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小耗
叢辰名。古星命家謂為歲中虛耗之神,所理之方,不宜運動出入,興販經(jīng)營,犯之者有遺亡虛驚之事。《協(xié)紀辨方書·義例·小耗》:“小耗者,歲中虛耗之神也……常居歲前五辰?!庇忠?曹震圭 曰:“小耗者,小損也,乃太歲氣絶之辰,故曰小耗。假令寅年,寅旺,卯衰,辰病,巳死,午墓,未絶也?!毙『某>哟蠛暮笠怀?,未至于大耗,故曰小耗。
《國語辭典》:關煞(關煞)  拼音:guān shà
術數(shù)用語。舊時星命家認為人遇到災難,乃是命中注定,稱為「關煞」?!队魇烂餮?。卷二八。李秀卿義結黃貞女》:「幼年間爹娘與我算命,說有關煞難養(yǎng),為此穿破兩耳?!?/div>
《漢語大詞典》:身星
星命家語。舊指注定人命運的星宿。迷信者認為天上的星象與人的禍福夭壽有關,故稱。 明 湯顯祖 《紫釵記·女俠輕財》:“他身星照定無骨肉,儘四海為家浪游。”
《漢語大詞典》:災沖(災衝)
星命家謂人命八字的干支若有相沖相克,則必遭災禍。 前蜀 杜光庭 《鄭頊別駕本命醮詞》:“本命五行,災衝所及;天文九曜,臨照所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湴河
謂陷入泥淖之中。星命家用來比喻遭逢厄運。唐六典·太常寺·太卜署“凡祿命之義六” 唐 李林甫 等注:“一曰祿,二曰命,三曰驛馬,四曰納音,五曰湴河,六曰月之宿也?!?宋 沈括 夢溪筆談·辯證一:“唐六典述五行,有‘祿’、‘命’、‘驛馬’、‘湴河’之目。人多不曉‘湴河’之義……湴,字書亦作‘埿’。按古文,埿,深泥也。術書有‘湴河’者,蓋謂陷運,如今之‘空亡’也?!?清 俞樾 《茶香室續(xù)鈔·湴河》:“湴河之義,正謂如行泥淖中?!?/div>
《漢語大詞典》:四耗九丑(四耗九醜)
星命家認為有沖克禁忌的兇日。 元 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駕著漁船一隻,過江逃難,明日正是四耗九丑之日,合起大風,眼見得都該渰死了的?!?/div>
《漢語大詞典》:送日期
舊俗結婚之前,男家請星命家挑選吉日后送交女家,謂之“送日期”或“送日子”。
《國語辭典》:兇神惡煞(兇神惡煞)  拼音:xiōng shén è shà
1.兇惡的神。比喻非常兇惡的人。元。王曄《桃花女》第三折:「又犯著太歲,遭這般兇神惡煞,必然板僵身死了也。」
2.形容非常兇惡。《情變》第七回:「他向來最膽小,我父親兇神惡煞般跑來捉我,不知他嚇得怎樣了?!?/div>
《國語辭典》:寡宿孤辰  拼音:guǎ sù gū chén
星命家以六甲中的空亡之位,即甲子旬中無戌亥者為孤辰。相傳命中值此,將一生孤寡無室。元。吳昌齡《東坡夢》第一折:「俺既是做僧人,命犯著寡宿孤辰?!?/div>
《國語辭典》:紅鸞照命(紅鸞照命)  拼音:hóng luán zhào mìng
術數(shù)用語。星命家指喜事臨門。如:「他這陣子真是紅鸞照命,喜氣洋洋?!?/div>
《國語辭典》:反陰復陰(反陰復陰)  拼音:fǎn yīn fù yīn
術數(shù)用語。星命家以為兇神、兇兆。元。關漢卿《調(diào)風月》第四折:「今年見吊客臨,喪門聚,反陰復陰,半載其馀?!挂沧鳌阜狄鲝鸵鳌埂?/div>
《國語辭典》:返吟復吟(返吟復吟)  拼音:fǎn yín fù yín
術數(shù)用語。星命家以為兇神、兇兆。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四折》:「功名上早則不遂心,婚姻上更返吟復吟?!挂沧鳌阜搓帍完帯?。
《漢語大詞典》:反吟伏吟
古時術數(shù)的迷信說法。以人的生辰八字,附會人事,推算吉兇禍福及婚姻成敗。謂木星與太陽相對為反吟,木星壓太陽為伏吟。參閱 明 萬民英 ( 育吾山人 )《三命通會六·總論歲運》
《漢語大詞典》:東金西木(東金西木)
星命家語。謂生辰的日與時金木相克,其人不孝。 宋 陳郁 藏一話腴:“ 李國棟 夏卿 《感懷》云:‘東金西木兩睽違,由此生男不足依……’自注云:‘ 珞琭子 曰:東金西木,定生五逆之男。僕命庚申日甲申時,正為此耳?!?/div>
《漢語大詞典》:抽檢祿馬(抽檢祿馬)
亦省作“ 抽馬 ”。 星命家術語。指為人占算星命吉兇。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楊抽馬》:“ 楊望才 ……自為兒童,所見已異。嘗從同學生借錢,預言其笥中所攜數(shù),啟之而信。既長,遂以術聞, 蜀 人目為‘楊抽馬’。”原注:“謂與人抽檢祿馬也。”亦作“ 抽簡祿馬 ”。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因為能與抽簡祿馬, 川中 起他一個諢名,叫做‘ 楊抽馬 ’?!?/div>
《漢語大詞典》:青龍金匱(青龍金匱)
指六辰。謂良辰吉日。舊時星命家以為,青龍、明堂、金匱、天德、司命等六辰為吉神,六辰值日,諸事皆宜,為黃道吉日。《金瓶梅詞話》第三一回:“ 西門慶 教陰陽 徐先生 ,擇定七月初二日,青龍金匱黃道,宜辰時到任,拿拜帖兒回 夏提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