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詞典 1分類詞匯 5
《漢語大詞典》:守臣
(1).諸侯對(duì)天子或大夫?qū)χT侯的自稱。禮記·玉藻:“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span id="pxaiu0f" class="book">《左傳·宣公十年》:“凡諸侯之大夫違,告於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廟,敢告?!?br />(2).鎮(zhèn)守一方的地方長官。 唐 權(quán)德輿 《哭劉四尚書》詩:“士友惜賢人,天朝喪守臣。” 宋 曾鞏 《明州擬辭高麗送遺狀》:“州郡當(dāng)其道途所出,迎勞燕餞,所以宣達(dá)陛下寵錫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職分也?!?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jì)文獻(xiàn)》:“《快雪堂帖》,即 涿州 馮 氏本,鬻於 閩 中,守臣得之以進(jìn)。”
《國語辭典》:不臣  拼音:bù chén
1.人臣不守臣道。如:「好好的一個(gè)國家,落得君不君、臣不臣的,哪有強(qiáng)盛的可能。」《論語。顏淵》:「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三國演義》第一三回:「郭汜不臣,監(jiān)禁公卿,欲劫陛下,非臣則駕被擄矣?!?br />2.不稱臣屈服。漢?;笇挕尔}鐵論。夲議》:「匈奴背叛不臣,數(shù)為暴于邊鄙?!埂缎绿茣?。卷一○○。列傳。裴矩》:「今乃不臣,先帝疾之,欲討之久矣?!?br />3.不以臣禮相待。表示恭敬?!抖Y記。學(xué)記》:「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當(dāng)其為尸則弗臣也?!?/div>
《漢語大詞典》:提轄(提轄)
(1).管領(lǐng)。 宋 蘇舜欽 《論五事》:“諸色人等,各立名籍,仍差中官專切提轄?!?br />(2).官名。 宋 代州郡多設(shè)置提轄,或由守臣兼任,專管統(tǒng)轄軍隊(duì),訓(xùn)練教閱、督捕盜賊。宋史·職官志七:“ 崇寧 中,復(fù)置提舉兵馬、提轄兵甲,皆守臣兼之。掌按練軍旅,督捕盜賊,以清境內(nèi)?!?span id="g1s0ikr" class="book">《水滸傳》第三回:“客官要尋 王教頭 ,只問這個(gè)提轄,便都認(rèn)得?!?br />(3).官名。 宋 代榷貨務(wù)都茶場、雜買務(wù)雜賣場、文思院、左藏東西庫皆置提轄官領(lǐng)之。文獻(xiàn)通考·職官十四:“ 紹興 六年詔,雜買務(wù)雜賣場置提轄官一員?!?/div>
《漢語大詞典》:假器
(1).借與器物。左傳·昭公七年:“ 晉 人來治 杞 田, 季孫 將以 成 與之。 謝息 為 孟孫 守,不可,曰:‘人有言曰:“雖有挈缾之知,守不假器,禮也?!狈蜃訌木?,而守臣喪邑,雖吾子亦有猜焉。’”因引申指委以地方官職。 宋 曾鞏 《明州到任謝兩府啟》:“伏念 鞏 才無遠(yuǎn)用,學(xué)殆小知,誤蒙假器之恩,愧乏當(dāng)官之効?!?br />(2).借助于器物。 晉 成公綏 《嘯賦》:“是故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漢語大詞典》:奉計(jì)(奉計(jì))
呈奉計(jì)簿。謂盡守臣職。后漢書·明帝紀(jì):“眾郡奉計(jì),百蠻貢職。”參見“ 上計(jì) ”。
《國語辭典》:上計(jì)(上計(jì))  拼音:shàng jì
1.最好的計(jì)策。《戰(zhàn)國策。西周策》:「趙之上計(jì),莫如令秦、魏復(fù)戰(zhàn)?!埂赌鲜?。卷四五。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jì),汝父子唯應(yīng)急走耳?!?br />2.漢制,每屆年終,郡國遣吏至京上計(jì)簿,將全年人口、錢、糧、賊、獄訟等事項(xiàng),向朝廷報(bào)告,稱為「上計(jì)」?!独m(xù)漢書志。第二八。百官志五》:「本注曰:皆掌治民,顯善勸義,禁奸罰惡,理訟平賊,恤民時(shí)務(wù),秋冬集課,上計(jì)于所屬郡國?!?/div>
《國語辭典》:亂臣賊子(亂臣賊子)  拼音:luàn chén zéi zǐ
違叛國君或父命,不忠不孝之人?!睹献?。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唐。韓愈〈伯夷頌〉:「微二子,亂臣賊子接跡于后世矣。」也作「亂臣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