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善端
善言善行的端始。 明 徐渭 《〈詩說〉序》:“而其所以寓勸戒,使人感善端而懲逸志者,自藹然溢於言外?!?/div>
分類:善言善行
《漢語大詞典》:翊善
(1).輔翼人之善行。 前蜀 杜光庭 《慰?jī)?cè)廟號(hào)表》:“考 唐堯 翊善之名,遵 虞舜 盛明之號(hào)?!?br />(2).官名。 唐 太子官屬有贊善大夫, 宋 改為翊善,于親王府置之,掌侍從講授。 明 太子官仍稱贊善,王府官有紀(jì)善。 宋 高承 事物紀(jì)原·持憲儲(chǔ)闈·翊善:“ 宋 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別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蓋古王傅之任,而輕其名位也?!?/div>
《漢語大詞典》:儀羽(儀羽)
(1).儀禽。鳳凰的別稱。 唐 無名氏 《審樂知政賦》:“集九成而儀羽自降,立六變而致物斯定。”
(2).比喻美德善行可為人表率。語本《易·漸》:“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 孔穎達(dá) 疏:“其羽可用為物之儀表,可貴可法也。” 宋 范仲淹 《南京書院題名記》:“觀夫二十年間,相繼登科,而魁甲英雄,儀羽臺(tái)閣,蓋翩翩焉?!?/div>
《漢語大詞典》:德舉(德舉)
猶善行,美善的措施。謂以賢德為標(biāo)準(zhǔn)薦舉人才。 南朝 梁 任昉 《為褚咨議蓁讓代兄襲封表》:“若使 賁 高 延陵 之風(fēng),臣忘 子臧 之節(jié),是廢德舉,豈曰能賢?!?span id="ubhg6du" class="book">《左傳·隱公三年》“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舉也” 楊伯峻 注:“ 穆公 之意,蓋以讓國(guó)是德, 宣公 以國(guó)讓於己,己亦讓位於人,是光昭先君之德舉。己不讓,則是廢棄此德舉?!?/div>
《漢語大詞典》:?;?/div>
福祉的基礎(chǔ)。指道德善行。國(guó)語·晉語六:“夫德,福之基也,無德而福隆,猶無基而厚墉也,其壞無日矣?!?span id="2br9w4u" class="book">《南史·顏延之傳》:“恭敬尊節(jié),福之基也。”《再生緣》第十回:“為人養(yǎng)女能如此,真正是,前世修行有?;?。”
《漢語大詞典》:陰行(陰行)
不為人知的善行。《淮南子·人間訓(xùn)》:“夫有陰德者,必有陽報(bào);有陰行者,必有昭名。”
分類:為人善行
《漢語大詞典》:鴻徽(鴻徽)
大美;大善。多指極為人稱譽(yù)的美德善行。 南朝 宋 謝莊 《為八座江夏王請(qǐng)封禪表》:“鴻徽洽于海表,威稜震乎沙外。” 唐 閻隨侯 《西岳望幸賦》:“邦國(guó)之鴻徽克播,帝王之盛事畢陳?!?宋 司馬光 《光獻(xiàn)慈圣太后挽辭》:“只應(yīng)彤管在,萬古播鴻徽?!?/div>
《國(guó)語辭典》:造?! ?span id="q0ft000" class='label'>拼音:zào fú
為人創(chuàng)造幸福。如:「電燈的發(fā)明造福了人類?!?/div>
《漢語大詞典》:尸羅(尸羅)
梵語的音譯。義譯為戒、善戒、善行等。謂精進(jìn)持戒,防止身、口、意作惡。大智度論卷十三:“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羅?!?span id="spdlwc2" class="book">《世說新語·文學(xué)》:“ 殷中軍 被廢 東陽 ” 南朝 梁 劉孝標(biāo) 注:“波羅密,此言到彼岸也。《經(jīng)》云:到者有六焉……四曰尸羅,尸羅者,精進(jìn)也?!?隋 慧遠(yuǎn) 大乘義章卷一:“言尸羅者,此名清涼,亦名為戒。三業(yè)炎非,焚燒行人;事等如熱,戒能防息,故名清涼。清涼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div>
《漢語大詞典》:翼善
輔助善行。 南朝 齊 王融 《敬重正法篇頌》:“翼善開賢敷教義,照蒙啟惑滌煩憂?!?/div>
分類:輔助善行
《漢語大詞典》:后善(後善)
后來的善行。文選·阮瑀〈為曹公作書與孫權(quán)〉:“更與從事,取其后善?!?李周翰 注:“取其后善,亦掩前惡?!?南朝 梁武帝 《立神明成佛義記》:“后善雖生,暗心莫改?!?/div>
分類:善行
《國(guó)語辭典》:服善  拼音:fú shàn
聽從善言。漢。劉向《說苑。卷二○。反質(zhì)》:「君子服善則益恭,細(xì)人服善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細(xì)人之心也。」
《漢語大詞典》:采善
(1).采錄善行。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采善貶惡,推 三代 之德,褒 周 室,非獨(dú)譏刺而已也?!?br />(2).求取善名。 漢 桓寬 鹽鐵論·地廣:“誹譽(yù)訾議,以要名采善於當(dāng)世?!?王先謙 注:“善謂人稱善之,要名采善四字連文同意。”
《漢語大詞典》:快牛
負(fù)重善行的健牛。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石季龍 ﹞性殘忍,好馳獵,游蕩無度,尤善彈,數(shù)彈人,軍人以為毒患。 勒 白 王 ,將殺之, 王 曰:‘快牛為犢子時(shí),多能破車,汝當(dāng)小忍之?!?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汰侈:“ 彭城王 有快牛,至愛惜之?!?span id="tyykvex" class="book">《南史·陳顯達(dá)傳》:“當(dāng)世快牛,稱 陳世子 青、 王三郎 烏、 呂文顯 折角, 江瞿曇 白鼻?!?清 吳偉業(yè) 《儒將》詩:“按兵白道調(diào)神鶻,挾妓青山駕快牛?!?/div>
《漢語大詞典》:埋蛇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一:“ 孫叔敖 為嬰兒之時(shí),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其母問其故, 叔敖 對(duì)曰:‘聞見兩頭之蛇者死。嚮者吾見之,恐去母而死也?!淠冈唬骸呓癜苍冢俊唬骸炙擞忠?,殺而埋之矣。’其母曰:‘吾聞?dòng)嘘幍抡咛靾?bào)以福,汝不死也?!伴L(zhǎng),為 楚 令尹,未治而國(guó)人信其仁也。”后以“埋蛇”為善行仁愛之典。 唐 黃滔 《與工部陸侍郎書》:“愿推恩於留馬埋蛇,庶受賜於荑枯翼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