèi)外重犯。先監(jiān)每以上帝好生,無知入井為念,多方曲存,培養(yǎng)圣德?!?/div>
《漢語大詞典》:甸服
(1).古制稱離王城五百里的區(qū)域。書·禹貢:“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五百里甸服?!?孔 傳:“規(guī)方千里之內(nèi)謂之甸服,為天子服治田,去王城面五百里。” 蔡沉 集傳:“甸服,畿內(nèi)之地也……五百里者,王城之外,四面皆五百里也?!?span id="y8z10zi" class="book">《漢書·王莽傳中》:“公作甸服,是為維城?!?顏師古 注:“《禹貢》去王城四百里納粟,五百里納米,皆在甸服之內(nèi)?!?br />(2).為“九服”之一,指王畿外方五百里至千里之間的地區(qū)。周禮·夏官·職方氏:“方千里曰王畿,其外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五百里曰甸服。”
(3).泛指京城附近的地方。 唐 張喬 《華山》詩:“澄凝臨甸服,險固束神都。”新五代史·雜傳二·李茂貞:“但慮軍情忽變,戎馬難羈,徒令甸服生靈,因茲受弊。” 清 錢謙益 《直隸河間府青縣知縣楊應(yīng)震授文林郎制》:“矧於甸服,近在 扶風 ,當吾擇官憂民之際,安有尤異之政,蔽不上聞?wù)咴?!?/div>
《國語辭典》:侯服  拼音:hóu fú
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qū)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參見「五服」2.條?!稌?jīng)。禹貢》:「五百里侯服?!埂吨芏Y。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方千里曰王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服,又其外方五百里曰甸服?!?/div>
《國語辭典》:侯服玉食  拼音:hóu fú yù shí
穿王侯的衣服,吃珍美的食物。形容生活極為奢華?!稘h書。卷一○○。敘傳下》:「侯服玉食,敗俗傷化。」《晉書。卷五五。夏侯湛傳》:「湛族為盛門,性頗豪侈,侯服玉食,窮滋極珍?!?/div>
《國語辭典》:西陸(西陸)  拼音:xī lù
1.昴宿的別稱?!稜栄?。釋天》:「西陸,昴也,西方之宿。」參見「昴」條。
2.秋天。晉。郭璞游仙詩〉七首之七:「蓐收清西陸,朱羲將由白。」唐。駱賓王 在獄詠蟬詩:「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div>
《漢語大詞典》:東陸(東陸)
(1).古代指太陽運行于東方七宿的區(qū)域。太平御覽卷十八引《易通統(tǒng)圖》:“日,春行東方青道曰東陸?!?span id="xqej6ig" class="book">《后漢書·律歷志下》:“冬夏之間,則有春有秋。是故日行北陸謂之冬,西陸謂之春,南陸謂之夏,東陸謂之秋?!?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此以列宿東西南北言也。”按,應(yīng)作:“西陸謂之秋……東陸謂之春。” 唐 李嶠 《日》詩:“東陸蒼龍駕,南郊赤羽馳?!?br />(2).泛指東方。 明 劉基 《春日行》詩:“白日出東陸,垂光曜中天?!?/div>
《漢語大詞典》:制國(制國)
(1).劃分國都城郭的區(qū)域。國語·齊語:“ 管子 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韋昭 注:“國,國都城郭之域也?!?br />(2).執(zhí)掌國政。孔叢子·公儀:“逆臣制國,弗能以其眾死,而逃之,此罪誅之人也?!?/div>
《國語辭典》:營房(營房)  拼音:yíng fáng
軍隊官兵的住所。
《漢語大詞典》:邑屋
(1).古代行政區(qū)域單位。莊子·胠篋:“闔四竟之內(nèi),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四為邑。”
(2).引申指鄉(xiāng)里。隸釋·漢廣漢屬國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屬國 李侯 ,發(fā)跡邑屋,聲冠方嵎?!?br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戰(zhàn)國策·齊策四:“愿得賜歸,安行而返臣之邑屋?!?span id="rsqw3ms" class="book">《漢書·游俠傳·郭解》:“居邑屋不見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顏師古 注:“邑屋,猶今人言村舍、巷舍也?!?晉 陶潛 《還舊居》詩:“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間又有邑屋山林之蔽。”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舊唐書·李吉甫傳:“臣以祠堂之設(shè),禮典無文……昔 漢 章帝 時,欲為 光武 原陵 、 明帝 顯節(jié)陵 各起邑屋, 東平王 蒼 上疏言其不可。”
(5).引申為國家神器,政權(quán)。 宋 王安石 《九鼎》詩:“ 始皇 區(qū)區(qū)求不得,坐令神姦窺邑屋。”
《國語辭典》:分部  拼音:fēn bù
從總部或主團體析出的分支單位。如:「校分部」、「隊分部」。
《漢語大詞典》:天度
(1).周天的度數(shù)。古代天文學劃分周天區(qū)域的單位。后漢書·律歷志下:“昬明之生,以天度乘晝漏?!?宋 蘇軾 《管仲論》:“今夫天度三百六十,均之十二辰?!?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一章:“大地各國言天度地度者,率以三百六十為數(shù),極零畸而不整。”
(2).天子的胸懷。 宋 李綱 《靖康傳信錄》卷二:“余於是竊嘆 道君 天度之不可及也?!?宋 葉適 《謝除華文閣待制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表》:“惟賴天度并涵,皇明隱燭,獲從容而善退,保優(yōu)佚之令終?!?/div>
《漢語大詞典》:分國(分國)
(1).區(qū)分諸侯國的行政區(qū)域。周禮·夏官·量人:“是人掌建國之灋,以分國為九州。”
(2).劃分都城的行政區(qū)域。管子·立政:“分國以為五鄉(xiāng),鄉(xiāng)為之師;分鄉(xiāng)以為五州,州為之長?!?/div>
《漢語大詞典》:海翻
指南方沿海區(qū)域,秋天由颶風造成海潮侵入陸地的災(zāi)害。 唐 劉恂 嶺表錄異卷上:“沓潮者, 廣州 去大海,不遠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fù)多颶風,當潮水未盡退之間,颶風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濤溢岸,淹沒人廬舍,蕩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謂之沓潮,或十數(shù)年一有之……俗呼為‘海翻’。”
《國語辭典》:邦域  拼音:bāng yù
疆域、國土?!墩撜Z。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挂沧鳌阜饴浴?、「封疆」、「封域」。
《漢語大詞典》:士鄉(xiāng)(士鄉(xiāng))
春秋 齊 管仲 輔佐 齊桓公 時,劃分地方行政區(qū)域,使士、農(nóng)、工、商四民分別聚居。士民聚居的地區(qū)稱“士鄉(xiāng)”。國語·齊語:“ 管子 於是制國以為二十一鄉(xiāng);工商之鄉(xiāng)六,士鄉(xiāng)十五?!?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鄭玄傳》:“昔 齊 置‘士鄉(xiāng)’, 越 有‘君子軍’,皆異賢之意也?!?/div>
《國語辭典》:京兆尹  拼音:jīng zhào yǐn
1.地名。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分右內(nèi)史東部為其轄區(qū),為京師三輔之一,治所在今陜西西安市。轄境約當今西安以東、華縣以西;渭河以南,秦嶺以北之地,魏以后置京兆郡。后亦用以稱京師。簡稱為「京兆」。
2.職官名:(1)漢代轄治京兆地區(qū)的行政長官,職權(quán)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后亦借指京師地區(qū)的行政長官。簡稱為「京兆」、「京尹」。(2)民國初年的地方官名。民國定都北京,改清順天府為京兆地方,設(shè)京兆尹,直隸于大總統(tǒng),為中央政府的特別官制,現(xiàn)已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