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4詞典 1分類詞匯 13
《國語辭典》:乘龍(乘龍)  拼音:chéng lóng
語出《藝文類聚。卷四○。禮部下。婚引楚國先賢傳》:「孫俊字文英,與李元禮俱娶太尉桓焉女。時(shí)人謂桓叔元兩女俱乘龍,言得婿如龍也?!贡扔鞯玫胶门?。唐。杜甫李監(jiān)宅〉詩:「門闌多喜色,女婿近乘龍?!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九:「原許乘龍須及第,未曾經(jīng)打毷氉?!?/div>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論語。先進(jìn)》:「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br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shí)、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四行  拼音:sì xìng
1.四種德行:(1)指孝、忠、信、悌?!秴问洗呵?。先識(shí)覽。正名》:「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親則孝,事君則忠,交友則信,居鄉(xiāng)則悌。有此四行者,可謂士乎?』」(2)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逗鬂h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挂卜Q為「四德」、「四教」。
2.四科,為漢代以德行舉士的四項(xiàng)標(biāo)準(zhǔn)?!稘h書。卷八六。何武傳》:「光祿勛舉四行,遷為鄠令?!固啤n亷煿?。注:「元帝永光元年迢舉質(zhì)樸、敦厚、遜讓、有行義各一人。時(shí)詔書又令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故武以此四行得舉之也。」
3.佛教用語。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魏書。卷一一四。釋老志》:「羅什法師可謂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唐。李邕岳麓寺碑〉:「四行樂而不取,三賢登而更遷?!?/div>
《國語辭典》:四德  拼音:sì dé
1.易經(jīng)乾卦元、亨、利、貞四德。《易經(jīng)。乾卦。文言曰》:「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huì)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干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huì)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元亨利貞?!?br />2.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見《周禮。天官。九嬪》?!段倪x。范曄。后漢書皇后紀(jì)論》:「夫人坐論婦禮,九嬪掌教四德?!挂卜Q為「四教」、「四行」。
3.孝、悌、忠、信。《大戴禮。衛(wèi)將軍文子》:「孔子曰:『孝,德之始也;弟,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參乎,中夫四德者矣哉!』」
4.佛教用語。指四種特徵?!洞箦热~問大寶積正法經(jīng)》卷三:「唯此涅槃,具彼四德?!?/div>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墩撜Z。先進(jìn)》:「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顾巍P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br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shí)、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國語辭典》:一腳(一腳)  拼音:yī jiǎo
1.一只腳。《北史。卷九四。高麗傳》:「拜則曳一腳,立多反拱,行必插手。」唐。杜甫有懷臺(tái)州鄭十八司戶〉詩:「山鬼獨(dú)一腳,蝮蛇長如樹。」
2.一下子。《水滸傳》第二四回:「一腳歇了擔(dān)兒,便去除了簾子,關(guān)上大門?!挂沧鳌敢荒_地」。
3.獸身的四分之一部分?!锻ㄋ拙?。數(shù)目》:「物之有四腳者,四分之,各為一腳,今食肆中有此言?!乖?。關(guān)漢卿《緋衣夢(mèng)》第三折:「兀那茶三婆,一腳狗肉賣不了的。」
4.一個(gè)。《石點(diǎn)頭。卷六。乞丐婦重配鸞儔》:「吾兄若知,定先要挨一腳媒人?!?br />5.一份。如:「要玩牌,我也加一腳?!?br />6.一方面?!锻ㄋ拙帯?shù)目》引《朱子語錄》:「興于詩章,只是游藝一腳意思?!?/div>
《漢語大詞典》:四儀(四儀)
(1).四方所遵照的準(zhǔn)則。逸周書·寶典:“一孝,孝子畏哉,乃不亂謀;二悌,悌乃知序,序乃倫,倫不騰上,上乃不崩;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yǎng)老;四忠恕,是謂四儀?!?朱右曾 校釋:“四儀,四方所儀則?!?br />(2).言行的四條準(zhǔn)則。尸子·四儀:“行有四儀:一曰志動(dòng)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義,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br />(3).見“ 四威儀 ”。
《漢語大詞典》:四威儀(四威儀)
佛教語。指符合儀則的四種身體姿態(tài):行、住、坐、臥。釋氏要覽·入眾·威儀:“經(jīng)律中皆以行、住、坐、臥名四威儀。其他動(dòng)止,皆四所攝?!币嗍∽鳌?四儀 ”。 唐 皎然 《花石長枕歌答章居士贈(zèng)》詩:“行住四儀皆道意,不學(xué)小乘一曲士。”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 吳門 有神降於乩,自言 天臺(tái)泐子 , 智者大師 之弟子,轉(zhuǎn)女人身墮度者,攝入無葉堂中,教修四儀密諦,往生西方。”
《漢語大詞典》:五汶
山東省 汶水 及其上游四條支流 牟汶 、 北汶 、 石汶 、 柴汶 的合稱。參閱水經(jīng)注·汶水。
《國語辭典》:廡殿(廡殿)  拼音:wǔ diàn
一種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屋頂形式。沿中軸形成前后左右四面斜坡,為屋頂建筑式樣中的最高等級(jí),僅宮殿及寺廟得以使用。
《國語辭典》:四胡  拼音:sì hú
樂器名,擦弦樂器。與二胡略同而有四弦,一、三弦為一組同音,二、四弦為一組同音。有大小兩種,大四胡多用于說唱伴奏,小四胡用于獨(dú)奏或與民間樂器合奏。曾稱為「提琴」,蒙古語稱為「侯勒」、「胡兀爾」,是胡琴中的一種,因有四根琴弦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四格
清 代對(duì)在京的官吏進(jìn)行考核的四條標(biāo)準(zhǔn)。《清會(huì)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乃定以四格,一曰守,二曰才,三曰政,四曰年,以別其等而送部?!眳⒁姟?京察 ”。
《國語辭典》:京察  拼音:jīng chá
舊時(shí)定期考核京城官吏的制度。如明代每六年考核一次,清代則三年一次?!睹魇?。卷七一。選舉志三》:「考察之法,京官六年,以巳、亥之歲,四品以上自陳以取上裁,五品以下分別致仕、降調(diào)、閒住為民者有差,具冊(cè)奏請(qǐng),謂之京察?!?/div>
《漢語大詞典》:街區(qū)
以四條街道為邊圍成的地區(qū)。例如:包括整個(gè)街區(qū)的工廠。
《漢語大詞典》:四楞锏(四楞鐧)
亦作“ 四棱簡 ”。有四條棱的鞭類兵器。 元 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三折:“三股叉,四楞鐧,耀日爭光;五方旗,六沉鎗,遮天映日?!?span id="lz0r0s9"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三回:“三股叉直迸寒光,四棱簡橫拖冷霧?!?
《國語辭典》:四邊形(四邊形)  拼音:sì biān xíng
四線段在一平面上所圍成的具有四角的圖形。也稱為「四角形」。
《國語辭典》:畫框(畫框)  拼音:huà kuāng
用以裝飾及懸掛圖畫的框子。如:「那幅大油畫裝上畫框后,掛在客廳,顯得氣派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