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66—1641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字美度,一字相攸,號六桐、桐柏、槲園居士、紫金道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新會知縣,為治有聲。遷大理寺評事,改工部主事。以不肯監(jiān)魏忠賢生祠工削籍。崇禎初再起,歷官廣西按察使。工詩文,尤善詞曲,有傳奇《雙修記》、《鸞□記》、《金鎖記》(一作袁于令作,或經(jīng)于令修改)等,及雜劇《易水寒》、《北邙說法》、《團花鳳》、《金翠寒衣記》、《罵座記》及總稱《四艷記》之《夭桃紈扇》、《碧蓮繡符》、《丹桂鈿合》、《素玉梅蟾》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美度,馀姚人。萬歷己未進士,除知新會縣。考選左遷,歷工部主事。天啟中,削籍。崇禎初,復(fù)起,仕至廣西按察使。
維基
葉憲祖(1566年—1641年),字美度,一字相攸、號六桐,解園居士、紫金道人等,浙江余姚人,晚明劇作家、戲曲家,吳江派代表人物。少年好學(xué),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中舉人,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方登進士。官廣東新會縣知縣,因政績顯著,升調(diào)至北京任御史。與東林黨人黃尊素兒女親家,遭奸臣魏忠賢排斥,降為大理寺評事,轉(zhuǎn)工部主事,因阻止在長安街建魏忠賢生祠,遭革官撤職回鄉(xiāng)。崇禎帝即位后,朝廷再次起用葉憲祖。葉憲祖歷南京刑部主事,四川順慶府知府,辰州兵備副使,沅州兵備副使,轉(zhuǎn)四川參政、廣西按察使,皆未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嘉興府海鹽人,字孔嘉。萬歷間官參將。工詞,有《擊壺集》。
槜李詩系·卷十六
紹賢,字孔嘉,號對薇,晚號天全居士,海鹽人,以世胄官蘇松參將,議移寶山哨,與浙海會符防汎,請郡粟貯衛(wèi)倉,士得宿飽,俱有成績。以子宗孟貴,晉階昭毅。昭賢兼文武材,而性寬大簡素,好山水,每當(dāng)春融秋爽,輒泛舟游覽,歸則日坐家園,得句落子,欣然忘倦。林居二十年,吟詠最富。有擊壺編。

人物簡介

簡介
申欽(1566—1628),朝鮮王朝宣祖、仁祖年間的學(xué)者、文臣。字敬叔,號象村、玄軒, 謚號文貞。從宣祖那里受委托的“遺教七臣”之一。
象村稿·象村稿年譜
字敬叔。少號敬堂。又號百拙?;蛟荒细蕖R字孕?。別業(yè)在黔浦之象頭山下。一號象村居士。晚號玄翁。歸田稱放翁。在謫扁旅庵。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無功。官泉州府經(jīng)歷。有《泉南雜記》、《壽者傳》、《庶物異名疏》、《析酲漫錄》、《年號韻編》。
槜李詩系·卷十七
懋仁字無功,別號藕居士,嘉興人。萬歷中由掾吏官泉州經(jīng)歷。好讀書,老而不倦,尤喜摘抉隱義,網(wǎng)羅舊聞。如文章緣起、庶物異名疏、異魚贊注、壽者傳、年號韻編,皆考古者所寶。詩文有石經(jīng)堂集、塵棲稿。其詩耽為縷劃,意致纖巧,佳者頗似皮陸。然性長厚,無露才揚已之意。李九疑謂得交無功,后益薄桑民懌、王稚欽之為人。
王爾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爾康(1567年—1604年),字道安,號性海,江西吉安府廬陵縣民籍泰和縣人。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年(1592年)會試副榜,以母親年老任南城縣教諭,二十三年(1595年)成進士,授行人司行人,先后奉命冊封。少從臨安蓮池上人習(xí)佛法,因辭官歸,講道于青原西峰崇真諸剎間,自號四戒居士,年卅八卒。著有《青原山房稿》。

人物簡介

維基
殷登瀛,字子登,別號少莊,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匠籍。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四名舉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一百零九名進士。授浙江海寧縣知縣,有海寧包青天,升米官司不費錢之謠,以艱去,起補襄城,調(diào)新喻,擢南京戶部主事,榷稅淮安鈔關(guān),作浴心亭自況。歷禮、吏二部郎中,出知金華府,乞休。歸里杜門,自號九一居士,著《圣學(xué)正脈》、《微言辨說》、《九一犀燭》若干卷。子殷之輅,萬歷癸丑進士,官泉州知府。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許筠(1569年—1618年),為朝鮮王朝中期的文臣和政治人、詩人、小說家。出生江原道江陵,本貫陽川許氏。字端甫,號蛟山、惺所,又號白月居士。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篈弟,舉進士第一。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六
錫恩字伯承,平湖人。萬歷乙未進士,授萬安令。礦稅起,有以回青石膏利啖中人者,恩械之,發(fā)土皆碙沙,議遂罷。三遘水旱,設(shè)法蘇民。升刑部主事。妖書禍作,罪人既得,當(dāng)事猶持兩端,恩一言定之。四明當(dāng)國,不往見,懸美缺待之,力辭。以故四明去恩雖浙人獨免。性瀟灑,不矜崖岸,自為壙志,號夢蝶居士,又號癡大夫、癯丈夫,皆自為傳。詩法陶、韋,柔亮有則。有雙鳧草、傳書堂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承,平湖人。萬歷乙未進士,除萬安知縣入歷刑部員外郎有雙鳧草
維基
陸錫恩(1569年—1610年),字伯承,浙江嘉興府平湖縣人。陸光祖孫,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授江西萬安縣知縣,時礦稅起,有以回青石膏利啖中人者,錫恩械之,計令黠者發(fā)土,土皆??砂,議遂罷。升刑部主事,妖書案禍作,罪人既得,當(dāng)事猶持兩端,錫恩出一言定之。三十四年丙午(1606年)典試云南,明年以讞獄歸里。又三年而卒,年四十二。后贈刑部員外郎。自為壙撰墓志,號夢蝶居士,又號癡大夫、癯丈人,皆自為傳。詩法陶韋,有《雙鳧草》、《傳書堂集》。子陸澄原。弟陸錫命,字仲敬,性至孝,母卜氏晚年病目,舐之復(fù)明,以例補中書舍人,東省歲災(zāi),御史往賑,捐谷千石佐之,存活無算,建坊褒美生平,扶災(zāi)恤難,親友待以舉火者常數(shù)十家,率厚息稱貸為之。又捐田百畝于家祠,以贍族。以子陸清源貴贈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維基
張瑞圖(1570年3月24日—1641年5月2日),字長公,一字無畫,號二水、白毫庵主、芥子居士、平等居士、果亭山人,福建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xiāng)(今青陽街道蓮嶼)人,明末政治人物,萬歷丁未探花及第。天啟間趨附魏忠賢閹黨,仕至少保、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魏忠賢敗死之后,張瑞圖被視為閹黨,除籍為民。隆慶四年(1570年)春二月初六日辰時,生于福建晉江縣城南門外之霞行鄉(xiāng)。父名志皖,祖父名喬梓。早年家貧,日需費用僅靠其母紡織供給,常以大麥之稀粥充饑。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臨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八月,中癸卯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登丁未科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官少詹事,后至禮部侍郎。天啟六年(1626年)官至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十月癸丑與黃立極、李國??、施鳳來同為《光宗實錄》總裁,并晉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xué)士,十一月晉少保兼太子太保戶部尚書武英殿大學(xué)士。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十一日,明熹宗駕崩。同年二十四日,信王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思宗置魏忠賢于鳳陽,籍其家,丁午詔治魏罪。初二,魏畏罪自殺。監(jiān)生胡煥猷上疏劾張瑞圖等閣臣當(dāng)魏忠賢專權(quán)時,漫無主持,事事逢迎,并為其生祠撰碑稱頌,宜亟罷黜。乃上疏自辯,并乞罷,未允。十二月,三次上疏引病求歸,并辭蔭子,未允。崇禎元年(1628年)三月,經(jīng)過多次上疏要求,終于與施鳳來一同獲準致仕。加太保,蔭一子中書舍人。五月回鄉(xiāng)途中于濟河舟中作行書《韓愈山石詩》軸。后隱居晉江青陽白毫庵。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二十日寅時,卒于晉江家中,享壽七十二。同年九月十八日夫人王氏卒,享壽六十九。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1646年),明紹宗因張瑞圖為“閹黨”成員,將其謚曰文隱。并由林欲楫作《明大學(xué)士張瑞圖暨夫人王氏墓志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0—1623 【介紹】: 明荊州府公安人,字小修。袁宏道弟。初隨兄宦游京師,交四方名士。萬歷四十四年進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與兄袁宗道、袁宏道并稱三袁,為“公安派”代表作家。有《珂雪齋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小修,宏道弟。萬歷丙戌進士,授徽州府教授遷國子博士歷南兵部郎中有珂雪齋集
維基
袁中道(1570年6月10日—1626年10月19日),字小修,一字少修,號柴紫居士,湖廣公安(今湖北)人,文學(xué)家,同進士出身。十幾歲時即作黃山、雪二賦,五千馀言。長大后更加豪放不羈,跟隨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宦游京師,廣交天下四方名士,足跡遍及半個天下。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中湖廣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登丙辰科進士。由直隸徽州府教授,歷官國子監(jiān)博士、南京禮部主事。天啟四年(1624年)升任南京吏部郎中,卒于官。袁中道他與公安派其馀成員相同,主張即使研究古文,也不可全部模仿,而是要有其變化。他不但發(fā)揚公安派主力袁宏道的反復(fù)古理論,也將其理論詳細補充論述。與大哥袁宗道、二哥袁宏道等人并稱“公安三袁”。

人物簡介

維基
楊道寅(1571年—?),字伯綰、惟制,號湛我,又號筍江居士,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吏部觀政,改翰林院庶吉士,三十六年養(yǎng)病,四十六年授禮科給事中,泰昌元年升吏科左,天啟元年(1621年)升禮科都給事中,二月與正使劉鴻訓(xùn)一起出使朝鮮,本年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館,十一月終養(yǎng)。
茅瑞徽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歸安人,字伯符,號苕上愚公、澹泊居士。萬歷二十九年進士。授泗水知縣,歷官兵部主事,遷郎中。以耿直遭排擠,官至南京光祿寺卿。有《象胥錄》、《三大征考》、《東夷考略、圖、東事答問》、《澹樸齋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錢塘人,字藥師。崇禎七年進士。官吏部郎中。有《綺語障》。
簡介
字梅里,又字藥師,又字若子,浙江海寧人。生于明萬歷二年(一五七四)。崇禎七年(一六三四)進士。授行人。選授吏部主事,晉吏部郎中,累遷尚寶司丞。入清不仕,以吟詠自娛。康熙初,無錫安璿,序刻其集,言已年近九十。有《綺語障》。
詞學(xué)圖錄
吳本泰(1573一?) 字美子,號藥師,亦號梅里居士、雨庵道人。海寧人,寄籍錢塘。崇禎七年(1634年)中進士,年已六十一歲。吳本素深于經(jīng)術(shù),崇禎帝召對后,以其有大用,任命他為吏部郎中,后又升任尚寶司丞。明亡后隱居不仕。有《續(xù)論語頌》、《綺語障》、《西溪梵隱志》四卷。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美子,一字藥師,仁和人。崇禎甲戌進士,除行人選授吏部主事改南禮部歷郎中有海粟堂集秋舫箋北游西征東瞻南還岳游諸草
維基
吳本泰(1573年—?),字美子,號梅里,又號藥師,晚號雨庵,浙江海寧縣籍仁和縣人。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順天鄉(xiāng)試六十名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聯(lián)捷甲戌科進士,九年任順天府鄉(xiāng)試同考官,十年授行人司行人,升吏部主事,改南京禮部員外郎,升吏部郎中。明亡后,隱居不出。順治四年(1647年)隱居西溪,著有《西溪梵隱志》四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徽州府休寧人,字昌朝,一字無如,號坐隱先生、無無居士。寓南京。官鹽運使。有《環(huán)翠堂坐隱集》、雜劇《廣陵目》、傳奇《環(huán)翠堂樂府》,包括《獅吼記》、《義烈記》等十余種。周暉《續(xù)金陵瑣事》謂其所作傳奇,有出于陳所聞之手者。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無如,休寧人。有環(huán)翠堂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74—1624 【介紹】: 明湖廣竟陵人,字伯敬,號退谷。萬歷三十八年進士。授行人,歷官南京禮部主事。租秦淮水閣讀史,記其心得為《史懷》。官至福建提學(xué)僉事。其詩矯袁宏道輩浮淺之風(fēng),幽深孤峭流于镵削。與同里譚元春評選《唐詩歸》、《古詩歸》,以此得大名,時稱“竟陵體”。晚逃于禪。另有《詩合考》、《毛詩解》、《鐘評左傳》、《隱秀軒集》、《名媛詩歸》、《宋文歸》、《周文歸》。
滄海遺珠
鐘惺(1574-1624),字伯敬,號退谷,竟陵人,萬歷進士,官至福建提學(xué)僉事。與譚元春同為竟陵派代表,追求幽深孤峭之文風(fēng),而不免流于冷僻苦澀。著有《隱秀軒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伯敬,竟陵人。萬歷庚戌進士,授行人,升工部主事,改南禮部祠祭主事,歷儀制郎中,出為福建提學(xué)僉事,有《隱秀軒集》。
維基
鐘惺(1574年8月25日—1625年7月24日),字伯敬,號退公、退谷、退庵,又號晚知居士,湖廣沔陽州景陵縣皂市(今湖北省天門市皂市鎮(zhèn))人,祖籍江西吉安府永豐縣,明末文學(xué)家、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科湖廣鄉(xiāng)試第十一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中式庚戌科會試第十七名,三甲第八名進士。吏部觀政,授行人司行人,四十三年任貴州鄉(xiāng)試主考官,四十四年授刑部主事,四十六年改任工部都水司主事,不久改任南京禮部主事,進南京禮部郎中。升福建按察使司僉事,提督學(xué)政。天啟三年(1623年)因丁父憂而辭官歸鄉(xiāng),后遁入寺院,不久便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