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098—1174
【介紹】:
宋常州宜興人,字立義,號荊溪,晚號惟心居士?;兆谛土赀M士。調(diào)徽州推官。高宗紹興十一年,累除殿中侍御史,在職僅兩月,言事至三十章。因不肯附和秦檜,被劾落職。檜死,為直秘閣、知紹興府,歷知婺州。孝宗隆興元年,拜參知政事,次年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后與宰相虞允文、陳康伯不合,以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卒謚惠簡。有《圣傳詩》及文集。
全宋文·卷四一五二周葵(一○九八——一一七四),字立義,號惟心居士,常州宜興(今江蘇宜興)人。宣和六年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紹興十一年徙殿中侍御史,在職兩月,言事至三十章,且歷舉所行不當事凡二十條。歷官司農(nóng)少卿、知信州、江東提點刑獄公事、太常少卿、知湖州、權(quán)尚書禮部侍郎兼權(quán)給事中,知太平州。隆興元年六月拜參知政事,次年加資政殿大學(xué)士致仕。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圣傳詩》二十篇、文集三十卷、奏議五卷。見《周文忠公集》卷六三《周簡惠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潭州衡山人,字季長,號退齋居士。侯彭志弟?;兆谡臀迥赀M士。官至右文殿修撰。有《退齋集》。
全宋詩侯延慶,字季長(《百菊集譜》卷四),長沙(今屬湖南)人?;兆谡臀迥辏ㄒ灰灰晃澹┻M士,調(diào)繁昌主簿(清嘉慶《湖南通志》卷九○)。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嚴、信州統(tǒng)制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為起居舍人,出知潮州(同上書卷四一、四七)。三年知虔州,召修起居注(同上書卷六七、六八)。有《退齋集》(《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二),已佚。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三八三六侯延慶,字季長,號退齋居士,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一說衡山人,彭老弟。政和五年進士。宣和中知邵州。建炎中歷統(tǒng)制官,通判衢州,權(quán)禮部員外郎。紹興初擢起居舍人,除右文殿修撰,秘閣修撰,知潮、虔二州。累官右朝奉大夫、守太常少卿,復(fù)為起居舍人。著有《退齋居士文集》二十八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三一、四一、四七、六七、七三、七四,趙希弁《郡齋讀書附志》卷下,嘉慶《湖南通志》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汪任,號鳳山居士,鄱陽(今江西鄱陽)人。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知英州。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一○。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陳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號澹齋居士,常州(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二十七年為知大宗正丞、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宋會要輯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三十二年擢國子司業(yè)(同上書選舉二○之一五),同年致仕,十二月卒,年六十二(《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有詩集,已佚。事見《渭南文集》卷一五《澹齋居士詩序》。
全宋文·卷四四二四陳棠(一一○一——一一六三),字德召,號澹齋居士,常州武進(今江蘇常州)人。紹興二年進士及第。曾任衢州教授。紹興二十七年為諸王宮大小學(xué)教授,明年知大宗正丞。三十年為考工員外郎,三十一年為國子司業(yè)。三十二年九月除秘書少監(jiān),十二月致仕,卒,年六十二。見《宋會要輯稿》帝系六之二七、崇儒一之一○、選舉二○之一五,《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一八四、一九○,《南宋館閣錄》卷七,《渭南文集》卷一五,《鴻慶居士集》卷四,《周文忠公集》卷一六四,雍正《江南通志》卷一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濟州巨野人,字伯皋,一字伯咎,號傳密居士。晁詠之季子。以蔭補將仕郎。欽宗靖康初解黨禁,為開封府刑曹,不避豪強。官終提舉廣東常平。工詩,名章秀句為士大夫傳誦。有詩集。
全宋詩晁公邁,字伯咎,號傳密居士,鉅野(今山東巨野)人。詠之子。以蔭補將仕郎。欽宗靖康初為開封府戶曹參軍(《鴻慶居士文集》卷二五)。高宗建炎中通判撫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九)。紹興八年(一一三八),為廣東提舉常平(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一五)。十年,權(quán)市舶司,以貪利為大食國進奉使所訟,罷(《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六)。有《百談集》,已佚。事見《渭南文集》卷一四《晁伯咎詩集序》。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二七王以寧,海陽人。事見清盧蔚猷纂修光緒二十六年刊《海陽縣志》卷三○。
全宋文·卷三八五二王以寧,字周士,自號正信居士,長沙(今湖南長沙)人,一云湘潭人。以太學(xué)生為鼎澧帥幕。建炎初為張浚所辟,任宣撫司參議官,出知鼎州。四年,升直顯謨閣,為京西制置使。率所部走潭州,節(jié)制湖南軍事,尋為孔彥舟所逐。紹興元年落職降三官,責(zé)監(jiān)臺州酒務(wù)。次年再責(zé)永州別駕,潮州安置。十年,復(fù)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詞》一卷(存)。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二、三四、三五、四一、五八、一三五,《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宋史》卷二六,《宋詩紀事》卷四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43
【介紹】:
宋陵井監(jiān)仁壽人,字迪孺?;兆诔鐚幬迥赀M士。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欽宗靖康二年,聞金人欲廢趙氏立張邦昌,乃捫其膝曰:“不能為賊臣屈!”掛冠而去,自號捫膝居士。高宗即位,從京師趨行在,復(fù)為郎。因論遷都之害,為李綱所重,除四川撫諭官,督輸四川漕計、羨緡及常平錢物。建炎二年,刷川綱金帛八百余萬緡,乞留用為陜州五路軍糧犒設(shè)之費。紹興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書言蜀守備之策。改夔州路提點刑獄。因勾龍如淵薦,召對,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年,直秘閣、知遂寧府。有《捫膝稿》。
全宋詩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壽(今屬四川)人?;兆诔鐚幬迥辏ㄒ灰弧鹆┵n學(xué)究出身(《輿地紀勝》卷一五八)。欽宗靖康初官祠部員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張邦昌為楚帝,汝礪棄官歸邛山之陽,自號捫膝先生。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點夔州路刑獄,十年,知遂寧府,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罷,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同上書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劉光祖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a target='_blank'>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有《捫膝稿》一卷?!∮魅甑Z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卷底本,參?!?a target='_blank'>成都文類》、《全蜀藝文志》等引詩,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
全宋文·卷三八八八喻汝礪(?——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壽(今四川仁壽)人。崇寧五年賜學(xué)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閬中縣。遷祠部員外郎。張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賀,汝礪捫膝謂不能為賊臣屈,遂掛冠去,時稱捫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為四川撫諭官,二年三月勒停。紹興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點夔州路刑獄公事。十年正月除駕部員外郎,遷潼川府路轉(zhuǎn)運副使。十一年罷為直秘閣,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三年卒。著有《捫膝稿》。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孫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4—1183
【介紹】:
宋臺州仙居人,字明可,號湖山居士。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為秘書省正字,以不附秦檜,出為處、婺、越三州通判。后除殿中侍御史,力主高宗親征。孝宗即位,歷知婺州、紹興、臨安,累遷吏部侍郎。以剛直見忌,求去。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致仕。卒謚康肅。有《湖山集》。
全宋詩吳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據(jù)集中詩我生甲申歲),字明可,號湖山居士,臺州仙居(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一三)進士,歷刪定官,秘書正字。以不附秦檜,罷。后通判處、婺、越三州,知處州。三十一年,召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戶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紹興府,未幾,召權(quán)刑部侍郎,遷給事中,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知臨安府。以事提舉太平興國宮。乾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興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龍圖閣學(xué)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長短句三卷,別集一卷,奏議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湖山集》十卷?!都味ǔ喑侵尽肪砣ⅰ?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七有傳。 吳芾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湖山集》為底本。參校民國李之鼎宜秋館刊本(簡稱宜秋本)、《仙居叢書》排印本(簡稱仙居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三五○吳芾(一一○四——一一八三),字明可,號湖山居士,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人。登紹興二年進士第,遷秘書正字。以不附秦檜,出判處、婺、越三州,知處州。后除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紹興末,金兵南下,芾勸御駕親征,且請駐蹕建康。孝宗朝,歷知婺州、紹興府、臨安府、太平州、隆興府。入朝為給事中,歷刑、吏、禮三部侍郎,以龍圖閣直學(xué)士致仕。淳熙十年卒,年八十,謚康肅。著有《湖山集》二十五卷。見《宋史》卷三八七本傳,《宋文公文集》卷八八《龍圖閣直學(xué)士吳公神道碑》。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三七五董仲永(一一○四——一一六五),字德之,號已定居士,開封(今河南開封)人,舜臣子。以父蔭授入內(nèi)內(nèi)侍省左班殿直,以撲護禁掖火有功遷右侍禁。欽宗覃恩,轉(zhuǎn)西頭供奉官。高宗即位,轉(zhuǎn)東頭供奉官。累官至左武大夫、昭慶軍承宣使,終入內(nèi)內(nèi)侍省押班。乾道元年卒,年六十二。見《松隱集》卷三六《董太尉墓志》,《宋會要輯稿》職官五三之一、職官五四之一六、職官五四之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5—?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少蒙,號西僖居士。尤輝子。高宗紹興二年進士。累官禮部郎中、太子詹事、權(quán)工部侍郎。致仕后徙居鵝湖西僖里。
全宋文·卷四三八○尤著(一一○五——?),字少蒙,無錫(今江蘇無錫)人,輝子。年二十八,登紹興二年進士第。歷太學(xué)錄、博士、宗正簿、兵禮二部郎中、太子詹事,官至權(quán)工部侍郎。致仕后徙居鵝湖西僖里,因號西僖居士。見《萬柳溪邊舊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6—1194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直翁,號真隱居士。史詔孫。高宗紹興十五年進士。建王趙慎立為皇太子,浩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累除參知政事。曾對張?;謴?fù)之舉持異議,力主守江。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申辨岳飛之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為御史王十朋所劾,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復(fù)為右丞相。尋以事求去,除太保致仕。卒謚文惠,改謚忠定。有《尚書講義》、《鄮峰真隱漫錄》等。
全宋詩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高宗紹興十五年(一一四五)進士,為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召為太學(xué)正,遷國子博士。三十年,權(quán)建王府教授。建王為太子,兼太子右庶子。孝宗即位,為中書舍人,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尋除參知政事。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拜尚書右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乾道四年(一一六八),知紹興府。八年,判福州。淳熙四年(一一七七),召為侍讀學(xué)士。五年,拜右丞相。十年,致仕。封魏國公。光宗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封會稽郡王,謚文惠。有《鄮峰真隱漫錄》五十卷?!?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九、《宋史》卷三九六有傳?!∈泛圃?,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鄮峰真隱漫錄》為底本,參校清繆荃孫跋抄本(簡稱抄本,藏北京大學(xué)圖書館)等。新輯集外集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四三九七史浩(一一○六——一一九四),字直翁,自號真隱居士,鄞縣(今浙江寧波)人。紹興十五年第進士,調(diào)馀姚尉。歷溫州教授、太學(xué)正、國子博士、秘書省校書郎兼二王府教授。紹興三十一年遷宗正少卿。三十二年建王立為皇太子,除起居郎兼太子右庶子。太子繼位,以中書舍人遷翰林學(xué)士、知制誥、參知政事。隆興元年拜尚書右仆射,首言趙鼎、李光無罪,為岳飛雪冤。旋因反對張浚北伐,罷知紹興府。淳熙五年再相,因與孝宗意見不合求去,拜少傅,充醴泉觀使。紹熙五年卒,年八十九。追封越王,謚文惠,改謚忠定。著有《尚書講義》(存)、《周官講義》、《論語口義》、《鄮峰真隱漫錄》(存)。見樓鑰《攻愧集》卷九三《純誠厚德元老之碑》及《宋史》卷三九六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正仲,號湛然居士?;兆诖笥^三年進士。高宗紹興中由提點浙西刑獄召為秘書少監(jiān),同修《哲宗實錄》。累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秦檜欲其使金議地界,許以歸來坐政事堂,表臣不答。又以議大禮忤意,罷去。尋起知婺州,有治績。請祠歸。卒年六十七。
全宋詩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兆诖笥^三年(一一○九)進士。官通州司理參軍。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守監(jiān)察御史(《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遷右正言,知信州(同上書卷三九)。紹興元年(一一三一),召為司勛員外郎(同上書卷四三),累遷吏部尚書兼侍讀兼資善堂翊善。十二年,以忤秦檜罷。未幾起知婺州。卒年六十七?!?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八一有傳。
全宋文·卷三八一九吳表臣,字正仲,晚號湛然居士,永嘉(今浙江溫州)人。登大觀三年進士第,擢通州司理。建炎中累官監(jiān)察御史,守右正言。以病出知信州。紹興初召為司勛郎中,遷左司,二年除左司諫。五年提點浙西刑獄,召試秘書少監(jiān)。七年正月試太常少卿,除中書舍人、給事中、兵部侍郎,徙禮部侍郎兼侍讀,遷吏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以議大禮忤意罷去,俄起知婺州,復(fù)敷文閣待制,奉祠。十九年以曹筠劾其肆意欺罔,無所忌憚,遂罷。家居數(shù)年,卒,年六十七。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三三、八五、一二七、一六○,《宋史》卷三八一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109—1164
【介紹】:
宋濟州鉅野人,寓居泉州晉江,字伯玉,號萬如居士。李邴子。以蔭補承務(wù)郎,主管敦宗院凡三十年。后為崇道祠官,以秦檜當國,退處于家。檜死,除通判福州,力請祠以歸。有《梅花百詠》及文集。
全宋詩李縝(一一○九~一一六五),字伯玉,自號萬如居士,南渡后寓泉州(今屬福建)。以父蔭監(jiān)南岳廟,遷福建路轉(zhuǎn)運司主管文字。后主管敦宗院凡三十年。孝宗隆興二年十二月卒。年五十六。有文十卷。梅百詠一篇,已佚。事見《晦庵集》卷九二《朝請大夫李公墓碣銘》。
人物簡介
全宋詩王鈇(?~一一四九),字承可,號亦樂居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秦檜舅氏王本之子,以蔭授通仕郎。高宗建炎中,通判邵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紹興中,嘗提點浙西刑獄(《東窗集》卷九),提舉兩浙東路茶鹽(《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入為戶部侍郎(《蘆川歸來集》卷九),出知湖州、廣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四○),十九年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九)。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四三九三王鈇(或作「王鐵」)(?——一一四九),字承可,號亦樂居士,豫章(今江西南昌)人,秦檜舅氏王本觀復(fù)之子。檜薦于朝,除樞密院屬官。紹興初提舉江南東路常平茶鹽公事。十二年除直秘閣,移兩浙西路提點刑獄,遷本路轉(zhuǎn)運副使。擢戶部侍郎,措置兩浙經(jīng)界。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知湖州,徙廣東經(jīng)略使、知廣州。十九年卒于官。有《亦樂居士文集》六卷。見《蘆川歸來集》卷九,《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三之二八、食貨六之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七、一四六、一四八、一五三、一五五、一五八、一五九,《宋史》卷三○、一六七、一七三,《南宋制撫年表》卷下,乾隆《南昌府志》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