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660—約720
【介紹】:
唐揚州人。曾官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以文詞俊秀馳名京師,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杰”。存詩僅二首,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60?—720?
揚州(今屬江蘇)人。曾任兗州兵曹。中宗神龍中與賀知章、萬齊融、邢巨、包融等詩人,以“文詞俊秀”而顯名長安。又與賀知章、包融、張旭友情甚篤,俱以詩作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佶傳》)。事跡散見《舊唐書·賀知章傳》、《新唐書·劉晏傳》、《唐詩紀事》卷一七。其詩大都散佚,《全唐詩》僅存2首,一為《代答閨夢還》,寫閨情,詩風近齊梁,無甚特色;一為《春江花月夜》,則是千古絕唱。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
唐詩匯評張若虛,生卒年不詳,揚州(今屬江蘇)人。神龍中,與賀知章、包融、張旭等吳越文士,俱以文詞俊秀楊名京師,合稱“吳中四士”。后官至兗州兵曹參軍?!?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
作品評論
明皇雜錄天寶中,劉希夷、王昌齡、祖詠、張若虛、孟浩然、常建、李白、杜甫、雖有文章盛名,俱流落不偶,恃才浮誕而然也。
《載酒園詩話又編》《春江花月夜》,其為名篇不待言,細觀風度格調,則劉希夷《搗衣》諸篇類也。此誠盛唐中之初唐。且若虛與賀季真同時齊名,遽分初盛,編者殊草草。吾讀詩至賀秘書,真若云開山出,境界一新,毋寧置張于初,列賀于盛耳。
《唐詩別裁》若虛開元初人,與賀知章、張旭齊名。
王闿運《湘綺樓論唐詩》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02
【介紹】:
唐宗室。太宗孫,李恪子。武后時歷六州刺史,有能名。卒贈司衛(wèi)卿,開元間又追封吳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約706
【介紹】:
唐泉州莆田人。中宗神龍中以家貲筑延壽陂,溉田萬余頃。塍海為田,筑長堤以障海水。據(jù)傳時有蛟為孽,堤數(shù)潰。興攜刀入水斬蛟,卒與蛟俱死。鄉(xiāng)人建祠祀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新安人。進士及第。武則天長安中為晉陽尉。韋嗣立薦為右臺監(jiān)察御史。與富嘉謨友善,病中聞嘉謨死,甚悲慟,尋卒。長于詩文,與嘉謨屬詞皆以經(jīng)典為本,時稱吳富體或富吳體。有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706
新安(今安徽歙縣)人。舉進士。武后長安中,累授晉陽尉。中宗神龍初,調于吏部,侍郎韋嗣立稱薦,拜左(一作右)臺監(jiān)察御史。與富嘉謨友善。二年(706)三月,病中聞嘉謨去世,賦詩哭之,尋亦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詩紀事》卷六,《太平廣記》卷二三五引《御史臺記》。少微與嘉謨、谷倚,皆以文詞著稱,時稱“北京三杰”。唐初文士所撰碑頌,皆宗徐、庾,浮俚不競,獨少微、嘉謨以經(jīng)典為本,崇雅黜浮,渾厚雄邁,時人爭效之,號為“吳富體”(亦稱“富吳體”)?!?a target='_blank'>舊唐書·經(jīng)籍志下》、《新唐書·藝文志四》錄有《吳少微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6首。
唐詩匯評吳少微(?-706),新安(今安徽歙縣)人。舉進士,長安中官晉陽尉,與同官富嘉謨、太原主莼谷倚并稱“北京三杰”。神龍初,遷左臺監(jiān)察御史。二年,少微在病中,聞富嘉謨卒,作詩悼之,大慟,亦年。有《吳少微集》十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六首。
全唐文·卷二百三十五少微舉進士。調晉陽尉。中興初拜右臺監(jiān)察御史。
作品評論
新唐書·文藝傳中(富嘉謨、吳少微、魏谷倚)并負文辭,時稱“北京三杰”。天下文章尚徐、庾,浮俚不競,獨嘉謨、少微本經(jīng)術,雅厚雄邁,人爭慕之,號“吳富體”。
《載酒園詩話又編》詩與樂通,其聲宜直廉,不宜粗厲。凡號雅音者,不徒黜淫哇之音,并宜去嘄噭也。吳少微、富嘉謨力矯頹靡,張說臂之“濃云郁興,震雷俱發(fā)”,亦猶丘門怪由瑟之意,故必“穆如清風”者,斯為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渤海人。武則天垂拱元年,登進士第。又中賢良方正科。累官司勛、倉部員外郎、戶部郎中。睿宗景云三年,為秘書監(jiān)。玄宗初,官至吏部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670—749
【介紹】:
唐汴州浚儀人。武則天時入史館,編修國史。中宗時歷右補闕、起居郎、水部郎中。玄宗時官衛(wèi)尉少卿,兼修文館學士,累遷太子左庶子。初與劉知幾等撰《武后實錄》,所述張昌宗誘張說陷魏元忠事,直書不諱,后張說為相,屢請更改,均遭拒絕。嘗私撰《唐書》、《唐春秋》,未成,以書事不當貶荊州司馬,仍修史不止。天寶初,入為恒王傅,猶求還史職。有《貞觀政要》等。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70—749
汴州浚儀(今河南開封)人。初為右拾遺內供奉。中宗神龍中遷右補闕,預修《則天實錄》。書成,轉起居郎。俄遷水部郎中。玄宗開元三年(715)拜諫議大夫,后兼修文館學士,歷衛(wèi)尉少卿、左庶子。十七年,貶荊州司馬,歷臺、洪、饒、蘄四州刺史,遷相州長史,封襄垣縣子。后入為恒王傅。天寶八載(749)卒。生平見新、舊《唐書》本傳、《唐會要》卷六三。善文,尤以史才稱?!?a target='_blank'>新唐書》本傳稱“敘事簡核,號良史?!薄?a target='_blank'>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樂府古題要解》1卷、《唐名臣奏》10卷,《郡齋讀書志》又記其《開元升平論》1卷、《古樂府》10卷、《貞觀政要》10卷等?!?a target='_blank'>樂府古題要解》、《開元升平論》、《貞觀政要》三書今傳,尤以《貞觀政要》為著稱?!?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度圃娎m(xù)拾》補斷句2。
全唐文·卷二百九十八兢。汴州浚儀人。以史才薦拜右拾遺內供奉直史館。開元中拜諫議大夫兼修文館學士。歷臺洪饒?zhí)I四州刺史。加銀青光祿大夫。封長垣縣子。天寶初入為恒王傅。八年卒。年八十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吳人,字伯高。官左率府長史。工書,精通楷法,以草書知名,世稱“草圣”。旭草書與李白詩、裴旻劍舞時稱“三絕”。相傳旭醉后呼叫狂走而后下筆,故又稱“張顛”。顏真卿曾學筆法于旭。懷素繼承其草法,人謂“顛張狂素”,“以狂繼顛”。旭亦能詩。正書有碑刻《郎官石記》,草書散見歷代集帖中,墨跡有《草書古詩四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675?—750?
字伯高,排行九,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官常熟尉、金吾長史,世稱“張長史”。張旭為盛唐著名草書家,性嗜酒,常醉后1叫呼狂走,而后揮毫落紙,時稱“張顛”,又尊為“草圣”。其草書與李白詩、裴旻劍舞號為“三絕”。顏真卿曾兩至洛陽,求教于旭,撰有《張長史十二意筆法記》。張旭與李頎、高適相善,有詩贈答;與賀知章、包融、張若虛號“吳中四士”。生平見《新唐書》本傳、張懷瓘《書斷》卷三、僧適之《金壺記》卷中。杜甫《飲中八仙歌》亦曾詠及。其詩幽深曠遠,別有神韻。《全唐詩》存詩6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4首。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
唐詩匯評張旭,生卒年不詳,字伯高,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工書能詩。神龍初,與賀知章、包融、張若虛等吳越文士俱以文詞楊名京師,合稱“吳中四士”。初仕為常孰尉。天寶初,官金吾長史,又曾官左率府長史。旭嗜酒,與李白等合稱“飲中八仙”。又善草書,每大醉,狂叫呼走,乃下筆,或以頭濡墨而書,時稱“張顛”。唐文宗時,詔以旭草書與李白歌詩、裴旻劍舞為“三絕”。《全唐詩》存詩六首。
作品評論
唐詩歸鐘云:張顛印不多見,皆細潤有致,乃知顛者不顯粗人,粗人顛不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潤州延陵人,一說湖州人。制舉登科。玄宗開元間歷大理司直,官至集賢院學士。工詩,有才名,與子包何、包佶號三包。又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齊名,號吳中四士。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排行二,潤州延陵(今江蘇丹陽)人。歷官集賢院直學士、大理司直。與于休烈、賀朝、萬齊融為“文詞之友,齊名一時”(《舊唐書·于休烈傳》)。亦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齊名,號“吳中四士”(《新唐書·劉晏傳》附《包佶傳》)。包融與孟浩然交誼甚厚,孟有詩敘二人交往。《全唐詩》存詩8首。今人王啟興、張虹有《賀知章、包融、張旭、張若虛詩注》。
唐詩匯評包融,生卒年不詳,間州延陵(今江蘇丹陽西南)人。工詩。神龍中,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等吳越之士,俱以文詞俊秀楊名上索,合稱“吳中四士”。開元中,張九齡引為懷州司戶參軍,后官至大理司直、集賢院學士。與孟浩然、殷遙友善。有《包融詩》一卷,已佚。殷璠集融及儲光羲、殷遙等間州籍詩人十八人詩,編為《丹陽集》,亦佚?!度吭姟反嬖姲耸?。
作品評論
殷墦《丹職集》(融詩)清幽語奇,頗多剪刻。
新唐書·劉晏傳(包)佶……父融,集賢院學土,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有名當時,號“吳中四士”。
唐詩紀事潤州延陵有包融、儲光羲,曲阿有丁仙芝、緱氏主簿蔡隱丘、監(jiān)察御史察希周、渭南尉蔡希寂、處士張彥雄、張朝、校書郎張暈、吏部常選周瑀、長洲尉談截,句容有殷遙、硤石主簿樊光、橫陽主搏沈如筠,江寧有右拾遺孫處玄、徐延壽,丹徒有江都主簿馬侹、武進尉申堂構,十八人皆有詩名,殷墦次為《丹陽集》。
唐才子傳(包)融,延陵人。開元間仕歷大理茍直。與參軍殷遙、孟浩然交厚,工為詩。二子何、佶,縱聲雅道,齊名當時,號“三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歙州新安人。吳少微子。中才高未達沉跡下僚科,累遷殿中侍御史。玄宗開元十三年為中書舍人,十八年為集賢院直學士。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新安(今安徽歙縣)人。吳少微之子。中才高未達、沈跡下僚科,歷仕監(jiān)察御史兼內供奉、殿中侍御史。玄宗開元十三年(725)任中書舍人,十八年為集賢院直學士,考校書判甲乙丙丁科。事跡散見《舊唐書·吳少微傳》、《新安志》卷六、《御史臺精舍題名考》卷二及卷三。《全唐詩》存詩1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宗室。太宗重孫。初封嗣吳王,玄宗時為東平太守。安祿山反,起兵勤王,玄宗壯之,遷陳留太守,持節(jié)充河南道節(jié)度采訪使。后詔為太仆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唐蒲州人。為童子時,即獲詔獎。玄宗天寶十三載,任大理評事,楊國忠諷其告韋陟、吉溫,因而遷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員外郎。能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生卒年不詳。一作吳象之,誤。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人。為童子時,即獲詔獎。玄宗天寶十三載(754)任大理評事,楊國忠諷其告韋陟、吉溫,因而遷殿中侍御史。又任主客員外郎。事跡散見《舊唐書》之《吉溫傳》、《韋陟傳》、《郎官石柱題名考》卷二六。《全唐詩》存詩2首,誤署吳象之。
唐詩匯評吳豸之(生卒年未詳),或作吳象之,誤。河東(今山西永濟)人。天寶十二載(753),官大理評事,附楊國忠,誣告韋陟與御史中丞吉溫結托,欲謀陷朝廷,遷監(jiān)察御史。后官至主客員外郎。《全唐詩》存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730—800
【介紹】:
唐濮州濮陽人。吳溆弟。德宗貞元初入為太子賓客,出為福建觀察使。政勤清,有美譽。擢陜虢觀察使,還為京兆尹。官終兵部尚書。卒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