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0—1196
【介紹】:
宋宗室,居饒州馀干,字子直。趙善應(yīng)子。孝宗乾道二年進士。除秘書省正字。歷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等職。光宗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與韓侂胄等定議,立嘉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拜右丞相,命朱熹待制經(jīng)筵,悉收召士君子之在外者。未幾,和韓侂胄有隙。寧宗慶元元年,罷相出知福州。侂胄黨仍誣貶不已,再謫永州安置。至衡州疾作,為守臣所窘,暴死。后謚忠定。有詩文集和《太祖實錄舉要》、《國朝諸臣奏議》。
全宋詩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西北)人。宋宗室。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八年,知信州。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尋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入為吏部郎中兼太子侍講。九年,出為福建路安撫使兼知福州,遷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召為吏部尚書。四年,遷知樞密院事。五年,孝宗卒,光宗以疾不能執(zhí)喪,與外戚韓侂胄擁立寧宗,拜右丞相。在相位僅半年,即遭韓排擠出知福州,尋謫永州安置,至衡州暴卒,年五十七。謚忠定。有詩文集十五卷,已佚。編《國朝諸臣奏議》一百五十卷,傳世。事見清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忠定趙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九二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六一八五趙汝愚(一一四○——一一九六),字子直,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僑居饒州馀干(今江西馀干)。宗室,善應(yīng)子。乾道二年擢進士第一,簽書寧國軍節(jié)度判官。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正字,遷校書郎、著作郎。歷知信州、臺州,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入為吏部侍郎兼太子侍講,遷秘書少監(jiān)權(quán)給事中,權(quán)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以集英殿修撰帥福建。進直學(xué)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進敷文閣學(xué)士知福州。紹熙二年召為吏部尚書。四年知樞密院事。奉嘉王即皇帝位,進右丞相。因韓侂胄排擠,責(zé)寧遠(yuǎn)軍節(jié)度副使,慶元二年至衡州卒,年五十七。后謚忠定,封周王。著作有《太祖實錄》、《國朝諸臣奏議》(存)及詩文集十五卷。見劉光祖《宋丞相忠定趙公墓志銘》(道光《馀干縣志》卷二一),《宋史》卷三九二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劉孝韙,字正夫。以蔭入仕。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溫州(《宋會要輯稿》食貨六八之二六)。九年,提舉浙東常平茶鹽公事(清乾隆《嘉興府志》卷二五)。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檢正諸房公事。五年,以兵部侍郎為諸路州軍賞法詳定官(《宋會要輯稿》職官一之六五、一四之一一)。
全宋文·卷五八一六劉孝韙,字正夫,初以父蔭入仕。乾道二年知溫州,九年以直秘閣為兩浙提舉常平。淳熙元年七月,以職事修舉除直徽猷閣。入朝,歷檢正諸房公事、中書舍人。官至兵部侍郎。見《宋會要輯稿》瑞異三之七、職官一之六五、職官一四之一一、職官六二之一九,《宋詩紀(jì)事》卷五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宿州人,字仲行,一作仲衡。孝宗乾道五年進士。為右正言,劾佞臣張說,聲聞于遐邇。出知廬州,修葺城守,安集流散,兵民賴之。累官吏部尚書,求去,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紹興府,尋以言者落職。生性剛勁,居官廉潔,罷官后至賃僧舍以居。
全宋詩王希呂,字仲行,宿州(今屬安徽)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六年,授秘書省正字,除右正言。以劾張說,責(zé)授宮觀。淳熙四年(一一七七),知廬州(《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一九),加江西轉(zhuǎn)運副使。五年,中書舍人兼修玉牒官,遷侍講、給事中(同上書職官六之七○)。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同上書選舉一之一九)。九年,出知紹興府。十三年,知平江府(《吳郡志》卷一一)。十四年,由知太平州放罷(《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二之四七)。《宋史》卷三八八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六一八三王希呂,字仲行,宿州(今安徽宿州)人,南渡后寓居嘉興府。登乾道五年進士第,授秘書省正字,除右正言。以劾權(quán)臣張說,責(zé)遠(yuǎn)小監(jiān)當(dāng)。起知廬州。淳熙二年除吏部員外郎,尋除起居郎兼中書舍人,復(fù)知廬州兼安撫使,加江西轉(zhuǎn)運副使。五年,召為中書舍人、給事中,轉(zhuǎn)兵部尚書,改吏部。八年,出知紹興府,以言者罷職奉祠。后以疾卒于家。嘗預(yù)修《四朝國史》,成書三百五十卷,淳熙七年進呈。見《直齋書錄解題》卷四,《咸淳臨安志》卷九二,《嘉泰會稽志》卷二,《南宋制撫年表》卷上,《宋史》卷三八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4—1224
【介紹】:
宋寧國宣城人,字勝之。孝宗淳熙八年進士。差嘉興教授。為御史劾救荒擅放田租,且主朱熹之學(xué),由是閑居十余年。寧宗嘉定初遷國子正,始以朱熹《四書》教諸生。遷太學(xué)博士、司農(nóng)寺丞。出知隨州,改湖北運判兼知鄂州,救荒全活不可勝計。后以秘閣修撰奉祠。卒謚正肅。
全宋詩吳柔勝(一一五四~一二二四),字勝之,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授巴陵主簿,調(diào)秀州教授、浙西提刑司干辦。擢主管刑部、工部架閣文字,遷太學(xué)博士,出知隨州。改湖北轉(zhuǎn)運判官兼知鄂州。求歸,徙知太平州,后以秘閣修撰主管亳州明道宮。寧宗嘉定十七年卒,年七十一。事見《昌谷集》卷二○《秘閣修撰吳勝之墓志銘》,《宋史》卷四○○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吳柔勝(一一五四——一二二四),字勝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登淳熙八年進士第,調(diào)都昌簿。嘉定初,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遷太學(xué)博士,又遷司農(nóng)丞。出知隨州,為京西提刑,復(fù)以湖北運判兼知鄂州,改知太平州,所至皆有政聲。后以秘閣修撰奉祠。嘉定十七年卒,年七十一,謚正肅。見曹彥約《昌谷集》卷二○《秘閣修撰吳勝之墓志銘》,《宋史》卷四○○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蘭溪人,字子由,號逸齋。范浚族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累官殿中侍御史。精于經(jīng)學(xué)。有《詩補傳》、《解頤新語》等。
全宋文·卷四九六三范處義,字子由,號逸齋,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人,紹興二十四年第進士,三十一年為劉锜軍錢糧官。淳熙中為太府寺丞、殿中侍御史。慶元三年除秘書監(jiān),進秘閣修撰,出為江東提刑。精《詩》學(xué),著有《詩學(xué)》一卷、《解頤新語》十四卷、《詩補傳》三十卷(存)。見《宋會要輯稿》食貨四一之二一、選舉二一之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九四,《宋史》卷二○二、三九二,《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55—1212
【介紹】:
宋宗室,字伯和。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為閩帥趙汝愚屬吏。嘗集古今官著惠愛者為一編,汝愚薦之辛棄疾。汝愚為相,調(diào)懌江東運司干辦,遷江西茶鹽提舉,發(fā)賑濟饑民。升本路帥兼漕事,鎮(zhèn)壓羅世傳、李元礪、陳廷佐等起事。歷知平江府、太平州。以昭信軍節(jié)度使致仕,封成國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6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世修。蔣存誠從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自太學(xué)正累進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論對奏議,得孝宗賞識。歷右正言、御史中丞,敢言直諫,多為采納。光宗紹熙間,知寧國府,徙太平州,適遇水災(zāi),力行賑恤之政。以通議大夫致仕卒。
全宋文·卷五八○三蔣繼周(?——一一九六),字世修,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舉紹興二十四年進士。調(diào)衢州常山縣主簿,歷州學(xué)教授、秘書省正字、校書郎、秘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知舒州。擢秘書丞,權(quán)吏部郎官,又兼太子侍讀。淳熙十年除右正言,歷知貢舉,兼侍講,遷右諫議大夫、御史中丞、禮部尚書,知婺州。紹熙元年加煥章閣待制,徙太平州,后與祠。慶元二年卒。見陸游《中丞蔣公墓志銘》(《渭南文集》卷三五),《南宋館閣錄》卷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2—1244
【介紹】:
宋邵武泰寧人,字景初,號南容。寧宗慶元二年進士第一。累官起居舍人,與韓侂胄不合,出知贛州。侂胄敗,歷遷禮部尚書,以剛直聞。理宗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兼權(quán)參知政事,旋以資政殿學(xué)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歸。卒謚文靖。
全宋詩鄒應(yīng)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原名應(yīng)隆,字景初,號南谷,泰寧(今屬福建)人。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進士。累官知南安軍。開禧元年(一二○五),遷起居舍人,出知贛州,遷江西提刑。嘉定元年(一二○八),除太子詹事兼中書舍人。二年,出知泉州,歷知建寧府、池州、靜江府、潭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工部尚書,尋再知贛州。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知樞密院事、權(quán)參知政事。淳祐四年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九、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三有傳。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六鄒應(yīng)龍(一一七二——一二四四),字景初,號南谷,邵武軍泰寧(今福建泰寧)人。慶元二年進士第一。歷官起居舍人、知贛州,遷江西提點刑獄。入為中書舍人,遷給事中、刑部尚書,奉祠。起知太平州,以臣僚論罷,提舉玉隆萬壽觀,拜禮部尚書兼侍讀。嘉熙元年,拜端明殿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進資政殿學(xué)士、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使,致仕。淳祐四年卒,年七十三,謚文靖。見《宋史》卷四一九本傳,《宋歷科狀元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婺州義烏人,字文子。從陳傅良學(xué)。光宗紹熙四年進士。三遷為秘書郎。以反對韓侂胄開兵端,出知處州。逾年召還,奏請建儲息兵,又忤韓侂胄,罷職。旋復(fù)官江西憲,改江東漕,以戶部郎任淮西總領(lǐng)。侂胄誅,召授尚右郎兼太子侍講,除宗正少卿,以權(quán)工部侍郎知臨安府。請祠,知江州,以寶謨閣待制致仕。卒年五十七。謚文肅。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五宇文紹彭,字信臣,華陽(今四川成都)人。開禧中為江東提舉,后為荊湖北路轉(zhuǎn)運判官、尚書度支郎中、司農(nóng)卿,權(quán)戶部侍郎。以右文殿修撰自京口移鎮(zhèn)漢州。嘉定元年十二月使金,復(fù)知鎮(zhèn)江。后又知太平州。見《鶴山集》卷四一《漢州房公樓記》,《洺水集》卷七《江東提舉司湖山樓記》,《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四之二○、食貨八之三六,《宋史》卷三九《寧宗紀(jì)》三,乾隆《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全宋詩陳貴謙,字益文,三山(今福建福州)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主管建寧府武夷山?jīng)_佑觀。后知太平州。與釋師觀有交,曾為其撰《祭文》《塔銘》《語錄序》等。事見《月林師觀禪師語錄》。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七二一一陳貴謙,字益父,福州福清(今福建福清)人。貴誼兄。嘉泰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科,賜同進士出身。嘉定二年除秘書省正字,累遷秘書省著作郎,知安寧府。遷禮部郎中,終廣東提刑。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五。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七六二滕強恕,字仁伯,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登紹熙四年進士第二。嘉定間歷秘書郎、著作郎、軍器少監(jiān)、宗正少卿。出知袁州,造平政橋,置州儲倉。秩滿,除江西轉(zhuǎn)運判官。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八,正德《袁州府志》卷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初名居敬,字簡卿,改字資深、資道,號方巖。孝宗淳熙十四年進士。為右司諫,首論韓侂胄擅權(quán),當(dāng)誅之以謝天下。寧宗嘉定間以集英殿修撰知隆興府,鎮(zhèn)壓郴州瑤族李元礪起事。移鎮(zhèn)襄陽,以言者罷,閑居十一年。召遷工部侍郎,出知溫州,郡政大治。理宗時歷知福州,以大中大夫致仕。有《方巖集》。
全宋詩王居安,字資道,初名居敬,字簡卿,號方巖(《赤城集》卷一七《方巖王公文集序》),黃巖(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進士,授徽州推官,遷江東提刑司干官。入為國子正、太學(xué)博士。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為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著作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九)。韓侂胄誅,擢右司諫,兼侍講。次年,出知太平州,歷兩浙西路提點刑獄,知隆興府、襄陽府,以言者罷,閑居十一年。嘉定十五年(一二二二)知溫州。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知福州。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致仕。有《方巖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六六七五王居安,字資道,初名居敬,字簡卿,號方巖,臺州黃巖(今浙江黃巖)人。淳熙十四年舉進士,授徽州推官,請試,改江東提刑司干官。入為太學(xué)博士,遷司農(nóng)丞、著作郎兼國史實錄院檢討編修官。擢右司諫,上疏首論韓侂胄之罪,乞誅戮以謝天下,繼兼侍講。出知太平州,徙隆興、襄陽府。嘉定十五年召還朝,遷工部侍郎。復(fù)出知溫、福二州,升龍圖閣直學(xué)士、大中大夫。致仕歸,卒。著有《方巖集》、《經(jīng)界弓量法》一卷。見《赤城集》卷一七《方巖王公文集序》,《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二○五及四○五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八七五王元春,字景育,邵州邵陽(今湖南邵陽)人。慶元二年進士。曾任零陵縣令。嘉定末歷左司諫,知太平州。罷,寓居湖州。寶慶元年,湖州潘丙等謀立濟王閎,元春告變有功,朝廷改湖州為安吉州,以元春知州事。寶慶三年,以起居郎兼國史院編修官。紹定元年,遷中書舍人,升兼同修國史。累官吏部侍郎。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五五、職官七五之三四,《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宋史》卷四一、二四六、四六二,雍正《湖廣通志》卷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98—1275
【介紹】:
宋南康軍都昌人,字子遠(yuǎn),號古心。以鄉(xiāng)舉入太學(xué),有文名。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權(quán)知隆興府,又創(chuàng)宗濂書院。歷右正言、侍御史。坐事閑廢十二年。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擢參知政事,拜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九年,予祠。元兵至,為游騎所執(zhí),既而脫歸。元兵破饒州,萬里率子赴水死。謚文忠。
全宋詩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五),字子遠(yuǎn),號古心,都昌(今屬江西)人。理宗寶慶二年(一二二六)進士(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五一)。端平二年(一二三五)召試館職,累遷著作佐郎。景定二年(一二六一),權(quán)吏部尚書,同簽書樞密院事。五年,知福州兼本路安撫使(《福建通志》卷二九)。度宗即位,召同知樞密院事,遷參知政事。以忤賈似道丐祠。恭宗德祐元年,元兵破饒州,赴水池死(《宋史》卷四七),年七十八。謚文忠?!?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一八、清道光《都昌縣志》卷二二有傳。今錄詩十四首。
黃鶴樓志·人物篇江萬里(1198~1275) 南宋官員。字子遠(yuǎn),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寶慶二年(1226)進士,為官40馀年,歷官91任,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秉性峭直,力主抗元。元兵攻破饒州時,江萬里率子江鎬等投水殉國。卒贈太傅、益國公、太師,謚文忠。江萬里是南宋末年仕林和文壇領(lǐng)袖,曾創(chuàng)辦白鷺洲書院,著有《宣政雜錄》等。有七律《題黃鶴樓》。
全宋文·卷七八七三江萬里(一一九八——一二七四),字子遠(yuǎn),號古心,南康軍都昌(今江西都昌)人。入太學(xué),以舍選出身,歷池州教授,試館職,知吉州,創(chuàng)白鷺洲書院。入直秘閣,權(quán)知隆興府,創(chuàng)宗濂書院。擢尚右郎官兼侍講,拜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刑部侍郎,兼國子祭酒、侍讀,拜端明殿學(xué)士,同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出知建寧府、福州,兼福建安撫使。度宗朝,遷參知政事,進封南康郡公,累官至左丞相兼樞密使。咸淳十年卒,年七十七。贈太師、益國公,謚文忠。見《宋史》卷四一八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