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90,分1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人流
絕類
譜系
事類
嘯侶
疇人
殊倫
茅茹
遺類
類推
群類
比例
群集
比物
較比
《漢語大詞典》:人流
(1).指有某種社會地位的同類人。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志·流業(yè):“蓋人流之業(yè),十有二焉?!?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后娶:“ 河 北鄙於側出,不預人流。是以必須重娶。” 王利器 集解:“人流之流,與士流,學流、文流,某家者流之流義同?!?唐 張鷟 游仙窟:“豈敢在外談説,妄事加諸?忝預人流,寧容如此!”
(2).謂評論人物。三國志·蜀志·龐統(tǒng)傳論:“ 龐統(tǒng) 雅好人流?!?盧弼 集解:“人流,猶人倫也,謂流敘人物也。”
(3).連續(xù)不斷的人群。 杜鵬程 《保衛(wèi)延安》第三章三:“他扭頭看后面那長長的人流?!?br />(4).人工流產的省稱。
《漢語大詞典》:絕類(絶類)
1.超出同類。 漢 王逸 《荔支賦》:“卓絶類而無儔,超眾果而獨貴?!?宋 蘇軾 《祭陳令舉文》:“ 令舉 之賢,何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見其毫末,而出其餘棄,必有驚世而絶類者矣。”
2.滅絕其種類。后漢書·劉平傳:“ 平 弟 仲 為賊所殺…… 仲 遺腹女始一歲, 平 抱 仲 女而棄其子。母欲還取之, 平 不聽,曰:‘力不能兩活, 仲 不可以絶類。’遂去不顧?!?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北史·源賀傳》:“竊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謀,非絶類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詔?!?br />3.非常相似。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八:“不知其天才清妙,絶類 太白 ,瑕瑜不掩,正是此公真處。”
《國語辭典》:譜系(譜系)  拼音:pǔ xì
載有世族系統(tǒng)、源流紀錄的族譜。
《國語辭典》:事類(事類)  拼音:shì lèi
1.同類的事。漢。王充《論衡。實知》:「放象事類以見禍,推原往驗以處來?!埂逗鬂h書。卷四六。陳寵傳》:「寵為昱撰辭訟比七卷,決事科條,皆以事類相從?!?br />2.文章中引用古事例典故以類比事理。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事類》:「事類者,蓋文章之外,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者也。」
《漢語大詞典》:嘯侶(嘯侶)
呼叫同類;召喚同伴。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爾迺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詩之四:“霜禽各嘯侶,吾亦愛吾曹?!?唐 劉禹錫 《洗心亭記》:“嘯侶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虛,萬景坌來?!?/div>
《漢語大詞典》:疇人(疇人)
(1).古代天文歷算之學,有專人執(zhí)掌,父子世代相傳為業(yè),稱為“疇人”。亦指精通天文歷算的學者。史記·歷書:“ 幽 厲 之后, 周 室微,陪臣執(zhí)政,史不記時,君不告朔,故疇人子弟分散。”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家業(yè)世世相傳為疇。” 唐 張說 《集賢院賀太陽不虧表并答制》:“彼日而蝕,詩人所丑,應虧不變,轉異為臧,未知天意降休,將或疇人未洽?”清史稿·時憲志一:“西人 湯若望 ,與 徐光啟 共譯新法者也,以四十二事證西人之密, 中 術之疏,疇人子弟翕然信之?!?br />(2).同類的人。一般指同行或同僚。 漢 王粲 《七釋》:“ 邯鄲 才女,三 齊 巧士,名唱秘舞,承閑并理,七盤陳于廣庭,疇人儼其齊俟?!?晉 束晰 《補亡詩》序:“ 晳 與司業(yè)疇人,肄脩鄉(xiāng)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jié),闕而不備。” 宋 王安石 《賀正表》之三:“瞻云紛鬱,想朝露以載欣;愒日舒長,與疇人而胥樂。” 清 吳偉業(yè) 《高涼司馬行》:“ 高涼 司馬人中龍,眼看變化疇人中?!?br />(3).猶農人。 唐 李邕 《葉有道碑序》:“考疇人之疆畝,訊家童之作業(yè),皆儉以遵約,安能維始?!?/div>
《漢語大詞典》:殊倫(殊倫)
(1).不同類。 晉 左思 《詠史》之六:“雖無壯士節(jié),與世亦殊倫?!?唐 李白 《嘲魯儒》詩:“君非 叔孫通 ,與我本殊倫?!?br />(2).指出類拔萃。 唐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異才應間出,爽氣必殊倫。”
《國語辭典》:茅茹  拼音:máo rú
茅,白茅。茅茹比喻互相引薦。《易經。泰卦》:「拔茅茹以其匯?!谷龂?。王弼。注:「茅之為物,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茹,相牽引之貌也。」
《漢語大詞典》:遺類(遺類)
(1).指殘存者。史記·高祖本紀:“ 項羽 嘗攻 襄城 , 襄城 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span id="sh89pgp" class="book">《北史·隋紀下·煬帝》:“百姓求捕之,網羅被水陸,禽獸有堪氅毦之用者,殆無遺類?!?宋 曾鞏 《福州奏乞在京主判閑慢曹局或近京一便郡狀》:“臣既到任,屬所部之內,寇孽遺類,往往尚聚山谷,居人未寧,遠近疑駭。” 清 唐甄 潛書·遠諫:“父子兄弟,死亡無遺類?!?br />(2).謂留下其同類。左傳·哀公十一年:“使醫(yī)除疾,而曰‘必遺類焉’者,未之有也。”
(3).謂失其倫類,違反常理。莊子·徐無鬼:“ 莊子 曰:‘ 齊 人蹢子于 宋 者,其命閽也不以完;其求鈃鐘也以束縛;其求唐子也,而未始出域:有遺類矣!’” 郭象 注:“唐,失也。失亡其子而不能遠索,遺其氣類?!?陸德明 釋文:“遺,亡也。亡其種類故也?!?/div>
《國語辭典》:類推(類推)  拼音:lèi tuī
在不同的事物中,取其相類似的地方而推測或衡量其他?!稘h書。卷六四下。終軍傳》:「夫明闇之徵,上亂飛鳥,下動淵魚,各以類推?!?/div>
《漢語大詞典》:群類(羣類)
(1).各種生物。《淮南子·本經訓》:“優(yōu)游委從,以養(yǎng)羣類?!?唐 張說 《為留守作瑞禾杏表》:“陛下覆翼萬方,植生羣類?!?br />(2).同類的人。 明 李贄《因記往事》:“其才識過人,膽氣壓乎羣類?!?
《國語辭典》:比例  拼音:bǐ lì
1.比照、援例,拿以往的例子相比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如此比例,觸類慎之,不可陷于輕脫?!埂逗鬂h書。卷三二。樊宏陰識列傳。陰識》:「故侍中衛(wèi)尉關內侯興,典領禁兵,從平天下,當以軍功顯受封爵,又諸舅比例,應蒙恩澤,興皆固讓,安乎里巷?!?br />2.同類的二數(shù)量相除為比,此二數(shù)相比等于彼二數(shù)相比,則四數(shù)成為比例。如12:4=3:1。
3.比較同類數(shù)量的倍數(shù)關系,其中一數(shù)是另一數(shù)的幾倍或幾分之幾。如:「教師和學生的比例,已經達到規(guī)定的標準?!?br />4.事物在整體中所占的分量。如:「我國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
《國語辭典》:群集  拼音:qún jí
1.許多人或動物聚在一處。《詩經。魯頌。有駜》漢。鄭玄。箋:「絜白之士,群集于君之朝?!?br />2.生物學上指由各種有相互關系族群所組成的環(huán)境。
《國語辭典》:比物  拼音:bǐ wù
排比事類,歸納推演?!俄n非子。難言》:「多言繁稱,連類比物,則見以為虛而無用。」《文選。枚乘。七發(fā)》:「比物屬事,離辭連類?!?/div>
《漢語大詞典》:較比(較比)
(1).就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事物辨別異同或高下。《三俠五義》第一一六回:“各處結彩懸花,點綴燈燭,又有笙簫鼓樂,雜劇聲歌,較比往年生辰不但熱鬧,而且整齊。”《天雨花》第一回:“公子暗暗心中想:果然好個美佳人!較比我那 桓小姐 ,看來略遜兩三分?!?br />(2).副詞。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老舍 《駱駝祥子》一:“ 祥子 ,在與‘駱駝’這個外號發(fā)生關系以前,是個較比有自由的洋車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