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2詞典 13分類詞匯 49
《國語辭典》:辭氣(辭氣)  拼音:cí qì
言辭語氣。《論語。泰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三國演義》第五回:「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div>
《國語辭典》:口角  拼音:kǒu jiǎo
1.嘴、嘴邊。唐。韓愈苦寒〉詩:「濁醪沸入喉,口角如銜鉗?!?br />2.說話的技巧。《紅樓夢》第一六回:「我那里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角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個棒槌,我就認作針?!?br />3.說話時的慣用語?!冻桃冶炯t樓夢》第二四回:「這原是富貴公子的口角,那里還記在心上,因而便忘懷了?!?/div>
《國語辭典》:口吻  拼音:kǒu wěn
1.口?!段倪x。成公綏。嘯賦》:「隨口吻而發(fā)揚,假芳氣而遠逝?!固?。劉禹錫〈上中書李相公啟〉:「言出口吻,澤濡寰區(qū)。」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紅樓夢》第二二回:「襲人見這話不是往日口吻,因又笑道:『這是怎么說?』」也稱為「口氣」。
3.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秲号⑿蹅鳌返谖寤兀骸嘎犇阏f話,分明是京都口吻?!挂卜Q為「口氣」、「口音」。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段拿餍∈贰返诙兀骸高@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挂卜Q為「口氣」。
3.語音學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氣(口氣)  拼音:kǒu qì
1.從口中散發(fā)出來的難聞氣味?!逗鬂h書。卷八五。東夷傳。夫馀傳》:「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挂卜Q為「口過」、「口臭」。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清。李漁《風箏誤》第九出:「口氣也像女人口氣,筆跡也像女人筆跡?!挂卜Q為「口吻」。
3.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都t樓夢》第八二回:「便把活計放下,走到黛玉處去探探他的口氣?!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诙兀骸盖业冉裢碓囋囁目跉?,他若肯了,不怕他師父不肯?!挂卜Q為「口音」。
4.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五回:「還坐了七八個人,都是寧波、紹興一路口氣?!挂卜Q為「口音」、「口吻」。
《漢語大詞典》:觜吻
(1).某些動物(如魚、狗等)頭部向前突出的部分,包括嘴、鼻子等。 宋 梅堯臣 《擬韓吏部射訓狐》詩:“憑兇自異立屋角,潛事觜吻欲我驚?!?br />(2).言辭;口氣。《南齊書·劉休傳》:“里失鄉(xiāng)黨之和,朝絶比肩之顧,覆背騰其喉脣,武人厲其觜吻。” 宋 沈遼 《和宋平叔莫子謠》:“諸公所賦雖甚美,盛道觜吻良見欺?!?/div>
《國語辭典》:聲口(聲口)  拼音:shēng kǒu
口氣、語氣?!端疂G傳》第二九回:「那婆婆淚下,這婦人聲口不好,不知又為甚的?」《金瓶梅》第一六回:「我聞得人說,他家房族中花大,是個刁徒潑皮的人。倘或一時有些聲口,倒沒的惹虱子頭上撓?!?/div>
《漢語大詞典》:神兒(神兒)
神情;口氣。 朱自清 《你我》:“親近的及不在旁邊的人才用‘他’字;但這個字可帶有指點的神兒,仿佛說到的就在眼前一樣?!?聞一多 《飛毛腿》詩:“還吹他媽什么簫,你瞧那副神兒?!?/div>
分類:神情口氣
《國語辭典》:口音  拼音:kǒu yīn
1.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如:「湖南口音」。《文明小史》第二三回:「這門上見他是外國人,自覺歡喜,只疑心他口音又像中國?!挂卜Q為「口氣」、「口吻」。
2.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豆賵霈F(xiàn)形記》第二六回:「黃胖姑一聽口音不對,連忙替賈大少爺分辯。」也稱為「口氣」。
3.語音學上指只通過口腔而不經(jīng)過鼻腔所發(fā)出的音。相對于鼻音和鼻化元音而言。如國語中的a、e、o、b、p、f等。
《國語辭典》:口氣(口氣)  拼音:kǒu qì
1.從口中散發(fā)出來的難聞氣味?!逗鬂h書。卷八五。東夷傳。夫馀傳》:「王令置于豕牢,豕以口氣噓之,不死?!挂卜Q為「口過」、「口臭」。
2.說話的語氣及措辭。清。李漁《風箏誤》第九出:「口氣也像女人口氣,筆跡也像女人筆跡?!挂卜Q為「口吻」。
3.話里的含義,言外之意?!都t樓夢》第八二回:「便把活計放下,走到黛玉處去探探他的口氣?!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诙兀骸盖业冉裢碓囋囁目跉?,他若肯了,不怕他師父不肯?!挂卜Q為「口音」。
4.帶有各民族或地方特色的語音?!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八五回:「還坐了七八個人,都是寧波、紹興一路口氣?!挂卜Q為「口音」、「口吻」。
《國語辭典》:嘴頭(嘴頭)  拼音:zuǐ tóu
嘴,口齒?!段拿餍∈贰返谖寰呕兀骸改闵僮祛^刻薄,這回輸斷你的脊梁筋?!?/div>
分類:口氣
《漢語大詞典》:話口(話口)
方言??跉猓豢陲L。 梁斌 《紅旗譜》十三:“聽旅長的話口兒,不久我就要下連當連長了。” 楊朔 《三千里江山》第二段:“ 姚長庚 素來心細,從話口里,已經(jīng)明白幾分。”
《國語辭典》:話口兒(話口兒)  拼音:huà kǒu ér
口氣。如:「他年紀輕輕的卻有老氣橫秋的話口兒?!?/div>
分類:口氣
《國語辭典》:轉(zhuǎn)風(轉(zhuǎn)風)  拼音:zhuǎn fēng
改變口氣與態(tài)度?!冻蹩膛陌阁@奇》卷六:「這雌兒想是嘗著甜頭,熬不過,轉(zhuǎn)了風也!」
《漢語大詞典》:口談(口談)
亦作“ 口譚 ”。
(1).口頭談論;口頭談說。莊子·天下:“然 惠施 之口談,自以為最賢?!?漢 王充 論衡·定賢:“夫人不謂之滿,世則不得見口談之實語?!?何其芳 《畫夢錄·夢后》:“從前有人隔壁聽姑婦二人圍棋,精絕,次晨叩之,乃口譚而已。”
(2).口氣,語氣。《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四:“ 李氏 與 大郊 面質(zhì),句句是 楊化 口談,咬定 大郊 謀死真情?!?br />(3).方言。口頭禪。引申為騙人的話。《海上花列傳》第十四回:“‘倌人開寶’是俚哚堂子里口談啘,陸里有真?zhèn)€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