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6
詞典
1
分類詞匯
15
分類詞匯
迸坼
春聲
裂地
龜兆
皸瘃
皴裂
龜裂
皴皵
瘒瘃
陷裂
頹坼
孑裂
燥坼
打破沙鍋璺到底
峭裂
《漢語大詞典》:
迸坼
坼裂;開裂。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八
》
:“因矯首東望,忽云氣迸坼,露出青芙蓉兩片,插天拔地,駢立對峙。” 洪深
《青龍?zhí)丁?/span>第一幕:“那一次大旱,大河露底,小河迸坼?!?/div>
分類:
坼裂
開裂
《漢語大詞典》:
春聲(春聲)
春天的聲響。如春水流響、春芽坼裂和禽鳥鳴囀等。 唐
元稹
《和樂天早春見寄》
:“雨香云淡覺微和,誰送春聲入棹歌?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東面受風(fēng)多?!?宋
蘇軾
《春帖子詞·夫人閣二》
:“細雨曉風(fēng)柔,春聲入御溝。” 潘漠華
《牧生和他的笛》
:“他又能仿吹鷓鴣布谷的春聲。”
分類:
春天
聲響
春水
水流
坼裂
禽鳥
鳥鳴
《國語辭典》:
裂地
拼音:
liè dì
分割土地?!稘h書。卷六五。東方朔傳》:「臣子之職既加矣,于是裂地定封,爵為公侯,傳國子孫,名顯后世?!埂段骼コ瓿>硐?。宋。劉筠。許洞歸吳中詩》:「荊山待價何憂晚,龜手猶期裂地酬。」
分類:
地面
劃分
劃分土地
分土
土地
坼裂
開裂
《國語辭典》:
裂土
拼音:
liè tǔ
分封土地。也作「列土」。
分類:
分封
割據(jù)
分封土地
封土
土地
《國語辭典》:
龜兆(龜兆)
拼音:
guī zhào
古代占卜時,灼燒龜甲所產(chǎn)生的裂紋。依此裂紋,可以作為預(yù)測吉兇的徵兆。《左傳。昭公五年》:「龜兆告吉,曰:『克可知也。』」
分類:
龜兆
占卜
預(yù)兆
龜甲
裂痕
呈現(xiàn)
坼裂
《漢語大詞典》:
皸瘃(皸瘃)
手足受凍坼裂,生凍瘡。
《
漢書·趙充國傳
》
:“將軍士寒,手足皸瘃,寧有利哉?” 顏師古 注引 文穎 曰:“皸,坼裂也;瘃,寒創(chuàng)也。” 宋
司馬光
《投梅圣俞》
詩:“飢童袖擁口,手足盡皸瘃。”
分類:
手足
坼裂
凍瘡
《國語辭典》:
皴裂
拼音:
cūn liè
裂開、龜裂。如:「皮膚皴裂」。
分類:
皴裂
皮膚
坼裂
《國語辭典》:
龜裂(龜裂)
拼音:
jūn liè
1.皮膚因太冷或乾燥而生裂痕。
2.裂縫。如:「天氣乾旱日久,稻田都龜裂了?!?/div>
分類:
手足
皮膚
寒冷
破敗
干燥
干旱
坼裂
開裂
《漢語大詞典》:
皴皵
粗糙坼裂。 唐
李咸用
《覽友生古風(fēng)》
:“皴皵老松根,晃朗驪龍窟?!?宋
梅堯臣
《胡公疏示祖擇之盧氏石詩和之》
:“埋沒尚存三四分,雨淋日炙如皴皵?!?/div>
分類:
粗糙
坼裂
《漢語大詞典》:
瘒瘃
皮膚受凍坼裂和生凍瘡。 明
馮夢龍
《智囊補·上智·趙清獻》
:“且獄禁中,夏有疫疾濕蒸,冬有瘒瘃凍裂?!?清
趙翼
《所見》
詩:“寒威瘒瘃曉侵肌,驚見驅(qū)牛飲凍池?!?/div>
分類:
皮膚
膚受
坼裂
和生
凍瘡
《漢語大詞典》:
陷裂
陷落坼裂。
《
后漢書·順帝紀
》
:“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師地震, 漢陽 地陷裂?!?宋
曾鞏
《熙寧轉(zhuǎn)對疏》
:“在天則有日食星變之異,在地則有震動陷裂、水泉涌溢之災(zāi),在人則有饑饉流亡、訛言相驚之患,三者皆非常之變也?!?/div>
分類:
陷落
坼裂
《漢語大詞典》:
頹坼
頹敗坼裂。 唐
杜牧
《偶游石盎僧舍》
詩:“益鬱乍怡融,凝嚴忽頽坼?!?/div>
分類:
頹敗
坼裂
《漢語大詞典》:
孑裂
破裂,坼裂。 五代
歐陽炯
《題景煥畫應(yīng)天寺壁天王歌》
:“遍身蛇虺亂縱橫,遶頷髑髏乾孑裂。”
分類:
破裂
坼裂
《漢語大詞典》:
燥坼
干燥坼裂。
《
法苑珠林
》
卷七:“云何春熱?時水界長起減已盡,草木乾萎,地已燥坼,水氣向下,火氣上昇?!?/div>
分類:
干燥
坼裂
《國語辭典》:
打破沙鍋璺到底(打破沙鍋璺到底)
拼音: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璺,陶瓷的裂痕。打破沙鍋璺到底指沙鍋被打破,裂痕從頂?shù)降?。比喻對事情尋根究柢。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葛藤接斷老婆禪,打破沙鍋璺到底。」也作「打破砂鍋問到底」。
分類:
坼裂
諧聲
改用
追根究底
《漢語大詞典》:
峭裂
陡峭坼裂。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
》
:“直北至黑暗處,上穹無際,下陷成潭,澒洞峭裂,忽變夷為險。”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
》
:“由突石之左懸級下墜,西出突石之下,則下墜淵削,而上級虛懸,皆峭裂不通行?!?/div>
分類:
陡峭
坼裂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