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靈儀(靈儀)
(1).神靈或圣賢的圖像。 南朝 梁武帝 《舍事道法詔》:“啟瑞跡於天中,爍靈儀於像外?!?唐 王勃 《益州夫子廟碑》:“靈儀若在,列配如初?!?span id="jzzsyvi" class="book">《宋史·樂志十五》:“珍金鑄像靈儀睟,集福庇烝民?!?br />(2).死者的遺像。太平廣記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異記·裴用:“因設靈儀,招魂以葬。”
(3).出殯時的儀仗。 唐 權德輿 《大行皇太后挽歌詞》之二:“配禮歸清廟,靈儀出直城。”
《漢語大詞典》:賢裔(賢裔)
圣賢的后代。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 安老爺 見這班人都是圣門賢裔,心中十分敬重。”清史稿·職官志二:“ 東野氏 及圣門各賢裔,由 衍圣公 達部上名,餘各報部云?!?/div>
分類:圣賢后代
《漢語大詞典》:河目
上下眶平正而長的眼睛。古以為圣賢相貌。《孔子家語·困誓》:“ 孔子 適 鄭 ,與弟子相失,獨立東郭門外?;蛉酥^ 子貢 曰:‘東門外有一人焉,其長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顙?!?王肅 注:“河目,上下匡平而長。” 唐 顏真卿 《郭公廟碑銘》:“﹝府君﹞河目電照,虬鬚蝟磔,進退閑雅,望之若神?!?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仰覩龍顏河目,如日方昇?!眳⒁姟?河目???”。
《漢語大詞典》:河目???/div>
上下眶平正而長的眼睛,大而深的口。古以為圣賢相貌。《詩·大雅·生民》“ 后稷 呱矣” 唐 孔穎達 疏:“異之於人,猶有奇表異相,若 孔子 之河目海口, 文王 之四乳龍顏之類?!?明 無名氏 《四賢記·社會》:“ 弓伯長 河目海口,食祿千鐘?!?/div>
《漢語大詞典》:馬口(馬口)
(1).馬的嘴。詩·小雅·采芑“約軧錯衡,八鸞瑲瑲” 宋 朱熹 集傳:“鈴在鑣曰鸞,馬口兩旁各一,四馬故八也?!?br />(2).骨相用語。指人的嘴像馬的嘴,是帝王圣賢的特征之一。 漢 王充 論衡·骨相:“傳言 黃帝 龍顏…… 周公 背僂, 皋陶 馬口?!?br />(3).方言。指尿道口。《醒世姻緣傳》第三九回:“他最苦的是每次小便,那馬口里面就如上刀山一般的割痛?!?/div>
《漢語大詞典》:耽道
(1).謂樂守圣賢之道。 晉 張華 《勵志詩》:“研精耽道,安有幽深。”
(2).指愛好道術。 唐 谷神子 《博異志·崔玄微》:“ 天寳 中,處士 崔玄微 洛苑 東有宅,耽道,餌木伏苓三十載。因藥盡,領童僕入 嵩山 採之?!?/div>
《漢語大詞典》:體二(體二)
謂效法 顏淵 、 冉有 。泛指效法圣賢。《文選·李康〈運命論〉》:“雖 仲尼 至圣, 顏冉 大賢,揖讓於規(guī)矩之內,誾誾於 洙 泗 之上,不能遏其端; 孟軻 、 孫卿 ,體二希圣,從容正道,不能維其末?!?張銑 注:“ 孟 孫 二子體法 顏冉 ,故云體二;志望 孔子 之道,故云希圣?!?唐 楊炯 《〈王勃集〉序》:“仰貫一以知歸,希體二而致遠?!?/div>
《國語辭典》:先古  拼音:xiān gǔ
1.上古?!俄n非子。說疑》:「有民如此,先古圣王皆不能臣,當今之世將安用之?」
2.先祖?!抖Y記。祭義》:「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埂妒酚?。卷七。項羽本紀》:「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
3.圣賢之道?!痘茨献印C憚铡罚骸改课磭L見禮節(jié),耳未嘗聞先古?!?/div>
《漢語大詞典》:珠衡
謂人眉間骨隆起如連珠,古人以為帝王圣賢之相。《孝經援神契》:“ 伏羲 大目山準,日角而連珠衡?!?宋均 注:“珠衡,衡中有骨,表如連珠,象玉衡星?!?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握圖秉鉞,將在御天;玉勝珠衡,先彰元后?!?隋 薛道衡 《老氏碑》:“珠衡日角,天表冠於百王;明鏡衢罇,圣德會於千祀?!?/div>
《國語辭典》:星降  拼音:xīng jiàng
比喻圣賢豪杰的降生。唐。司空曙〈秋日趨府上張大夫〉詩:「石過橋下書曾受,星降人間夢已傳。」
《國語辭典》:言誓  拼音:yán shì
言教。指圣賢經傳中的言語。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五八:「豈與蓬戶士,彈琴誦言誓?」
《漢語大詞典》:淵角(淵角)
即月角。額骨右邊隆起,舊時星相家謂為圣賢之相。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況乃淵角殊祥,山庭異表?!?李善 注引《論語撰考讖》:“ 顏回 有角額似月形。淵水也,月是水積,故名淵?!?/div>
《漢語大詞典》:珠角
即星相家所稱前額隆起的“月角”。為圣賢之相。古人以為月是水精,珠亦為水精,故名。也稱淵角。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珠角擅奇,山庭表德?!?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銘》:“鸞翔鳳顧,珠角山庭。”參見“ 月角 ”、“ 淵角 ”。參閱《論語撰考讖》。
《漢語大詞典》:圣蛻(聖蛻)
謂歷史上的圣賢豪杰都已化為陳跡。喻世事變化。 清 曹寅 《孟秋偕靜夫子魚尊五殷六過雞鳴寺得詩》之二:“颷輪飛十代,秋草屬前朝。圣蛻隨遷化,凡情墮寂寥?!?/div>
《國語辭典》:禹行舜趨(禹行舜趨)  拼音:yǔ xíng shùn qū
走路的姿態(tài)似禹舜。語本《荀子。非十二子》:「禹行而舜趨,是子張氏之賤儒也?!贡扔髦粚W習先賢圣人的外表儀態(tài),而不注重其內在涵養(yǎng);亦言跟隨前人而無創(chuàng)見。
《漢語大詞典》:先圣先師(先聖先師)
(1).古代本指圣賢和可以師法的前輩。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鄭玄 注:“先圣, 周公 若 孔子 ?!?br />(2). 漢 以后,儒家思想成為統(tǒng)治思想,歷代王朝均廟祀 孔子 。 魏 正始 到 隋 大業(yè) 年間,以 孔子 為先圣, 顏回 為先師。 唐 初改以 周公 為先圣, 孔子 為先師。尋復舊。參見“ 至圣先師 ”。
《國語辭典》:至圣先師(至聖先師)  拼音:zhì shèng xiān shī
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西元1530)謚孔子為「至圣先師孔子」,故后世尊稱孔子為「至圣先師」。也稱為「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