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巖 → 嵓碞巖”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青石
(1).青色的巖石??勺鹘ㄖ牧?、碑版等用。 漢 東方朔 神異經(jīng)·中荒經(jīng):“東方有宮,青石為墻……門有銀牓,以青石碧鏤?!?唐 白居易 《青石》詩:“青石出自 藍(lán)田山 ,兼車載運(yùn)來 長(zhǎng)安 ?!?span id="bhymscw" class="book">《水滸傳》第十四回:“僧人指?jìng)€(gè)去處,教用青石鑿箇寳塔,放於所在,鎮(zhèn)住溪邊?!?br />(2).指青石般的色、質(zhì)。 宋 梅堯臣 《釣蟹》詩:“老蟹飽經(jīng)霜,紫螯青石殼?!?br />(3).石灰?guī)r的俗稱。
《國(guó)語辭典》:山崩  拼音:shān bēng
是指在重力的影響下,塊體沿著一段山坡下滑的現(xiàn)象。山崩的原因是山坡上的巖石或土壤吸收大量的水,導(dǎo)致內(nèi)部的摩擦力降低,土壤或巖石喪失其穩(wěn)固性而下滑。也稱為「坍方」。
《漢語大詞典》:山崩川竭
亦作“ 山崩水竭 ”。 山岳崩塌,河川干枯。古代認(rèn)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征兆。國(guó)語·周語上:“夫國(guó)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之徵之?!?漢 荀悅 《漢紀(jì)·成帝紀(jì)四》:“ 蜀郡 本 漢 所興,今所起之地山崩水竭,殆必亡矣?!?清 姚燮 《雙鴆篇》:“郎飽妾共飽,郎飢妾共飢;一飢一飽與郎共,山崩川竭無更移。”
《漢語大詞典》:石潭
巖石圍成的深水。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潁水:“暘旱輟津,而石潭不耗,道路游憩者,惟得餐飲而已。” 唐 孟浩然 《峴潭作》詩:“石潭傍隈隩,沙岸曉夤緣。” 唐 張南史 《春日道中寄孟侍御》詩:“水流亂赴石潭響,華開不知山樹名?!?朱自清 《歐游雜記·瑞士》:“大大小小的石潭,大大小小的石球,現(xiàn)在是安靜了;但是那粗糙的樣子還能教你想見多少萬年前大自然的氣力?!?/div>
分類:石潭巖石
《漢語大詞典》:石溪
巖石間的溪流。 唐 王昌齡 《送東林廉上人歸廬山》詩:“石溪流已亂,苔徑人漸微。” 唐 盧肇 《競(jìng)渡》詩:“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fā)機(jī)?!?唐 方干 《山中寄吳磻》詩:“石溪魚不大,月樹鵲多驚。”
《國(guó)語辭典》:石山  拼音:shí shān
1.大石層疊或石頭堆砌而成的山?!对娊?jīng)。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我馬瘏矣?!?jié)h。毛亨。傳:「石山戴土曰砠?!埂度辶滞馐贰返谒木呕兀骸盖懊媸?、石屏,都是人工堆就的?!?br />2.位于南京市西、北緣大江、南抵秦淮口的石頭山?!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五:「那金陵城傍著石山筑起,故名石頭城?!?/div>
《漢語大詞典》:斷石(斷石)
(1).陡峭的巖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詩:“農(nóng)事聞人説,山光見鳥情。 禹 功饒斷石,且就土微平?!?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樓》詩:“扶桑西枝封斷石, 弱水 東影隨長(zhǎng)流?!?br />(2).斷裂之石刻。 宋 黃庭堅(jiān)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樂毅論》舊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勁無俗氣,后有人復(fù)刻此斷石文,摹傳失真多矣?!?元 張翥 《辱井石欄》詩:“好事能收斷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div>
《漢語大詞典》:石溜(石霤)
(1).亦作“ 石留 ”。指貧瘠多石之地。戰(zhàn)國(guó)策·韓策一:“ 成皋 ,石溜之地也。寡人無所用之?!?晉 左思 《魏都賦》:“隰壤瀸漏而沮洳,林藪石留而蕪穢?!?明 王志堅(jiān) 《表異錄》卷二:“石留,言大地多石,如人之有留結(jié)也。”
(2).亦作“ 石霤 ”。巖石間的水流。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四:“北坎室上,有微涓石溜,豐周瓢飲,似是棲游隱學(xué)之所?!?唐 王維 《欒家瀨》詩:“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宋 蘇轍 《萬杉寺》詩:“涓涓石溜供廚足,矗矗山屏遶寺開?!?明 周履靖 《錦箋記·泛月》:“試聽殿鈴隱隱,石溜潺潺,總把游情逗?!?聞一多 《祈禱》詩:“誰告訴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莊嚴(yán)?又告訴我 泰山 的石霤還滴著忍耐, 大江 黃河 又流著和諧?”
《國(guó)語辭典》:露頭(露頭)  拼音:lòu tóu
1.出現(xiàn)。如:「他一在街上露頭,就被警方逮捕?!?br />2.比喻出人頭地。如:「十年苦讀,終會(huì)有露頭的一天?!?/div>
《國(guó)語辭典》:露頭(露頭)  拼音:lù tóu
巖石或礦脈出露在地表的部分。也作「露苗」。
《漢語大詞典》:浮石
(1).山名。在 東海 。《楚辭·王逸〈九思·傷時(shí)〉》:“觀 浮石 兮崔嵬,陟 丹山 兮炎野?!痹ⅲ骸?東海 有 浮石之山 。”
(2).山名。在今 江西省 南康縣 西,形如覆鐘,水環(huán)其外。 宋 蘇軾 《留題顯圣寺》詩:“ 浮石 已乾霜后水, 焦坑 閒試雨前茶?!?br />(3).巖漿凝成的海綿狀的巖石。很輕,能浮于水面,故名。 晉 葛洪 抱樸子·仙藥:“亦可以浮石水蜂窠化,包彤蛇黃合之,可引長(zhǎng)三四尺,丸服之?!?明 謝肇淛 《五雜俎·地部一》:“ 閩 有浮石,亦類羊肚,而敗絮其中,置之水中則浮。”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石一·浮石:“浮石,乃江海間細(xì)沙、水沫凝聚,日久結(jié)成者。狀如水沫乃鐘乳石,有細(xì)孔如蛀窠,白色,體虛而輕,今皮作家用磨皮垢甚妙。海中者味咸,入藥更良。”
(4).石磬。 唐 張仲素 《玉磬賦》:“練嚮而鳴球可諧,還和而浮石非匹?!眳⒁姟?浮磬 ”。
《漢語大詞典》:浮磬
水邊一種能制磬的石頭。《書·禹貢》:“ 泗 濱浮磬?!?孔穎達(dá) 疏:“石在水旁,水中見石,似若水中浮然,此石可以為磬,故謂之浮磬也?!?span id="cmcr79q" class="book">《后漢書·馬融傳》:“怪石浮磬,燿焜于其陂?!?清 趙翼 《放言》詩:“石沉有浮磬,木浮有沉水。”
分類:水邊石頭
《漢語大詞典》:寒石
(1).寒冷的巖石。 唐 杜甫 《前出塞》詩之七:“驅(qū)馬天雨雪,軍行入高山。逕危抱寒石,指落曾冰間?!?br />(2).即鹵堿。入中藥,味苦,性寒。主治大熱消渴等。 漢 嚴(yán)遵 道德指歸論·大成若缺:“陽之至也,煎砂爛石,飛鳥絶,水蟲疾,萬物枯槁,江湖消竭。當(dāng)此之時(shí),入沉清泉,出衣絺綌,燕高臺(tái),服寒石,猶不能任也。”參閱 明 李時(shí)珍 本草綱目·金石五·鹵堿。
《漢語大詞典》:石蜜
(1).亦作“ 石密 ”。用甘蔗煉成的糖。西京雜記卷四:“ 閩越王 獻(xiàn) 高帝 石蜜五斛?!?漢 張衡 《七辨》:“沙餳石蜜,遠(yuǎn)國(guó)儲(chǔ)珍。” 唐 劉恂 嶺表錄異·波斯棗:“ 魏文帝 詔群臣曰:南方龍眼荔枝,寧比西國(guó)葡萄石蜜乎!”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果五·石蜜:“石蜜即白沙餹也。凝結(jié)作餅塊如石者,為石蜜?!?br />(2).野蜂在巖石間所釀的蜜。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蟲一·蜂蜜﹝集解﹞引 陶弘景 曰:“石蜜即崖蜜也,在高山巖石間作之,色青,味小酸,食之心煩。”
(3).櫻桃的別名。 明 陶宗儀 輟耕錄·事物異名:“石蜜,櫻桃也。”
《漢語大詞典》:米家山
宋 米芾 善以水墨點(diǎn)染寫山川巖石。雖似不求工細(xì),但云煙連綿、林木掩映,別具疏秀脫俗之風(fēng)格。其子 友仁 繼承家學(xué),并在山水技法上有所發(fā)展。世因稱其父子所畫山水為“米家山”。 明 汪砢玉 《名畫題跋四》《元人題米家山》一首。
《國(guó)語辭典》:穹石  拼音:qióng shí
大石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一:「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div>
分類:巖石張揖
《漢語大詞典》:耕巖(耕巖)
(1). 漢 名士 鄭子真 (名 樸 )隱居不仕,耕于巖石之下。見 漢 揚(yáng)雄 《法言·問神》。后因以“耕巖”指隱居。 唐 杜甫 《寄張十二山人》詩:“耕巖非 谷口 ,結(jié)草即河濱?!?唐 杜甫 《夔府書懷四十韻》:“釣瀨疏墳籍,耕巖進(jìn)弈棋?!?br />(2).指隱居之處。 宋 辛棄疾 《沁園春·答余叔良》詞:“相君高節(jié)崔嵬,是此處耕巖與釣溪?!?/div>
《國(guó)語辭典》:卵石  拼音:luǎn shí
巖石風(fēng)化侵蝕后,在水流搬運(yùn)的過程中,經(jīng)碰撞、擠壓或摩擦后,棱角漸被磨蝕掉,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石塊,是良好的天然建筑材料。如:「鵝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