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中丞  拼音:zhōng chéng
職官名。漢代御史大夫的屬官,掌蘭臺圖籍秘書,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東漢以降,御史大夫轉(zhuǎn)為大司空,以中丞為御史臺的長官。明初設(shè)都察院,其中副都御史職位相當(dāng)于御史中丞。明、清常以副都御史或僉都御史出任巡撫,清代各省巡撫亦例兼右都御史,因此,明清的巡撫也稱為「中丞」。
《漢語大詞典》:撫臣(撫臣)
稱巡撫。 明 唐順之 《送太平守江君序》:“天子議將用師,于是命庭臣推擇諸臣中才望尤異者,使為 廣東 西 、 云南 三省撫臣?!?清 沈初 《西清筆記·紀(jì)庶品》:“如今年督臣進(jìn)荔枝,則撫臣進(jìn)蘭花,明歲互易之?!?/div>
分類:巡撫
《漢語大詞典》:大憲(大憲)
清 代地方官員對總督或巡撫的稱謂。 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閨房記樂》:“隔岸名‘近山林’,為大憲行臺宴集之地?!?span id="ycjwik5" class="book">《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六回:“更兼動了公事,申請大憲,和那婆娘奏請旌表,乞恩準(zhǔn)其建坊。”《廿載繁華夢》第三六回:“現(xiàn)在大憲奏準(zhǔn)查辦,你們想已知道了?!?/div>
《國語辭典》:撫臺(撫臺)  拼音:fǔ tái
舊時對巡撫的尊稱?!度辶滞馐贰返谝晃寤兀骸盖皶r在此,有同撫臺、藩臺及諸位當(dāng)事在湖上唱和的一卷詩?!?/div>
分類:巡撫
《國語辭典》:大府  拼音:dà fǔ
1.職官名:(1)周代掌管財庫的人。(2)明清時指督撫。
2.高官?!妒酚洝>硪欢???崂魝?。郅都傳》:「居歲馀,郡中不拾遺,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br />3.朝廷的府庫。宋。無名氏《李師師外傳》:「又賜李姥大府錢萬緡,計前后賜金銀錢、繒帛、器用、食物等,不下十萬?!?/div>
《漢語大詞典》:九府
(1). 周 代掌管財幣的機(jī)構(gòu)。后泛指國庫。史記·貨殖列傳:“其后 齊 中衰, 管子 修之,設(shè)輕重九府?!?張守節(jié) 正義:“ 周 有大府、玉府、內(nèi)府、外府、泉府、天府、職內(nèi)、職金、職幣,皆掌財幣之官,故云九府也?!?span id="a2w53hk" class="book">《陳書·周迪傳》:“擅歛征賦,罕歸九府。” 白蕉 《袁世凱與中華民國》:“四民輟業(yè),滿目瘡痍,六師暴露,九府匱竭。”
(2).指各方的寶藏和特產(chǎn)。爾雅·釋地:“九府:東方之美者,有 醫(yī)無閭 之珣玗琪焉;東南之美者,有 會稽 之竹箭焉;南方之美者,有 梁山 之犀象焉;西南之美者,有 華山 之金石焉;西方之美者,有 霍山 之多珠玉焉;西北之美者,有 崑崙 虛之璆琳瑯玕焉;北方之美者,有 幽都 之筋角焉;東北之美者,有 斥山 之文皮焉;中有 岱岳 與其五穀魚鹽生焉。” 邢昺 疏:“府,聚也,財物之所聚也。言此八方及中皆美物之所聚,故題云《九府》也。”
(3). 南齊 設(shè)置的九個官署,猶 漢 之九寺。資治通鑒·齊明帝建武三年:“於是郡縣及六署、九府常行職事?!?胡三省 注:“九府:太常、光祿勛、衛(wèi)尉、廷尉、大司農(nóng)、少府、將作大匠、太僕、大鴻臚九卿府也。”
(4).猶言臟腑。 前蜀 杜光庭 《皇后本命醮詞》:“醫(yī)方所診,臟氣未調(diào),榮衛(wèi)未和,正氣衰薄,六脈未復(fù),九府猶虛?!?/div>
《國語辭典》:中軍(中軍)  拼音:zhōng jūn
1.古代軍隊多分為中、左、右三軍,或上、中、下三軍。中軍由主帥親自率領(lǐng),是軍隊的指揮中樞。《左傳。成公十六年》:「欒書將中軍,士燮佐之?!埂段饔斡洝返诹兀骸敢娔且蝗汉铮R齊整整排作個蟠龍陣勢;中軍里,立一竿旗,上書『齊天大圣』四字?!?br />2.主帥或主帥的營幕?!吨芏Y。夏官。大司馬》:「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固?。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3.職官名。清代綠營兵制,分督、撫、提等標(biāo),各標(biāo)的統(tǒng)領(lǐng)官,稱為「中軍」?!豆賵霈F(xiàn)形記》第六回:「不過傳齊了標(biāo)下大小將官,從中軍、都司起,以及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就叫把手下們的額子,都招招齊,免得臨時忙亂?!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二七回:「撫臺便叫傳中軍來,先看管了他?!?/div>
《漢語大詞典》:中軍將軍(中軍將軍)
武官名。 晉 代始置, 南北朝 仍有此官號。晉書·武帝紀(jì):“﹝ 泰始 元年﹞置中軍將軍,以統(tǒng)宿衛(wèi)七軍。”
《國語辭典》:軍門(軍門)  拼音:jūn mén
1.軍營外的大門。《左傳。哀公十年》:「吳子三日哭于軍門之外,徐承帥舟師,將自海入齊,齊人敗之,吳師乃還。」
2.清代對提督的尊稱。
《國語辭典》:師帥(師帥)  拼音:shī shuài
1.一師的統(tǒng)率。周代的軍制,以二千五百人為一師,師帥皆中大夫。見《周禮。夏官。司馬》。
2.表率?!稘h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附裰な?、縣令,民之師帥?!埂缎绿茣?。卷一○五。褚遂良傳》:「刺史,民之師帥也。得人,則下安措;失人,則家勞?。」
《國語辭典》:撫軍(撫軍)  拼音:fǔ jūn
1.撫慰軍士?!蹲髠?。閔公二年》:「大子奉冢祀……,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埂秶Z。晉語一》:「君行,太子從以撫軍也。」
2.舊時對巡撫的別稱?!度辶滞馐贰返谖逡换兀骸钙钐珷斆?,只得退了堂,將犯人寄監(jiān),親自坐轎上公館轅門面稟了撫軍?!埂陡∩?。卷四。浪游記快》:「城中有何新聞,撫軍在轅否?」
《國語辭典》:巡撫(巡撫)  拼音:xún fǔ
1.巡視安撫。漢。班固〈竇將軍北征頌〉:「親率戎士,巡撫疆域?!埂稌x書。卷四十六。劉頌傳》:「咸寧中,詔頌與散騎郎白褒巡撫荊、揚(yáng)。」
2.職官名。明代始設(shè),職責(zé)為代天子巡視天下。至清朝則以巡撫為省級地方政府的長官,總攬一省的軍事、吏治、刑獄、民政等。
《國語辭典》:巡視(巡視)  拼音:xún shì
巡行視察。如:「舍監(jiān)每天固定要巡視宿舍各個樓層。」《宋史。卷一七三。食貨志上一》:「令、佐春秋巡視,書其數(shù),秩滿,第其課為殿最?!乖o名氏《馮玉蘭》第四折:「這黃蘆蕩就是屠世雄時常屯扎的信地,因此不曾另撥巡視的官?!?/div>
《國語辭典》:督撫(督撫)  拼音:dū fǔ
總督及巡撫的合稱?!读凝S志異。卷二。紅玉》:「生大哭,抱子興詞,上至督撫,訟幾遍,卒不得直?!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诙觯骸高@里有位罷職縣令,叫做楊龍友,乃鳳陽督撫馬士英的妹夫?!?/div>
《國語辭典》:部院  拼音:bù yuàn
1.清代各省巡撫,多半兼兵部侍郎及都察院副都御史,故稱為「部院」。
2.稱中央各部與各院。
《漢語大詞典》:貳秩(貳秩)
指二品官。 明 李開先 《贈高泉謝方伯》詩:“貳秩今方伯,三臺古上卿;行看辭簿領(lǐng),特簡秉鈞衡?!卑?, 明 清 布政使、巡撫稱方伯。
《漢語大詞典》:撫按(撫按)
(1).安撫。 宋 范仲淹 《謝授知邠州表》:“陟降秘殿,為寵甚隆;撫按邊庭,所寄至重?!?br />(2).愛護(hù)提攜。 宋 王安石 《謝提轉(zhuǎn)啟》:“遂以一身之賤,猥分千里之憂,荷覆露之生成,出雋賢之撫按,竊惟幸會,良用震驚。”
(3).按摩。 克非 《春潮急》三四:“因此只好躺在椅子上,不住撫按他那豬尿泡一般的肚皮。”
(4). 明 清 巡撫和巡按的合稱。 明 王世貞 觚不觚錄:“當(dāng)時撫按不留郡守令坐;司理縣令行取,亦只立待茶而已?!?span id="7xj1j01" class="book">《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王振 ﹞密唆朝中心腹,尋 馬萬羣 當(dāng)初做有司時罪過,坐贓萬兩,著本處撫按追解?!?/div>