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不令  拼音:bù lìng
不善、不賢、不好?!秶Z。齊語》:「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國,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請之。」唐。元稹《鶯鶯傳》:「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
《漢語大詞典》:可聽(可聽)
(1).可以聽從。三國志·魏志·田疇傳:“﹝ 太祖 ﹞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世子以 疇 同於 子文 辭祿, 申胥 逃賞,宜勿奪以優(yōu)其節(jié),尚書令 荀彧 、司隸校尉 鐘繇 亦以為可聽?!?br />(2).好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七·心頭小人:“唱崑曲,音節(jié)殊可聽?!?/div>
《國語辭典》:無上(無上)  拼音:wú shàng
最高的、極致的。如:「無上光榮」、「無上尊寵」。
《國語辭典》:用命  拼音:yòng mìng
遵奉命令?!稌?。甘誓》:「用命,賞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國語辭典》:不依  拼音:bù yī
1.不遵從。《北齊書。卷四五。文苑傳。樊遜傳》:「左仆射楊愔辟遜為其府佐。遜辭曰:『門族寒陋,訪第必不成,乞補員外司馬督?!粣衷唬骸翰鸥卟灰莱@!惶刈嘤弥!埂都t樓夢》第一五回:「寶玉恨不得下車跟了他去,料是眾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br />2.不輕饒?!都t樓夢》第七一回:「有人小看了他們,我聽見,可不依?!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冈瓉頋依锬附虡O嚴,回去過晚了是不依的?!?/div>
《漢語大詞典》:聽納(聽納)
聽從采納;聽諫納善。《后漢書·桓譚傳》:“臣 譚 伏聞陛下窮折方士黃白之術,甚為明矣;而乃欲聽納讖記,又何誤也!”新唐書·李絳傳:“ 玄宗 嘗歷試官守,知人之艱難,臨御初,任用 姚崇 、 宋璟 ,勵精聽納,故左右前后皆正人也?!?宋 蘇軾 《代張方平諫用兵書》:“誠見陛下圣德寬大,聽納不疑。” 明 張居正 《請戒諭群臣疏》:“有言責者,公是公非,各宜奮讜直,以資聽納。”
分類:聽從采納
《漢語大詞典》:俯從(俯從)
敬語。聽從。 明 沈德符 野獲編·捐俸助工:“各衙門公疏或各官私疏以捐俸為請,主上亦欣然俯從?!?span id="xacokxe" class="book">《醒世恒言·陳多壽生死夫妻》:“﹝ 陳青 ﹞便道:‘望親家委曲勸諭令愛俯從則個。’”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歸真》:“我 干王 遂俯從愚議,呈獻圣覽,荷蒙旨準刊刻頒行,爰名之曰‘英杰歸真’云?!?/div>
《漢語大詞典》:從諫(從諫)
聽從諫言。書·說命上:“惟木從繩則正,后從諫則圣?!?span id="qp2ilro" class="book">《漢書·梅福傳》:“昔 高祖 納善若不及,從諫若轉圜,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隋 王通 中說·禮樂:“虐哉 漢武 !未嘗從諫也?!?span id="dbxfgdv" class="book">《宋史·呂公著傳》:“ 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從諫爾。”參見“ 從諫如流 ”。
分類:聽從諫言
《國語辭典》:從諫如流(從諫如流)  拼音:cóng jiàn rú liú
形容人有雅量,能像水由高處順流而下般接受別人的直言規(guī)勸。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出:「任人不二,委姚、宋于朝堂;從諫如流,列張、韓于省闥。」
《漢語大詞典》:任從(任從)
(1).任隨,聽憑。 五代 齊己 《乞櫻桃》詩:“聞説張筵就珠樹,任從攀折半離披?!?宋 梅堯臣 《和孫端叟寺丞農具·襏襫》:“任從野風吹,已敵寒蓬色?!?span id="slbd0dp"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五一回:“ 瑜 曰:‘吾若取不得,那時任從公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五回:“他兒子去了許久,方才醒來,任從氣惱暴跳,終是無法可施。”
(2).指順從、聽從。 元 史九敬先 《莊周夢》第一折:“既如此,任從尊意。”《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但是爹娘説話,不論好歹真假,多應在肚里的任從。”粵劇《關漢卿》第七場:“ 關漢卿 :(見獄吏為難)任從尊便。”
《漢語大詞典》:未從(未從)
(1).不聽從,不順從。《北齊書·文苑傳·樊遜》:“故王者之治,務先禮樂,如有未從,刑書乃用,寬猛兼設,水火俱陳?!?br />(2).猶未曾。紅樓夢第八四回:“ 薛姨媽 把手絹子不住地擦眼淚,未從説,又嘆了口氣?!?span id="49fhemd"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七回:“只見他滿臉堆歡,不慌不忙,未從開口,先將身子往西一探,向那西間的南炕叫了一聲‘ 安公子 ’?!眳⒁姟?未曾 ”。
《國語辭典》:未曾  拼音:wèi céng
不曾、沒有?!洞笏涡瓦z事。元集》:「朕此器久已就,只怕人言,故未曾將用。」《老殘游記》第八回:「子平又貪山上雪景,未曾照顧后面的車子。」
分類:未曾不曾
《漢語大詞典》:從善(從善)
依從善道;聽從善言。 漢 劉歆 《移書讓太常博士》:“猶欲保殘守缺,挾恐見破之私意,而亡從善服義之公心。” 晉 干寶 《晉紀總論》:“聿修祖宗之志,思輯戰(zhàn)國之苦,腹心不同,公卿異議,而獨納 羊祜 之策,以從善為眾?!?span id="x9jqho4"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他既然從善,我們一發(fā)要還他禮體?!?清 姚鼐 《復孔撝約論禘祭書》:“后有執(zhí) 鄭君 以難 子邕 者,皆好為説而無從善徙義之公心者耳!”
《漢語大詞典》:惟命
(1).聽從命令。《東周列國志》第六四回:“ 舒 此時已落 范氏 牢籠之內,只得唯唯惟命?!?br />(2).猶言隨你的便。含有我行我素不能聽從的意思。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 清 使往招撫之,而賜姓不屈也,曰:‘和則可矣,奈何曰撫?’……大國茍不以為然也,則亦惟命耳?!?/div>
《漢語大詞典》:民聽(民聽)
(1).民眾的聽聞。《書·泰誓中》:“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br />(2).引申指民眾的輿論。 晉 袁宏 后漢紀·桓帝紀下:“處士 豫章 徐稚 ……德行純備,著于民聽?!?span id="kt0rd4i" class="book">《宋書·武帝紀下》:“其有獄訟虧濫,改刑乖愆,傷化擾治,未允民聽者,皆當具以事聞?!?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讓豫司二州表》:“雖仄影毗道,徇身贊德,朝徽不昭,民聽具溢,豈非性力知限,鑒度有崖。”
(3).民眾聽從。左傳·桓公二年:“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宋 葉適 《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臣竊以錢文宜一,輕重大小宜均,則民聽不疑,行用不惑。”
《國語辭典》:聽受(聽受)  拼音:tīng shòu
聽信。《漢書。卷三○。藝文志》:「其言不立具,則聽受施行者弗曉?!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改谴糇勇勓?,喏喏聽受?!?/div>
《漢語大詞典》:伏聽(伏聽)
(1).謂暗中探聽。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斬輕鋭之卒,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執(zhí)訊獲丑。” 裴骃 集解引 張晏 曰:“伏於隱處,聽軍虛實?!?br />(2).謂俯伏聽命。 晉 孫楚 《為石仲容與孫皓書》:“北面稱臣,伏聽告策?!?br />(3).謂恭順地聽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鐘生:“二人拜而起,狼狽而行。既歸,如命,不解其意,但伏聽之。過數日,相傳罪人已得,伏誅訖。夫妻相慶?!?/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