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都輦(都輦)
京城,國都。三國志·吳志·胡綜傳:“ 權(quán) 又問可堪何官, 綜 對曰:‘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span id="jll5ffn"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國郡在輦轂下,故曰都輦?!?span id="ztdtvvf"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樂只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暨?!?李善 注:“輦,王者所乘,故京邑之地,通曰輦焉。”《醒世恒言·隋煬帝逸游召譴》:“陛下常言:‘吾當(dāng)跨三皇,超五帝,下視 商 周 ,使萬世不可及。’今日之勢如何?能自復(fù)回都輦乎?”
分類:京城國都
《國語辭典》:南燕  拼音:nán yān
朝代名。(西元398~410),與東晉同時的十六國之一。鮮卑族慕容德所建,據(jù)有今山東省東半部及江蘇省東北部一帶。后為東晉劉裕北伐時所滅。
《國語辭典》:盛京  拼音:shèng jīng
地名。在今遼寧省沈陽縣治。為清朝未入關(guān)前的國都,世祖遷都燕京,以盛京為留都。
《漢語大詞典》:北內(nèi)
唐朝 國都 長安 內(nèi)的皇城。宮城在北,故名。 五代 齊己 《荊渚寄懷西蜀無染大師兄》詩:“圣主降情延北內(nèi),諸侯稽首問南禪?!?唐 劉兼 《寄長安鄭員外》詩:“乘醉幾同游北內(nèi),尋芳多共謁東隣?!?span id="7vlb5vv" class="book">《新唐書·朱泚傳》:“ 渾瑊 以數(shù)十騎自夾城入北內(nèi),裒兵欲擊賊,聞乘輿出,遂奔 奉天 ?!?/div>
《國語辭典》:后市(後市)  拼音:hòu shì
1.周代國都的建筑方位。前面向南稱為朝,后面向北稱為市。《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左祖右社,面朝后市?!?br />2.稱開放于午后的市場。如:「他們家后面的那個后市,十分熱鬧?!?br />3.商場上的后勢發(fā)展。如:「大家都看好今年股票市場的后市?!?/div>
《漢語大詞典》:京市
(1).國都,京城。 元 尹志平 《西江月》詞:“莫羨喧譁京市,休辭淡薄山家?!?br />(2).國都的交易市場。 清 孫詒讓 《周禮政要·金布》:“近年 廣東 、 湖北 、 福建 及南北洋始鑄銀圓而為數(shù)總不敵外洋之多……而部款不收,京市不行,尤為窒礙?!?/div>
《漢語大詞典》:畿疆
(1).指王畿和九畿的疆界。《周禮·地官·大司徒》:“制其畿疆而溝封之。” 鄭玄 注:“千里曰畿。疆猶界也?!?賈公彥 疏:“王畿內(nèi)千里,中置王城,面有五百里。其邦國都鄙亦皆有畿界也?!?span id="hdbj7px" class="book">《周禮·地官·小司徒》:“凡建邦國,立其社稷,正其畿疆之封?!?鄭玄 注:“畿,九畿?!?賈公彥 疏:“謂九畿畿上皆有疆界,封樹以為阻固也?!?宋 周邦彥 《汴都賦》:“司徒制其畿疆,職方辨其土地,前千官而會朝,后百族而為市?!?br />(2).指國都附近的疆土。 清 陶澄 《當(dāng)新安吏》詩:“蛾賊 關(guān) 西來,縱橫入畿疆?!?span id="rphxxvd"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回:“ 山 右尤畿疆屏蔽,西北膏腴?!?/div>
《漢語大詞典》:國郊(國郊)
(1).古指國都周圍百里的地區(qū),分近郊和遠(yuǎn)郊。周禮·秋官·野廬氏:“﹝野廬氏﹞掌達(dá)國道路至于四畿,比國郊及野之道路。” 賈公彥 疏:“國郊,謂近郊、遠(yuǎn)郊?!?br />(2).指國之邊境。晏子春秋·雜上二七:“﹝ 景公 ﹞乘馹而自追 晏子 ,及之國郊,請而反之?!?張純一 校注引 高誘 曰:“郊,境也?!?/div>
《漢語大詞典》:都國(都國)
國都,都城。荀子·儒效:“工匠之子莫不繼事,而都國之民安習(xí)其服。居 楚 而 楚 ,居 越 而 越 ,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韓非子·揚(yáng)權(quán):“故曰:毋富人而貸焉,毋貴人而逼焉,毋專信一人而失其都國焉。” 明 何景明 《子昂畫馬歌》:“吁嗟內(nèi)乘無人識,想見奔騰過都國?!?/div>
分類:國都都城
《漢語大詞典》:饒遠(yuǎn)(饒遠(yuǎn))
謂國都近郊之民受地比遠(yuǎn)地之民優(yōu)厚。《周禮·地官·遂人》“辨其野之土” 漢 鄭玄 注:“六遂之民,奇受一廛,雖上地猶有萊,皆所以饒遠(yuǎn)也?!?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三等授田之制:“接六遂之民,奇受廛,上地多萊五十畮,較之都鄙為饒。六遂近於都鄙,先王之制,皆近饒於遠(yuǎn),猶之國稅皆輕近而重遠(yuǎn)也。”
《漢語大詞典》:郊遂
亦作“ 郊隧 ”。
(1).猶郊野。文選·張衡〈西京賦〉:“便旋閭閻,周觀郊遂?!?高步瀛 義疏:“《周禮·地官·序官》‘遂人’注: 鄭司農(nóng) 曰:‘遂,謂王國百里之外。’”亦指國都周圍地區(qū)。 晉 左思 《吳都賦》:“徒觀其郊隧之內(nèi)奧,都邑之綱紀(jì),霸王之所根柢,開國之所基趾?!?span id="tl5fxnt"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李典傳》:“征戍未息,宜實(shí)郊遂之內(nèi),以制四方?!?br />(2).泛指邊遠(yuǎn)之地。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戍譴奚奴》:“把 淮陽 刺史與那奚奴,一移郊遂,一追官誥?!?/div>
《漢語大詞典》:四同
國都近郊四面方百里之地。 唐 賈公彥 《序周禮廢興》:“六鄉(xiāng)之人,實(shí)居四同地?!?/div>
《漢語大詞典》:國遷(國遷)
國都遷徙。周禮·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 鄭玄 注:“國遷謂徙都改邑也。” 賈公彥 疏:“謂王國遷徙,若 殷 之 盤庚 遷 殷 之類。若遷卿大夫都邑,不在詢限?!?/div>
分類:國都遷徙
《漢語大詞典》:國禁(國禁)
(1).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 鄭玄 注:“國,城中也?!?br />(2).國家的禁令。《商君書·賞刑》:“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span id="bblnffn" class="book">《類說》卷十五引 宋 趙令畤 侯鯖錄曰:“短啟出於 晉 宋 兵革之際。當(dāng)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書首云‘死罪’,是違制令也?!?/div>
《漢語大詞典》:營國(營國)
(1).營建國都。周禮·考工記·匠人:“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賈公彥 疏:“ 鄭 云國家謂城方,公之城,蓋方九里,侯、伯七里,子、男五里?!?br />(2).治理國事。 漢 張衡 《思玄賦》:“ 景 三慮以營國兮,熒惑次於他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