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38,分16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神鳳
運泰
寧泰
重雍
夷一
和泰
治康
盛平
康日
休平
泰治
和治
安乂
玩治
休延
《漢語大詞典》:神鳳(神鳳)
表示太平征兆的瑞鳥。古代將麟、鳳視為王者之嘉瑞。 晉 王嘉 拾遺記·周:“而 孔子 相 魯 之時,有神鳳游集。至 哀公 之末,不復來翔。故曰鳳鳥不至,可為悲矣?!?/div>
《漢語大詞典》:運泰(運泰)
舊指時世太平。 南朝 陳 徐陵 《封陳公詔》:“時危所以貞固,運泰所以光熙。”舊五代史·唐書·武皇紀下:“俟時開運泰,吾固自能處置矣?!?/div>
《漢語大詞典》:寧泰(寧泰)
安寧太平。《荀子·賦》:“行義以正,事業(yè)以成,可以禁暴足窮,百姓待之而后寧泰?!?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為川主修周天醮詞》:“上愿國祚遐長,圣朝寧泰,戈鋋自息,文軌大同。”明史·后妃傳一·仁宗誠孝張皇后:“是時海內(nèi)寧泰,帝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貢獻,雖微物必先上皇太后?!?/div>
分類:安寧太平
《漢語大詞典》:重雍
謂累世太平。 漢 崔駰 《東巡頌》:“盛哉大 漢 ,既重雍而襲熙,世增其德?!?/div>
分類:累世太平
《漢語大詞典》:夷一
謂太平統(tǒng)一。新唐書·李石傳:“今四海夷一,唯登拔才良,使小大各任其職,愛人節(jié)用……太平之術也。”
《漢語大詞典》:和泰
(1).溫和安祥。 晉 潘岳 《金鹿哀辭》:“柔情和泰,朗心聰警?!?宋 司馬光 《憫獄謠》:“法官由來少和泰, 皋陶 之面如削瓜?!?br />(2).和順太平。 前蜀 杜光庭 《眾修北帝衙醮詞》:“公私和泰,眷屬安寧?!?/div>
《漢語大詞典》:治康
謂國家太平安寧。 宋 歐陽修 《謝參知政事表》:“博求俊乂,以濟治康?!?/div>
《漢語大詞典》:盛平
興盛太平。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清廷預備立憲》:“今者,國基大定,在上者制禮作樂,有想望盛平之象?!?/div>
分類:興盛太平
《漢語大詞典》:康日
謂太平歲月。 唐 李頻 《府試老人星見》詩:“海內(nèi)逢康日,天邊見壽星?!?/div>
分類:太平歲月
《漢語大詞典》:休平
謂時世太平。 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答王太尉書》:“自皇家禍亂,亟積寒暄,九州萬國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號臥泣,想望休平?!?/div>
分類:時世太平
《漢語大詞典》:泰治
太平安定。 宋 朱熹 近思錄卷八:“自古泰治之世,必漸至於衰替,蓋由狃習安逸因循而然?!?/div>
《漢語大詞典》:和治
(1).和平治理。《穆天子傳》卷三:“予歸東土,和治諸夏?!?br />(2).太平,安定。《淮南子·本經(jīng)訓》:“天下和治,人得其愿。”
《漢語大詞典》:安乂
太平,安定。 南朝 梁武帝 《除省不便于民者詔》:“唯欲億兆康寧,下民安乂?!?唐 元結(jié) 《補樂歌》之九:“茫茫下土兮,乃均四方;國有安乂兮,野有封疆?!?清 梅曾亮 《〈恥躬堂文集〉序》:“及海宇安乂,稍可休息?!?/div>
分類:太平安定
《漢語大詞典》:玩治
謂沉溺于太平。宋史·鄧綰傳:“﹝ 綰 ﹞條上時政數(shù)十事,以為 宋 興百年,習安玩治,當事更化?!?/div>
分類:沉溺太平
《漢語大詞典》:休延
指太平之世。魏書·高允傳:“臣東野凡生,本無宦意。屬休延之會,應旌弓之舉,釋褐鳳池,仍參麟閣,尸素官榮,妨賢已久?!?/div>
分類:太平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