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三毛
(1).三綹髭須。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顧長康 畫 裴叔則 ,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 顧 曰:‘ 裴楷 儁朗有識(shí)具,正此是其識(shí)具??串嬚邔ぶ?,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shí)?!?宋 蘇軾 《贈(zèng)李道士》詩:“腰間大羽何足道,頰上三毛自有神。” 清 汪懋麟 《題修來畫像》詩:“頰上三毛少飛動(dòng),此際有待鬚 虎頭 ?!?br />(2).指發(fā)、眉、須。 宋 蘇軾 《十八大阿羅漢贊·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與鬚。既去其二,則有餘因?!?br />(3).現(xiàn)代畫家 張樂平 在《三毛流浪記》中塑造的一個(gè)少年兒童形象,以誠實(shí)、善良、機(jī)智著稱。因其頭發(fā)只畫三根,故稱“三毛”。
《國語辭典》:大隊(duì)(大隊(duì))  拼音:dà duì
1.軍隊(duì)、警察的編制名稱。如:「交通大隊(duì)」。
2.許多人的組合。如:「大隊(duì)人馬」。
《漢語大詞典》:少舊(少舊)
少時(shí)有舊。亦指少年舊友。宋書·向靖?jìng)?/a>》:“﹝ 向靖 ﹞世居 京口 ,與 高祖 少舊。”北史·楊津傳》:“司徒 馮誕 與 津 少結(jié)交友,而 津 見其貴寵,每恒退避……人或謂之曰:‘司徒,君之少舊,何自外也?’”
《漢語大詞典》:撫塵(撫塵)
兒童游戲之一。聚沙之類。借指少年交好。初學(xué)記卷十八引 漢 東方朔 《與公孫弘書》:“大丈夫相知,何必以撫塵而游,垂髮齊年,偃伏以日數(shù)哉!”《藝文類聚》卷六引 三國 魏 應(yīng)璩 《與曹公箋》:“昔 漢光武 與 戴子高 有撫塵之好?!?明 楊慎 《俗言·撫塵》:“撫塵,謂童子之戲,若佛書所謂聚沙也。” 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士庶》:“小兒五歲曰鳩車之戲,七歲曰竹馬之游,又撫塵而游。”
《漢語大詞典》:宛駒(宛駒)
猶言千里駒。比喻英俊有為的少年。 清 孫枝蔚 《凌蔚侯長郎八歲讀書日滿百行所詠》:“ 宛 駒馳萬里,竹馬笑羣嬰?!眳⒁姟?宛馬 ”。
《漢語大詞典》:宛馬(宛馬)
古代西域 大宛 所產(chǎn)的名馬。后亦泛指北地所產(chǎn)好馬。漢書·張騫傳:“得 烏孫 馬好,名曰‘天馬’。及得 宛 汗血馬,益壯,更名 烏孫 馬曰‘西極馬’, 宛 馬曰‘天馬’云。” 唐 杜甫 《秦州雜詩》之八:“牽牛去幾許, 宛 馬至今來?!?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 宛 馬嘶風(fēng)緩轡來, 黃河 冰上北門開?!?/div>
《國語辭典》:總發(fā)(總髮)  拼音:zǒng fǎ
童年。《文選。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發(fā)?!箷x。陶淵明〈戊申歲六月中遇火〉詩:「總發(fā)抱孤介,奄出四十年?!?/div>
《國語辭典》:束發(fā)(束髮)  拼音:shù fǎ
1.將頭發(fā)束起來。
2.成童的年齡。《大戴禮記。保傅》:「束發(fā)而就大學(xué),學(xué)大藝焉,履大節(jié)焉。」《漢書。卷一○○。敘傳下》:「兒生亹亹,束發(fā)修學(xué),偕列名臣,從政輔治?!?br />3.綁頭發(fā)的飾品?!读凝S志異。卷一一。晚霞》:「魚須金束發(fā),上嵌夜光珠。」
《國語辭典》:吞?! ?span id="wwkawow" class='label'>拼音:tūn niú
比喻意氣極盛。宋。王十朋潘岐哥〉詩:「胸中之氣已吞牛,開眼睛光如虎視。」
《漢語大詞典》:小歲(小歲)
(1).古代于冬至后第三個(gè)戌日行臘祭,臘祭次日為小歲。后世分別以元日、冬至夜為小歲。太平御覽卷三三引 漢 崔寔 《四民月令》:“臘明日謂小歲,進(jìn)酒尊長,修刺賀君師?!?宋 趙彥衛(wèi) 《云麓漫鈔》卷八:“小歲則用之 漢 朝,元正則行之 晉 世,蓋 漢 嘗以十月為歲首也。” 明 謝肇浙 《五雜俎·天部二》:“臘月之次日為小歲。今俗以冬至夜為小歲。然 盧照鄰 《元旦》詩云:‘人歌小歲酒,花舞大 唐 春?!瘎t元日亦可謂之小歲矣。亦猶冬至亦可謂之除夜也?!?br />(2).少年時(shí)。 唐 元稹 《敘詩寄樂天書》:“前所為《寄思玄子》者,小歲云為,文不能自足其意?!?br />(3).北斗七星中的第五至第七星。《淮南子·天文訓(xùn)》:“斗杓為小歲?!?高誘 注:“斗第一星至第四星為魁,第五至第七星為杓?!?/div>
《漢語大詞典》:并州兒(并州兒)
指北方邊地的豪俠少年。 并州 、 幽州 為我國古代北方重鎮(zhèn),民風(fēng)崇尚游俠,多勇義之士,故有此稱。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借問誰家子, 幽 并 游俠兒?!?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人為之歌曰:‘ 山公 時(shí)一醉,徑造 高陽池 。日莫倒載歸,茗艼無所知。復(fù)能乘駿馬,倒著白接?。舉手問 葛彊 :何如 并州 兒?’…… 彊 是其愛將, 并州 人也?!?唐 李白 《少年行》之一:“經(jīng)過 燕 太子,結(jié)託 并州 兒?!?/div>
《漢語大詞典》:少色
少年的氣色。喻生氣或豪情。 唐 孟郊 《殺氣不在邊》詩:“萬物無少色,兆人皆老憂?!?宋 陳師道 《和黃充實(shí)春盡游南山》詩:“逐勝缺勇功,餞春無少色?!?/div>
《國語辭典》:小底  拼音:xiǎo de
1.幼小的孩子。宋。王铚《默記》:「王介甫家,小底不如大底;南陽謝師宰家,大底不如小底?!挂沧鳌感〉摹?。
2.平民、仆役對(duì)官員、主人的自稱。如:「師爺,您別生氣!小底這就給您辦去!」也作「小的」。
3.對(duì)仆役的泛稱。宋。周煇《北轅錄》:「小底入報(bào),傳旨免禮?!挂沧鳌感〉摹?。
《國語辭典》:小的  拼音:xiǎo de
1.幼小的孩子。元。關(guān)漢卿《五侯宴。楔子》:「一個(gè)婦人,懷里抱著個(gè)小孩兒,我問他聲咱,兀那嫂嫂,你為何抱著這小的在此啼哭,可是為何那?」也作「小底」。
2.平民對(duì)官員或仆役對(duì)主人的自稱。元。鄭廷玉《后庭花》第四折:「張千云:『稟爺,真?zhèn)€通神!是有一眼井,小的下去,打撈出這個(gè)口袋來。』」也作「小底」。
3.對(duì)仆役的泛稱。元。吳昌齡《張?zhí)鞄?。楔子》:「凈云:『老哥不知,但是我家的小的每,都是生藥名!』」也作「小底」?/div>
《漢語大詞典》:栗犢(栗犢)
牛犢,其角小如栗,故名。比喻少年。西京雜記卷二:“ 長安 有儒生曰 惠莊 ,聞 朱云 折 五鹿充宗 之角,乃嘆息曰:‘栗犢反能爾邪?吾終恥溺死溝中!’遂裹糧從 云 。”
分類:牛犢少年
《漢語大詞典》:稚歲(稚歲)
亦作“穉歲”。 少年;童年;幼年。 宋 楊萬里 《讀淵明詩》詩:“ 淵明 非生面,穉歲識(shí)已早?!?/div>
《國語辭典》:出幼  拼音:chū yòu
長大成人。《警世通言。卷三八。蔣淑真刎頸鴛鴦會(huì)》:「隔鄰有一兒子,名叫阿巧,未曾出幼,常來女家嬉戲?!?/div>
《漢語大詞典》:甘顏(甘顔)
戰(zhàn)國 秦 甘羅 和 春秋 魯 顏回 的并稱。兩人皆少年英才。通典·選舉二:“ 天監(jiān) 中制九流常選,年未三十不通一經(jīng)者不得為官。若有才同 甘顏 ,勿限年次?!?/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