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攬須
  
使君于此不凡
 
桓箏
  
桓伊撫箏
 
淚落哀箏曲
 
聞箏墮淚
 
政爾良難君臣事
 
東山老聽桓箏
 
撫箏攬須
 
桓伊哀弦
 
桓伊不凡
 
聞箏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炎(晉武帝)
 
桓伊
 
謝安


《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列傳·(族子)桓伊〉~28~
時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內(nèi),而會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諂邪,于是國寶讒諛之計稍行于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gòu)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請以箏歌,并請一吹笛人?!沟凵破湔{(diào)達(dá),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沟蹚涃p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孤暪?jié)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簡釋

桓伊箏:詠撫箏,或指心情悲憤。宋陸游《夜聞湖中漁歌》:“悲傷似擊漸離筑,忠憤如撫桓伊箏?!?/p>


例句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劉禹錫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zhèn)改月偶書所懷

典故
君臣際會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論衡校釋》卷三〈偶會第十〉~07~
因此論圣賢迭起,猶此類也。圣主龍興于倉卒,良輔超拔于際會。世謂韓信、張良輔助漢王,故秦滅漢興,高祖得王。
典故
君臣一德


《尚書》卷八〈商書·咸有一德〉~9~
伊尹既復(fù)政厥辟,將告歸,乃陳戒于德。曰:「嗚呼!天難諶,命靡常。常厥德,保厥位,厥德匪常,九有以亡。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皇天弗保,監(jiān)于萬方,啟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惟尹躬暨湯,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師,爰革夏正,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歸于一德,德惟一,動罔不吉;德二三,動罔不兇。惟吉兇不僭在人,惟天降災(zāi)祥在德?!附袼猛跣路拭?,惟新厥德,終始惟一,時乃日新,任官惟賢材,左右惟其人,臣為上為德,為下為民,其難其慎,惟和惟一。德無常師,主善為師;善無常主,協(xié)于克一。俾萬姓咸曰:『大哉王言!』又曰:『一哉王心!』克綏先王之祿,永厎烝民之生。嗚呼!七世之廟,可以觀德;萬夫之長,可以觀政。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無自廣以狹人,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span>
典故
君臣魚水
 
魚得水
 
諸葛三分漢

相關(guān)人物
諸葛亮(字孔明)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2~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故唬骸复巳丝删鸵姡豢汕乱?。將軍宜枉駕顧之?!褂墒窍戎魉煸劻?,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qiáng)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冑,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脩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瓜戎髟唬骸干?!」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褂?、飛乃止。
《國語辭典》:君臣  拼音:jūn chén
君王和臣子。《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若乃一旦進(jìn)璽,君臣易位,則崔子所不與,魏武所不容。」《三國演義》第三回:「崔毅引貢見帝,君臣痛哭?!?/div>
《國語辭典》: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中醫(yī)配制藥方的方法。用于主治的稱「君」,輔治的稱「臣」,相反而相助的稱「佐」,引導(dǎo)及調(diào)和的稱「使」。
《國語辭典》:五位君臣  拼音:wǔ wèi jūn chén
中國禪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價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創(chuàng),用以誘導(dǎo)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現(xiàn)象關(guān)系的說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來、兼帶。將五位配以君臣則君為正位,臣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視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帶?!?a target='_blank'>人天眼目》卷三:「僧問曹山五位君臣旨訣,山云:『正位即屬空界,本來無物;偏位即色界,有萬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來者,背理就事,兼帶者,冥應(yīng)眾緣,不隨眾有,非染非凈,非正非偏。』」
《分類字錦》:宮商君臣
玉海宋祁為大樂圖義序曰圣人之制作也以律呂造夫婦之端宮商合君臣之宜
分類:制律
《國語辭典》:不按君臣  拼音:bù àn jūn chén
中醫(yī)稱藥方中主藥為「君」,輔藥為「臣」?!覆话淳肌怪覆灰勒?guī)方式配藥。引申為使用毒藥的隱語?!冻蹩膛陌阁@奇》卷六:「如此兩三度,攪入一兩樣,不按君臣的藥末,饎起成糕。」《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宋四公懷中取出酸餡,著些個不按君臣作怪的藥,入在里面,覷得近了,撇向狗子身邊去?!?/div>
《分類字錦》:君臣上壽(君臣上壽)
冊府元龜》:唐高祖武德二年,考群臣,以李綱孫伏伽為上第。置酒高會,命舍君臣之敬。帝頻舉觴以屬公卿,君臣迭上壽,極歡而罷。
分類:燕饗
《國語辭典》: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中醫(yī)配制藥方的方法。用于主治的稱「君」,輔治的稱「臣」,相反而相助的稱「佐」,引導(dǎo)及調(diào)和的稱「使」。
《分類字錦》:君臣相說(君臣相說)
孟子》:景公說,召大師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鄙w《徵招》、《角招》是也。
分類:作樂
《分類字錦》:節(jié)辨君臣(節(jié)辨君臣)
仲之元《玉賦》:琢之為圭,下辨君臣之節(jié);合之為璧,上連日月之光。
分類:
《國語辭典》:陰陽(陰陽)  拼音:yīn yáng
1.化生萬物的兩種元素,即陰氣、陽氣。《易經(jīng)。系辭上》:「陰陽不測之謂神。」《西游記》第九回:「人生于天地之間,稟陰陽而資五行,盡由父生母養(yǎng)。豈有為人在世而無父母者乎?」
2.根據(jù)四時、節(jié)氣、方位、星象來講人事吉兇的數(shù)術(shù)。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正緯》:「于是伎數(shù)之士附于詭術(shù),或說陰陽,或序災(zāi)異?!埂度龂萘x》第四六回:「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3.舊時專門替人占卜,看風(fēng)水,擇日等的人?!督鹌棵贰返诹兀骸戈庩栃罱?jīng)畢,揭起千秋幡,扯開白絹?!?。《儒林外史》第四回:「次日請將陰陽徐先生來寫了七單。老太太是犯三七,到期該請僧人追薦?!挂卜Q為「陰陽生」、「陰陽人」。
4.電磁中的陰極和陽極。
《國語辭典》:龍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應(yīng)璩〈與尚書諸郎書〉:「以龍虎之姿,遭風(fēng)云之會?!?br />2.道家稱水火為「龍虎」?!墩纨埢⒕畔山?jīng)》:「凡修道造金丹,須憑龍虎,水火也?!?br />3.術(shù)數(shù)用語。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為青龍,右為白虎。明。繆希雍《葬經(jīng)翼。四獸砂水篇七》:「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hù)衛(wèi)區(qū)穴,不使風(fēng)吹?!?/div>
《漢語大詞典》:兩階(兩階)
(1).宮廷的東、西階梯。主人走東階,客人走西階。書·大禹謨:“帝乃誕敷文德,舞干羽于兩階?!?孔 傳:“干,楯;羽,翳也。皆舞者所執(zhí)。修闡文教,舞文舞於賓主階間,抑武事?!?唐 王維 《兵部起請露布文》:“武功則我有七德,文教則舞于兩階?!?br />(2).猶言君臣。《舊唐書·憲宗紀(jì)下》:“今 淮西 一道,未達(dá)朝經(jīng),擅自繼襲,肆行寇掠。將士等迫於受制,非是本心。思去三面之羅,庶遵兩階之義?!?/div>
《漢語大詞典》:攬桓須(攬桓須)
晉 謝安 功名盛極時,遭到構(gòu)陷,見疑于 晉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撫箏而歌怨詩:“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痹谧?謝安 感動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見《晉書·桓伊傳》。后用為忠而見疑的典故。 宋 蘇軾 《次韻和劉貢父登黃鶴樓見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漢 節(jié),猶喜攬 桓 須?!?/div>
《漢語大詞典》:桓伊箏
見“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晉書·桓伊傳》載, 桓伊 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獨(dú)擅 江 左。 謝安 位顯功盛,為人所讒, 孝武帝 疑之。會帝召 伊 飲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請彈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dú)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甭暪?jié)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為巧用樂曲傳達(dá)心曲的典故。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歲笛字韻為壽戲答二君》詞:“笑 謝公 曠達(dá),暮年垂淚,聽 桓郎 笛。” 清 趙翼 《六哀詩·阿文成公》:“敢撫 桓伊 箏,聊破彌遠(yuǎn)鉆?!?清 徐夔 《聞笛有憶》詩:“誰將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陽 向秀 心?!眳⒁姟?桓伊三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