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笪日
日食時,白天昏暗如夜, 契丹 人稱為“笪日”。 宋 陸游 《南唐書·盧文進傳》:“ 文進 在 金陵 為客言:‘昔陷 契丹 ,嘗獵於郊,遇晝晦如夜,星緯燦然,大駭,偶得一胡人問之。曰:“此謂之笪日,何足異,頃自當復?!绷季霉缙溲?,日方午也?!?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予謂即日食也,彼中不知,故呼笪日耳。笪是竹箔,當取覆蔽之意?;蛟缓I洗篝~過,遂能蔽日,名笪日?!?/div>
《國語辭典》:黃龍(黃龍)  拼音:huáng lóng
1.黃色的龍?!妒酚?。卷二八。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br />2.地名。金國都城。宋金交戰(zhàn)時,岳飛曾說要直搗金國的都城黃龍府。后泛指敵人的都城。如:「直搗黃龍」。
3.佛教禪家七宗之一。參見「黃龍派」條。
4.年號:(1)三國吳大帝的年號(西元229~231)。(2)漢宣帝的年號(西元前49)。
《國語辭典》:舍利  拼音:shè lì
佛教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后,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其色有三種,骨為白舍利,發(fā)為黑舍利,肉為赤舍利。為梵語?arīra的音譯。它象徵修行者在戒、定、慧的成就。唐。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迦畢試國》:「曷邏怙羅恐王珍貴舍利,追悔前恩,疾往伽藍,登窣堵波,至誠所感,其石覆缽自開,安置舍利,已而疾出,尚拘衣襟?!埂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阜派崂?,滿空有白虹四十二道,南北通連?!挂卜Q為「舍利子」。
《國語辭典》:南京  拼音: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蘇省西南部。東有鐘山,西、北臨長江,依山面水,中間為秦淮河和長江的沖積平原,形勢險要。戰(zhàn)國時稱為「金陵」,三國時吳國于此建都,改稱為「建業(yè)」。后東晉、宋、齊、梁、陳皆以南京為首都,改稱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稱為「應天府」。后明成祖遷都北京,以應天府為南京,為「南京」名稱的由來。
2.城市名。參見「南京市」條。
《國語辭典》:上京  拼音:shàng jīng
1.京師、首都?!蛾悤?。卷四。廢帝本紀》:「張安國蕞爾兇狡,窮為小盜,仍遣使人蔣裕鉤出上京,即置行臺,分選兇黨?!埂段倪x。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fā)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br />2.中國?!逗鬂h書。卷八五。東夷傳。序》:「百有馀歲,武帝滅之,于是東夷始通上京?!埂段倪x。潘岳。為賈謐作贈陸機詩》:「況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旌招,撫翼宰庭?!?br />3.到京城。如:「上京趕考」。
《國語辭典》:羊城  拼音:yáng chéng
地名。舊時稱廣東省城。昔高固為楚相,有五羊銜谷聚于楚廷,故廣州廳事于梁上畫五羊像,稱其城為「羊城」。也稱為「五羊城」。
《漢語大詞典》:五羊城
廣州 的別名。相傳古代有五仙人乘五色羊執(zhí)六穗秬而至此,故稱。見《太平寰宇記·嶺南道一·廣州》《續(xù)南越志》。 唐 黃滔 《寄南海黃尚書》詩:“ 五羊城 下駐行車,此事如今八載餘?!?宋 錢易 南部新書庚“ 吳脩 為 廣州 刺史,未至州,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而來。今州廳梁上,畫五仙人騎五色羊為瑞,故 廣 南謂之 五羊城 ?!?清 趙天錫 《三元里》詩:“ 五羊城 北 三元里 ,殺賊更番膽愈豪。”亦省作“ 五羊 ”。 唐 鄭熊 《番禺雜記》:“ 廣州 昔有五仙騎羊而至,遂名 五羊 。” 白炎 《游仙》詩之四:“獵獵天風下 五羊 , 羅浮 歸路月昏黃?!币徽f 戰(zhàn)國 時此地屬 楚 , 南海 人 高固 任 楚 相,有五羊銜穀穗聚其庭,以為祥瑞,因以為地名。參閱 晉 顧微 《廣州記》。
《漢語大詞典》:漢人(漢人)
(1).漢族人。漢書·匈奴傳下:“近 西羌 保塞,與 漢 人交通?!?唐 司空圖 《河湟有感》詩:“ 漢 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駡 漢 人?!?毛澤東 《論十大關系》六:“如果 漢 人搞大漢族主義,歧視少數(shù)民族,那就很不好?!?br />(2). 元 統(tǒng)一 中國 后,稱 契丹 、 高麗 、 女真 等族人和在 金 人統(tǒng)治下北 中國 的漢族人為 漢人 。元史·世祖紀三:“詔以 安童 為長, 史天澤 次之,其餘 蒙古 、 漢 人參用,無令員數(shù)過多?!?魯迅 《花邊文學·北人與南人》:“至于 元 ,則人民截然分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漢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br />(3). 漢 代人。 清 皮錫瑞 經(jīng)學歷史·經(jīng)學昌明時代:“ 漢 人最重師法?!?/div>
《漢語大詞典》:于越(於越)
(1).古族名。分布在今 浙江省 境內。大戴禮記·勸學:“ 于越 戎貉 之子,生而同聲,長而異俗者,教使之然也。”漢書·貨殖傳:“辟猶 戎 翟 之與 于越 不相入矣?!?顏師古 注:“ 孟康 曰:‘ 于越 ,南方 越 名也?!?,發(fā)語聲也。戎蠻之語則然。 于越 猶 句吳 耳?!?祝廉先 《文選六臣注訂譌》:“ 于越 為百越之一種,在今 浙江 。如 江西 為 揚越 , 福建 為 閩越 , 廣東 為 南越 , 安南 為 駱越 之類?!?br />(2).指其所居之地。 唐 獨孤及 《題思禪寺上方》詩:“眇眇 于越 路,茫茫香草青?!币徽f即 吳 越 。《淮南子·原道訓》:“ 匈奴 出穢裘, 于 越 生葛絺。” 高誘 注:“ 于 , 吳 也。”
(3).官名。 契丹 最尊之職, 遼太祖 即位前即因戰(zhàn)功顯赫拜于越,后以于越受禪稱帝。 遼 設大于越府,大于越無所職掌,其位則居南、北大王上,非有大功者不授。參閱遼史·太祖紀上《百官志一》《國語解》。
春秋 時 越國 ,地在今 浙江省 一帶。亦以指 浙江 。《春秋·定公五年》:“ 於越 入 吳 。” 杜預 注:“於,發(fā)聲也?!?span id="7csq8u8" class="book">《逸周書·王會》:“ 於越 納, 姑妹 珍?!?唐 李嘉祐 《至七里灘作》詩:“遷客投 於越 ,臨江淚滿衣?!?元 張昱 《西山亭留題》詩:“ 於越 地形緣海盡, 句吳 山色過江來?!?/div>
《漢語大詞典》:明殿
契丹 君主葬后,于墓側起室,名“明殿”。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明殿,若中國陵寢下宮之制,其國君死,葬,則於其墓側起屋,謂之明殿,置官屬職司,歲時奉表起居如事生;置明殿學士一人,掌答書詔?!?/div>
分類:契丹帝王
《國語辭典》:北府  拼音:běi fǔ
東晉建都建康,軍府位于建康的北方廣陵,故稱軍府為「北府」。后亦泛稱政府軍隊及其所在地為「北府」?!稌x書。卷二六。食貨志》:「升平初,荀羨為北府都督,鎮(zhèn)下邳?!姑鳌莻I(yè)〈滿江紅。沽酒南徐〉詞:「笑風流北府好談兵,參軍客。」
《漢語大詞典》:八部
(1).佛教分諸天鬼神及龍為八部。翻譯名義集·八部:“一天、二龍、三夜叉、四乾闥婆、五阿脩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币虬瞬恐幸蕴?、龍二部居首,故又稱天龍八部。 唐 劉禹錫 《送深法師游南岳》詩:“十方傳句偈,八部會壇場?!?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一:“遙知法會 靈山 在,八部天龍禮我言?!?br />(2). 南匈奴 的八部。后漢書·南匈奴傳:“二十四年春,八部大人共議立 比 為 呼韓邪單于 ,以其大父嘗依 漢 得安,故欲襲其號?!?br />(3).指 契丹 的八部。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契丹 ﹞其部族之大者曰 大賀氏 ,后分為八部,其一曰 但皆利部 ,二曰 乙室活部 ,三曰 實活部 ,四曰 納尾部 ,五曰 頻沒部 ,六曰 內會雞部 ,七曰 集解部 ,八曰 奚嗢部 。部之長號大人,而常推一大人建旗鼓以統(tǒng)八部?!?/div>
《國語辭典》:耶律  拼音:yē lǜ
復姓。如遼太祖耶律阿保機。
《漢語大詞典》:南院
(1). 唐代 官署名,屬吏部,負責選拔人才。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下:“自 開元 二十二年,吏部置南院,始縣長名,以定留放?!?br />(2).指 契丹 的南樞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內之南,故名。遼史·百官志一:“ 契丹 南樞密院。掌文銓、部族、丁賦之政,凡 契丹 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名南院。 元好問 所謂‘南衙不主兵’是也。”
《漢語大詞典》:寇萊(寇萊)
即 寇萊公 。 宋真宗 時 契丹 南侵, 寇準 力主御駕過河督戰(zhàn)。后來主張南遷的 王欽若 卻向 真宗 進讒曰:渡河督戰(zhàn),陛下乃是“ 寇準 之孤注也”。 陳毅 《秋過濮陽月下與人談毛主席飛渝事》詩:“能擲孤注 寇萊 好,退避三舍 晉文 強?!眳⒁姟?寇萊公 ”。
《國語辭典》:寇萊公(寇萊公)  拼音:kòu lái gōng
宋朝政治家萊國公寇準。參見「寇準」條。
《漢語大詞典》:林胡
(1).古族名。 戰(zhàn)國 時分布在今 山西 朔縣 北至 內蒙古自治區(qū) 內。從事畜牧,精騎射。 戰(zhàn)國 末為 趙 將 李牧 擊敗,遂歸附于 趙 。史記·匈奴列傳:“ 晉 北有 林胡 、 樓煩 之戎?!?司馬貞 索隱引 如淳 曰:“ 林胡 即 儋林 ,為 李牧 所滅也?!?br />(2). 唐 代借指 奚 、 契丹 等族。 唐 張謂 《同孫構免官后登薊樓》詩:“猶希虜塵動,更取 林胡 帳。” 唐 高適 《信安王幕府詩序》:“ 開元 二十年,國家有事 林胡 ,詔禮部尚書 信安王 總戎大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