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58詞典 3分類詞匯 55
《國語辭典》:表里(表裡)  拼音:biǎo lǐ
1.內(nèi)外。《淮南子??姺Q》:「包裹宇宙而無表里,洞同覆載而無所礙?!埂妒酚?。卷八七。李斯列傳》:「中外若一,事無表里?!?br />2.事理意義的相輔相成?!稘h書。卷八五。谷永杜鄴傳。谷永》:「各有占應(yīng),相為表里?!埂逗鬂h書。卷六四。吳延史盧趙列傳。盧植》:「今《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其與《春秋》共相表里?!?br />3.送禮或賞賜的衣料。元。石君寶《秋胡戲妻》第二折:「如今將著羊酒表里取梅英去。」《水滸傳》第四回:「趙員外取出銀錠表里信香,向法座前禮拜了?!?/div>
《國語辭典》:呼吸  拼音:hū xī
1.生物體與外界環(huán)境進(jìn)行氣體交換的過程,吸入氧,呼出二氧化碳。英文為respiration。
2.形容氣勢(shì)盛大。晉。郭璞江賦〉:「呼吸萬里,吐納靈潮?!固?。元稹和樂天折劍頭〉詩:「風(fēng)云會(huì)一合,呼吸期萬里?!?br />3.瞬息、頃刻之間。《晉書。卷六七。列傳。郗鑒》:「決勝負(fù)于一朝,定成敗于呼吸。」
《國語辭典》:呼應(yīng)(呼應(yīng))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應(yīng),互通消息。宋。洪邁《夷堅(jiān)支志甲。卷一。護(hù)國大將軍》:「千百為群,更相呼應(yīng),共啄蝗?!?br />2.文章首尾互相照應(yīng)。如:「詞意貫串,前后呼應(yīng)?!?/div>
《國語辭典》:影響(影響)  拼音:yǐng xiǎng
1.如影之隨形,響之隨聲。即一方發(fā)生一種動(dòng)作而引起他方發(fā)生變化或行動(dòng)的作用?!缎咽篮阊?。卷二八。吳衙內(nèi)鄰舟赴約》:「吳衙內(nèi)身雖坐于席間,心卻掛在艙后。不住偷眼瞧。見屏門緊閉,毫無影響?!埂段拿餍∈贰返谖逦寤兀骸敢贿B兩三個(gè)電報(bào),毫無影響,這才慌了。」
2.蹤跡、消息?!队魇烂餮浴>矶?。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一連亂了三日,沒些影響,縣尉沒做道理處?!埂都t樓夢(mèng)》第六二回:「只當(dāng)他外頭自便就來,誰知越等越?jīng)]了影響,使人各處去找,那里找得著?!?br />3.根據(jù)、道理?!冻蹩膛陌阁@奇》卷一八:「看官,你道小子說到此際,隨你愚人也該醒悟這件事沒影響,做不得的?!?br />4.空虛不實(shí)的事情?!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那胡阿虎身為家奴,拿著影響之事,背恩賣主,情實(shí)可恨!合當(dāng)重刑責(zé)罰?!?br />5.隱約的印象?!抖膛陌阁@奇》卷三八:「昨日到郁家之事,猶如夢(mèng)里,多不十分記得。只依稀影響,認(rèn)做已約定楊二郎日子過了。」
《國語辭典》:照應(yīng)(照應(yīng))  拼音:zhào yìng
1.照顧料理?!都t樓夢(mèng)》第八七回:「今日寄人籬下,縱有許多照應(yīng),自己無處不要留心?!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兀骸付袼僖褖牧?,又沒有房子住,我就該照應(yīng)他。」
2.關(guān)照呼應(yīng)。《朱子語類。卷一三○。自熙寧至靖康用人》:「溫公之說,前后自不相照應(yīng),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點(diǎn)出來?!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六:「人一個(gè)眼花錯(cuò)認(rèn)了,明白是無端的,后邊照應(yīng)將來,自有一段緣故在內(nèi),真是人所不測(cè)?!?br />3.配合?!洞篑R扁》第七回:「俗語說『萬事起頭難』,今孫文等日前謀起于廣州,想已預(yù)備多時(shí),黨羽自不少了,我們盡可交通他,說道與他同謀,他們?cè)谕獯螯c(diǎn),我們?cè)趦?nèi)照應(yīng),行事較易。」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六出:「此后內(nèi)外消息,須要兩相照應(yīng),千秋富貴,可以常保矣?!?/div>
《國語辭典》:應(yīng)和(應(yīng)和)  拼音:yìng hè
1.呼應(yīng)、響應(yīng)?!稘h書。卷七○。陳湯傳》:「時(shí)康居兵萬馀騎分為十馀處,四面環(huán)城,亦與相應(yīng)和?!埂端螘?。卷七四。沈攸之傳》:「敬兒、文和斬其使,馳表以聞;柏年、道和、佩玉懷兩端,密相應(yīng)和?!?br />2.酬答、應(yīng)答。漢。桓譚新論〉:「哀帝時(shí),有老人范蘭,言年三百歲,初與人相見,則喜而相應(yīng)和,再三,則罵而逐人。」
《漢語大詞典》:鳴呼(鳴呼)
呼喊;呼應(yīng)。史記·陳涉世家:“又閒令 吳廣 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 大楚 興, 陳勝 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劉陶傳》:“四方私言,云 角 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鳥聲獸心,私共鳴呼。”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胭脂:“若復(fù)爾爾,便當(dāng)鳴呼,品行虧損,兩無所益?!?/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呼
呼應(yīng)。 宋 葉適 《奉賦德修西充大夫成都新園》詩:“東西兩莊舍,兄弟相譍呼。”
分類:呼應(yīng)
《國語辭典》:映照  拼音:yìng zhào
映射、照射。如:「夕陽映照下,水光粼粼,煞是美麗?!?/div>
《漢語大詞典》:關(guān)應(yīng)(關(guān)應(yīng))
(1).關(guān)顧,照料。 宋 梅堯臣 《碧云騢》:“ 昌朝 ( 賈昌朝 )在府,政事多內(nèi)相關(guān)應(yīng),故主恩甚隆?!?br />(2).呼應(yīng)。 明 李贄 《四書評(píng)·大學(xué)》:“此傳反結(jié),亦有深意,正與經(jīng)文‘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處相關(guān)應(yīng)。”
《漢語大詞典》:呼和
猶呼應(yīng)。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蟆》詩:“鳴聲相呼和,無理祇取鬧?!眳⒁姟?呼應(yīng) ”。
分類:呼應(yīng)
《國語辭典》:呼應(yīng)(呼應(yīng))  拼音:hū yìng
1.一呼一應(yīng),互通消息。宋。洪邁《夷堅(jiān)支志甲。卷一。護(hù)國大將軍》:「千百為群,更相呼應(yīng),共啄蝗?!?br />2.文章首尾互相照應(yīng)。如:「詞意貫串,前后呼應(yīng)?!?/div>
《漢語大詞典》:叫應(yīng)(叫應(yīng))
猶呼應(yīng);照應(yīng)。 明 高攀龍 《與涇陽論知本書》:“知本則知止矣,正與‘物有本末’一節(jié)相叫應(yīng)也?!?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賸’字與‘半’字不相叫應(yīng)。” 郭沫若 《我怎樣寫五幕史劇〈屈原〉》:“祭 嬋娟 用了《橘頌》……和第一幕生出了一個(gè)有機(jī)的叫應(yīng)。”
《國語辭典》:相應(yīng)(相應(yīng))  拼音:xiāng yìng
1.互相呼應(yīng)、照應(yīng)?!段倪x。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皆先帝所親誦,今上所考視,其為古文舊書,皆有徵驗(yàn),內(nèi)外相應(yīng),豈茍而已哉?」《三國演義》第五回:「各鎮(zhèn)諸侯,皆起兵相應(yīng)?!?br />2.相宜、合適?!缎咽篮阊?。卷三。賣油郎獨(dú)占花魁》:「賣了他一個(gè),就討得五六個(gè)。若湊巧撞得著相應(yīng)的,十來個(gè)也討得的?!?br />3.契合。為梵語瑜伽的意譯。如:「上師相應(yīng)法?!?br />4.舒服、滿意?!段饔斡洝返诙呋兀骸笌煾腹舨灰?,把那個(gè)松箍兒咒念一念,退下這個(gè)箍子,交付與你,套在別人頭上,我就快活相應(yīng)了?!?br />5.幫忙?!段饔斡洝返谝涣兀骸附杷戎瑓s燒不起來,倒相應(yīng)了他。」
《國語辭典》:首尾  拼音:shǒu wěi
1.事物的始末?!稘h書。卷四八。賈誼傳》:「本末舛逆,首尾衡決。」《金瓶梅》第一回:「便喚武松上廳來。參見畢,將打虎首尾,訴說了一遍。」
2.關(guān)系?!毒┍就ㄋ仔≌f。錯(cuò)斬崔寧》:「你既與那婦人沒甚首尾,卻如何與他同行同宿?」《水滸傳》第二六回:「原來縣吏都是與西門慶有首尾的。官人自不必說。因此官吏通同計(jì)較道:『這件事難以理問。』」
3.責(zé)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二:「小人是老爺舊役,從來老實(shí),不會(huì)說謊,況此女是小人的首尾,小人怎得有差?」
《高級(jí)漢語詞典》:塤篪
塤為土制樂器,篪為竹制樂器,塤篪合奏聲音和諧。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國語辭典》:際會(huì)(際會(huì))  拼音:jì huì
遇合、適逢其時(shí)?!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安漢公莽輔政三世,比遭際會(huì),安光漢室,遂同殊風(fēng)。」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與時(shí)際會(huì),樹木猶為人愛惜?!?/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