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相關人物
介之推


《說苑》卷八〈尊賢〉~254~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怪倌嵩唬骸负隙迦酥?,智于湯武;并二十五人之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孔子家語》卷四〈六本〉~37~
荊公子行年十五而攝荊相事,孔子聞之,使人?觀其為政焉。使者反曰:「視其朝清凈而少事,其堂上有五老焉,其廊下有二十壯士焉。」孔子曰:「合二十五人之智,以治天下,其固免矣,況荊乎?」

例句

雖無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錢少陽。 李白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

典故 
女瑟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38~
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魯遽者邪?其弟子曰:『我得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霍斿嵩唬骸菏侵币躁栒訇?,以陰召陰,非吾所謂道也。吾示子乎吾道?!挥谑菫橹{瑟,廢一于堂,廢一于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夫或改調一弦,于五音無當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動,未始異于聲,而音之君已。且若是者邪?」
《史記》卷二十八〈封禪書〉~396~
其春,既滅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見。上善之,下公卿議,曰:「民閒祠尚有鼓舞樂,今郊祀而無樂,豈稱乎?」公卿曰:「古者祠天地皆有樂,而神祇可得而禮。」或曰:「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于是塞南越,禱祠太一、后土,始用樂舞,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
典故 
亥字
  
絳人甲子
 
算甲子
 
絳年
 
四百四十五番甲子

相關人物
師曠
 
晉悼夫人


《春秋左傳正義》卷四十〈襄公·傳三十年〉~679~
三月,癸未。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吏走問諸朝,師曠曰:「魯叔仲惠伯會郤成子于承匡之歲也。是歲也,狄伐魯,叔孫莊叔于是乎敗狄于咸,獲長狄僑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七十三年矣?!故汾w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曰:「然則二萬二千六百有六旬也?!箷x·杜預注:「史趙,晉大史。亥字二畫在上,并三六為身,如算之六?!?/span>
典故  
鰲嶺
  
釣連鰲
 
龍伯釣鰲
 
龍伯國人
 
龍伯釣
 
巨鰲釣
  
龍伯翁
 
巨鰲連釣
 
龍伯啖
 
三島釣鰲
 
長竿釣巨鰲
  
鰲駕蓬萊
  
巨鰲
   
龍伯戲
 
一釣十五鰲


《列子·湯問》
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
晉·張華《博物志》卷二引《河圖玉版》
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而死。
《列子集釋》卷五〈湯問篇〉
「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其山高下周旋三萬里,其頂平處九千里。山之中閒相去七萬里,以為鄰居焉。其上臺觀皆金玉,其上禽獸皆純縞。珠玕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種;一日一夕飛相往來者,不可數焉。而五山之根無所連箸,常隨潮波上下往還,不得暫峙焉。仙圣毒之,訴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沈于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帝憑怒,侵減龍伯之國使阨,侵小龍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農時,其國人猶數十丈?!?/span>

簡釋

釣鰲:詠仙,或喻事業(yè)非凡。唐李白《贈薛校書》:“未夸觀濤作,空郁釣鰲心?!?/p>

龍伯國人:指仙人。唐杜甫《荊南兵馬使太常卿公大食刀歌》:“蒼水使者捫赤絳,尤伯國人罷釣鰲?!?/p>


例句

鰲冠三山安海浪,龍盤九鼎鎮(zhèn)皇都。 司空圖 淮西

此中即是神仙地,引手何妨一釣鰲。 李咸用 陳正字山居

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李商隱 異俗二首

龍伯釣鰲時,蓬萊一峰坼。 李德裕 羅浮山(番禺連帥所遺)

未誇觀濤作,空郁釣鰲心。 李白 贈薛校書

我欲東召龍伯翁,上天揭取北斗柄。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蒼水使者捫赤絳,龍伯國人罷釣鰲。 杜甫 荊南兵馬使太常卿趙公大食刀歌

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 溫庭筠 拂舞詞(一作公無渡河)

太公取璜我不取,龍伯釣鰲我不釣。 皎然 奉和顏魯公真卿落玄真子舴艋舟歌

獨向若耶溪上住,誰知不是釣鰲人。 翁洮 贈方干先生

河清海晏少波濤,幾載垂鉤不得鰲。 翁洮 贈進士王雄

典故
七十五長亭


《全唐詩》卷五百二十二〈題齊安城樓〉
嗚咽江樓角一聲【嗚軋江樓角一聲】,微陽瀲瀲落寒汀。不用憑闌苦回首,故鄉(xiāng)七十五長亭。
典故
十五女兒腰
 
十三楊柳女兒腰


《全唐詩》卷二百二十七〈絕句漫興九首〉
〈絕句漫興九首〉其九:「隔戶楊柳弱裊裊【戶外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span>
典故
十五金釵嫁王昌


《全唐詩》卷一百三十〈王家少婦【古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盈盈出畫堂】。自矜年最少【自憐年最少】【自憐年正小】【自矜年正小】,復倚婿為郎。舞愛前溪綠,歌憐子夜長。閒來斗百草,度日不成妝【度日不能妝】。
《駢字類編》:十五
南北朝 徐陵 奉和詠舞詩 十五屬平陽,因來入建章。
唐 劉方平 采蓮曲 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唐 崔顥 王家少婦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唐 孟浩然 送張參明經舉兼向涇州覲省 十五?衣年,承歡慈母前。
唐 李白 相和歌辭 鳳吹笙曲 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
唐 杜甫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 十五富文史,十八足賓客。
唐 白居易 鄰女 娉婷十五勝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蓮。
唐 常理 妾薄命 十五玉童色,雙蛾青彎彎。
唐 李商隱 無題二首 其一 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
唐 溫庭筠 張靜婉采蓮歌 郎心似月月未缺,十五十六清光圓。
宋 蘇軾 答郡中同僚賀雨 君看大熟歲,風雨占十五。
元 張翥 有旨翥領宋史刊于江浙次東阿站 南來十五驛,幽絕獨斯亭。
分類:十五
《漢語大詞典》:十五時(十五時)
《淮南子·天文》分一日一夜為十五時,名稱是: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食、隅中、正中、小還、餔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車、黃昏、定昏。參見“ 十二時 ”。
《國語辭典》:十二時(十二時)  拼音:shí èr shí
1.古人分一天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等十二個時辰。
2.全天。唐。王維 送楊長史赴果州詩:「鳥道一千里,猿聲十二時?!埂端问?。卷三八五。葛邲傳》:「十二時中,莫欺自己?!?br />3.詞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調有仄韻、平韻兩體。
《分類字錦》:易十五城
見連城注。
分類:
《分類字錦》:五十五峰
揭傒斯 硯山詩序山石出靈壁其大不盈尺高半之中隔絕澗前后五十五峰東南有飛磴橫出方平可二寸許鑿以為硯號曰硯山詩 何年靈壁一拳石,五十五峰不盈尺。峰峰相向如削鐵,祝融紫蓋前后列。
分類:文具
《分類字錦》:四十五節(jié)(四十五節(jié))
耶律楚材 謝贈阮杖詩 足方法地頂法乾,四十五節(jié)松柏堅。
分類:數目
《分類字錦》:四十五人
神仙經:陰長生著書九篇,云漢興以來得仙者四十五人,連余為六矣。
分類:數目
《分類字錦》:四十五宵
李洞 中秋月詩 四十五秋宵,月分千里豪。
分類:中秋
《國語辭典》:十五個吊桶打水(十五個吊桶打水)  拼音:shí wǔ gè diào tǒng dǎ shuǐ
(歇后語)七上八落。比喻心情忐忑不安?!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心上正如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落的,沒奈何,迍迍行去?!挂沧鳌甘鍌€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漢語大詞典》:二十五老
指二十五位智慧的長者。典出 漢 劉向 說苑·尊賢:“ 介子推 行年十五而相 荊 。 仲尼 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 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 湯 武 ,并二十五人之力,力於 彭祖 ,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唐 李白 《贈潘侍御論錢少陽》詩:“雖無二十五老者,且有一翁 錢少陽 。”
分類:智慧長者
《國語辭典》:二十五弦  拼音:èr shí wǔ xián
古代由二十五根弦組成的一種琴瑟。典出《史記。卷二八。封禪書》:「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后以二十五弦指悲傷的曲調,也用以泛指美妙的音樂?!肚f子。徐無鬼》:「鼓之,二十五弦皆動?!固?。錢起 歸雁詩:「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div>
分類:琴瑟
《漢語大詞典》:絳縣老人(絳縣老人)
左傳·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 晉悼夫人 食輿人之城 杞 者, 絳縣 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糇邌栔T朝。 師曠 曰:‘……七十三年矣。’ 史趙 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 士文伯 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焙笠蚍Q高壽之人為“絳縣老人”。《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昔 絳縣老人 屈在泥涂, 趙孟 升之,諸侯用睦?!?清 錢謙益 《〈王氏族譜〉序》:“里中 王氏 兆吉 纂修族譜,既卒事,以余為 絳縣 之老人,就而問焉?!币嗍∽鳌?絳人 ”、“ 絳老 ”、“ 絳生 ”。 唐 劉長卿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天清婺女出,土厚 絳 人多?!?宋 秦觀 《代謝歷日表》:“宣布詔條,預識金穰之歲;省觀風俗,不疑 絳 老之年?!?宋 蘇轍 《贈史文通奉議》之二:“早歲識巖客,近時逢 絳 生?!?/div>
分類:高壽
《漢語大詞典》:絳老(絳老)
見“ 絳縣老人 ”。
《漢語大詞典》:絳縣老人(絳縣老人)
左傳·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 晉悼夫人 食輿人之城 杞 者, 絳縣 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於食。有與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紀年。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糇邌栔T朝。 師曠 曰:‘……七十三年矣。’ 史趙 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數也?!?士文伯 曰:‘然則,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也?!焙笠蚍Q高壽之人為“絳縣老人”。《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昔 絳縣老人 屈在泥涂, 趙孟 升之,諸侯用睦?!?清 錢謙益 《〈王氏族譜〉序》:“里中 王氏 兆吉 纂修族譜,既卒事,以余為 絳縣 之老人,就而問焉。”亦省作“ 絳人 ”、“ 絳老 ”、“ 絳生 ”。 唐 劉長卿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天清婺女出,土厚 絳 人多?!?宋 秦觀 《代謝歷日表》:“宣布詔條,預識金穰之歲;省觀風俗,不疑 絳 老之年?!?宋 蘇轍 《贈史文通奉議》之二:“早歲識巖客,近時逢 絳 生。”
分類:高壽
《漢語大詞典》:六鰲(六鰲,六鼇)
亦作“ 六鰲 ”。神話中負載五仙山的六只大龜。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 岱輿 、 員嶠 、 方壺 、 瀛洲 、 蓬萊 五山,乃仙圣所居之地。然五山皆浮于海,常隨潮波上下往還。“帝恐流於西極,失群仙圣之居,乃命 禺彊 使巨鼇十五,舉首而戴之。迭為三番,六萬歲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動。而 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於是 岱輿 、 員嶠 二山流於北極,沉於大海,仙圣之播遷者巨億計?!笔乱?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399' target='_blank'>《列子·湯問》。 唐 李白 《登高丘而望遠?!?/a>詩:“登高丘,望遠海,六鼇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明 夏完淳 《代人贈鎮(zhèn)府》詩:“六鼇還鎮(zhèn)澥,八柱獨承天。”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回港舟中詩》:“雄驅島嶼飛千里,怒戰(zhàn)貔貅走六鰲。”
《漢語大詞典》:連六鰲(連六鼇)
亦作“ 連六鰲 ”。 相傳 渤海 之東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動,天帝命巨鰲十五,分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岸?龍伯之國 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币?span id="gjwtbdv" class="book">《列子·湯問》。后因以為善釣之典實。 宋 劉攽 《和羅著作漁翁》:“ 龍伯國 人連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清 李調元 《金鰲嶺》詩:“我聞 龍伯 人,巨釣連六鰲?!币嗍∽鳌?連六 ”。 唐 張友正 《釣鰲賦》:“謂優(yōu)游以無窮,何瞬息而連六。” 明 楊基 《釣鰲??透琛?/span>:“重施 龍伯國 人技,一展絲綸連六歸?!?/div>
《漢語大詞典》:連鰲(連鼇)
亦作“ 連鰲 ”。
1.相傳 渤海 之東,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隨波而動。天帝遂命巨鰲十五,分作三批,輪流負山,五山始屹立不動?!岸?龍伯 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鼇,合負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焉。”事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連鼇”作善釣之典。 唐 李商隱 《異俗》詩之二:“點對連鰲餌,搜求縛虎符。” 明 楊基 《天平山十四題·釣魚磯》詩:“誰操百尺竿,重試連鰲手。”亦為稱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贈臨洺縣令皓弟》詩:“釣水路非遠,連鼇意何深?!?宋 劉攽 《次韻酬李推官》:“傾蓋強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釣連鼇。” 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詩序:“ 叔志 連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為欣抃。”
2.形容巋然屹立的樣子。
《國語辭典》:釣鰲(釣鼇)  拼音:diào áo
相傳龍伯國有個巨人,一次就釣起六只負載五山的大龜。典出《列子。湯問》。比喻舉止豪邁或抱負遠大。唐。李白 贈薛校書詩:「未誇觀濤作,空郁釣鰲心?!?/div>
《漢語大詞典》:靈鰲(靈鼇)
神話傳說中的巨龜。語出楚辭·天問:“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王逸 注引列仙傳:“有巨靈之鼇,背負 蓬萊之山 而抃舞。” 三國 魏 曹植 《遠游篇》:“靈鼇戴 方丈 ,神岳儼嵯峩!” 唐 李商隱 《韓碑》詩:“碑高三丈字如斗,負以靈鼇蟠以螭?!?元 周權 《九日偕友登東巖定香寺》詩:“當時補天餘,偶墮靈鼇背。”
《國語辭典》:鰲山(鰲山)  拼音:áo shān
元宵節(jié)時布置花燈,疊成鰲形,高峻如山,稱為「鰲山」?!洞笏涡瓦z事。亨集》:「自冬至日,下手架造鰲山高燈,長一十六丈,闊二百六十五步,中間有兩條鰲柱?!埂端疂G傳》第三三回:「去土地大王廟前,扎縛起一座小鰲山,上面結?懸花,張掛五七百碗花燈?!挂沧鳌个椛健埂?/div>
《國語辭典》:鰲山(鼇山)  拼音:áo shān
1.山名。位于湖南省常德縣北,相傳昔有名僧悟道于此。也稱為「虎齒山」。
2.元宵節(jié)時布置花燈,疊成鰲形,高峻如山,稱為「鰲山」。也作「鰲山」。
《國語辭典》:鰲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鰲用頭負舉大山的傳說,故后用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詞。《楚辭。屈原。天問》:「鰲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鰲釣(鼇釣)
神話傳說謂天帝使十五只巨鰲輪番頂戴五座仙山,而 伯龍之國 巨人則一釣而連六鰲。見列子·湯問。后因以“鼇釣”比喻豪邁的舉止或遠大的抱負。 唐 元稹 《酬獨孤二十六送歸通州》詩:“鼇釣氣方壯,鶻拳心頗尊?!?明 李贄 《又書使通州詩后》:“公獨鼇釣 通海 ,視等鄉(xiāng)鄰,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