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集賢賓(集賢賓)
(1).詞牌名。 清 萬樹 詞律卷九“接賢賓”注:“﹝ 柳 詞﹞與前詞同調,只前是單調,此以前調合為一段而加后疊耳。調名接、集二字,北音相同,實一字也……自北曲相沿至南曲,皆有《集賢賓》,俱作‘集’字?!?br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屬商調。北曲字句格律與詞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用作引子,與詞牌同;用作過曲,則與詞牌不同。 元 柯丹丘 《荊釵記·續(xù)姻》和 明 周履靖 《錦箋記·重晤》中均有此曲牌。
《國語辭典》:貶義(貶義)  拼音:biǎn yì
合有負面評價、貶損或不贊同的意義。如:「貶義詞」。
《國語辭典》:褒義(褒義)  拼音:bāo yì
字句里含有稱許或贊美的意思。如:「論著題辭往往寓含褒義,不見得盡符事實,讀者仍須思辨判斷。」
《漢語大詞典》:誤奪(誤奪)
字句的錯誤和脫漏。 郭沫若 《屈原賦今譯·〈九歌〉解題》:“加上脫簡、傳寫、翻刻、蟲蛀、鼠咬、后人的任意改竄,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也不知道有多少詞句上和文字上的誤奪、增益。”
《國語辭典》:星號(星號)  拼音:xīng hào
于文章字句上標明注釋、重點或附注時所用的符號。
《漢語大詞典》:崖詞(崖詞)
宋 代詩贊形式的一種說唱文學。以七字句韻文為主。 宋 灌圃耐得翁 都城紀勝·瓦舍眾伎:“凡傀儡敷演煙粉、靈怪故事、鐵騎、公案之類,其話本或如雜劇,或如崖詞,大抵多虛少實。”
《國語辭典》:四言詩(四言詩)  拼音:sì yán shī
一種詩體。全篇每句以四字為主,是中國漢代以前最通行的詩歌形式。
《國語辭典》:觀款(觀款)  拼音:guān kuǎn
收藏或觀賞書畫的人,在書畫的本幅、或尾端上所題的簡單字句,記述觀看作品的時間或地點。
《漢語大詞典》:梁州令
(1).詞牌名。 唐 教坊大曲有《涼州》,由大曲摘遍而為小令詞調,因稱《涼州令》, 宋 以后訛稱《梁州令》。雙調,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體,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僅見于諸宮調。
《漢語大詞典》:江城子
(1).詞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簾》、《村意遠》。 唐 、 五代 詞多為單調,自三十五字至三十七字不等,平聲韻。至 宋 人始作雙調七十字,有平韻、仄韻兩體。
(2).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雙調體半闋同。用作引子。另南曲越調有《江神子》曲牌,亦名《江城子》,與中呂宮《江城子》不同。
《漢語大詞典》:攢十字(攢十字)
鼓詞、彈詞及時調中常以“三、三、四”十字句組成唱詞,稱為“攢十字”。 魯迅 《準風月談·重三感舊》:“‘五更調’、‘攢十字’的格調,也可以放進新的內容去?!?/div>
《漢語大詞典》:髭捻(髭撚)
謂沉思吟哦推敲字句而捻弄髭須。語本 唐 盧延讓 《苦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鬚?!?清 李漁 《意中緣·露丑》:“我則道哦韻試鏗鏘,卻原來是髭捻太苦逼成凄響?!?/div>
《國語辭典》:拖腔  拼音:tuō qiāng
戲曲、曲藝唱腔中為表現(xiàn)情緒而需要拖長的部分。有長有短,有的用于句中,有的用于句尾。在演唱中,拖腔多為字音尾音的延長,有的則加上襯字或襯詞。是對原唱腔的進一步發(fā)揮,可以增強音樂的表現(xiàn)力。
《漢語大詞典》:誤衍(誤衍)
因抄寫、排版錯誤而增多字句。 清 周中孚 鄭堂札記卷三:“逸周書·寶典解:‘九德三慈,惠知長幼,知長幼,樂養(yǎng)老?!福隆L幼’三字誤衍?!?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附錄七:“《史略》‘有’字,當沿上‘月’字而誤衍?!?/div>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詞句上斟酌推敲。元。喬吉〈小桃紅。瓠犀微露玉參差〉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埂抖膛陌阁@奇》卷四○:「好詞,好詞。關情之處,令人淚落,真一時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節(jié),正須好詞,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轉來,為大晟樂正,供應詞章?!挂沧鳌敢а赃谱謨骸?、「咬文咂字兒」。
2.譏笑士人迂腐而不知變通。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埂端逄蒲萘x》第六回:「如遇患難,此輩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斃,何足為用?」
3.形容賣弄文才、裝腔作勢?!督鹌棵贰返谖濉鸹兀骸敢娝谌饲颁伱忌谎?,拿班做勢,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聲只稱呼他薛爺?!埂都t樓夢》第二七回:「他們必把一句話拉長了,作兩三截兒,咬文嚼字,拿著腔兒,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