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歲寒(歲寒)  拼音:suì hán
1.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jié)。《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比喻堅貞的節(jié)操。《資治通鑒。卷一七四。陳紀八。宣帝太建十二年》:「梁主奕葉委誠朝廷,當相與共保歲寒?!?br />3.比喻老年。《文選。潘岳。金谷集作詩》:「春榮誰不慕?歲寒良獨希。」唐。李善。注:「歲寒,喻老也?!?br />4.比喻事情終了、最后。《資治通鑒。卷一四三。齊紀九。東昏侯永元二年》:「江陵素畏襄陽人,又眾寡不敵,取之,必不可制;就能制之,歲寒復不為朝廷所容。」元。胡三省。注:「歲寒,以喻世事終極處。」
《國語辭典》:行止  拼音:xíng zhǐ
1.前進和停止?!睹献印A夯萃跸隆罚骸感?,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br />2.舉動、態(tài)度。晉。陶淵明〈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閏,可象可效。」《紅樓夢》第六十回:「爭奈五兒執(zhí)意不從,雖未明言,卻行止中已帶出?!?br />3.往來的蹤跡。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別離同雨散,行止各云浮?!?br />4.做主、做決定?!抖膛陌阁@奇》卷二○:「還要去賈廉訪宅上,問問我家小姐與姐夫賈衙內(nèi)才好行止?!?br />5.住址?!段宕菲皆挕h史。卷上》:「店家為官司行下緝捉奸細,不許停留無行止單身之人。」
《漢語大詞典》:道行
1.僧道修行的功夫。 晉 支遁 《五月長齋詩》:“淵汪道行深,婉婉化理長?!?宋 錢易 南部新書癸:“門僧 曇照 道行甚高,能知休咎?!?span id="lb9w7h4" class="book">《紅樓夢》第一○一回:“這個散花菩薩,根基不淺,道行非常?!?魯迅 《且介亭雜文末編·我的第一個師父》:“后來,三師兄也有了老婆,出身是小姐,是尼姑,還是‘小家碧玉’呢,我不明白,他也嚴守秘密,道行遠不及他的父親了?!?br />2.泛指一個人的涵養(yǎng)。《小說月報》1981年第4期:“他倒了一杯白開水,點燃了一支廉價煙,坐在靠背椅上,慢慢抽,慢慢呷,想享點清福。但是,他沒有那道行;心頭一股氣,被喉嚨結(jié)塞住了,在胸膛里竄來竄去,不得平靜?!?br />3.謂能力、本領。 老舍 《神拳》第四幕:“好嘛,咱年紀輕,道行淺,壓不住臺呀!” 艾明之 《火種》第四章:“他在店伙當中,畢竟資歷最淺,道行最低呵!”
《漢語大詞典》:事行
(1).事跡。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顯於后世者,以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務一也?!?span id="oetmf7j" class="book">《北齊書·李希光傳》:“ 蕭軌 、 王敬寶 事行,史闕其傳。” 明 宋濂 《故溫州路總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銘》:“ 彥照 之事行,其都凡如此?!?br />(2).行為;品行。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span id="mdp3zoj" class="book">《韓詩外傳》卷二:“上之人所遇,色為先,聲音次之,事行為后?!?span id="24pgxoi"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一八三引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盧光啟:“ 唐 末舉人,不問事行文藝,但勤於請謁,號曰精切?!毙?,舊讀xìng。
(3).行事,做事。荀子·王制:“立身則從傭俗,事行則遵傭故?!?br />(4).指社會倫理關系。禮記·樂記:“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鄭玄 注:“以象事行,宮為君,商為臣。” 孔穎達 疏:“以象事行者,謂使人法象五聲,是事行也;若宮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漢語大詞典》:身行
(1).操行;品行。荀子·富國:“仁人之用國,將脩志意,正身行?!?漢 賈誼 新書·輔佐:“正身行,廣教化,修禮樂,以美風俗?!?br />(2).親自執(zhí)行。《史記·李斯列傳》:“昔者 司城子罕 相 宋 ,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朞年遂劫其君?!?br />(3).只身行走。 宋 蘇軾 《龜山》詩:“身行萬里半天下,僧臥一菴初白頭?!?span id="1laqfui"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五二回:“ 聞太師 曰:‘吾非不能遁回 朝歌 見天子,再整大兵,以圖恢復。只人馬累贅,豈可捨此身行?’” 清 翁方綱 《歐陽文忠明妃曲和王介甫作》:“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漢語大詞典》:心行
(1).謂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管子·形勢:“見與之交,幾於不親;見哀之役,於不結(jié);見施之德,幾於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 尹知章 注:“心行而不見,則四方歸之。”管子·形勢解:“能心行德,則天下莫能與之爭矣?!?br />(2).佛教語。變動不居之心。心以流行于事相為作用,故稱。《法華經(jīng)·方便品》:“佛知彼心行,故為説大乘?!?唐 白居易 《愛詠》詩:“辭章諷詠成千首,心行歸依向一乘。坐倚繩牀閑自念,前生應是一詩僧?!?br />(3).猶品行。北史·祖珽傳:“ 孝徵 心行雖薄,奇略出人,緩急真可馮仗。” 宋 邵博 聞見后錄卷二二:“ 仁皇帝 每曰‘某心行不佳’,后竟除平章事,蓋 仁皇帝 盛德大度,不念舊惡故也。”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一折:“人物不撐達,服色儘奢華,心行更姦猾?!?/div>
《國語辭典》:品節(jié)(品節(jié))  拼音:pǐn jié
品,品級、階級。節(jié),節(jié)制。品節(jié)指按等級、層次而加以節(jié)制?!抖Y記。檀弓下》:「品節(jié)斯,斯之謂禮?!?/div>
《國語辭典》:遺行(遺行)  拼音:yí xìng
行為有所缺失?!段倪x。宋玉。對楚王問》:「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
《漢語大詞典》:姿性
(1).品行;性格。三國志·蜀志·彭羕傳:“﹝ 彭羕 ﹞姿性驕傲,多所輕忽。”
(2).天資,稟賦。 宋 文天祥 《集杜詩·長子詩序》:“予二子,長曰 道生 ,姿性可教?!?span id="xwnc1yr" class="book">《明史·隱逸傳·孫一元》:“ 一元 姿性絶人,善為詩,風儀秀朗?!?/div>
《漢語大詞典》:藻行
品行。 唐 白居易 《與吐蕃宰相缽闡布敕書》:“卿器識通明,藻行精潔?!?/div>
分類:品行
《漢語大詞典》:情行
猶品行。后漢書·公孫瓚傳:“今車騎將軍 袁紹 ,託承先軌,爵任崇厚,而性淫亂,情行浮薄?!?/div>
分類:情行品行
《漢語大詞典》:禮檢(禮檢)
指合乎禮儀的品行。新唐書·逆臣傳下·喬琳:“﹝ 喬琳 ﹞性誕蕩無禮檢?!?/div>
分類:禮儀品行
《漢語大詞典》:品詣(品詣)
(1).猶品類。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原學中:“未有以學屬乎人,而區(qū)為品詣之名者。官師分而諸子百家之言起,於是學始因人品詣以名矣,所謂某甲之學,某乙之學是也?!眳⒁姟?品類 ”。
(2).品行。 清 王韜 《除弊》:“不必論聲華,尚文字,惟以材干品詣為衡量而已?!?/div>
分類:品行品類
《國語辭典》:品類(品類)  拼音:pǐn lèi
萬物種類?!逗鬂h書。卷二九。郅惲傳》:「臣聞天地重其人,惜其物,故運機衡,垂日月,含元包一,甄陶品類,顯表紀世,圖錄豫設?!箷x。王羲之蘭亭集序〉:「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div>
《國語辭典》:真人  拼音:zhēn rén
1.道家稱修真得道的人。亦泛稱道士?!肚f子。天下》:「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金瓶梅》第一二回:「有一孫真人,擺著筵席請人,卻教座下老虎去請。」
2.奉天命降生人世的真命天子。唐。杜光庭《虬髯客傳》:「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馀,將帥而已?!埂度龂萘x》第三一回:「后五十年,當有真人起于梁、沛之間?!?br />3.史前時代的人類,由體質(zhì)特徵介于人形猿和現(xiàn)代人之間的猿人,進化至形態(tài)接近現(xiàn)代人的人類,稱為「真人」。以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山頂洞人」和法國發(fā)現(xiàn)的「克人」最著名。
《國語辭典》:知人  拼音:zhī rén
有眼光、能體察人的品性或才能?!稌?jīng)。皋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埂度龂萘x》第一五回:「恰到日中,太史慈引一千馀眾到寨。孫策大喜,眾皆服策之知人?!?/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