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九九九項公澤,字德潤,溫州瑞安(今浙江瑞安)人。紹定中由童子科擢第,授漳浦縣尉。淳祐間為長洲丞,以承務郎特差知昆山縣。歷知吉州、安吉州、潮州,俱有政聲。度宗時知婺州。官至宗正丞、中奉大夫。見《至正昆山郡志》卷二,正德《姑蘇志》卷二八、三○,《吳都文粹》續(xù)集卷一二、二八,《萬姓統(tǒng)譜》卷六九,《吳興備志》卷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一二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二四。
人物簡介
全宋詩廣利寺僧,姓名不詳,理宗景定四年(一二六三)在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曾參物初大觀。事見《物初和尚語錄·慶元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語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75
【介紹】:
宋邵武人,字群玉,號藥洲。第進士。初為賈似道幕客。嘗除太府丞、知某州,皆辭不赴。理宗開慶元年,似道在鄂私向忽必烈乞和,請稱臣納幣,瑩中撰文頌之。度宗時,似道專朝政,大小政事皆決于瑩中。似道奪職之夕,與之相對痛飲,五更歸舍,服冰腦而死。好書法,曾命善工翻刻淳化閣帖、絳帖,皆逼真。又嘗刊行《韓昌黎先生集》,后世號世彩堂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眉州彭山人,字時發(fā),號見山。理宗淳祐七年以胄試第一入太學,升內舍。嘗率同舍叩閽極言時事。寶祐元年登進士第。調復州教授,歷通判臺、揚二州,累遷秘書少監(jiān)兼崇政殿說書,進權工部侍郎兼給事中,尋兼國子祭酒。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泉州。有《見山文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38—1279
【介紹】:
宋楚州鹽城人,字君實。理宗寶祐四年進士。李庭芝鎮(zhèn)淮南,辟置幕中。元兵東下,揚州臣僚大多逃散,被調臨安,任禮部侍郎。從益王趙是、廣王趙炳走溫州,與陳宜中、張世杰在福州立是為帝(端宗),任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端宗死,復與世杰等立炳為帝,徙駐厓山,為左丞相,與世杰共秉政,抵抗元兵。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厓山破,負帝跳海而死。有《陸忠烈集》。
全宋詩陸秀夫(一二三八~一二七九),字君實,鹽城(今屬江蘇)人,徙居鎮(zhèn)江。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時年十九。李庭芝鎮(zhèn)淮南,辟置幕中。度宗咸淳十年(一二七四)庭芝制置淮東,擢參議官。恭宗德祐元年(一二七五)除司農寺丞、宗正少卿。二年,元兵迫臨安、益、廣二王走溫州,秀夫追從之。益王立于福州,進簽書樞密院事。衛(wèi)王立,為左丞相。祥興二年崖山破,負王赴海死。事見《寶祐四年登科錄》卷二,《宋史》卷四五一有傳。
全宋文·卷八三二六陸秀夫(一二三八——一二七九),字君實,一字實翁,楚州鹽城(今江蘇鹽城)人,徙家鎮(zhèn)江(今江蘇鎮(zhèn)江)。寶祐四年登進士第。入淮南幕,擢淮東參議官兼提刑。德祐初除司農寺丞,累擢至宗正少卿兼權起居舍人。恭帝降元,二王走溫州,秀夫追從之,與陳宜中、張世杰等立益王于福州,進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景炎三年端宗殂,又與眾共立衛(wèi)王,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杰共秉政,堅持抗元。祥興二年三月,厓山兵敗,秀夫杖劍驅妻子入海,抱幼君蹈水而死,時年四十二。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釋宗泐,字季潭,別題所居曰全室。生有殊質,幼而聰異,授讀塾師,便見稱許,期以遠到。乃性厭俗榮,獨契玄妙,偶涉文苑,別有悟心。年當成立,矢厥志愿,竟從剃染。受具足后,得詣凈慈笑隱大?,博咨經(jīng)典,精求義蘊,律論梵藏,備盡厥旨。嘗居南屏松月居,與竹庵渭同庵簡鼎庵需,互相參究,時有啟迪,奧理深疑,一致推尋,莫不說懌以解,故所為文詞,禪機淵味,發(fā)人幽省。當代儒宿,若虞文靖集,張潞國翥,黃晉卿溍皆一時巨子,見泐所作,皆傾心嘆賞,引譽士林,群相推重。會元季喪亂,天下洶洶,棲遲山谷,息影潛聲,歷有年所,而靜性彌堅,道行益勵。有明戡定,佛學更興。洪武初元,應召入都,居龍翔集慶,講演經(jīng)義,詳注論說,又新制贊頌樂章,宣鬯閎旨,深契圣衷。時見臨幸,日有賜膳,嘗和其詩,稱為泐翁,恩眷擾隆,莫與比數(shù)。又以泐文學暢懋,禪理洞悉,命往西域搜求遺經(jīng)。遂辭丹闕,不憚煩疲,冒渡流沙,竟達天竺。泐機才敏悟,聲入心通,少時便習梵音,能曉唄誼,翻譯文殊等經(jīng)而還,今所傳者即此本也。晚歲禪悅,時發(fā)吟興,嘗見其《懷以仁講師入觀圖》詩云:“旭日千萬峰,白云三四朵。一芺山容開,獨自松下坐。瀑流天下來,花飛面前墮。此時中觀成,無物亦無我?!庇帧队窝└]》云:“捫蘿登絕頂,清興渺無窮。兩目云霞外,一身霄漢中。珠簾飛瀑雪,翠浪卷清風。欲結茅庵住,塵緣惜未空?!钡牢对娝?,意與俱清,言未空者,真未空耶?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十三宋璉,字林寺,號曉園,萊陽人。明崇禎己卯舉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733—1799
【介紹】:
清安徽歙縣人,字遁夫,號兩峰,別號花之寺僧、金牛山人、衣云道人、蓼州漁父。金農弟子。淹雅工詩,畫無不工。多摹佛像,尤喜畫鬼。有《鬼趣圖》,為時所稱。嘉慶時居揚州,以布衣終。為“揚州八怪”之一。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七羅聘,字遁夫,號兩峰,江都人。有《朱草詩林》、《香葉草堂集》。
詞學圖錄羅聘(1733-1799) 字遁夫,號兩峰,齋號朱草詩林、香葉草堂。祖籍安徽歙縣,先輩遷揚州。"揚州八怪"年最少者,與妻方婉儀,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有"羅家梅派"之稱。24歲拜師金農學詩畫。乾隆三十六年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八幅《鬼趣圖》最受倚重,袁枚、姚鼐、錢大昕、翁方綱為之題詠。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詩作,并作后記。賣畫為生。乾隆五十五年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畫為搶購。能詩,有《香葉草堂集》。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七釋小有,不知何許人。道光時,天臺國清改建,塔院方興,筑時有一貧衲,貿貿然來,自請作苦,且言:“當先入塔為主?!痹兤涿?,自稱小有寺僧。許之,乃荷鋤執(zhí)畚,隨眾勤勞,而工力倍之。塔院落成,無疾而逝。茶毗時,煙結如蓋,隆隆直上。眾見小有趺坐煙中,冉冉向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