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豈不是(豈不是)  拼音:qǐ bù shì
1.正是、正對。表示肯定的語氣。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孩兒也,你說的豈不是。」
2.難道不是。表示反詰的語氣。如:「你這樣做,豈不是在嘔氣嗎?」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二折:「他走了我一向尋他不著,他今日自來投到,豈不是飛蛾撲火,自討死吃的?!?/div>
《國語辭典》:卻不(卻不)  拼音:què bù
豈不是。元。鄭光祖《?梅香》第一折:「趁此好天良夜,不去賞玩,卻不負了這春光!」《清平山堂話本。簡貼和尚》:「皇甫殿直道:『這小妮子卻不弄我!』」
《國語辭典》:可不是  拼音:kě bù shì
1.答人之語,表附合贊同之意?!都t樓夢》第三九回:「可不是,外頭老實,心里有數(shù)兒。」《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可不是呢?我們生在這一群人的中間,總要盼望同胞發(fā)達才好?!?br />2.豈不。如:「你這種作為,可不是斷了大家以后的生路?!?br />3.不是,卻不是。元。王實甫《麗春堂》第二折:「可不是我射不著,我那馬眼生,他躲一躲,把我那箭擦過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可不的
豈不是。 元 無名氏 《凍蘇秦》第四折:“假使一朝馬死黃金盡,可不的依舊 蘇秦 ?”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四折:“若是 漢 天子早把書明降, 韓元帥 免受人誣罔,可不的帶礪河山,盟言無恙?”
分類:豈不是
《國語辭典》:可不道  拼音:kě bù dào
1.豈不知。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可不道遇急思親戚,臨危托故人。」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折:「可不道一言既出,便有駟馬難追?已招伏,怎改易?要承抵。」
2.豈不是。元。孫仲章《勘頭巾》第四折:「趙仲先,這樁事可不道你也和他曾有首尾來?!姑?。陳與郊《文姬入塞》:「可不道埋沒了豐城貫斗才?!?br />3.卻不料、可曾想到。元。鄭光祖《?梅香》第一折:「不爭向琴操中單訴著你飄零,可不道窗兒外更有個人孤另?!姑?。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出:「我千辛萬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臉兒黃、瘦骨如柴?!?/div>
《國語辭典》:得勿  拼音:dé wù
能不、只怕?!读凝S志異。卷二。嬰寧》:「何處郎君,聞自辰刻便來,以至于今。意將何為?得勿饑耶?」
《國語辭典》:怕不是  拼音:pà bù shì
1.豈不是、難道不是。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三折:「姐姐每,肯教誨,怕不是好意?爭奈我官人行怎敢便話不投機?!乖?。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怕不是鄉(xiāng)閭,大家要看個風水?!?br />2.恐怕不是、猜想不是。如:「怕不是你媽媽不答應,而是你自己不愿意?!?/div>
《國語辭典》:兀的不  拼音:wù dì bù
這不是、豈不是。《董西廂》卷一:「得后是自家采,不得后是自家命。更打著黃昏也,兀的不愁殺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一:「自笑道:『兀的不眼前就有用處了?』」也作「兀得不」、「窩的不」。
分類:豈不是
《國語辭典》:不道的  拼音:bù dào de
不會、不至于。元。關漢卿《五侯宴》第一折:「你若不丟了呵,來家我不道的饒了你哩!」也作「不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