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2,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暴君焚城錄
城市熱效應(yīng)
不設(shè)防城市
自毀長城
坐困愁城
子囊城郢
鳳山縣舊城
寧塞城門,不填狗洞
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
飲馬長城窟行
武城弦歌
特洛伊城
眾心如城
億載金城
《國語辭典》:暴君焚城錄(暴君焚城錄)  拼音:bào jūn fén chéng lù
書名。作者為波蘭的顯克微支,是一部膾炙人口的歷史小說。內(nèi)容描寫羅馬帝國與新興基督教勢力間的沖突,作者將暴君迫害基督教的暴行,及信徒們不屈不撓的殉道精神,以對照的手法表現(xiàn)出來,在經(jīng)營莊嚴(yán)和悲劇氣氛上相當(dāng)成功。也譯作「你往何處去」。
《國語辭典》:城市熱效應(yīng)(城市熱效應(yīng))  拼音:chéng shì rè xiào yìng
城市中因建筑物密集高聳,冷氣與汽機車等使用過度,導(dǎo)致熱氣不易排除,溫度普遍升高的效應(yīng)。
《國語辭典》:不設(shè)防城市(不設(shè)防城市)  拼音:bù shè fáng chéng shì
戰(zhàn)時無軍事設(shè)備的城市,依國際法規(guī)定,不能對它施以攻擊。
《國語辭典》:自毀長城(自毀長城)  拼音:zì huǐ cháng chéng
長城,比喻可資倚重而堅不可摧的本錢或力量。自毀長城指自己毀掉了優(yōu)勢或前程。如:「談判只不過是對方的緩兵之計,我等不可存有任何幻想,免得自毀長城!」
《國語辭典》:坐困愁城  拼音:zuò kùn chóu chéng
形容處境艱困、沒有出路,且無力擺脫。如:「他對于公司營運狀況欠佳無計可施,只能坐困愁城。」
《國語辭典》:子囊城郢  拼音:zǐ náng chéng yǐng
春秋時楚國令尹子囊,在死時仍不忘修筑郢城的故事。見《左傳。襄公十四年》。
《國語辭典》:鳳山縣舊城(鳳山縣舊城)  拼音:fèng shān xiàn jiù chéng
高雄市古跡,位于左營區(qū)。創(chuàng)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原為土城,共有四門,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曾在城上安置大炮。但經(jīng)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后,鳳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頭街(今鳳山市),原有土城被稱為「舊城」。嘉慶年間曾將行政中心遷回,道光年間又把土城改建為石城,但因當(dāng)時知縣病死,被視為不吉,舊城又被廢棄,從此年久失修。目前僅殘留東(鳳儀門)、北(拱辰門)、南(啟文門)三城門及部分墻垣,西門則已傾圮。屬一級古跡。
《國語辭典》:寧塞城門,不填狗洞(寧塞城門,不填狗洞)  拼音:níng sāi chéng mén,bù tián gǒu dòng
(諺語)比喻寧愿費力去賄賂有權(quán)勢的人,也不和輕賤的人來往?!兑佰牌匮浴返谒幕兀骸肝宜赦值男宰樱簩幦情T,不填狗洞』的??陶M(jìn)城,請縣里出來相驗,聽官斷結(jié)。」
《國語辭典》: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哲夫成城,哲婦傾城)  拼音:zhé fū chéng chéng,zhé fù qīng chéng
(諺語)語出《詩經(jīng)。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古f時認(rèn)為深慮多謀、才識卓絕的男子,可以使國家興旺;但多謀深慮的婦人,卻容易使國家動亂。如:「古人或云:『哲夫成城,哲婦傾城?!恢傅氖呛箦鷣y政之事?!?/div>
《國語辭典》: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  拼音:xiǎo luàn bì chéng,dà luàn bì xiāng
小亂只需離開城市以避禍,大亂則需離開鄉(xiāng)間去躲災(zāi)了。如:「俗語說:『小亂避城,大亂避鄉(xiāng)』,在時局不靖的時候,還是住在鄉(xiāng)下的好。」
《國語辭典》:飲馬長城窟行(飲馬長城窟行)  拼音:yìn mǎ cháng chéng kū xíng
漢樂府。作者不明,謂征戍之客,至長城而飲馬,婦人思念其勤勞,故作此曲。其后,魏文帝、陳琳、晉傅玄、陸機、梁沈約、陳后主等并有歌辭。
《國語辭典》:武城弦歌  拼音:wǔ chéng xián gē
孔子的學(xué)生子游出任武城邑令,用禮樂教化百姓??鬃拥轿涑牵牭轿涑且黄覙犯杪?,便開玩笑說:「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回答說:「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弧箍鬃蛹聪蛲械茏颖硎咀佑蔚脑捠菍Φ?,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典出《論語。陽貨》。后以武城弦歌表示為政者重視禮樂教化,為政得法。
《國語辭典》:特洛伊城  拼音:tè luò yī chéng
位于小亞細(xì)亞北部海岸,斯肯門德河平原上(今土耳其境內(nèi))的古城。為希臘詩人荷馬所寫史詩〈伊里亞德〉中的特洛伊戰(zhàn)爭地點。如:「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木馬屠城記,相傳是發(fā)生在特洛伊城?!?/div>
《國語辭典》:眾心如城(眾心如城)  拼音:zhòng xīn rú chéng
眾人一心,力量堅固如城。比喻團結(jié)一致,同心協(xié)力。唐。獨孤及〈洪州大云寺銅鐘銘〉:「宏誓既達(dá),昏疑皆破,故眾心如城,施者如市。」也作「眾心成城」、「眾志成城」。
《國語辭典》:億載金城(億載金城)  拼音:yì zǎi jīn chéng
臺灣一級古跡。位于臺南市南塭十六號。創(chuàng)建于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年)。清同治十二年,日本以同治十年琉球漁民遭牡丹社原住民族殺害為藉口,大舉出兵臺灣,清廷派沈葆楨交涉,事件后沈氏奏請于安平區(qū)筑炮臺以鞏固海防,費時二年完工。城門外書億載金城,城門內(nèi)書萬流砥柱。炮臺為方形區(qū)域,四角落凸出,供設(shè)大炮。中間空地為兵士操練場,城外圍有護城河。工事十分堅固,是當(dāng)年臺海重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