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759,分51頁顯示  上一頁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龍井寺
鷲峰寺
南禪寺
碧寺
庵寺
祠寺
報恩寺
北寺獄
好寺
寺鎖
寺禽
寺奴
寺庫
寺棘
寺閉
《漢語大詞典》:龍井寺(龍井寺)
寺廟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西湖 西南山地中。歷史悠久。寺內(nèi)有井,稱為 龍井 ,寺因以得名。 清 趙翼 《寓西湖十日雜記游跡》詩:“遂令 龍井寺 ,遠配 虎溪橋 。”
《漢語大詞典》:鷲峰寺(鷲峯寺)
(1).寺名。故址在 北京 西城內(nèi)城隍廟南。 明 代寺內(nèi)曾保存過旃檀佛像。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鷲峰寺:“城隍廟之南,齊簷小搆者, 鷲峯寺 。以旃檀像應化集此,緇素瞻禮無虛日,寺遂以名?!?br />(2).寺名。故址在今 江蘇 南京 市郊。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寺院:“ 下瓦官寺 在 杏花村 內(nèi),林木幽深,入其門令人生塵外想。 鷲峯寺 地僻而無可眺,然差與市遠?!?/div>
《漢語大詞典》:南禪寺(南禪寺)
在 山西省 五臺縣 城西南 李家莊 西側(cè)。寺坐北向南,有山門、龍王殿、菩薩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大佛殿內(nèi)無柱,只用兩根通長的四椽栿承載著上部屋架。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重建于 唐 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是我國現(xiàn)存已知最古的木構(gòu)建筑物。殿中十七尊塑像、佛座以及石塔、石獅等都是我國 唐 塑中的佳作。1974年進行了維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類:山西城西
《駢字類編》:碧寺
宋 范仲淹 蘇州十詠 其九 觀風樓 碧寺煙中靜,紅橋柳際明。
《國語辭典》:庵寺  拼音:ān sì
1.尼寺。
2.尼寺、僧寺的通稱。
分類:尼寺僧寺
《漢語大詞典》:祠寺
祠堂,寺廟。新唐書·常袞傳:“今軍旅未寧,王畿戶口十不一在,而諸祠寺寫經(jīng)造像,焚幣埋玉,所以賞賚若比丘、道士、巫祝之流,歲巨萬計。陛下若以易芻粟,減貧民之賦,天下之福豈有量哉!”
分類:祠堂寺廟
《漢語大詞典》:報恩寺(報恩寺)
古寺名。舊址在今 蘇州市 。相傳本為 三國 吳 孫權(quán) 母 吳夫人 所建之 通玄寺 。 唐 開元 中改名 開元寺 。 唐 末毀于兵燹。 后周 顯德 中, 吳越 重建寺,移 唐 報恩山 ( 支硎山 )之 報恩寺 匾額于此,遂襲其名。寺有寶塔十一級,遭火后, 南宋 紹興 間重建,即現(xiàn)存之 北寺塔 。參閱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寺院》
《漢語大詞典》:北寺獄(北寺獄)
東漢 黃門署屬下的監(jiān)獄。主鞫禁將相大臣。因署在宮省北,故名。后漢書·千乘貞王劉伉傳:“ 嘉平 元年,遂收 颯 送北寺獄。” 李賢 注:“北寺,獄名,屬黃門署?!?span id="pcvi9iz" class="book">《后漢書·李云傳》:“帝得奏震怒,下有司逮 云 ……送黃門北寺獄,使中常侍 管 霸 與御史廷尉考之?!?/div>
《駢字類編》:好寺
唐 羅隱 大梁見喬詡 好寺松為徑,空江桂作橈。
《駢字類編》:寺鎖(寺鎖)
唐 皮日休 宿報恩寺水閣 寺鎖雙峰寂不開,幽人中夜獨裴回。
《駢字類編》:寺禽
唐 杜荀鶴 舟行晚泊江上寺 日沈山虎出,鐘動寺禽歸。
《駢字類編》:寺奴
唐書姚崇傳:梁武帝身為寺奴。齊胡太后以六宮入道。
《國語辭典》:寺庫(寺庫)  拼音:sì kù
古代寺觀兼設(shè)的當鋪,稱為「寺庫」?!赌鲜?。卷七○。循吏傳。甄法崇傳》:「嘗以一束苧就州長沙寺庫質(zhì)錢?!?/div>
分類:寺觀當鋪
《漢語大詞典》:寺棘
大理寺的別稱。古代聽訟于棘木之下,大理寺為掌刑法的最高機關(guān),故名。 宋 王禹偁 《謫居感事》詩:“縣花聊主管,寺棘且羈縻。”自注:“予九年授大理評事,知 蘇州 長洲縣 。”
《韻府拾遺 霽韻》:寺閉(寺閉)
劉克莊詩:落日磬殘鄰寺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