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2詞典 1分類詞匯 11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消 → 銷消”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吉語(吉語)
好消息;吉祥的言辭。漢書·陳湯傳:“不出五日,當(dāng)有吉語聞?!?唐 韓愈 《此日足可惜贈張籍》詩:“聞子高第日,正從相公喪。哀情逢吉語,惝怳難為雙?!?宋 陸游 《古別離》詩:“ 紫姑 吉語元無據(jù),況憑瓦兆占?xì)w日?!?清 沈初 《西清筆記·記職志》:“一屏擬吉語四字為題,又作四言八句頌,署名題其上。” 韋君宜 《犧牲者的自白》:“按照卜來的吉語,他一兩個(gè)月就會回來?!?/div>
《國語辭典》:佳音  拼音:jiā yīn
好消息。如:「靜候佳音」。清。洪升《長生殿》第四九出:「問音由,佳人果有佳音否?」
《漢語大詞典》:佳聲(佳聲)
(1).好消息。 唐 韋應(yīng)物 《送澠池崔主簿》詩:“東西殊不遠(yuǎn),朝夕待佳聲?!?br />(2).好聲譽(yù)。 唐 錢起 《送李兵曹赴河中》詩:“黎人思坐嘯,知子樹佳聲?!?/div>
《國語辭典》:喜訊(喜訊)  拼音:xǐ xùn
好消息。如:「聽到她即將結(jié)婚的喜訊,大夥兒都為她高興?!?/div>
《漢語大詞典》:嘉耗
好消息。 唐 王勃 《為人與蜀城父老書》:“輕訴短懷,佇流嘉耗。”
分類:好消息
《國語辭典》:好話兒(好話兒)  拼音:hǎo huà ér
1.贊美的、好聽的話。《紅樓夢》第三九回:「那孩子心也公道,雖然這樣,倒常替人說好話兒,還倒不倚勢欺人的?!挂沧鳌负迷挕?。
2.好消息。《紅樓夢》第四六回:「你跟我來,到那里我告訴你,橫豎有好話兒?!?/div>
《國語辭典》:好音  拼音:hào yīn
喜愛音樂?!妒酚?。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埂段倪x。馬融。長笛賦。序》:「融既博覽典雅,精核數(shù)術(shù),又性好音,能鼓琴吹笛?!?/div>
《漢語大詞典》:好語(好語)
(1).贊揚(yáng)、稱頌的話。史記·南越列傳:“且先王昔言,事天子期無失禮,要之不可以説好語入見。入見則不得復(fù)歸,亡國之勢也。” 唐 李賀 《沙路曲》:“沙路歸來聞好語,旱火不光天下雨?!?王琦 匯解:“好語,謂民間稱頌之語?!?br />(2).指仁義之言,善言。世說新語·言語“ 魏明帝 為外祖母筑館於 甄氏 ” 劉孝標(biāo) 注引《魏末傳》:“帝置弓泣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fù)殺其子?!?文帝 曰:‘好語動人心?!?br />(3).佳音,好消息。 唐 白居易 《秋霖中奉裴令公見招早出赴會馬上先寄六韻》:“素書傳好語,絳帳赴佳期?!?宋 蘇軾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詩之三:“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宋 蘇轍 《次韻子瞻十一月旦日鎖院賜酒及燭》:“光明坐覺幽陰破,溫暖深知覆育長。明日白麻傳好語,曼聲微繞殿中央?!?br />(4).溫和婉轉(zhuǎn)的話。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秘書曲水硯:“ 大受 以為士可死不可辱,欲委官而去, 鄭 以好語調(diào)停之。”
(5).態(tài)度和悅地對人說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二·引經(jīng):“有 王生 者,宅為人所奪,久不給直,訟於官。 陳 不能決,第好語曰:‘毛詩云: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王秀才 獨(dú)不能作鵲耶?’聞?wù)咝χ??!?/div>
《漢語大詞典》:鸞音(鸞音)
(1).鸞鳥鳴聲。 唐 李商隱 《寄華岳孫逸人》詩:“惟應(yīng)逢 阮籍 ,長嘯作鸞音?!?朱鶴齡 注:“《晉書》: 阮籍 嘗於 蘇門山 遇 孫登 ,與商略終古及棲神道氣之術(shù), 登 皆不應(yīng), 籍 因長嘯而退。至半嶺,聞有聲若鸞鳳之音,響動巖谷,乃 登 之嘯也。” 明 張煌言 《師次湄島諸勛鎮(zhèn)行長至禮余以服制不與志感》詩:“太史徒然吹鳳律,諸侯空自噦鸞音?!?br />(2).鸞鈴的鳴聲。 明 何景明 《述歸賦》:“張孔雀之翠蓋兮,諧鸞音于下輻?!?br />(3).比喻佳音,好消息。 明許三階《節(jié)俠記·密報(bào)》:“驚看烽火關(guān)情緊,全憑這書信。雁帛莫浮沉,鸞音要詳審?!?/div>
《國語辭典》:福音  拼音:fú yīn
1.基督教徒稱耶穌所說的話及其門徒所傳布的教義。如:「牧師的職責(zé)即在向教徒傳布福音?!?br />2.有益于公眾的言論。如:「他的講演發(fā)人深省,是世人的福音?!?/div>
《國語辭典》:吉問(吉問)  拼音:jí wèn
佳音、好消息?!逗鬂h書。卷八二。方術(shù)傳上。李南傳》:「旦有善風(fēng),明日中時(shí),應(yīng)有吉問,故來稱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