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詩李大異,字伯珍,新建(今江西南昌)人。大性弟。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進士。歷刑工部架閣文字、太學正、將作監(jiān)主簿、司農(nóng)寺丞。寧宗即位,出為夔州路轉(zhuǎn)運判官(《兩朝綱目備要》卷九)。嘉泰三年(一二○三),召除秘書監(jiān),四年,為中書舍人(《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遷右諫議大夫(《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二)。因與韓侂胄不合,罷(《宋史》卷四七四《韓侂胄傳》)。嘉定元年(一二○八)知平江府,三年,知建康府(《吳郡志》卷一一)。歸居豫章(《水心集》卷一○《風云堂記》)。事見《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二七一李大異,字伯珍,其先端州四會(今廣東四會)人,徙洪州新建(今江西南昌)。大性弟。登乾道八年進士,紹熙初主管刑工部架閣文字,歷國子正、太學正,遷將作監(jiān)主簿。慶元五年為廣西安撫使、知靜江府。嘉泰中為秘書監(jiān),兼權(quán)中書舍人。開禧元年,以右諫議大夫兼侍講。補外,歷知平江府、建寧府,嘉定六年罷。見《宋史》卷三九五《李大性傳》,《吳郡志》卷一一,《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之七二、禮四九之八五,雍正《廣西通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五九六唐吉先,字幾叔,雙溪(今浙江馀杭縣北)人,淳熙十一年衛(wèi)涇榜同進士出身,治詩賦。嘉定三年為太府寺丞,四年除秘書郎,尋罷。后復官,曾知邵州。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五之九、選舉六之八,《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2—1234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子靜,號西麓。周鼎臣子。初為太學生,趙汝愚罷相,與同舍生救之,致禍,轉(zhuǎn)徙十七年,授徒自給。后放還,登寧宗嘉定四年進士第。官至刑部侍郎。卒謚忠文。
全宋詩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永嘉(今浙江溫州)人。鼎臣子。寧宗慶元初趙汝愚罷相,端朝與太學同舍生上疏救之,遂受禍。轉(zhuǎn)徙十七年,后放還。登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進士,調(diào)桂陽軍教授。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除著作郎,累遷秘書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國史院編修官。端平元年權(quán)刑部侍郎,卒,年六十三。事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四。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九七七周端朝(一一七二——一二三四),字子靜,一作子靖,號西麓,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其學本出于仲父去非,得張栻之傳。慶元元年趙汝愚罷相,端朝為太學生,與同舍生楊宏中等上書救之,時號「六君子」。端朝亦被編管,轉(zhuǎn)徙十七年,授徒自給。韓侂胄誅,有詔褒錄。嘉定四年第進士,為國錄。官至刑部侍郎。端平元年卒,年六十三,謚忠文。見《鶴林集》卷三四《周侍郎墓志銘》,《宋史》卷四五五本傳,《宋元學案》卷七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端州四會人,字伯和。李積中子。以父任入官。孝宗淳熙間上《典故辨疑》百篇,對本朝故實多所考訂。累擢戶部尚書。寧宗嘉泰間,于用兵于金事條陳利害,力主不宜輕舉,忤韓侂胄,出知平江。后移知江陵,充荊湖制置使,施行賑貸,安撫流民。除刑、兵二部尚書,尋以端明殿學士再知平江,引疾丐祠。卒年七十七。謚文惠。
全宋文·卷五八二八李大性,字伯和,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以父任入仕,孝宗朝官至大宗正丞,兼工部郎。紹熙初,遷軍器少監(jiān),權(quán)司封郎,出為浙東提舉。慶元元年改浙東提刑兼知慶元府,遷司農(nóng)卿,兼戶部侍郎。嘉泰、開禧、嘉定間歷知紹興府、平江府、福州、江陵府,后歷為戶、刑、兵三部尚書。嘉定十二年以端明殿學士再知平江府,同年引疾丐祠,卒于家,年七十七,謚文惠(一作清惠)。大性少力學,尤習宋代典故,嘗進《典故辨疑》百篇。見《宋史》卷三九五本傳,《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八九,《吳郡志》卷二,《嘉泰會稽志》卷二,《寶慶會稽續(xù)志》卷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賓王。以父任入仕。中刑法科,授江西提刑司檢法官,遷大理評事。出通判紹興,知臺州,所至有惠政。寧宗慶元中累官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盜黨,海道無警。再拜戶部侍郎,時軍興之余,國力殫盡,乃考逋負,抑吏奸,閱三月即有半年之儲。以寶謨閣學士任江西安撫使,兼知隆興府,在郡撙錢二十余萬緡,自謂平生未嘗獻羨,以半歸帥司犒師,半隸本府。以顯謨閣學士致仕。
全宋文·卷六六四四沈作賓,字賓王,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以父任入仕,監(jiān)饒州永平監(jiān)。中刑法科,歷江西提刑司檢法官,入為大理評事。改秩,通判紹興府。秩滿,知臺州。慶元初,歷官至淮南轉(zhuǎn)運判官,以治辦聞。除直龍圖閣,帥浙東,知紹興府,除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權(quán)工部侍郎,兼戶部侍郎。除龍圖閣待制,知平江府,招降海盜,海道無警。召為戶部侍郎,兼權(quán)工部尚書。除江西安撫兼知隆興府。進顯謨閣學士致仕,卒于家?!?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九○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2—1246
【介紹】:
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號野谷。寧宗嘉泰二年進士。主東陽縣簿,遷湖南刑司獄干官,改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年課羨三十萬。遷知郴州。歷湖南憲漕,以刑部郎官召對,再差知溫州。博記工文,尤長于詩,為江湖派詩人。有《野谷詩稿》。
全宋詩趙汝燧(一一七二~一二四六),字明翁,號野谷,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太宗八世孫。寧宗嘉泰二年(一二○二)進士。歷東陽主簿,崇陵橋道頓遞官,諸暨主簿,荊湖南路刑獄司屬官,知臨川縣,監(jiān)鎮(zhèn)江府榷貨務,臨安通判,諸軍審計司軍器監(jiān)主簿,理宗紹定二年(一二二九)知郴州,四年,為荊湖南路提點刑獄(明萬歷《郴州志》卷二),改轉(zhuǎn)運使。移廣南東路轉(zhuǎn)運使。后以刑部郎中召,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溫州(明弘治《溫州府志》卷八)。六年卒,年七十五。有《野谷集》。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五二《刑部趙郎中墓志銘》。 趙汝燧詩,以汲古閣影宋抄《南宋群賢六十家集·野谷詩藁》六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嘉慶三年讀畫齋刊《南宋群賢小集》本(簡稱群賢集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淵子,號竹隱。孝宗乾道二年進士。力學工詩。為吳江尉,受知于范成大。歷官權(quán)直學士院,遷秘書少監(jiān)。一日聞彈疏,即翩然引去。后官至朝散大夫、江西提點刑獄。有《竹隱集》。
全宋詩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黃巖(今屬浙江)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進士。為吳江尉(《萬姓統(tǒng)譜》卷七),知太和縣。寧宗慶元三年(一一九七)主管官告院(《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七)。出知郢州(《嘉定赤城志》卷三三)。開禧元年(一二○五)召除禮部司封郎官兼翰林權(quán)直,二年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宋中興學士院題名》),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旋罷。嘉定四年(一二一一)為江西提刑,建言檢驗尸傷當據(jù)《格目》標準公開進行,杜絕差訛(《宋會要輯稿》刑法六之七、《宋史·刑法志》)。有《竹隱集》十一卷,已佚。明萬歷《黃巖縣志》卷六、清嘉慶《太平縣志》卷一一有傳?!⌒焖频涝?,據(jù)《貴耳集》、《詩人玉屑》等書所錄,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五八四三徐似道,字淵子,號竹隱,臺州黃巖(今屬浙江臺州)人。乾道二年進士,為吳江尉。慶元中主管官告院,歷知郢州、太常寺丞、禮部司封郎官。開禧初為起居舍人,權(quán)直學士院,擢秘書少監(jiān)。嘉定間累官朝散大夫,提點江西刑獄。有《竹隱集》藏于家。見《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三之二五、七三之三六、七四之三二,嘉定《赤城志》卷三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叔虎,一字子應,人稱山房先生。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累官衡州法曹,所至整飭嚴明。知武陵縣,修學宮,教士子。為靖州通判,平定南方少數(shù)民族。除知武岡軍,未赴,退居城西金石臺,建樓藏書,讀書其間。后官秘書丞,奉祠歸,年逾八十,猶讀書不輟。
全宋詩林夢英,字叔虎,一字子應,學者稱山房先生,臨川(今屬江西)人。師事陸九淵。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授祁陽主簿,調(diào)衡州法曹。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知武陵縣。通判靖州。寧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為宗正丞兼工部郎官,遷秘書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職官七五之三九),主管臺州崇道觀。年逾八十。事見明嘉靖《常德府志》卷一三,《宋元學案》卷七七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4—1230
【介紹】:
宋漢州綿竹人,字行父,學者稱拙齋先生。張構(gòu)子。以祖任監(jiān)臨安府樓店務。寧宗時歷知澧州、湖州、寧國府、鄂州,入為戶部郎官。極言邊事,所慮至遠。理宗即位,移書史彌遠,請取法孝宗,行三年喪。后陳八事,辭益剴切。寶慶元年外補知贛州,以言者指為朋比落職。紹定三年復原官,進直寶章閣提舉沖佑觀。
全宋文·卷六九八三張忠?。ㄒ灰黄咚摹欢穑?,字行父,學者稱拙齋先生,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人,浚孫,枃子。以祖蔭入官,累調(diào)廣東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改通判沅州,知澧州。開禧末,入為籍田令。嘉定五年,遷軍器監(jiān)丞,進太府丞,出知湖州、寧國府、鄂州,入為戶部郎官。寶慶初上封事陳八事,知不為時所容,力請外補,遂以直秘閣知贛州,落職。紹定三年復元官,卒,年五十七。見魏了翁《張公墓志銘》(《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七),《宋史》卷四○九本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四二八趙善恭,字季溫,嘉泰元年守邵州。見光緒《湖南通志》卷二八二。又,《宋史·宗室世系表》有兩善恭:一見卷二二四,為趙不??子;一見卷二三二,為趙不僿子。未可強定。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漳州龍溪人,字延父。孝宗淳熙二年進士。知安溪縣,為政簡易。寧宗嘉泰初除司農(nóng)寺簿,遷寺丞,疏論謹名器,嚴法度。出知衢州,以治行聞。嘉定中再除吏部郎,入對言外攘之策莫急于內(nèi)治。除右司郎中,遷太府少卿,仕至直寶謨閣提點江東刑獄。
全宋文·卷六五六五孫昭先,字延父,漳州龍溪(今福建漳州)人。登淳熙進士第,調(diào)興化簿。累官知安溪縣,通判婺州。以薦差干辦行在諸司審計司,除司農(nóng)寺簿,遷丞,出知衢州。拜吏部郎、浙東提刑。嘉定二年,再除吏部郎,歷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右司郎中,出為江東提刑。卒年八十。著有奏議、詩文集。見嘉靖《龍溪縣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嚴州遂安人,字子南,號默信。孝宗淳熙中,問學于陸九淵。又嘗從張栻游。累官宗正寺丞、兼駕部郎中、知徽州府。
全宋文·卷六二六一詹阜民,字子南,號默信,嚴州遂安(今浙江淳安西南)人,大方孫。學于陸九淵,從張栻游。嘉定初為天臺縣令,歷官宗正寺丞,兼駕部郎中,知徽州。見《赤城志》卷四,《萬姓統(tǒng)譜》卷六七,《宋元學案》卷七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平陽人,字巖起。孝宗淳熙間武舉換文登第。歷太府丞、工部尚書,累知揚州、婺州、廣東經(jīng)略安撫。立朝剛介,不附史彌遠、韓侂胄。有《詩傳》、《春秋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33
【介紹】:
原名希哲。宋宗室,字君錫,號畤隱居士。受業(yè)于陳傅良、徐誼。寧宗慶元二年進士。調(diào)汀州司戶,擊敗峒民李元礪軍。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疏論大寧鹽井利病,又論四蜀銓科舉之弊,為寧宗所納。擢大理寺丞。理宗時進潭州觀察使、安德軍節(jié)度使,封信安郡公。
全宋文·卷七○四○趙希錧(一一七六——一二三三),原名希哲,字君錫,宗室,燕王房八世孫。登慶元二年進士第,調(diào)汀州司戶,破峒寇李元礪,升州推官。調(diào)主管夔州路轉(zhuǎn)運司帳司,改知玉山縣,未行,改授大理寺丞,遷大宗正丞,權(quán)工部郎官。換授吉州刺史,提舉佑神觀。授成州團練使,進和州防御使。理宗即位,進潭州觀察使,又進安德軍承宣使。紹定六年卒,年五十八,追封信安郡王。見魏了翁《趙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一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76—1252
【介紹】:
宋慶元府鄞縣人,字德源,號安晚。初名燮,字文叔。鄭若沖子。寧宗嘉定十年進士。少曾從樓昉學,以能文極為樓鑰稱賞。歷官國子學錄、太學博士。與史彌遠同策立理宗。累遷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紹定六年,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初,召還真德秀、魏了翁等人,時號“小元祐”。次年拜左丞相兼樞密使。逾年疏請去職。淳祐九年累復左相。十一年致仕。卒謚忠定。有《安晚集》。
全宋詩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寧波)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十六年,除國子錄。因參預史彌遠擁立理宗謀,獲信任,寶慶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元年(一二二八),簽書樞密院事。三年,為參知政事。六年彌遠卒,拜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進左丞相。三年,因天災提舉洞霄宮,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親書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九年,遷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殘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見《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宋史》卷四一四有傳?!∴嵡逯?,《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閣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a target='_blank'>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詩,編為第八卷。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九卷。
全宋文·卷七○三六鄭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別號安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少從樓昉學,能文,登嘉定十年進士,調(diào)峽州教授。理宗即位,授諸王宮大小學教授,遷宗正寺丞。寶慶元年,遷起居郎,二年權(quán)工部侍郎,進給事中。紹定中,遷翰林學士、知制誥、參知政事,累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端平中拜左丞相兼樞密使。歷封申國、衛(wèi)國、越國、齊國公。淳祐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追封魏郡王,謚忠定。著有《安晚堂詩集》六十卷(今殘存七卷)。見劉克莊《丞相忠定鄭公行狀》(《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四本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