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徐本中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八二六
徐本中,出身武官之家。與曾覿善,覿貴幸,薦于孝宗,由小使臣積階至刺史、知閤門事。換文資為右文殿修撰、樞密都承旨。淳熙元年以集英殿修撰除浙西提刑;三年,改除江東轉運副使。六年,知秀州,以失舉謫饒州居??;次年復起為江東運副。奉祠歸,自號歲寒居士。見《宋史》卷五八七《曾覿傳》,《吳郡志》卷七,《景定建康志》卷二六,《宋史全文》卷二六下,《姑蘇志》卷三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48—1217 【介紹】: 宋宗室,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趙伯骕子。孝宗淳熙二年進士。除司農簿、金部郎中,奏請設財政總計,以絕吏奸。后知吉州,即山煉銅,鑄錢積二十萬貫。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光宗初,知秀州,改淮南運判。時鐵錢不行,鹽商弗至,師??請發(fā)度牒、出倉粟,以收鐵錢,鹽利遂通。寧宗時,諂事韓侂胄,得轉工部尚書知臨安府。侂胄將用兵伐金,師??持異議而遭劾罷。侂胄死,獲起用。凡四尹臨安府,有能聲。然以諂附權貴,為時論所鄙。卒謚宣敏。
全宋詩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自號無著居士,又號東墻。太祖八世孫伯骕子。舉進士第,累遷司農卿,三知臨安府,除寶謨閣直學士,進兵部尚書。卒年七十。《宋史》卷二四七有傳。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四一二
趙師??(一一四八——一二一七),字從善,宗室。第進士,除司農簿,遷金部郎中,歷知吉州,進戶部郎官、淮東總領。光宗初,擢太府少卿、知秀州,改淮南運判。累遷司農卿、知臨安,媚韓侂胄,進工部尚書。侂胄用兵,師??持異論,侂胄死,以此除寶謨閣直學士知鎮(zhèn)江府,復除兵部尚書。嘉定十年卒,年七十,謚宣敏。見《宋史》卷二四七《宗室傳》四,《宋會要輯稿》禮五八之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州建陽人,徙居邵武,字季克,號渭川居士。呂祉子。從張栻、朱熹講學。工隸書,得漢法。以蔭入仕,為湖南干官。歷通判江州,知杭州,官至朝請大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處州青田人,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高宗紹興中進士。累官吏部侍郎、徽猷閣待制。有《東谷易翼傳》、《論語意源》、《東谷集》。
全宋詩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青田(今屬浙江)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為兩浙轉運判官(《嘉泰會稽志》卷二)。累遷吏部侍郎,致仕。有《易翼傳》二卷。事見清康熙《青田縣志》卷九、一○。今錄詩三首。
全宋文·卷五四一○
鄭汝諧,字舜舉,號東谷居士,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紹興時中教官科,淳熙中歷知盱眙軍、信州,召為考工員外郎。十四年,除浙東安撫使兼知紹興府。光宗朝歷大理少卿、宗正少卿,除右文殿修撰、知池州。官終徽猷閣待制、吏部侍郎。著有《易翼傳》二卷(存)、《論語意源》四卷(存)、《東谷集》。見樓鑰《攻愧集》卷三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宋史》卷四一○《沈煥傳》、卷四三六《陳亮傳》,《宋詩紀事》卷四五,雍正《浙江通志》卷三八。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魏仲恭,字端禮,宛陵(今安徽宣州)人。良臣子,魯察婿。與范成大有交。孝宗乾道七年(一一七一),監(jiān)行在點檢贍軍激賞酒庫所糴場(《周文忠集》卷三二《魯察墓志銘》)。淳熙九年(一一八二),通判平江(《斷腸詩集序》)。嘗輯刻朱淑真《斷腸詩集》并為序。
全宋文·卷六二六九
魏仲恭,字端禮,號醉□居士,寧國府宣城(今安徽宣城)人。曾知富陽縣,淳熙中為平江府通判。見所撰《斷腸詩集序》,《吳郡志》卷六,《咸淳臨安志》卷五一。

人物簡介

中州集
晦,字光道,管城人,宋末,代州法曹秀容主簿。汴京破后,不復仕,自號睡軒居士。子洵、子都,大定二十年進士,真定路總管判官。孫綱,三赴廷試,以蔭補官終于永壽令。曾孫居禮之讓,今在燕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平江長洲人,字子由,號盤野居士。孝宗淳熙八年進士第一。通判紹興府,賑災有績。自金國奉使還,遷嘉王府贊讀。寧宗時權禮部尚書兼吏部,會禁道學,奏不宜籍記“偽黨”姓名,劾知成都。嘉定初知紹興府。官至正奉大夫。
全宋詩
黃由(一一五○~?)(《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字子由,自號盤墅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進士。授南安軍簽判,通判紹興府。十五年,除秘書省正字。十六年,除秘書郎兼日歷所編類圣政檢討官。光宗紹熙二年(一一九一),遷著作郎。四年,以軍器少監(jiān)兼實錄院檢討官。五年,遷中書舍人兼實錄院同修撰。寧宗慶元四年(一一九八),權禮部尚書。嘉定元年(一二○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三年,入為刑部尚書兼直學士院。事見《南宋館閣續(xù)錄》卷八、九,明正德《姑蘇志》卷五一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六四六一
黃由(一一五○——?),字子由,自號盤野居士,平江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淳熙八年進士第一,授南安軍簽判,通判紹興府。累遷秘書郎、著作佐郎,為嘉王府贊讀。紹熙中歷著作郎、起居郎兼權給事中,遷中書舍人兼侍講,以父憂去職。寧宗立,累除吏部侍郎、權禮部尚書。慶元六年,以臣僚言其「締結偽黨」,出知建寧府,尋罷。嘉泰中,以寶謨閣學士提舉宮觀。開禧中起知隆興府,又罷,仍舉宮觀。嘉定初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三年,除刑部尚書兼直學士院。官終正奉大夫,卒贈少師。見《通直郎致仕總干黃公行狀》(《水心文集》卷二六),正德《姑蘇志》卷五一,《宋會要輯稿》禮四九之八九、職官七四之七、職官七四之八、職官七四之二六、選舉二二之九、選舉二二之一二,《宋史全文續(xù)資治通鑒》卷二八,《宋歷科狀元錄》卷六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1—1213 【介紹】: 宋福州福清人,徙居平江吳縣,字勉夫,號分定居士。少失父,事母以孝聞。寬厚誠實,刻苦嗜書。功名不偶,杜門著述。客湖南倉使張頠門三十年,賓主相歡如一日。所著《野客叢書》,分門類聚,鉤隱抉微,考證經(jīng)史百家,下至騷人墨客,佚草佚事,細大不捐。另有《巢睫稿筆》。
全宋詩
王楙(一一五一~一二一三),字勉夫,祖籍福清(今屬福建),居笠澤(今江蘇吳江)。少失父,刻苦嗜學,杜門著書,有《野客叢書》三十卷傳世。寧宗嘉定六年卒,年六十三。事見《野客叢書》附《宋王勉夫壙銘》。
全宋文·卷六五二一
王楙(一一五一——一二一三),字勉夫,平江府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蘋從孫。幼年失父,事母以孝聞。及長,刻苦嗜學,杜門著書,不圖仕進。著有《野客叢書》三十卷(存)、《巢睫稿筆》五十卷,鉤隱抉微,考證經(jīng)史百家。客于湖南倉使張顧之門,逾三十年。嘉定六年四月卒,年六十三。見郭紹彭《宋王勉夫壙銘》(《吳都文粹》續(xù)集卷四○)。
黃光大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六一一四
黃光大,字行甫,號蓬山居士,南豐(今江西南豐)人。淳熙中著《積善錄》十二卷,今存一卷。見商務印書館本《說郛》卷六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泉州永春人,初名偉,字叔張,號竹坡居士。高宗紹興二十七年進士。遷國子監(jiān)簿,進《太祖政要論》。孝宗時除大理丞。時諸卿奏獄空,維之以所隸有獄事未竟,不書名。求補外,出知邵武軍,歷江西提學,皆有政聲。嘗與朱熹論學。卒年七十九。有《竹坡居士集》。
全宋詩
黃維之,字叔張,號竹坡居士。永春(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二十七年(一一五七)進士,除太學錄,遷國子監(jiān)簿。除大理丞。知邵武軍。后歷江西提學。卒年七十九。有《竹坡居士集》,已佚。事見《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二。
全宋文·卷四九六二
黃維之,初名偉,以字行,后更字叔張,泉州永春(今福建永春)人。弱冠入太學,屢試占首。紹興二十七年第進士,除太學錄,遷國子監(jiān)主簿。孝宗時,除大理寺丞。出知邵武軍。光宗紹熙初,提舉江西常平茶鹽。尋以「任情蔑法」論罷。晚號竹坡居士。養(yǎng)閑十年,手不釋卷,嘗與朱熹論學。卒年七十九。著《太祖政要》十卷,有《竹坡居士集》。見《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二,《宋會要輯稿》選舉二六之九、職官七三之二、七三之三,《宋史·藝文志》二,《宋詩紀事補遺》卷四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杭州錢塘人,一說海寧人。世居桃村,自稱幽棲居士。出身仕宦之家,善讀書。相傳嫁為市井民妻,抑郁以終。工書善畫,所作詩詞多憂傷哀怨之篇。后人輯有《斷腸集》、《斷腸詞》。
全宋詩
朱淑真,生當宋室南渡前后,系宋代為數(shù)不多的著名女詩人。其生平,傳世載籍多記載為“自號幽樓居士,錢唐(今浙江杭州)人,世居桃村。工詩,嫁為市井民妻,不得志歿?!庇臉蔷邮恐f,最早見清王士楨《池北偶談·朱淑真璇璣圖記》,學術界已斷為偽托;世居桃村,則不詳其說從來。此外各項均見宋魏仲恭《斷腸集序》,而據(jù)集中《春日書懷》“從臣東西不自由,親幃千里淚長流”可知,其夫亦曾仕宦。因此除錢唐人,出身宦家,生活不幸外,詩人生平今已難詳考。生前曾自編詩詞集(《寫懷二首》“孤窗鎮(zhèn)日無聊賴,編輯詩詞改抹看”),死后散佚。孝宗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宛陵魏仲恭(端禮)輯為《斷腸集》十卷,未幾錢唐鄭元佐為之作注,并增輯后集七卷(一本把第七卷釐為兩卷,作八卷)。此外尚有《斷腸詞》一卷行世。 朱淑真詩,以清汪氏藝蕓書舍中影元鈔《新注朱淑真斷腸詩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民國徐乃昌影元刻本(簡稱元刻本)、清光緒嘉惠堂刊《武林往哲遺著》本(簡稱武林本)、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詞學圖錄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人,世居桃村。嫁市民,郁郁而歿。有《斷腸集》、《斷腸詞》。
全宋文·卷三一四○
朱淑真,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生卒年略早于李清照。幼警慧,善讀書,嫁市井民家,抑郁不得志。淑真工詩詞,其作品清新婉麗,蔚為一代大家。有《斷腸詩集》、《斷腸詞集》傳世。見《詩馀序》(《方壺存稿》卷一),《宋詩紀事》卷八七,《宋詩鈔補遺》卷一,《全宋詞》第二冊第一四○四頁,《朱淑真集》前言。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陽景春(一一五二~一二○五),字伯震,號龍?zhí)毒邮?,合州巴川(今重慶銅梁東南)人。枋父。曾預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禮部試。寧宗慶元二年(一一九六),為巴州難江尉。五年,調監(jiān)南平軍南川鎮(zhèn)酒稅。嘉泰四年十二月六日卒,年五十三。事見《字溪集》附錄《紀年錄》、《字溪先生陽公行狀》。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3—? 【介紹】: 宋成紀人,字功甫,號約齋。張俊曾孫。官奉議郎、直秘閣。寧宗開禧初,謀誅韓侂胄,未成,謫桐川,再謫象臺。嘉定四年以后卒。善畫竹石古木,亦工書。有《仕學規(guī)范》、《南湖集》。
全宋詩
張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時可,號約齋居士,祖籍成紀(今甘肅天水),南渡后居臨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孫。以蔭官奉議郎,直秘閣、權通判臨安府。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為司農少卿,因預殺韓侂胄密謀,為史彌遠所忌,一再貶竄。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編管象州,死于貶所。镃藉父祖遺蔭,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構園林于南湖之濱。曾先后從楊萬里、陸游學詩,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十卷(其中詩九卷)。事見《誠齋集》卷八一《約齋南湖集序》,《齊東野語》卷二、一五、二○。 張镃詩,以影印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永樂大典》殘本及清乾隆鮑廷博校刻本(簡稱鮑校本)等。新輯集外詩編為第十卷。
全宋文·卷六五六五
張镃(一一五三——?),字時可,又字功甫,號約齋,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居杭州。張俊曾孫。隆興初為大理司直,淳熙五年直秘閣、通判婺州,慶元間歷司農寺主簿、丞。開禧初,謀誅韓侂胄,未成,謫桐川。三年,為司農少卿,坐事追兩官送廣德軍居住。嘉定四年十二月為奉議郎,坐扇搖國本除名,象州羈管。作有詩三千首,編為《南湖集》二十五卷,又有《玉照堂詞》,皆久佚,今存《南湖集》輯本僅十卷。見《南湖集》自注,《宋史》卷三九《寧宗紀》三及卷二四三《后妃傳》下,《全宋詞》第三冊第二一二七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1206 【介紹】: 宋紹興馀姚人,字季和,號燭湖居士。孫介子。師事陸九淵。孝宗淳熙二年進士。授黃巖尉,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與定交。丘崇帥蜀,辟入制幕,嘗策言吳曦將叛。徙知常熟,秩滿,郡守以私恨誣其負倉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為代償,守益怒,坐貶秩。寧宗開禧二年起判邵武軍,未赴而卒。有《燭湖集》。
全宋詩
孫應時(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號燭湖居士,馀姚(今屬浙江)人。早年從陸九淵學。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進士,調臺州黃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嚴州遂安縣。光宗紹熙三年(一一九二),應辟入崇幕。后知常熟縣。寧宗開禧二年改通判邵武軍,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燭湖集》二十卷。事見本集附編宋楊簡《孫燭湖壙志》、張淏《孫應時傳》。 孫應時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燭湖集》為底本,酌校他書引錄。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五八二
孫應時(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號燭湖居士,紹興府馀姚(今浙江馀姚)人。早年師事陸九淵,入太學。登淳熙二年進士第,為黃巖尉,與常平使者朱熹定交。歷海陵丞、遂安令。丘崇帥蜀,辟入制幕。后知常熟縣,坐負倉粟貶秩。開禧二年,起判邵武軍,將赴而卒,年五十三。見楊簡《孫燭湖壙志》,張淏《會稽續(xù)志·孫應時傳》(《燭湖集》附編卷下)。
滕宬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54—1218 【介紹】: 宋應天宋城人,徙居吳縣,字季度。滕康孫。好研經(jīng)史。孝宗淳熙中以賢良征,試而速成,考官疑其輕己而擯棄之。再召,不起。葉適奏其學行,特授號廉靖處士。
全宋文·卷六五九八
滕宬(一一五四——一二一八),字季度,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沈敏好學,淳熙中以太守薦直言極諫,召試,為考官擯斥。其后薦者累累,復為韓侘胄所忌,遂不起。葉適奏其學行,特授廉靖處士,一號肅靖居士。嘉定十一年九月卒,年六十五。見葉適《滕季度墓志銘》(《水心文集》卷二四),《宋元學案》卷五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