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7—1194 【介紹】: 宋常州無錫人,字延之,號遂初居士。高宗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歷泰興令、秘書丞兼國史院編修、著作郎、給事中、禮部尚書。立朝敢言,守法不阿。工詩文,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稱“南宋四大家”。取孫綽《遂初賦》意,作“遂初堂”于九龍山下,藏書三萬余卷。作《遂初堂書目》,為我國最早版本目錄著作之一。卒謚文簡。有《遂初小稿》、《內(nèi)外制》,皆亡佚。清尤侗輯有《梁溪遺稿》。
全宋詩
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號遂初,無錫(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十八年(一一四八)進(jìn)士(《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三十一年,知泰興縣(《三朝北盟會(huì)編》卷二四○)。孝宗隆興間注江陰軍教授,需次七年。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除將作監(jiān)丞。七年,遷秘書丞兼實(shí)錄院檢討(《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七)。淳熙二年(一一七五)出知臺州(《嘉定赤城志》卷九),五年,提舉淮南東路常平(《誠齋集》卷七八《益齋藏書目序》),改江南東路。八年,為江南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宋會(huì)要輯稿》瑞異二之二五),遷轉(zhuǎn)運(yùn)使兼知隆興府。十年,召為吏部員外郎兼太子侍講,十四年,遷太子左諭德,除太常少卿(《宋中興東宮官僚題名》)。因論姜特立罷。光宗紹熙元年(一一九○),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給事中,兼侍講。四年,除禮部尚書兼侍讀(《止齋集》卷一二《正議大夫守給事中兼侍講尤袤除禮部尚書兼侍讀制》),五年卒,年六十八。謚文簡。有《遂初小稿》六十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作《梁溪集》五十卷)等,已佚。清康熙間尤侗收輯遺文,刊有《梁溪遺稿》二卷;民國尤桐續(xù)刊《梁溪遺稿詩鈔補(bǔ)編》。事見《梁溪遺稿》卷首《家譜本傳》,《宋史》卷三八九有傳?!∮荣笤?,據(jù)《嘉定赤城志》、《咸淳毗陵志》等書所錄,合編為一卷。
詞學(xué)圖錄
尤袤(1127-1194) 字延之,號遂初。無錫(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進(jìn)士,官至禮部尚書兼侍讀。謚文簡?!?a target='_blank'>宋史》有傳。有《遂初小稿》60卷,已佚。清康熙間尤侗收輯遺文,刊有《梁溪遺稿》二卷,民國尤桐續(xù)刊《梁溪遺稿詩鈔補(bǔ)編》。
全宋文·卷四九九九
尤袤(一一二七——一一九四),字延之,號梁溪居士,又號遂初居士,常州無錫(今江蘇無錫)人。紹興十八年進(jìn)士,歷官泰興令、江陰教授,召為將作監(jiān)簿,除秘書丞,遷著作郎。淳熙初出知臺州,提舉淮東、江東,遷江西漕兼知隆興府,除吏部郎官,遷太常少卿,權(quán)禮部侍郎兼直舍人院,奉祠。紹熙元年起知婺州,改太平州,召除給事中,擢禮部尚書,以疾乞致仕。紹熙五年卒,年六十八。有《遂初小稿》六十卷、《內(nèi)外制》三十卷,均佚。今存《梁溪遺稿》二卷、《遂初堂書目》一卷。見《宋史》卷三八九本傳,《紹興十八年同年小錄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和州烏江人,字晉彥,號總得翁。張邵弟。以兄使金恩補(bǔ)官。負(fù)氣尚義,工詩文。趙鼎、張浚皆器遇之,與胡寅交最善。高宗紹興二十四年,子張孝祥舉進(jìn)士第一,秦檜子塤第三,檜怒,諷言者誣祁有反謀,系詔獄,檜死獲釋。累遷直秘閣,為淮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諜知金人謀,屢以聞?dòng)诔潘陂啽?,為備甚密。言者以張皇生事論罷之。明年敵果大至。祁卜居蕪湖,筑堂名“歸去來”。晚嗜禪學(xué)。有文集。
全宋詩
張祁,字晉彥,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邵弟,孝祥父。以兄使金恩補(bǔ)官。祁負(fù)氣尚義,為秦檜羅織下獄,檜死獲免。累遷直秘閣、淮南轉(zhuǎn)運(yùn)判官。諜知金人謀,屢聞?dòng)诔?。言者以張皇生事論罷之,明年敵果大至。后卜居蕪湖,筑堂曰歸去來,自號總得翁。有文集,已佚?!?a target='_blank'>宋元學(xué)案》卷四一、清嘉慶《蕪湖縣志》卷一五有傳。今錄詩十五首。
全宋文·卷四二八三
張祁,字晉彥,號總得居士,和州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邵弟。以兄使金恩補(bǔ)官,累為右宣教郎。紹興二十五年,以子孝祥上疏辨岳飛之冤,忤時(shí)宰秦檜,檜誣祁謀反,將其父子下獄,檜死得免。二十七年以右承議郎知楚州。二十九年知蔣州,改淮南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兼淮西路提刑,知江州。三十年,直秘閣,次年人論其過惡,落職放罷。善為詩,有文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一九、一六九、一七○、一七七、一八一、一八五、一八八,《宋史新編》卷一三五。
黃虨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二四六
黃虨,字彪父,自號靜樂居士,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庭堅(jiān)弟叔敖之子。隆興二年以右朝請郎知袁州,乾道五年八月知永州,后又知吉州,皆有惠政。見袁燮《絜齋集》卷一四《黃公(犖)行狀》,正德《袁州府志》卷六,光緒《江西通志》卷一五一《黃虨傳》,光緒《湖南通志》卷二七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徐蕆(?~一一七○)字子禮,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由進(jìn)士知饒州。孝宗乾道初知江陰軍。三年(一一六七)改浙東提舉常平。五年,知秀州(《寶慶會(huì)稽續(xù)志》卷二)六年卒(《省齋文稿》卷五《徐子禮宗丞挽詞》)。與周必大、曾幾、陸游、范成大等有交。事見民國《吳縣志》卷六五。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一
徐蕆(?——一一七○),字子禮,號自覺居士。其先建安(今福建建甌)人,徙居吳縣(今江蘇蘇州)。林子,兢侄。由進(jìn)士知饒州。乾道初改知江陰軍,新廟學(xué),刊書籍。三年,改浙東提舉常平,又曾知衢州。五年知秀州,六年卒。善篆隸。見《省齋文集》卷五《徐子禮宗丞挽詞》,《會(huì)稽續(xù)志》卷二,《書史會(huì)要》卷六,正德《姑蘇志》卷四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2—1170 【介紹】: 宋和州烏江人,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張祁子。高宗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第一。上疏請昭雪岳飛,為秦檜所忌。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除知撫州,蒞事精確,人所不及。知平江府,剖決繁事,庭無滯訟。為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知靜江府,治有聲績。后徙荊湖北路安撫使、知荊南府,筑寸金堤,州息水患;置萬盈倉,以儲漕糧。以疾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fēng)格宏偉豪放。有《于湖集》、《于湖詞》。
全宋詩
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人。高宗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進(jìn)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飛冤獄,忤秦檜,授簽書鎮(zhèn)東軍節(jié)度判官。檜死,召為秘書省正字,累遷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為御史中丞汪徹劾罷。尋起知撫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為中書舍人,遷直學(xué)士院兼都督府參贊軍事。領(lǐng)建康留守。力贊張浚主戰(zhàn),為宰相湯思退所忌,以張浚黨落職。思退罷,起知靜江府兼廣南西路經(jīng)略安撫使,復(fù)以言者罷。俄起知潭州,權(quán)荊湖南路提點(diǎn)刑獄,遷知荊南、荊湖北路安撫使。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請歸養(yǎng)侍親,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見本集附錄《宣城張氏信譜傳》,《宋史》卷三八九有傳。 張孝祥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慈溪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詩十一卷)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張孝祥(1132-1169) 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zhèn))人。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
黃鶴樓志·人物篇
張孝祥(1132—1170) 南宋詞人、書法家。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生于浙江鄞縣。紹興二十四年(1154)狀元及第,歷任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書舍人、建康留守、潭州知府、荊湖北路安撫使等職,頗有政績。以顯謨閣直學(xué)士致仕。善詩文,尤工詞,風(fēng)格宏偉豪放,為“豪放派”代表作家。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詞》等。所作《滿江紅·聽雨》中寫到南樓。
全宋文·卷五六九一
張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國,號于湖居士,歷陽烏江(今安徽和縣)人。以第一人登紹興二十四年進(jìn)士第,上書乞昭雪岳飛,為權(quán)相秦檜所忌。次年檜死,授秘書省正字,歷遷禮部員外郎、起居舍人,權(quán)中書舍人。出知撫州、平江府,入為中書舍人,領(lǐng)建康府留守。復(fù)出知靜江府、潭州、荊南府,為荊湖北路安撫使,所至有政聲。乾道五年以疾卒,年僅三十九。孝祥善詩文翰墨,尤工于詞,在宋代詞人中占有重要地位。著有《于湖集》。事見王質(zhì)《于湖集序》(《雪山集》卷五),《宣城張氏信譜傳》(《于湖集》附錄),《宋史》卷三八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七一六
方導(dǎo)(一一三三——一二○一),字夷吾,號覺齋居士,嚴(yán)州桐廬(今浙江桐廬)人,滋子。以恩補(bǔ)官,歷平江府通判及沅、黃二州守,官至淮南安撫司參議官。嘉泰元年卒,年六十九。有《方氏集要方》二卷(今存上卷)。見《攻愧集》卷一○六《參議方君墓志銘》,《宋史》卷二○七《藝文志》六,《宋元學(xué)案補(bǔ)遺》卷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嘉興崇德人,字慶叔,號知足居士。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歷舒州錄事參軍,通判常州、郢州,守臨汀,請祠歸。病危,自志其墓,止敘平生安分知足之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5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公秉。高宗朝授承議郎。為人好施與,聞鄉(xiāng)人貧乏者,暗中助以資財(cái)。嘗建紅泉義學(xué),置義田以贍從學(xué)之士。年九十,齒發(fā)落而復(fù)生,作亭名“回年”,因號回年居士。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九六○
王份,字文孺,吳江(今江蘇吳江)人。隆興中以特恩補(bǔ)大冶令。為政尚寬恕,修學(xué)養(yǎng)士。在縣七年,一日登西塞山誦張志和《漁父詞》,即致仕歸。筑室于雪灘,號臞庵居士。見《君郡志》卷一四,同治《蘇州府志》。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饒州鄱陽人,徙居真州,字冠之,自號易足居士。從張孝祥游,性豪放不羈。有《自鳴集》。
全宋詩
章甫,字冠之,自號轉(zhuǎn)庵、易足居士、饒州鄱陽(今江西鄱陽)人。早年曾應(yīng)科舉,后以詩游士大夫間,與韓元吉、陸游、張孝祥等多有唱和。陸游《入蜀記》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八月二十八日有“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鏡亭,訪黃鶴樓”、“復(fù)與冠之出漢陽門游仙洞”記事,略可知其時(shí)代游蹤。有《易足居士自鳴集》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二○,《貴耳集》作十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六卷。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作?!≌赂υ?,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自鳴集》為底本,校以《豫章叢書》所收近人胡思敬刊本(簡稱豫章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五二五
章甫,字冠之,自號易足居士,又號轉(zhuǎn)庵,鄱陽(今江西鄱陽)人,徙居真州(今江蘇儀徵)。少從張孝祥游,豪放不羈。著有《易足居士自鳴集》十五卷(張端義《貴耳集》卷中云「文集十卷」)。見《直齋書錄解題》卷二○,《四庫全書·自鳴集》提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昆山人,字少伊,號得閑居士。孝宗乾道初進(jìn)士。累官工部架閣。工詩。有《慚筆集》。
全宋詩
馬先覺,字少伊,號得閑居士,昆山(今屬江蘇)人。高宗紹興三十年(一一六○)進(jìn)士,調(diào)海門主簿,改常州教授,遷兵部架閣。出為浙西常平干官,主管臺州崇道觀。事見清同治《蘇州府志》卷九一。有《慚筆集》(《宋詩紀(jì)事》卷五三),已佚。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青衣人,字公儀,號薌室居士。曾知彭州,因親隨冒請軍糧、交通關(guān)節(jié)、夾造私醞貨賣事,為四川制置使劉德秀所奏,特降一官。仕至太中大夫。有《山谷外集注》。
全宋文·卷五八三八
史容,字儀甫,號薌室居士,眉州青神(今四川青神)人。紹興中登進(jìn)士,仕至太中大夫。晚謝事著書,著有《補(bǔ)韻》、《三國地名》及《山谷外集注》。嘉定元年猶在世,已年七十馀。見錢文子《山谷外集注序》(《山谷外集詩注》卷首),嘉慶《四川通志》卷一二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都人,居丹陽,字志道,號吳門老圃、樂閑居士、柳溪釣翁。高宗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陳康伯薦于朝,除樞密院編修。論御金五事,請筑和州城壘。隨高宗視師至鎮(zhèn)江,上《恢復(fù)要覽》五篇。至建康,又奏論三國六朝形勢與今日不同,要當(dāng)無事則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為高宗采納。歷知建康、寧國二府及贛、廬二州。卒年六十。有《建康志》、《菊譜》。
全宋詩
史正志,字志道,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吳門老圃,占籍江都(今江蘇揚(yáng)州),寓居丹陽(今屬江蘇)。高宗紹興二十一年(一一五一)進(jìn)士,授歙縣尉。三十一年,除樞密院編修官,次年,遷司農(nóng)寺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九、一九九)。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為江西路轉(zhuǎn)運(yùn)判官,尋改福建,再除江西。秩滿,召除左司兼檢正,兼權(quán)吏、刑、兵部侍郎。乾道三年(一一六七),知建康府,移知成都,六年,為江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發(fā)運(yùn)使。七年,以事謫居永州。淳熙中歷知寧國府、贛州、廬州,卒于任,年六十。有《清暉閣詩》(明嘉靖《惟揚(yáng)志》卷一九),已佚。《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九有傳。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四八八二
史正志,字志道,號吳門老圃,鎮(zhèn)江府丹陽(今江蘇丹陽)人。紹興二十一年進(jìn)士,授歙縣尉。以陳康伯薦,除樞密院編修。乾道三年知建康府、兼沿江水軍制置使。高宗視師江上,上《恢復(fù)要覽》五篇。車駕駐建康,言三國六朝形勢與今不同,無事宜都錢塘,有事則幸建康。詔下集議,從之。乾道六年以戶部侍郎為兩浙、京、湖、淮、廣、福建等路都大發(fā)運(yùn)使。晚歸姑蘇以終老,號樂閑居士、柳溪釣翁,卒年六十。著有《建康志》十卷、《菊譜》一卷(存)。見《宋史》卷三四、一六七、二○四、二○五,《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八,《景定建康志》卷一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和州人,字伯子,號篤素居士。張祁從子。孝宗隆興元年進(jìn)士。官至參知政事。曾勸韓侂胄弛偽學(xué)黨禁,一時(shí)遭貶斥者,得漸還故職。
全宋詩
張孝伯(一一三七~?),字伯子,號篤素居士(《誠齋集》卷九八《張伯子尚書畫像贊》),和州(今安徽和縣)人。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進(jìn)士(《寶慶四明志》卷九)。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江寧縣(《景定建康志》卷二七)。寧宗慶元元年(一一九五)為監(jiān)察御史(《宋會(huì)要輯稿》職官七三之六三),四年,權(quán)刑部侍郎兼實(shí)錄院同修撰。五年,權(quán)禮部尚書(《南宋館閣續(xù)錄》卷九)。嘉泰元年(一二○一),知隆興府兼江南西路安撫使(《于湖集序》)。次年,改知鎮(zhèn)江府(《嘉定鎮(zhèn)江志》卷一五)。三年,同知樞密院事,四年,擢參知政事(《宋宰輔編年錄》卷二○),尋罷(《宋會(huì)要輯稿》職官七八之六一)。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37—1200 【介紹】: 宋吉州吉水人,字伯虞,號靜庵居士。謝諤高弟。工詩文。累試不遇,居家怡然觴詠。有《靜庵集》。
全宋文·卷六○六四
曾機(jī)(一一三七——一二○○),字伯虞,號靜庵,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謝諤高弟,諤稱其「靜敏寡言,不事表襮?!估墼嚥坏凇c元六年卒,年六十四。著有《靜庵集》十卷。見楊萬里《響庵居士曾君墓銘》(《誠齋集》卷一三一),《宋元學(xué)案》卷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