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2詞典 8分類詞匯 54
《漢語大詞典》:團集(團集)
聚集;團結(jié)。宋史·兵志五:“今欲遣官修義勇強壯法,又別令人團集保甲如何?” 明 田藝蘅 留青日札·非武備:“團集各里保甲鄉(xiāng)兵一千名,聽軍門原委生員 田藝蘅 調(diào)度?!?郭沫若 《盲腸炎·不讀書好求甚解》:“大家團集起來,大家來從事于新國家的創(chuàng)造吧!”
《國語辭典》:軍民(軍民)  拼音:jūn mín
軍人和百姓?!度龂萘x》第二一回:「紹弟袁術(shù)在淮南驕奢過度,不恤軍民,眾皆背反。」《紅樓夢》第一回:「彼時雖有軍民來救,那火已成了勢,如何救得下,直燒了一夜方漸漸的熄去,也不知燒了幾家?!?/div>
《國語辭典》:離心(離心)  拼音:lí xīn
1.心志相違,不能合作同心?!度龂萘x》第一五回:「劉君新破,士卒離心,某欲自往收拾馀眾,以助明公?!埂段拿餍∈贰返诙兀骸甘佬终f出這些敗興話來,弄得大眾離心?!?br />2.離開中心。如:「離心作用」。
《國語辭典》:離間(離間)  拼音:lí jiàn
1.從中挑撥使人不合?!逗鬂h書。卷七八?;抡邆?。曹節(jié)傳》:「離間骨肉母子之恩,遂誅蕃、武及尹勛等。」《三國演義》第五五回:「都是你這夥匹夫,離間我兄妹不睦?!?br />2.分離、間隔。元。湯式〈滿庭芳。端肅奉柬〉曲:「似隔關(guān)山,少成歡會多離間。」
《國語辭典》:摶沙(摶沙)  拼音:tuán shā
將沙子捏聚成團,聚而易散。比喻無凝聚力。宋。蘇軾二公再和亦再答之〉詩:「親友如摶沙,放手還復散。」《明史。卷二二○。劉應節(jié)列傳》:「今皆不然,徵兵如弈棋,請餉如乞糴,操練如摶沙,教戰(zhàn)如談虎。邊長兵寡,掣襟肘見?!?/div>
《國語辭典》:民和  拼音:mín hé
人民諧和。晉。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之二:「黔黎竟何常,政成在民和?!鼓铣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1343' target='_blank'>陸倕 〈石闕銘〉:「役休務簡,歲阜民和?!?/div>
《國語辭典》:固結(jié)(固結(jié))  拼音:gù jié
緊密堅實的結(jié)合在一起。《文選。張衡。東京賦》:「洪恩素蓄,民心固結(jié)。」
《漢語大詞典》:成城
(1).猶興邦。《詩·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br />(2).謂團結(jié)得如城堡一樣堅固。國語·周語下:“故諺曰:‘眾心成城,眾口鑠金。’” 清 陳夢雷 《寄答李厚庵百韻》:“眾志未成城,癙憂實以癢。”《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粵民謀抵制日貨事》:“外之則勉圖立憲,以冀成城之眾志?!?/div>
《國語辭典》:膠固(膠固)  拼音:jiāo gù
1.密合、牢固。漢。王符《潛夫論。務本》:「器以便事為善,以膠固為上?!谷龂?。曹囧 六代論:「百姓所以不易心者,徒以諸侯彊大,盤石膠固?!?br />2.團結(jié)?!逗鬂h書。卷七○。鄭太傳》:「以膠固之眾,當解合之勢,猶以烈風掃彼枯葉?!埂吨軙?。卷三五。崔猷傳》:「則表里膠固,人心易安?!?br />3.固執(zhí),不知變通。南朝梁。江淹建平王讓右將軍荊州刺史表〉:「寧臣膠固,所宜膺荷?!?br />4.勾結(jié)串通?!杜f唐書。卷一二。德宗本紀上》:「丁丑,李希烈自稱天下都元帥、太尉、建興王,與朱滔等四盜膠固為逆?!?/div>
《國語辭典》:協(xié)同(協(xié)同)  拼音:xié tóng
共同?!逗鬂h書。卷七五。呂布傳》:「將軍宜與協(xié)同策謀,共存大計。」《儒林外史》第一三回:「煩貴縣查點來文事理,遣役協(xié)同來差訪該犯潛蹤何處?!?/div>
《國語辭典》:合群  拼音:hé qún
1.結(jié)為團體,互相幫助。如:「全校教師都能合群,組成團隊,研究風氣自然大開。」
2.與人相處融洽。如:「在團體中不合群的人,是不會受歡迎的。」
《國語辭典》:離隔(離隔)  拼音:lí gé
1.分離阻隔。三國魏。曹植 離友詩三首之三:「感離隔兮會無期,伊郁悒兮情不怡。」晉。趙至與嵇茂齊書〉:「去矣嵇生,永離隔矣!」
2.指隔閡,不團結(jié)?!度龂?。卷四四。蜀書。蔣琬費祎姜維傳。蔣琬》:「寇難未弭,曹睿驕兇,遼東三郡苦其暴虐,遂相糾結(jié),與之離隔。」宋。范仲淹〈與朱氏〉:「勿以婦人之言漸生離隔?!?br />3.指使不和睦、不團結(jié)。《太平廣記。卷三二二。周義》引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兄不仁,離隔人室家?!?/div>
《漢語大詞典》:輯和(輯和)
團結(jié)和睦。資治通鑒·晉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道子 欲輯和內(nèi)外,乃深布腹心於 恭 ,冀除舊惡。” 明 張居正 《答總兵戚南塘授擊土蠻之策》:“但古之論戰(zhàn)者,亦不全恃甲兵精鋭,尤貴將士輯和。和,則一可當百;不和,雖有眾,弗能用也?!?李一 《荊宜施鶴光復記》:“軍民輯和,市邑無擾?!?/div>
《漢語大詞典》:和輯(和輯)
(1).和睦團結(jié)。管子·五輔:“舉錯得,則民和輯;民和輯,則功名立矣。”《淮南子·本經(jīng)訓》:“世無災害,雖神無所施其德;上下和輯,雖賢無所立其功?!?唐 白居易 《除李遜克兆尹制》:“威惠所加,罔不和輯?!?宋 葉適 《江陵府修城記》:“其后吏慢因循,以為幸其人之和輯,可以坐鎮(zhèn)?!?br />(2).指與他人、他族等和睦相處。漢書·晁錯傳:“ 隴西 之吏……和輯士卒,底厲其節(jié)?!?span id="y7vfpf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元成宗大德五年》:“帝亦以 奇爾濟蘇 不能和輯 高麗 ,遂罷征東行省?!?/div>
《漢語大詞典》:收族
(1).謂以上下尊卑、親疏遠近之序團結(jié)族人。儀禮·喪服:“大宗者,收族者也。不可以絶?!?鄭玄 注:“收族者,謂別親疎,序昭穆。”《禮記·大傳》:“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 陳澔 集說:“收,不離散也。宗道既尊,故族無離散。” 宋 王安石 《傷仲永》:“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清 曾國藩 《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 彭永思 ﹞自是山居二十載,養(yǎng)母教子,收族振貧?!?br />(2).收捕罪犯的家族。史記·李斯列傳:“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 清 吳偉業(yè) 《行路難》詩之十一:“私劍揣其喉,赤車再收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