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01詞典 1分類詞匯 400
共400,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5  6  7  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戀人
兩陣
蜂媒
對偶
暗春
蝶使
交綏
牙人
平揖
兩利
讓先
居間
兩傷
水陣
和約
《國語辭典》:戀人(戀人)  拼音:liàn rén
所愛戀的人。如:「她永遠忘不了她最初的戀人。」
《漢語大詞典》:兩陣(兩陣)
亦作“ 兩陳 ”。 交戰(zhàn)雙方所布列之陣勢。漢書·晁錯傳:“兩陳相近,平地淺屮,可前可后,此長戟之地也,劍楯三不當(dāng)一。”三國志·吳志·孫策傳:“舉 江東 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span id="mprphoa" class="book">《元史·博羅歡傳》:“今兩陣相對,豈容先動?” 梁啟超 《新民說》第八節(jié):“譬之兩陣交綏,同隊之人皆賭生命以當(dāng)公敵,而一人獨貪安逸,避競爭,曳兵而走焉?!?/div>
《漢語大詞典》:蜂媒
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消息的人。 明王錂《春蕪記·構(gòu)釁》:“沒奈何潛來花底,躬身拜啟:望你做蜂媒,向花間遞消息?!?/div>
《國語辭典》:對偶(對偶)  拼音:duì ǒu
1.在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shù)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的,稱為「對偶」。如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2.男女相配成偶,稱為「對偶」。
《漢語大詞典》:暗春
相聲術(shù)語。謂表演雙口相聲時,用東西把說相聲的雙方擋起來。 侯寶林 《我和相聲》:“按我們的術(shù)語,分明春、暗春。春就是說,明春是兩個人站在那兒說;暗春是用東西把人擋起來,擋成一個小房子似的?!?/div>
《漢語大詞典》:蝶使
比喻男女雙方情愛的媒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蜂衙蝶使,做媒人紗窗寄詞?!?/div>
《國語辭典》:交綏(交綏)  拼音:jiāo suī
1.交戰(zhàn)時,雙方尚未短兵相接,即爭相撤退。《左傳。文公十二年》:「秦以勝歸,我何以報?乃皆出戰(zhàn),交綏?!?br />2.兩軍交戰(zhàn)。隋。盧思道 為北齊檄陳文:「呂梁之役,貫盈惡稔,曾未交綏,云卷霧徹。」
《國語辭典》:牙人  拼音:yá rén
居間買賣,代銷貨物的人?!缎咽篮阊浴>砣?。徐老仆義憤成家》:「與牙人算清了帳目,收拾起程?!挂卜Q為「經(jīng)紀」。
《漢語大詞典》:平揖
本謂雙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為平等;相平。舊題 宋 尤袤 《全唐詩話·皇甫冉》:“可以雄視 潘 張 ,平揖 沈 謝 。” 金 王若虛 《鄜州龍興寺明極軒記》:“深靜而明,夏涼而冬燠,高纔丈許而平揖前山?!?/div>
《國語辭典》:兩利(兩利)  拼音:liǎng lì
兩方面均蒙受其利?!妒酚洝>砭哦??;搓幒盍袀鳌罚骸刚\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參分天下,鼎足而居。」明。歸有光〈馬政祀祠〉:「國初賦地于民而牧之,國與民蓋兩利焉。」
《漢語大詞典》:讓先(讓先)
(1).圍棋術(shù)語,在雙方棋力參差,不能分先對局時,上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白,讓下手一方經(jīng)常執(zhí)黑子先弈,謂之“讓先”。
(2).象棋術(shù)語。高低手對弈,為使雙方棋藝水平相對平衡,常由高手讓低手先走一步、兩步或三步,稱為“一先”、“二先”或“三先”。
《國語辭典》:居間(居間)  拼音:jū jiān
1.從中調(diào)解?!妒酚?。卷一○七。魏其武安候傳》:「賓客居間,遂止,俱解?!?br />2.做中間人、介紹人的意思?!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浼鄰生居間,書紅箋而盟焉?!?br />3.法律上指立于相對人之間,為訂立某種契約之見證,或為商業(yè)買賣之介紹者。
《漢語大詞典》:兩傷(兩傷)
雙方都受到損傷。 晉 陸機 《文賦》:“離之則雙美,合之則兩傷。”
《漢語大詞典》:水陣(水陣)
亦作“ 水陳 ”。
(1).用于水上作戰(zhàn)的戰(zhàn)斗隊形。《孫臏兵法·十陣》:“凡陣有十:有方陣,有圓陣,有疏陣,有數(shù)陣,有錐行之陣,有雁行之陣,有鉤行之陣,有玄襄之陣,有火陣,有水陣……水陣者,所以倀固也?!?br />(2).指象征五行之一的水的陣勢。古代術(shù)士常以五行之說分析敵對雙方的陣勢,借以推斷勝負。北史·藝術(shù)傳上·許遵:“ 遵 謂 李業(yè)興 曰:‘賊為水陳,我為火陳,水勝火,我必敗?!?/div>
《國語辭典》:和約(和約)  拼音:hé yuē
1.交戰(zhàn)國間因停戰(zhàn)議和而訂定的條約。如:「辛丑和約」、「巴黎和約」。宋。陸游醉歌〉詩:「戰(zhàn)馬死槽櫪,公卿守和約?!?br />2.訂定議和條約?!缎绿茣?。卷一七四。列傳。牛僧孺》:「是時,吐蕃請和約馳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