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金平定人,號方山居士。由進(jìn)士官總帥府教授。金亡,不仕,隱居鄉(xiāng)里以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07—1290
【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翔甫,一作祥甫。受業(yè)于吳自牧、程元鳳。理宗嘉熙元年漕試第一。歷下蔡縣主簿、淮東安撫司干辦公事。度宗時,升淮東制置司干辦公事。親喪去官,服闋添差江東撫干。后除通直郎致仕。性嗜學(xué),居鄉(xiāng)好施與。嘗筑山泉亭,自號“老山居士”,世稱“山泉先生”。有《山泉類稿》等。
全宋詩汪儀鳳(一二○七~一二九○),字翔甫,歙縣(今屬安徽)人。理宗嘉熙元年(一二三七)漕試第一。度宗時充淮東制置大使司干辦,尋致仕。晚年自號老山居士,世稱山泉先生。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四。有《山泉類稿》,已佚。事見《桐江集補(bǔ)遺·汪公墓志銘》。今錄詩二首。
全宋文·卷七九九一汪儀鳳(一二○七——一二九○),字翔甫,自號老山居士,世稱山泉先生,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師吳自牧、程元鳳。嘉熙丁酉漕試第一。以薦授迪功郎、隆興府司戶參軍,改辟下蔡縣主簿,升淮東制置司干辦公事,添差江東安撫司。改通直郎,致仕,居里終身。至元二十七年卒,年八十四。著有《山泉類稿》四十二卷、《程文》六卷。見方回《江東撫干通直郎汪公儀鳳墓志銘》(《新安文獻(xiàn)志》卷九五上)。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鯤號龍山居士,雁門人。
〖案:鯤敘雙溪醉隱集在甲辰年,時金已亡十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285—1361
【介紹】:
元杭州人,字元誠。文宗天歷間擢中瑞司典簿,改廣州路清遠(yuǎn)縣尹,以廉慎,超授太史院判官。累遷建德路總管。至郡,視之如家,民亦視之如父母。升浙東道都元帥。有《山居新話》。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字元誠,錢唐人。以篆學(xué)召見累官建德總管晚號山居道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36—1516
【介紹】:
明湖廣華容人,字時雍。劉仁宅子。天順八年進(jìn)士,改庶吉子,授職方郎中。傳成化間曾隱匿鄭和航海檔案,以防憲宗仿成祖所為。弘治六年治張秋鎮(zhèn)河決,擢戶部左侍郎。十一年,引疾歸,筑草堂于東山下,讀書其中,時稱東山先生。越二年,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wù)。十五年拜兵部尚書,數(shù)疏陳國事,深得孝宗信任。武宗立,權(quán)幸用事,爭之不得,乞休歸。劉瑾復(fù)坐以事,戍肅州。瑾誅復(fù)官,尋致仕。卒謚忠宣。能詩,有《東山詩集》、《劉忠宣公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時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職方郎中歷官右都御史總督兩廣拜兵部尚書贈太保謚忠宣有東山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四大夏字時雍,華容人。天順甲申進(jìn)士,選庶吉士。改兵部主事,歷員外、郎中,以忤閹系獄。尋出為福建參政,進(jìn)廣東布政使,改浙江,擢副都御史,治張秋河,進(jìn)戶部侍郎,兼左僉都御史,理宣府兵餉,移疾歸。起右都御史,總制兩廣軍務(wù),拜兵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賜歸。以忤劉瑾逮系,遣戍肅州,赦歸。卒贈太保,謚忠宣。有《東山集》。
(何孟春《燕泉集》:劉東山公晚年肅州之謫,雖由逆瑾,其實(shí)公同年焦閣老芳為之。公與焦素?zé)o他,焦特忌公名耳。岑猛賂既行,瑾集大臣議欲置公重辟,諸大臣惴不敢吐一語,獨(dú)都御史屠公滽曰:「劉某何罪,必欲文致之!」瑾怒,明日大臣以屠議奏,瑾謀于焦及吏部尚書劉宇,宇又素嫉公者,署:「劉某輕議夷人遷徙,發(fā)遠(yuǎn)戍?!硅鯏M廣西邊衛(wèi),焦曰:「是送彼歸也?!鼓硕C州。公《西行稿》載公赴肅州時,故舊皆避不來會,獨(dú)鄉(xiāng)人嚴(yán)仲洪贈詩,公和笞之。公《過六盤山寄西涯閣老》詩末句云:「寄語同年老知己,天涯孤客幾時還?」嘆同年也。后歸自六盤,和前韻末句云:「憑誰寄語中州子,前度劉郎今已還?!怪兄葑樱古c劉也。其事蓋如此。
《蠖齋詩話》:劉忠宣公乎生不刻意作詩,間有為而作者,皆事核意真,情到興具。如《撫諭田州》句云:「如何萬頃桑麻地,天與夷人作戰(zhàn)場?!闺m土官岑溥亦感也。出錦衣獄中有句云:「紅塵未了清時債,白發(fā)重來此地游。」蓋公為兵部郎中,嘗下獄也。謫戍甘肅,《過六盤山》句云:「綠野誤為三品地,白頭今到六盤山?!股w以為終于侍郎不起,未必有此謫也。《謫所示子侄》句云:「報國未能平海宇。充軍終是累兒孫?!股w以逆瑾有劉某永遠(yuǎn)充軍之批旨也。又云:「猶有先朝宣召夢,急趨黃屋面承恩。」蓋思孝廟君臣相遇,千載一時,雖在謫所不忘情也?!吨喫浲隆吩娫唬骸笗r事何人苦變更?邊城持戟半儒生。」蓋劉瑾用事,士大夫有罪多譴謫甘肅也。
田按:忠宣一代名臣,詩非所留意,語特軒爽。)
維基劉大夏(1436年—1516年),字時雍,號東山,自號東山居士,湖廣華容縣(今屬湖南)人。天順己卯湖廣解元,甲申進(jìn)士。弘治年間,官至兵部尚書。天順三年(1459年),劉大夏中式湖廣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天順八年(1464年)成進(jìn)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憲宗成化初年館試,大夏本可留任翰林官,但他自請改部職,被任命為職方司主事,升兵部車駕司郎中。成化十九年(1483),升福建右參政,有政績。孝宗弘治二年(1489年),擔(dān)任過廣東布政使。弘治三年(1490年)十月,廣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反叛,劉大夏前往平息。弘治十五年(1502年)官至兵部尚書。正德元年(1506年)三月,上疏請求歸隱。正德三年,九月,以岑猛事,入北鎮(zhèn)撫獄,劉瑾欲置之死地。幸賴左都御史屠滽和宰相李東陽相救,改判處充軍肅州(今甘肅酒泉)。在肅州的官吏怕得罪劉瑾,不敢供給膳宿,只有三名學(xué)生供養(yǎng)他。正德五年(1510)夏,遇赦歸。正德十一年(1516年)五月卒。贈太保,謚忠宣。葬于華容縣勝峰鄉(xiāng)話崗村的山坡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470—155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文林子。從吳寬學(xué)文章,從李應(yīng)楨學(xué)書法,從沈周學(xué)畫。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畫名,號吳門四家。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yán)舨?,授翰林院待詔。不事權(quán)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致仕歸。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luò)繹道路。善詩文,工行草,精小楷。畫尤勝,擅山水、花卉、蘭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遺老之軼事。每與人言,歷歷如數(shù)家珍。既卒,私謚貞獻(xiàn)先生。有《甫田集》。
詞學(xué)圖錄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蘇州長洲人。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yán)舨?,授翰林待詔。開"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書,工行草,尤精小楷。詩文與徐禎卿、唐寅、祝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主吳中風(fēng)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輯有《文徵明集》,詞在集中。
人物簡介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人。擅畫山水,名重當(dāng)時,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能詩,工行、草、隸書,尤精小楷。正德末以歲貢生薦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
槜李詩系·卷三十九字徵仲,吳人。嘉靖中為翰林待詔。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溫州知府林子。以歲貢入京,用薦授翰林待詔。有甫田集。
明詩紀(jì)事·丁簽·卷十一(上)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庫總目》:徵明輿沈周皆以書畫名,亦并能詩。周詩揮灑淋漓,但自寫其天趣,如云容水態(tài),不可限以方圓。徵明詩則雅飭之中,時饒逸韻。
《藝苑卮言》:文徵仲詩如仕女迷妝,雛摩坐語,又如小閣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窮?!?a target='_blank'>讀書后》:馀當(dāng)謂吳興趙文敏公孟煩風(fēng)流才藝,惟吾郡文待詔微陰可以當(dāng)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詩文也、書畫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趙詩小壯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淺同也。文皆暢利而乏深沈,其離古同也。書小楷趙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纖,其精絕同也。行押則趙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遜也。署書則文復(fù)少遜也。八分古隸則文勝,小篆則趙勝也。然而篆不勝隸。畫則趙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淺,其天趣同也。其鑒賞博考復(fù)同也。位在趙至一品,而文僅登一命。壽則文逾九齡,而趙僅垂七帙,異也。若出處大節(jié)之異,前輩固巳紛紛言之,吾待詔不與同年語也。
《四友齊業(yè)說》:衡山當(dāng)對馀言;我少年學(xué)詩,從陸放翁入門,故格調(diào)卑弱,不若諸君皆唐聲也。
《國雅》:文徵仲,吳中往哲如公之博鑒雅步藝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shí)境中出,特調(diào)硝織弱。其字法畫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齊詩話》: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遺懷》二律,蓋不就寧藩之徵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官二十年,業(yè)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推南賦小山。病起秋風(fēng)吹白發(fā),雨中黃葉暗松關(guān)。不嫌窮巷頻回轍,消受爐香一味閑?!埂附?jīng)時臥病斷經(jīng)過,自撥閑愁對灑歌。意外紛紜如命在,古來賢達(dá)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fù)識,白頭辛苦服儒科。」后寧藩敗,凡應(yīng)辟者崎嶇萬狀,公獨(dú)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硯齋二筆:文衡山先生詩有極似陸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調(diào)水沙泉活,瓦鼎燒松翠鬣香?!箙侵兄T公遺力往賓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侯力至隨水運(yùn)出,以為質(zhì)。可補(bǔ)茗社故寅?!而B衣佳話》:蘇郡虎丘劍池,其水不流,終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巖空洞,深邃莫測。好事者執(zhí)燭而入,見內(nèi)有疊板如門戶狀,相傳闔閭王所葬處。文衡山詩云:「吳王埋玉幾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誰曾求寶劍,眼中吾已見桑田。金裊寂寞隨麈規(guī),石闕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論往事,滿山寒日散蒼煙?!乖綒q其泉復(fù)舊。黃佐《泰泉集》:文公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xì)入毫發(fā)者。李文正公東陽以篆自負(fù),及見公隸,曰:「吾之篆,文生之隸,蔑以加矣?!?《書史會要》: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畫仿涪翁尤佳。評者云,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謝肇制《五雜俎》:文徵仲書得法于峻子山而參以松雪,亦時為黃、米二家書,然皆非此公嘗行。惟小楷正書譬即山陰在世,亦當(dāng)虛高足一席。畫遠(yuǎn)學(xué)郭熙,近學(xué)松雪,而得意之筆,往往以工致勝。至其氣韻神采,獨(dú)步一時?!兜で嘀尽罚何南壬嫀熇钐?、吳仲圭,翩翩入室,大園小軸,莫非奇致。海宇欽慕,縑素山積,喧溢里門,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一時硯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潤。年齡大耋,神明不凋,斷煙殘楮,篝燈夜作。故得者益深保愛,奉如圭璋。
《畫禪室隨筆》:文太史本色畫極頰趙承旨,筆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獨(dú)異,無取絕肖,似所謂魯男子學(xué)柳下惠。
《畫史會要》:朱子朗為衡山高足,衡山應(yīng)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蘇州,遺童子將幣于子朗,求衡山贗木。童子誤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畫真衡山,聊當(dāng)假子朗可乎?」一時傅以為笑。
方薰《山靜居畫論》:衡山太史書畫辦香松雪,筆法到格,浸浸乎入?yún)桥d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別廠徑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東泉詩話》:《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祗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題,衡山大年,幾至百歲,王弁州為作傅云:「海內(nèi)習(xí)文先生名久,幾以為異代人,而怪其在,謂為仙且不死?!骨槭卤普妗?田按:衡山詩龠州幫助以吳飲少之。馀謂和平蘊(yùn)藉,于風(fēng)雅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優(yōu)孟衣冠耶!書畫亦精絕過人,為世實(shí)重。名德大年,林見索、王宗貫于藝事外推之,可稱具眼。)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保定府慶都人,字伯木,號堯山居士。嘉靖八年進(jìn)士。授吳縣知縣。請裁抑織造中使?jié)O獵、清理豪強(qiáng)兼并土地。入為戶部員外郎。時有倚嚴(yán)嵩勢欠賦者,嚴(yán)追之。遷河南布政司參議,以忤嵩歸。
維基張舜元(1498年—?),字伯才,直隸保定府慶都縣民籍,山西廣靈縣人。嘉靖七年(1528年)戊子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九名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聯(lián)捷己丑科會試第二十九名,登第三甲第四十七名進(jìn)士。官至布政司參議,二十三年正月考察去職閑住。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二二四周孚先,字克道。潮陽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舉人。篤志理學(xué),嘗從學(xué)于湛若水,又與薛侃相與論學(xué)。中舉后不應(yīng)會試,歸隱桃溪,自號西山居士。明李士淳《陰那山志》卷三載其為西川參政。著有《桃溪吟稿》。明隆慶《潮陽縣志》卷一二、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九三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蘇州人,號荊山居士。孟澄女。工詩,有才辨。配不得志。性疏朗,不忌客。嘗論朱淑真詩有俗氣,不及李清照。其說為士林所賞。作品皆散佚。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蘇州人。訓(xùn)導(dǎo)孟澄女自號荊山居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北京人,字舜臣,號兩山居士,一作雨山。畫山水,師法米家。工詩,著無聲詩,曲盡畫法之妙。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徽州府祁門人,字省之,號石山居士。初為諸生,屢試不利,遂棄舉業(yè),從父汪渭習(xí)醫(yī)。異癥奇疾,治之則愈。有《石山醫(yī)案》、《醫(yī)學(xué)原理》、《本草會編》、《素問鈔》、《脈訣刊誤》、《內(nèi)經(jīng)補(bǔ)注》、《外科理例》、《痘證理辨》、《針灸問對》、《傷寒選錄》、《運(yùn)氣易覽》。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嘉興人,字懋功,號酉山居士。有《學(xué)易堂筆記》。
人物簡介
維基林偕春(1537年—1604年),字孚元,號警庸,晚號云山居士,福建漳浦前涂(今云霄莆美鎮(zhèn)前涂村)人,同進(jìn)士出身,民間尊稱太史公、林太師公并視為神靈膜拜,信仰分布于閩南、粵東、臺灣等地。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602—1645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山陰人,字弘吉,號虎子。祁承□子。天啟二年進(jìn)士,授興化府推官。崇禎四年官御史,屢疏陳天下大勢、民間疾苦,出按蘇州、松江諸府。因忤周延儒,以侍養(yǎng)歸。福王時擢右僉都御史,宣撫高杰,勉以忠義,杰感動愿效力。旋被詆移疾去。清兵陷杭州,絕食死。唐王時謚忠敏。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字幼文,紹興山陰人。天啟壬戌進(jìn)士,除興化推官擢福建道御史巡按蘇松歷官都御史巡撫應(yīng)天
維基祁彪佳(1603年1月3日—1645年7月28日),字虎子,一字幼文,又字弘吉,號世培,別號遠(yuǎn)山堂主人、寓山居士,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明末政治人物、戲曲作家、造園家,天啟壬戌進(jìn)士。弘光時,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蘇松,南京陷落后自盡殉國。祁彪佳于萬歷三十年十一月己卯寅時生于山陰梅墅。自幼聰敏,六歲能誦帝王名。九歲因其父安排聘商氏(商景蘭,兵部尚書商周祚第三女)。萬歷四十六年赴童子試,無出其右者,遂為第一。四十七年,彪佳年十八,會試下第不中。跟隨父親赴任沂州,游覽瑯琊名勝,歸家后繼續(xù)讀書。泰昌元年,與商氏成婚。明天啟二年(1622年)進(jìn)士,時年二十一歲,次年任福建興化府推官,旁人或覺得彪佳年輕,而莆田有時縉紳勢力強(qiáng)大的地方,恐怕不能勝任,結(jié)果其在任時非常關(guān)心民間疾苦,盡力去除底層窮困百姓的負(fù)擔(dān),名聲頗佳。崇禎元年十一月初一日,父親祁承?去世,二十二日聽到訃告,這一天也是祁彪佳生日,此后終生不慶生辰。崇禎四年(1631年)考選,五年選授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次年巡按蘇松。時宜興縉紳陳一教勢力薰赫,家奴周文爙仗勢肆意,積累了許多民怨。平民陳軾聚眾對抗文爙,燒毀了陳一教的房屋和別墅,還在附近劫掠,差點(diǎn)導(dǎo)致民亂。祁彪佳逮捕周、陳二人并問斬,其余惹事者各戍邊、配流,事件遂平息了下來。他將周文爙所占別人的田產(chǎn)、子女歸還人民,奏免陳一教父子的官職,民心大定。當(dāng)時三吳一帶有一伙名叫“天罡”的黑惡勢力,為無籍之徒組成,到處作案犯罪,打槍奸淫,招搖過市。祁彪佳上任后立即將其四名魁首逮捕,杖殺并曝尸三日,之后一旦有抓到天罡的,全部不加訊問直接杖殺。很快平定了該勢力的惡行。文震孟對祁彪佳的治績大為贊賞,稱之為“國朝二百年所僅見”。后受權(quán)臣周延儒排斥,家居八年。崇禎八年五月,到杭州養(yǎng)病,與母親王氏游覽西湖。病痊愈后回到紹興。十月,在寓山構(gòu)筑別墅,準(zhǔn)備隱居終身。彪佳對自己家的仆人管理很嚴(yán),禁止他們與外人發(fā)生爭吵。崇禎九年四月,筑寓山草堂竣工,彪佳與友人閉關(guān)論性理之學(xué)。同年,由于彪佳??嘤诏懠仓Y,為治地方瘧疾,于是捐資與友人王金如建立了醫(yī)藥局,在疫病期間保全了民眾的生命,此外彪佳還建立了鄉(xiāng)賢祠。剡縣饑荒時,祁彪佳與王金如合力賑饑,因想到死在野外的人沒人收尸,彪佳專門請了一位法號“本原”埋葬野骨的僧人,支付其報酬并讓其掩埋三吳一帶遺骨。又出資改善了監(jiān)獄囚犯的生活條件。崇禎十一年,針對流寇嚴(yán)重的情況,撰寫了《御寇》一書。十三年,紹興饑荒,彪佳建議《救荒策》十五條。遂出面負(fù)責(zé)救災(zāi)。設(shè)立粥廠,制定供給米糧的法規(guī),全活不可計,編輯了《古今救荒書》。杭州有賣妻為娼者,彪佳出錢將之贖回娘家。彪佳與族兄祁寧方倡議保甲,自任正、副長。崇禎十四年秋,紹興再度歉收。民亂勃發(fā),彪佳在母憂期間,急忙入城,下令逮捕搶糧者,繩之以法。日夜工作,盡力救荒。崇禎十四年(1641年),起為河南道掌印御史。崇禎十五年赴北京,路上因兵亂梗阻,歷盡艱險。至十二月初四日入都門。在朝上疏,請求皇帝留下有清名、聲望的耿直之臣。崇禎十七年(1644年)巡按南京,清兵入浙,駐節(jié)杭州抵御清兵。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兵破南京。閏六月,弘光帝被俘,潞王監(jiān)國。群臣計劃推舉祁彪佳為蘇松總督,還沒來得及任命清軍便來到杭州,官員四散。清軍貝勒召見祁彪佳等士大夫四人,彪佳沒有回應(yīng)。初六日晨,于杭寓山花園蓮花池內(nèi)自殺殉節(jié),有絕命詞:“圖功為其難,潔身為其易。吾為其易者,聊存潔身志。含笑入九原,浩然留天地?!庇钟羞z言:“山川人物,皆屬幻影。山川無改,而人生則倏忽一世矣?!濒斖踔煲院Vu彪佳曰“忠毅”,隆武建元,贈光祿大夫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書,給四代誥命,謚“忠敏”,賜祭葬,蔭一子中書科中書舍人。歸葬紹興亭山北麓。乾隆四十一年,乾隆帝褒獎了其在危難時刻的氣節(jié),賜謚“忠惠”。張岱是祁彪佳的摯友,祁彪佳殉節(jié)后,張岱極為哀痛,寫了一篇祭文。其中有這樣的語句:“奕遠(yuǎn)既去,花月、聲音、飲食之道難得解人。吾輩住此寂寞世界,毫無意味。”祁彪佳殉國后,其「澹生堂」藏書亦從此散出,多為黃宗羲、呂留良所有,部分歸杭州趙氏小山堂,馀則散入坊間。
人物簡介
維基孫一脈,字六子,山東沂州人,同進(jìn)士出身。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jìn)士,召對稱旨,授翰林檢討,在史館多所論著。給假歸里,后徜徉不仕,自號西山居士,祀鄉(xiāng)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