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悔愧  拼音:huǐ kuì
因做錯事而感到后悔慚愧。如:「他悔愧得無地自容?!?/div>
《漢語大詞典》:嘆悔(嘆悔)
嗟嘆后悔。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其后居夷三載,見得圣人之學若是其簡易廣大,始自嘆悔,錯用了三十年氣力。”
分類:嗟嘆后悔
《漢語大詞典》:追憾
事后悔恨。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兵部·征安南:“ 楊士奇 等舉先帝遺意,以聞 宣宗 ,亦曰皇考追憾此事,時形慨嘆?!?明 王思任 《〈世說新語〉序》:“每奏一語,幾欲起 王 、 謝 、 桓 、 劉 諸人之骨,一一呵活眼前,而毫無追者?!?/div>
《漢語大詞典》:敗悔(敗悔)
失敗后悔。 宋 曾鞏 《范貫之〈奏議集〉序》:“故天下之情,因得畢聞於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於奇衺恣睢,有為之者,亦輒敗悔?!?/div>
分類:失敗后悔
《國語辭典》:死而無怨(死而無怨)  拼音:sǐ ér wú yuàn
即使死了也不怨恨后悔。元。楊梓《霍光鬼諫》第一折:「與皇家,出氣力,使殺我也死而無怨?!埂度龂萘x》第四六回:「吾自有公道斬之,教他死而無怨?!挂沧鳌杆蓝换凇埂ⅰ杆蓝鵁o悔」。
《國語辭典》:死而不悔  拼音:sǐ ér bù huǐ
即使死了也不后悔。宋。李昌齡《樂善錄。卷上》:「娥生長倡家,乃能堅白自守,死而不悔。人非倡女,而不能以禮自防者,視娥得無愧恥?」也作「死而無悔」、「死而無怨」。
《國語辭典》:九死不悔  拼音:jiǔ sǐ bù huǐ
雖歷經多次極大的危險,也不后悔。比喻意志堅定,絕不動搖退縮。宋。黃庭堅〈徐氏二子祝詞〉:「躬此盛德,其在有功,遭世險傾,九死不悔?!?/div>
《國語辭典》:悔過自懺(悔過自懺)  拼音:huǐ guò zì chàn
后悔自己所犯的過失,并且感到自責、慚愧。宋。張邦基《墨莊漫錄》卷一○:「欲以足加菩薩面,忽梁間有聲如雷,寬震悸而墜,損其左手。僧教寬悔過自懺,后歲馀,方如舊。」也作「悔過自責」。
《國語辭典》:悔過自責(悔過自責)  拼音:huǐ guò zì zé
后悔自己所犯的過失,并且感到自責、慚愧?!稘h書。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后得反國,不悔過自責,復會諸侯伐鄭,與楚戰(zhàn)于泓,軍敗身傷,為諸侯笑。」也作「悔過自懺」。
《國語辭典》:悔之何及  拼音:huǐ zhī hé jí
后悔已來不及了。《東周列國志》第八四回:「蚋蟻蜂蠆,猶能害人,況君相乎?主公不備,異日悔之何及!」也作「悔之無及」。
《國語辭典》:悔之莫及  拼音:huǐ zhī mò jí
后悔已來不及了。如:「今日不聽我勸,他日將悔之莫及。」也作「悔之無及」。
《國語辭典》:悔之亡及  拼音:huǐ zhī wú jí
后悔已來不及了?!稘h書。卷四九。晁錯傳》:「夫以人之死爭勝,跌而不振,則悔之亡及也。」也作「悔之無及」。
《國語辭典》:事不三思,終有后悔(事不三思,終有后悔)  拼音:shì bù sān sī,zhōng yǒu hòu huǐ
(諺語)比喻做事前要仔細考慮,否則終會后悔?!队魇烂餮浴>矶?。陳御史巧勘金釵鈿》:「常言:『事不三思,終有后悔。』孟夫人要私贈公子,玉成親事,……千不合,萬不合,教女兒出來相見?!?/div>
《國語辭典》:千不是萬不是(千不是萬不是)  拼音:qiān bù shì wàn bù shì
形容錯誤極多,通常有怨恨或后悔的意味。《紅樓夢》第一○三回:「千不是萬不是,終是我死的女孩兒不長進,這也是他自作自受?!?/div>
《國語辭典》:多言招悔  拼音:duō yán zhāo huǐ
多話會招來禍害和后悔。如:「你不知道的事,不要亂說,不然就會變成多言招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