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金匱(金匱)  拼音:jīn guì
金制的藏書匱,比喻縝密之意?!稘h書。卷四九。晁錯傳》:「刻于玉版,藏于金匱,歷之春秋,紀之后世?!固?。劉禹錫〈送分司陳郎中祇召直史館重修三圣實錄〉詩:「重修東觀帝王書,常時載筆窺金匱?!?/div>
《漢語大詞典》:積學(積學)
(1).謂積累學問。《韓詩外傳》卷五:“雖庶民之子孫也,積學而正身,行能禮儀,則歸之士大夫。”三國志·蜀志·劉焉傳:“居 陽城山 ,積學教授,舉賢良方正。”元史·董俊傳:“射,百日事耳;,非積學不通?!?清 陸隴其 《答嘉定李生玉如書》:“方期賢者積學奮飛,為時羽儀,不謂亦罹此大故,何天之降罔,一至於斯?!?br />(2).猶博學;飽學。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給事中 陸質 、中書舍人 崔樞 積學懿文,守經據古,夙夜講習,庶協(xié)于中?!?清 戴名世 《張貢五文集序》:“ 張君 貢五 , 三湘 間積學能文之士也。” 包天笑 《釧影樓回憶錄·初到南京》:“我的譜弟 戴夢鶴 ,他年紀雖輕,卻是一個多才積學之士?!?br />(3).淵博的學識。 明 楊慎 丹鉛續(xù)錄·論語:“譬今有二士,一有文名,一素無積學。有聞而登高科,聞者以為固其所也;素無積學而登高科,人必曰:不意至於如此也。”明史·隱逸傳序:“其抱瓌材,藴積學,槁形泉石,絶意當世者,靡得而稱焉?!?/div>
《漢語大詞典》:碩學(碩學)
(1).博學;學問淵博。后漢書·儒林傳論:“夫書理無二,義歸有宗,而碩學之徒,莫之或徙,故通人鄙其固焉?!?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立言下:“ 班固 碩學,尚云贊頌相似; 陸機 鉤深,猶稱碑賦如一?!?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二:“ 歐陽文忠公 脩 鴻文碩學,宗工大儒。”
(2).指博學的人。西京雜記卷一:“ 成子 ( 弘成子 )后病,吐出此石,以授 充宗 ( 五鹿充宗 ), 充宗 又為碩學也?!?span id="txtv5tt" class="book">《宋書·百官志下》:“ 漢東京 圖籍在 東觀 ,故使名儒碩學,著作 東觀 ,撰述國史?!?span id="tdnd77v" class="book">《明史·儒林傳序》:“制科取士,一以經義為先,網羅碩學。” 梁啟超 《譯印政治小說序》:“在昔 歐洲 各國變革之始,其魁儒碩學,仁人志士,往往以其身之所經歷,及胸中所懷,政治之議論,一寄之於小説。”
《漢語大詞典》:贍學(贍學)
(1).博學。 南朝 宋 鮑照 《河清頌》:“鉅生大年,贍學淵聞?!?唐 澄觀 《〈華嚴經〉疏鈔懸談》卷二五:“博文贍學,通誦一億偈經。”
(2).資助辦學。 宋 洪適 《荊門軍奏便民五事狀》:“緣本軍并無承平案牘,即不見得舊管贍學錢糧之數,兼并無寺觀絶產可充贍學?!?葉德輝 《書林清話·元時官刻書由下陳請》:“ 元 時官刻之書,多由中書省行 江 浙 等路有錢糧學校贍學田款內開支?!?/div>
《漢語大詞典》:茂學(茂學)
猶博學。 唐 白居易 《除孔戣等官制》:“懿文茂學,尤推於時?!?唐 褚亮 《傷始平李少府正己》詩:“高文綴翡翠,茂學掩麒麟?!?/div>
分類:博學
《漢語大詞典》:海學(海學)
博學。 唐 張說 《唐故處士河南元公碣銘》:“天才海學,于何窶貧?”
分類:博學
《漢語大詞典》:浩學(浩學)
博學。 宋 范仲淹 《南京書院題名記》:“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 維 ,樞密直學士 綸 ,并純文浩學,世濟其美,清德素行,貴而能貧?!?/div>
分類:博學
《漢語大詞典》:巨識(巨識)
博學;卓識。 漢 王充 論衡·案書:“如當復報寒溫,宜為雩龍之事。鴻材巨識,第兩疑焉?!?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二:“ 張皋文 《詞選》,獨不收 夢窗 ,以 蘇 辛 為正聲,卻有巨識?!?/div>
分類:博學卓識
《國語辭典》:文學(文學)  拼音:wén xué
1.廣義泛指一切思想的表現,而以文字記述的著作;狹義則專指以藝術的手法,表現思想、情感或想像的作品。
2.職官名。漢時州郡及王國都設置?!妒酚洝>硪欢?。儒林傳。公孫弘傳》:「能通一蓺以上,補文學掌故缺。」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墩撜Z。先進》:「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顾?。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br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div>
《國語辭典》:儒雅  拼音:rú yǎ
學養(yǎng)深厚,氣度雍容。《三國志。卷一八。魏書。李典傳》:「典好學問,貴儒雅,不與諸將爭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鎮(zhèn)臺見他美如冠玉,衣冠儒雅,和他行禮奉坐?!?/div>
《漢語大詞典》:仲宣
漢 末文學家 王粲 的字,為“建安七子”之一。博學多識,文思敏捷,善詩賦,尤以《登樓賦》著稱。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 仲宣 獨步於 漢 南, 孔璋 鷹揚於 河 朔?!?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兼善則 子建 仲宣 ,偏美則 太沖 公干 。”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作賦同 元淑 ,能詩匪 仲宣 。” 清 袁于令 《西樓記·虛訃》:“可惜那 于叔夜 國士才,祗為相思鬱未解,怎把他肺腑調和,怎奈他心病難猜,欠些 仲宣 登樓債?!?/div>
《國語辭典》:叔子  拼音:shú zi
稱謂。稱丈夫的弟弟。《官場現形記》第五回:「被他叔子一頭撞來,剛正撞在肚皮上?!挂卜Q為「小叔」。
《漢語大詞典》:多識(多識)
亦作“ 多志 ”。 博學廣記。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span id="7bl5zhh" class="book">《禮記·緇衣》:“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 孫希旦 集解:“多志,多見而識之也?!?span id="ppzj7n7" class="book">《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span id="z5tlffx" class="book">《漢書·敘傳下》:“寓言淫麗,託風終始,多識博物,有可觀采?!?span id="b55vx5j" class="book">《新唐書·褚遂良傳》:“人之立身,不可以無學。 遂良 所謂多識君子哉!”
分類:多識博學
《漢語大詞典》:書樓(書樓)
(1).供藏書讀書的樓房。 唐 王建 《郭家溪亭》詩:“妝閣書樓傾側盡,云山新賣與官家?!?唐 白居易 《池上閑詠》:“青紗臺上起書樓,緑藻潭中繫釣舟?!痹絼?span id="ndf57lv" class="book">《梁山伯與祝英臺》第七場:“ 梁兄 ,這里不是說話之處,請到小妹書樓小坐。”
(2).博學者的雅號。新唐書·李磎傳:“ 磎 好學,家有書至萬卷,世號 李書樓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古今博洽之士,有稱府者,有稱庫者……有稱樓者( 李蹊 號 李書樓 )?!?/div>
《國語辭典》:鴻儒(鴻儒)  拼音:hóng rú
博學的讀書人。漢。王充《論衡。超奇》:「能精思著文,連結篇章者為鴻儒。」唐。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挂卜Q為「宏儒」、「鴻生」。
分類:大儒博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