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0詞典 2分類詞匯 48
《國語辭典》:翻動(dòng)(翻動(dòng))  拼音:fān dòng
改變?cè)瓉淼奈恢没驑幼?。如:「藏東西處的泥土甚為新鮮,顯是有人翻動(dòng)過,已不是原來的模樣?!?/div>
《漢語大詞典》:回面(迴面)
(1).轉(zhuǎn)過臉。南史·武陵王昭曄傳:“上回面不答?!?唐 張籍 《惜別》詩:“臨行記分處,回面是相思?!?宋 張先 《蝶戀花》詞:“和淚語嬌聲又顫,行行儘遠(yuǎn)猶回面?!?br />(2).轉(zhuǎn)變臉色,謂改變態(tài)度。 漢 鄒陽 《獄中上書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親近於左右?!?明 馮夢(mèng)龍 《古今譚概·專愚·迂仙別記》:“公曰:‘若然,即敗亦何與我事?!慊孛孀飨?,拾子更著。”
(3).指歸順。《文選·揚(yáng)雄〈劇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頸企踵,回面內(nèi)嚮,喁喁如也?!?李周翰 注:“回面內(nèi)向,謂順服於君?!?宋 司馬光 《交趾獻(xiàn)奇獸賦》:“然后旃裘之長,頓顙而讋服;祝髮之渠,回面而奔走?!?br />(4).指反叛。北史·裴叔業(yè)傳:“若不爾,回面向北,不失 河南公 ?!?明 何景明 《上作篇》:“雖有昏亂之世,而無失身之士;雖有污降之時(shí),而無回面之臣。”
(5).俗謂新婚夫婦回女家的禮節(jié)。《三國志平話》卷中:“夫人觀 皇叔 數(shù)日,累次説:‘ 皇叔 累代帝皇之孫, 皇叔 豈不知禮?我家母親年邁,兼家兄專等 皇叔 回面?!?br />(1).轉(zhuǎn)臉。 唐 杜甫 《悲陳陶》詩:“都人迴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span id="a72lggj"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秋胡變文》:“﹝新婦﹞得婆語迴面拜夫。”
(2).改向。喻歸順。三國志·吳志·孫權(quán)傳“ 權(quán) 終不聽”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君宣導(dǎo)休風(fēng),懷保邊遠(yuǎn),遠(yuǎn)人迴面,莫不影附,是用錫君朱戶以居?!?/div>
《國語辭典》:逆叛  拼音:nì pàn
反叛?!度龂?。卷四。魏書。三少帝紀(jì)。高貴鄉(xiāng)公髦紀(jì)》:「昔黥布逆叛,漢祖親戎。」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乖叛
反叛。 晉 袁宏 《后漢紀(jì)·靈帝紀(jì)中》:“ 楚 興 章華 , 郢 人乖叛; 秦 作 阿房 ,黎甿憤怨?!?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撓擾百姓,忿怒四夷,招致乖叛,亂離斯瘼?!?/div>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翻叛
反叛。《北齊書·清河王岳傳》:“今所翻叛,多是貴人,至于卒伍,猶未離貳?!?/div>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外畔
(1).周圍的邊沿。《詩·豳風(fēng)·七月》“九月筑場圃” 唐 孔穎達(dá) 疏:“樊圃謂之園,然則園者,外畔藩籬之名?!?br />(2).反叛;背叛。畔,叛。后漢書·朱浮傳:“匹夫媵母尚能致命一餐,豈有身帶三綬,職典大邦,而不顧恩義,生心外畔者乎?”
《漢語大詞典》:篡叛
謂反叛。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上有篡叛不軌之姦,下有暴亂殘賊之害?!?/div>
分類:反叛
《漢語大詞典》:乖畔
反叛。《漢書·谷永傳》:“ 堯 遭洪水之災(zāi),天下分絶為十二州,制遠(yuǎn)之道微而無乖畔之難者,德厚恩深,無怨於下也?!?span id="qwnbadg" class="book">《后漢書·東夷傳》:“自中興之后,四夷來賓,雖時(shí)有乖畔,而使驛不絶。”
分類:反叛
《國語辭典》:盜賊(盜賊)  拼音:dào zéi
強(qiáng)盜竊賊?!吨芏Y。天官。小宰》:「刑職以詰邦國,以糾萬民,以除盜賊?!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赶襁@盜賊橫行,全不肯講究一個(gè)弭盜安民的良法?!?/div>
《國語辭典》:生變(生變)  拼音:shēng biàn
發(fā)生變故?!逗鬂h書。卷七○。荀彧傳》:「今若一處被侵,必謂以次見奪,人心易動(dòng),若一旦生變,天下未可圖也。」《水滸傳》第一○九回:「大王,事不宜遲,請(qǐng)大王速卸下袍服,急投東川去??殖侵幸娏松??!?/div>
《漢語大詞典》:異跡(異跡)
(1).不同的行為、行跡。 晉 慧遠(yuǎn) 《沙門袒服論》:“於是服膺圣門者,咸履正思順,異跡同軌,緬素風(fēng)而懷古,背華俗以洗心?!?br />(2).優(yōu)異的政績。漢書·路溫舒?zhèn)?/a>》:“遷 臨淮 太守,治有異跡,卒於官。” 晉 袁宏 后漢紀(jì)·明帝紀(jì)上:“ 鴻 官至 瑯邪 太守,所在有異跡?!?宋 王安石 《答戚郎中啟》:“民無隱情,治有異跡?!?br />(3).反叛的形跡。南史·劉季連傳:“ 季連 有憾於 遙欣 ,乃密表 明帝 言其有異跡?!?span id="p7h97o9" class="book">《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包藏禍心者,謂之異志。形見於事為,謂之異跡。”
(4).奇異的事跡。 宋 蘇軾 《趙先生舍利記》:“ 盎 與先生異跡極多, 張道安 作先生墓誌,具載其事?!?/div>
《漢語大詞典》:劇賊(劇賊)
大盜,強(qiáng)悍的賊寇。亦用以貶稱勢(shì)力大的反叛者。漢書·朱博傳:“縣有劇賊及它非常, 博 輒移書以詭責(zé)之。”三國志·魏志·劉放傳“ 權(quán) 懼 亮 自疑,深自解説” 裴松之 注引《孫資別傳》:“是時(shí), 孫權(quán) 、 諸葛亮 號(hào)稱劇賊,無歲不有軍征。”舊唐書·李晟傳:“ 晟 內(nèi)無貨財(cái),外無轉(zhuǎn)輸,以孤軍而抗劇賊,而鋭氣不衰?!?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無上將軍:“人主自稱將軍,與 明武宗 先后一轍,至與劇賊同號(hào),尤可異也?!?/div>
《國語辭典》:謀反(謀反)  拼音:móu fǎn
圖謀反叛?!度龂萘x》第一三回:「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后患不淺?!埂都t樓夢(mèng)》第六八回:「便告我們家謀反也沒事的。不過是借他一鬧,大家沒臉;若告大了,我這里自然能彀平息的?!?/div>
《漢語大詞典》:異謀(異謀)
(1).特別的計(jì)謀。《漢書·王莽傳上》:“臣 莽 實(shí)無奇策異謀。”
(2).反叛的圖謀。晉書·五行志中:“大將軍本以腹心受 伊 呂 之任…… 明帝 諒闇,又有異謀,是以下逆上,腹心內(nèi)爛也?!?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誠節(jié):“ 皋 在京親禮會(huì)畢,歸本道,知 祿山 有異謀,出路托疾詐死,家人載喪以歸 封邱 ?!?span id="m72gj7u"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二十回:“﹝ 曹操 ﹞早晚必有異謀,吾夫婦不知死所也!”
(3).不同的謀求、打算。 唐 柳宗元 《懲咎賦》:“始余學(xué)而觀古兮,怪今昔之異謀。惟聰明為可考兮,追駿步而遐游。”
《漢語大詞典》:賊氣(賊氣)
(1).反常之氣;邪氣。管子·四時(shí):“是故春凋,秋榮,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氣之賊也。刑德易節(jié)失次,則賊氣遫至;賊氣遫至,則國多葘殃?!?尹知章 注:“氣反時(shí)則為賊害也。”史記·龜策列傳:“寒暑不和,賊氣相奸。同歲異節(jié),其時(shí)使然。” 明 徐禎稷 《恥言》卷一:“家有大不祥,嗜言利者當(dāng)之。利風(fēng)中於家庭,賊氣入矣;市道行於骨肉,殘形成矣?!?br />(2).賊人、反叛者的氣焰。 唐 趙元一 奉天錄卷二:“賊氣方鋭,設(shè)伏于莫谷。” 元 姚燧 《大司農(nóng)史公神道碑》:“射殺數(shù)人,賊氣為隳,遂潰?!?清 惲敬 《書圖欽寶事》:“ 圖欽寶 諫不聽,跪而請(qǐng)?jiān)唬骸\氣尚盛,兵過澗,澗斗絶,不可退,悉縻爛矣?!?/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